登陆注册
7832800000014

第14章 美国人的生活

美国人是新人,办事有新原则……。他……从事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劳动,这种劳动将得到充足的物质报酬。

——克雷夫科尔《一位美国农民的来信》

“富有”历来是美国最大的吸引力之一。美国资源丰富,人口相对较少。美国人从一开始就讲求实际,注重物质享受,美国历史是经济飞速增长、财富不断增加的历史。移民社会不留恋过去,在工商业的推动下,美国人无止境地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并对全球产生影响。牛仔裤、可口可乐、快餐店、郊外洋房、高速公路与小轿车、好莱坞、脱口秀、动画片遍及全球。美国生活方式的代价很高,很多地方不值得我们模仿,也模仿不起。本章仅从衣、食、住、行、乐几个方面谈一谈美国人生活的基本情况。

先谈衣。1840年,当美国提倡健康的改革派和比较激进的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向妇女的长裙和胸衣发起攻击时,几乎没有任何人在意他们的主张。当时的胸衣使用钢片和骨头做成支架,将妇女的乳房向上托起,腹部向内推压,臀部向后隆起。这种胸衣与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裹脚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都是为了让男人看着顺眼而折磨女人。那些主张改革服装的人曾经做过一些温和的尝试,均因受到讥讽和嘲笑而不得不放弃。

然而,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变一切。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工业革命使男女服装,尤其是妇女的服装开始简化。许多纺织厂招收未婚女性进工厂做工,传统的长裙与胸衣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情况。19世纪的最后十年,妇女的裙子已不再拖地了,一些胆大、超前的妇女开始像男人一样穿裤子。走在服装改革前面的是演员、劳动妇女、知识女性和运动员。80年代发明的自行车,此时作为运动与交通工具已成为一种时尚,任何渴望驾驭它的人都必须穿简单方便的衣服。传统的胸衣被淘汰,舒适、方便开始成为新的着装标准。虽然20世纪30年代前后曾经出现过一股复古的潮流,但美国人的服装再也没有回到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巴黎为代表的时装潮流。

服装反映人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卫生习惯,以及精神面貌。除了那些挖空心思伪装自己的人,一般情况下,服装是人的一面镜子。

上班的美国白领,尤其是公司职员,穿着很正式。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各种不同季节的套装至少有两套。衬衣对美国人绝对重要。没有哪个美国人会将同样一件衬衣连续穿两天不换,这样会被别人认为不讲卫生。因此,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至少同时拥有5件不同的衬衣,供一周的5个工作日更换。也有一些懒人,既不愿意经常洗衣,又想留给人一个爱干净的印象,于是就把每天脱下的衣服挂起来,下个星期再穿一遍,然后再洗。除了衬衣,男人们还拥有无数条领带和数条好皮带。美国男人的衬衣都扎在裤子里面,皮带不好不行。女人则除了衬衣就是与服装相配的各种挎包和皮鞋。全世界的女人都一样,这些东西再多也不嫌。

美国人不上班的时候穿着是很随意的。早年美国西部牛仔们穿的衣裤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最初只是青少年,后来辐射全民族。大家都开始喜爱这种休闲的服装。在美国,有人没有西装,但没有人没有牛仔裤。这种过去只有劳动者才穿的服装被美国人广泛接受,说明了美国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如今,美国特色的牛仔休闲系列已经随着它的强权政治席卷全球。

自从1882年第一则香皂广告在报纸上刊出之日起,美国人就开始自觉培养并逐步形成了经常洗澡的习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到无论冬夏每日一浴,必要时每日两浴的人也不在少数。中国人目前每天洗澡的人还不太多,大部分是每周一到三次,而且多为下班回家后打扫一下一天在外沾染的污垢与灰尘。美国人则相反,他们大部分人喜欢早上洗浴,尤其是公司的白领,他们要驱逐一夜的汗渍与臭气,香喷喷地去接待他们的顾客。

美国虽然整体富有,但也有很多穷人。不过,除了街头乞丐,生活再困难的人,仅从衣着上看,也都穿得干干净净,没有破衣烂衫。美国有很多旧货商店,也有很多跳蚤市场(专门为小商贩开辟的市场,所售物品新旧不一)和庭院市场(美国家庭在自家院子里处理、变卖用不着的东西)。经济不宽裕的人到这些地方花上一两个美元就可以买一件Τ恤,两三个美元就可以买一条裤子,5-10个美元就可以买一套西装。运气好的话,有时会碰上款式很好甚至全新的衣物。旧货店里的东西都是相对富有的人捐赠的,也有大商店过季清仓退下来的新货。美国人也很爱面子,但不像中国人那样死要面子。困难时到这些店里光顾一下,需要的东西全有了。待到经济好转时,他们会去大商店里更新,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将可以穿的衣物或东西捐赠给别人。

其次谈食。美国历史很短,没有自己的烹饪体系,正规的烹饪是将各国传入的技术略加改造而已。美国最具特色的饮食是大众食品,具有方便、便宜的特点,如苹果饼、炸面圈、热狗、汉堡包、三明治、冰淇淋、爆米花、炸薯片、可口可乐等。

自从80年代后期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内陆落户之后,大部分没有机会出国的中国人都误认为洋快餐所提供的食品就是典型的美国饭了。其实,只要到美国呆上半年就会发现,美国人并不十分喜欢快餐。快餐的普及主要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方便。

大部分进快餐店的人都是中午不回家的上班族、没有时间做饭的职员、无法做饭的学生,或旅行途中的游客。但凡有条件品尝自家厨师饭菜的人,不会轻易选择快餐店而放弃在家就餐的机会。

美国人的早餐非常简单。由于夜生活比较丰富,很多人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总想睡个懒觉。早上起来如果急着上班,常常是一个香蕉或一个苹果就代替了牛奶、面包、煎鸡蛋。将午餐作为正餐的人很少。不能回家吃饭的上班族或学生族,有的进各种类型的快餐店,有的自备午餐,做一个三明治或汉堡包就打发了午饭。如今美国各单位的老板也充满了人情味,不像中国过去宣传的那样“残酷”。一般的学校、机关、或公司的办公室都有微波炉供职工热饭,有饮水机、咖啡、茶叶、点心等,供工作人员休息时食用。特别热心的人还会从自己的家里给大家带一些自己做的或买来的食品。同事之间的关系暖融融的。

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的厨艺相对简单。西餐不需要太好的刀功,许多食品不切就可以下锅或上桌了。像中国菜那样将肉或菜先切成块、片、丝,然后再烹调的很少。厨师省了一道工序,用餐者在入口前就多了一道工序。洋厨师很明智,将一部分工作留给了食客。中国人则处处包办,此处亦不例外。西餐的简便还在于几乎所有的蔬菜,例如菜花、芹菜、菠菜、洋葱、莲花白、蘑菇等都可以生吃,而中国人这些菜都是炒熟才吃的。美国人认为生吃蔬菜可以使其中的营养不受破坏。当然生吃的前提是要洗得绝对干净。

有保健知识的美国人吃饭从不暴饮暴食,而且比较讲究每餐蛋白质,维生素,葡萄糖的搭配。即使在请客时,美国人的餐桌上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过于丰盛,以肉食为主。美国人有两个大菜、一个撒拉、加上主食和餐后的甜点,就可以请客了。就正餐而言,如果主食有了烤土豆,客人就不要再期待面包、米饭,或面条了。按中国人的观点,这样的宴席未免太简单了。但美国人讲究科学饮食,够吃为准。请客只是让客人吃一顿普通的、但不同味道的饭。其目的是寻找一个表示友好、深入交谈的机会,而不是给客人过吃瘾。中国人请客习惯大鱼大肉,自认为是好东西,或假想客人认为是好东西。这种现象与中国老百姓的长期贫困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肉已不仅仅为朱门才有。很多中国老百姓也不稀罕大鱼大肉了,许多“杂粮食府”正在兴起。

美国也有很多不讲究科学饮食的人。他们大都生活贫困或受教育水平很低。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靠政府食品补贴而生存的失业者和穷人,他们的采购量很大。不知情的人会认为,“难道他们也算穷人?”殊不知,他们购物的绝对标准是价格便宜,根本不懂或没有条件考虑什么是健康食品。他们之中不乏身高马大的肥胖病人。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排除美国的福利待遇不错,能够向公民提供足够多的补贴使他们得以这样大量购买。

还有一些并非无知,也非贫困,但饮食十分随意的美国人。他们的毛病是嘴太馋。美国是一个盛产粮食的国家。除了出口,很大一部分需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因此,美国各类食品加工厂多如牛毛。几乎所有罐装或软包装的成品都可以即开即食。从油炸土豆片到椒盐脆饼,从爆米花到牛肉干,美国的方便食品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美国人消费这些食品的指数是平均每人每年20磅。这个数字是英国的两倍,北欧国家的5倍。美国很多人无时无刻不在食用这类方便食品。它带给美国人的报应是1/4以上的成人身体过于肥胖,血清胆固醇超标。这些胖子们有时也会觉悟,改邪归正,制订一个节食计划,强制自己减量或减餐。但遗憾的是,他们意志不坚定,爱吃的毛病难改,常常在辛辛苦苦饿了一天之后,晚上吃一块甜点,使一天的减肥计划化为泡影。当然,美国也有宁死不吃的人。歌星卡本特为大家所熟知。本来就不胖,还要减,最后连命都搭上去了。不过,美国人中还是前者为多。

很多美国人有周末去餐馆吃饭的习惯。有时与自己的家人一道,有时约一两个朋友。所去的餐馆不一定很贵,也不一定每周都去。去餐馆的目的主要是换换口味,聊聊天,品味一下饭菜和生活的变化而已。很多美国人喜欢去中国餐馆,人人都喜欢吃糖醋鱼或糖醋里脊。美国的中国餐馆实际上口味已经很不纯正。很多在国内餐馆吃过饭的美国人都说,他们在中国和在美国吃的中餐味道完全不一样。

美国是饮料消费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几乎100%的人拥有最安全的饮用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软饮料消费却居世界第一。最受欢迎的是可口可乐,是19世纪末一个亚特兰大人发明的。从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间,美国的饮用水消费下降了一半,而软饮料消费却增长了一倍。饮用水1970年为人均消费68加仑,1990年为35加仑;软饮料1970年为22加仑,1990年为47加仑。除了软饮料,美国人的其他饮料还有咖啡、啤酒、牛奶、茶、矿泉水、纯净水、果汁、各种红白酒类。也就是说,美国人除了吃饭,几乎不喝中国人所谓的“水”。美国的许多公共场所,如办公楼、游乐园、公园、博物馆、旅游景点均设有自来水饮用设施。只有在这些场合,不带水的美国人才会饮用自来水。难怪一些美国人也感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不得不饮用被污染的水,而美国人拥有最安全的饮用水却偏偏要喝饮料。美国人的干渴像熊熊的火焰,似乎没有饮料就无法扑灭一样。

再谈住。美国是世界上人均住房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人的住房不是以平方米,而是以房子的“间数”来计算的。一般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拥有5间以上的住房,1/7的家庭拥有8间以上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积2.34间,几乎合每人两间半。与此同时,美国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无家可归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据“美国流浪者协会”的调查,美国有300万流浪者,比西欧的总和还要多。这些人中,黑人占46%,西班牙裔美国人占15%,远远高于他们在全国所占的12%和8%的人口比例。

美国人选择居住地点的观念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喜欢住在城里,认为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住在城里不仅可以享受繁华与方便,而且往往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能力和成就。因此,农村的人千方百计地要进城,郊区的人千方百计地要进市中心。上海人是这种观念的典型。上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浦西地区的人口更是饱和,地皮是寸土寸金,然而上海人还是不惜重金,希望能够住在浦西。他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浦西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其他地方的人仍然是乡下人。一百年以前,美国也有过千军万马要进城的观念和实践。1880年,美国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到了1920年,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40年间城市人口增长了168倍,而农村人口仅增长了10倍。

随着汽车的普及,美国人的观念开始转变。工业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空气污染、人口密集、住房陈旧拥挤、市政设施落后、疾病与犯罪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中产阶级开始转移。美国有的是土地,价格也相对便宜。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郊外或附近的小城买房,开着车去城里上班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城里被遗弃的房子常常成为贫民或新移民的聚集地。

大部分已婚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只有少数家庭租房。美国人买房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投资。美国人借钱消费的习惯也体现在购房上。有人曾经在购房问题上形象地描述了中美两个老太太。中国老太太是从年轻时就开始攒钱,准备购房,钱攒够了,人也死了,一辈子没有住上房子。美国老太太是年轻时就借钱购房,死的时候钱还完了,房子住了,还留给儿女一份遗产。美国人认为超前消费是信心和能力的表现。没有能力偿还的人是没有资格借贷的。房子的价格当然视大小和豪华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一栋3-5间卧室的普通住宅大约五、六万美元。美国人工作两年差不多就可以买一栋。在美国,租房很不划算,但学生不得不租,有些未婚甚至已婚男女也不得不租,因为他们还没有决定何时、在何地居住,也不想经历转卖房子的麻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中国人不再羡慕美国人的住房空间和家里的各种电器,而开始羡慕美国人的生存环境:干净宽敞的户外空间,优良的公共卫生环境。无数访问过美国的人都对在美国可以长年累月不擦皮鞋表示感慨,因为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城市,皮鞋的亮度连十分钟也保持不了。中国的沙漠化土地有25亿亩,目前正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达55亿亩,为国土面积的38%。这些沙和土被狂风吹来时铺天盖地,风和日丽时也弥漫空中。同样是铺地毯,人家是踩也踩不脏,我们是吸也吸不净。同样是发展经济,人家是千方百计保护环境,我们是屡禁不止的污染和破坏。繁荣的市场背后,藏匿着无数假货,其中尤以食物与药品造假最为可憎。国家进步,匹夫有责。因此,与其去羡慕别人,不如用良心做事,让美好的未来离我们近一些。

美国人的厨房至少有十个平方米甚至更多,几乎家家都是整套的组合橱柜(当然质量和价格差别很大),看上去美观,用起来顺手。美国人的厨房很干净,一方面是美国人爱打扫,各种去污用品种类繁多,更重要的是中西餐烹饪方法不同。西餐多是煮、焖、煨,油炸爆炒的菜不多。偶尔需要一些油炸的食品,市场上也可以买到半成品。因此,厨房很容易打扫。中国人的厨房则不然,经常炒菜,烟熏火燎,勤快人家里还罢了,懒人家里的厨房总是黑洞洞、油腻腻、黏糊糊的。

在所有发达和准发达国家的住宅建设中,卫生间是必备的。普通居民的住宅至少有1-2个卫生间。一些富裕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更是朝着干净、美观、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其名称也不断变化。从原来的水厕(watercloset)变成了洗手间(washingroom),后来又称其为休息间(restroom)。美国人称卫生间为休息间并不为过,因为很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不仅能让人按照自然规律排忧解难,而且可以让人坐在设有沙发的侧间里吸烟、休息、甚至喝水、吃东西。WC这个词意味着过时与落后,美国人现在很少用。

美国没有方便之后不冲厕的人,因此厕所里一点味道都没有。相反,由于喷洒了空气清新剂,常常会有一股淡淡的香气。美国所有卫生间的便器都有门,如厕人的隐私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常听到一些来华留学生或归侨子女到中国以后拒绝上厕所的事。他们不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方便。

美国总是一个充满极端的世界。在绝大部分家庭的卫生间不断进步、升级之时,仍然有155000个家庭根本没有冲水厕所,有200万个家庭与他人共用厕所。这是美国阳光下的黑暗。

再谈行。美国是一个离不开汽车的国家。当19世纪末第一辆汽车出现在美国的街道上时,它的面貌既大又蠢,价格又贵,而且时速超不过8公里。美国人称之为“富人的玩具”。20世纪最初的十年,美国的汽车仅有8000辆。按人口平均,每10000人中有一辆。将近100年过去了,如今美国拥有13000万辆小汽车,平均每1.7人就有一辆,是世界上拥有私人汽车最多的国家。汽车不再是富人的玩具,它已成为美国普通百姓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几乎100%的美国上班族都拥有汽车,美国的大城市周围有许多中小城市。许多在大城市上班的人都在这些卫星城里居住,每天开车往返两个小时上班是极为普通的事。有的人为了一份心爱的工作,不惜每日驱车两个小时去上班。顺利的话,每日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个小时。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有的人甚至早上4:30就起床,天天如此。

大学生开车上学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虽然很多大学向学生提供住宿,但住公寓总是不太自由或租金很昂贵,很多学生愿意在距学校较远的地段租房。美国很多大学生是边工作,边学习。他们需要汽车,以便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家庭条件好一些的车新一些,条件不好的,车旧一些。美国的二手车比较便宜,2000美元左右就可以买到状况不错的车,相当于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学生靠打工几个月也可以挣到这个数字。

美国无论是大的食品市场还是购物中心都离闹市较远,没有车就像没有腿,很不方便。有些城镇虽然有公共汽车,但车站不可能设在自家门口。空手时还罢了,提着购买的一个星期的食品时,哪怕走十分钟,任务也是很艰巨的。留学生在美国购物时,最初总是靠朋友的车帮忙。等到有一点儿钱时,就赶快买一辆旧车,以解燃眉之急。

汽车多,停车场就得多。所有的单位在建筑施工时都必须考虑停车的问题。有的单位自建停车场,有的使用附近的停车场。在大城市停车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按规定停车会受到警方的罚款。

美国的公共交通很不发达。不发达的原因可以说是太多的人拥有汽车,也可以说因为很不发达,所以促使很多本来不想买车的人也加入了开车的行列。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还好一些,人口多,乘客也多,车次间隔的时间也短一些。但中小城市的公交服务就差远了。由于乘客少,常常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一趟。如果时间卡得不准,错过了这一趟,还要再等同样长的时间才能搭乘下一趟,根本谈不上办事的效率。这样的事发生两三次,自然就会使人产生买车的想法。乘公交车的人一般都是穷人、老人和学生。他们中的多数,或耐性很好,可以忍受多次漫长的等待;或记性很好,能把握时间。汽车站免费发放汽车时刻表,提醒那些健忘的人。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美国公民在国内旅游只有3%的人使用公共汽车、火车或船只这样的交通工具。其他的人都喜欢开车。其原因很简单,首先是舒适方便,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可以到达很多公共交通无法到达的地方。其次是价格也不贵。一个普通人半年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很不错的新汽车。油价很便宜。尽管美国人有时也抱怨油价上涨,但美国的油价是发达国家中最便宜的。洛杉矶汽油卖价为$1.07/加仑时,法国为$3.69/加仑,东京为$4.05/加仑,米兰为$4.33/加仑。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开车毫无顾忌,人均一年开车13300公里,耗油量1300公斤,为世界之最。

铁路在美国曾经辉煌过,但随着汽车的兴起,铁路已经不是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在美国乘坐火车颇有一些“返古的”感觉。很多人是处于好奇,或希望感觉一下历史才去乘坐的。偌大的一个车厢里没有几个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像中国的车厢那样拥挤,当然也不会有票贩子。长途汽车公司“灰狗”的生意相比之下还算不错。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可以抵达任何城镇。“灰狗”提供24小时服务。夜行时车上的座椅可以躺下睡觉,既经济又快捷。

乘坐飞机在国内旅游的人也不少,但比开车的人少多了。美国虽然富有,但还没有富到可以不算帐的地步。许多乘客是做生意和公务出差的人。

美国也有一些步行的人。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是没有汽车,也有的是无可奈何。纽约就有很多步行上班的人。他们既不是没有条件开车,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他们属于后者。纽约公共交通方便,除了汽车还有地铁,票价也不贵。但在上班高峰时,大车、小车、公车、私车,堵得一塌糊涂,八个车道也不够用。英文称之为“trafficjam”(直译为“交通酱”,很生动)一点儿也不过分。这个时间开车或乘车上班常常比走路还慢。因此,每天上班时都可以看到很多人西装革履,脚上却穿一双运动鞋,手里提着公文包和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上班时穿的鞋子,进了办公室再换上。2003年8月14日下午4点,正好接近下班时间,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突然断电,地铁停运,隧道与桥梁关闭,交通信号失灵,几百万人不得不步行回家。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步行大军。

最后谈乐。美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娱乐消遣的民族。这种情趣除了天性,应该说与生活的富足有关。天性再乐观的民族或个人,如果衣不遮体,食不饱肚,想必他既无法乐融融,亦无法观天下。

最简单和省钱的娱乐方式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早在中国人还在为院子里的公用电视而奋斗的时代,美国人就已经家家有冰箱、户户有电视了。到了九十年代初,美国的人均电视台数为812‰,差不多每人一台。如果是一个五口之家,家里就拥有4台电视。周末没有野外郊游计划的人,一般都会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足球赛、电视剧、脱口秀、卡通片,男女老幼各品各的电视大餐。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55岁以上的妇女5.8小时,18-24岁的男性3小时,13岁的孩子当中有31%每天平均看5个小时以上,居世界第一。这里没有中青年妇女的统计数字,原因可能是她们正忙着做妈妈,或者忙着做家务,所以看电视时间是最少的。虽然有人批评美国人尤其是孩子们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太长,于身心健康不利,但这些人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电视机前,至少说明他们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电视为乐。美国人也喜欢经常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而且观看舞台艺术表演被认为是很高雅的享受,观众一般着装很正式。

好动的人总是愿意到户外去。美国年轻人最喜欢的运动是美式足球,30岁以上的人一般喜欢打网球或高尔夫球。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高尔夫球场。1988年的统计为12,278个(现在肯定只多不少),所有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日本位居第二,有1441个,英国1300个,加拿大1224个,而德国仅有210个。美国有1841万高尔夫运动员,日本有1000万,位居第二。如果按运动员分配球场的话,日本每个场地有7000人,而美国只有1500人。不知道日本的运动员如何能够轮得过来!我们虽然没有其他方面的统计,例如,游泳馆,网球场,足球场等等,但也能够想象财大气粗地又广的美国在运动场地与设施方面的优越性。否则,奥运会它怎么总是老大呢!

美利坚还是一个非常喜欢社交的民族。社交可以驱赶孤独,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在人口不多的小镇上,如果迎面碰上一个美国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男女,认识与否,他都会送给你一个微笑,一声轻轻的“嗨!”然后消失在你的身后。这种美国人习以为常的友善,常常让一些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感到费解。中国人更适应那种不认识不打招呼的习惯。当然,这种好的传统在纽约那样的大城市已经消失了。大城市人太多,见人就招呼会把人烦死、累死。美国人不喜欢纽约,认为它是一个冷淡的、没有笑容的城市。

除了打招呼这种简单的、不费金钱气力和感情的社交,美国人还有很多花钱、费力、投感情的社交,那就是形式各异、多如牛毛的聚会。家庭聚会则不必多说,全世界有人的地方都一样。有节、有假、有情、有条件的人逢时都会相聚在一起,享受亲情带来的快乐。

亲情之外的亲密关系是友情。在美国,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聚会都犹如家常便饭。同学聚、朋友聚、校友聚、师生聚、同事聚、行业聚、教友聚、家长聚等等,几乎每周都有。有时为了不影响周末家人的活动,聚会常常在星期四晚上举行。因此,在九十年代年轻人的心目中,周四就算是周末了。聚会如此频繁,时间冲突,不能赴约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各种有诚意的约见、邀请或聚会都必须提前安排。一般情况下至少应该提前两周约定时间和地点。当天或提前一两天发出邀请常常被认为是心血来潮,没有诚意。客人常常会婉言谢绝这种邀请,一是人家可能早有安排,二是认为你在做秀。因此,不是特别熟悉的“哥们儿”,一般不应该让请客的时间这样紧迫。

定下时间地点之后,准备起来就相对随便了。美国人的参与意识很强,一般不愿让一个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最常见的聚会方式是各显其能。如果地点设在某一个人的家里,房东除了准备自己的那一份菜以外,还要准备餐前的小吃和饮料。其他的人每人带一两个菜。实在不会做,或没有条件做,或想偷懒的人,去超市买一些饮料和酒带上,就可以应付差事了。也有一些特别好客、勤快的人,他们(常常是“她们”)愿意承担聚会的主要角色,提供聚会所需的一切食品和酒水。这种情况下,参加聚会的人虽然不必带菜,但会带一份适当的礼物。大小,多少,贵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向主人表达一份谢意。关系再好,空手赴宴吃东家的人在美国绝无仅有。

美国人有时也会请朋友去餐馆聚会。去餐馆可以不带礼品,但无法深入交谈。美国人没有在饭馆吃完饭耗着时间聊天儿的习惯。

美国人尤其喜欢野餐,周末或节假日到附近公园聚会。美国公园一般都设有专门供聚餐用的亭子,里面有固定桌椅,还有水、电、烧烤用的炉架,附近有卫生间、垃圾桶。美国人一般很讲究公共卫生,聚餐后会把场地收拾干净。

美国人特别喜欢购物。二战后大部分美国人移往郊区,传统的市内百货商店被超级市场和购物城取代。超级市场是一战以后出现的,主要是提供生活用品,具有品种多、方便、便宜的特点。购物城集多家零售店于一体,除购物外还有娱乐饮食功能,是一种超级娱乐购物中心。购物城一般也设在郊区,但规模比超级市场要大。20世纪90年代美国最大的购物城是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郊区布鲁明顿的“美国购物城”,里面共有400家零售店,还有一个室内游乐园,周围有13000多个汽车停车位。超级市场和购物城都是为开车者服务的,所以占地面积很大,只有美国这样人口相对较少的国家才建的起(截至2002年底美国人口约两亿九千万)。

最奢侈的乐趣要算周游世界了。美国人有雄厚的财力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全世界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影子。美国人旅游的原因很多。第一是寻根访祖。美国人绝大多数是欧洲人的后裔。美国人的傲气除了来自国家的强势与富有之外,还源于他们骨子里对祖先人种与文化的骄傲。美国人需要经常重温那些令他们引以骄傲的欧洲文化。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出国旅游(占总人口的1/6),其中1/4不远万里前往欧洲,2/3在美洲其他国家尽兴;第二是开阔眼界。美国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很短,除了照耀全世界的、象征民主与自由的美国革命,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因此美国人最愿意出国去看一看。除了欧洲,他们还仰慕像埃及、印度、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2年美国来华旅游的人数为112.1万,居第四位。前两位是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日本和韩国,第三位是与中国接壤的近邻俄罗斯。如果不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是美国政府通过媒体隔三岔五地数落中国,来华的美国人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第三是寻找市场。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国人做生意,通过旅游寻找和发现机遇的人不在少数;第四是纯粹的游山玩水,享受异国风情和大自然的美景。爱玩儿是人的天性。有条件出游的美国人是不会呆在家里的。不能出国旅游的人会千方百计地利用节假日或周末,以各种方式在国内旅游、观光,或度假。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加上方便的交通为美国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的优良条件。

最后应该指出,美国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大众消费型经济之上的,资源的消耗量极大。除了国内资源外美国还要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原材料和成品。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美国人每年所消耗的资源约占全世界总量的30%。美国人不仅消耗木材、矿产、石油、水等原材料,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很厉害,而且大量生产和消耗各种工业产品,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对这些我们不能不知。

同类推荐
  • 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
  • 刀剑至圣

    刀剑至圣

    一柄断剑刻画泣血人生,一把残刀书写迷茫路途,末路的英雄,夕阳下的地狱,当敌人退去,亡魂在哭泣。但当断剑遇上新主人,残刀配上新英雄,它们用此刻的锋锐昭告天下:刀剑至圣!
  • 魅魔也要当冠军

    魅魔也要当冠军

    当魅魔族公主(伪神族地球神族魔界属魅魔族公主)一脚踹开京城王少的大门,命运的车轮开始了转动。请无视封面
  • 煞极天下

    煞极天下

    一桩妖案,一首诗,牵出了暗中影响世间百年的神秘门派。一个少年,一副图,引发了当朝上下权利更迭与江湖血雨。于是乎,当你有奇诡通神的功法,他会魑魅魍魉的手段,那两厂一卫便好像个笑话。这是个少年逆袭的故事......
  • 重生之两小无猜

    重生之两小无猜

    韩浅浅重生到5岁,发现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欢喜城

    欢喜城

    纪司青身边举重若轻的地位,是简宁西苦心经营多年得来的。她是众星捧月的天之骄女,她骄傲,她随心所欲,唯独对他步步为营,不像自己。然而在她决意放下这个男人,逃出自己建造的笼牢时,纪司青却不肯放手了……对纪司青来说,简宁西是他恨不得守护一辈子的人。他曾天真地将这种感情归类为亲情,直到简宁西决裂般无情地放弃他时,他才知道自己根本不能没有她。他以为只要让简宁西知道,他也爱着她,就能挽回……却换来她的一句,“纪司青,别犯傻了。”
  • 寻梦倾魂:魅姬惑帝

    寻梦倾魂:魅姬惑帝

    用尽心机,诱君惑帝,她痛心疾首欲断那三千痴缠!天下为谋,江山为聘,拱手山河他能否讨回一世温柔?她泪水喷涌而出,呐喊道:“你从来都不承认我是你的妻不是么?你从来就没有把我放在心里不是么?”“你看你这善妒恶毒的性子配让朕放在心里吗?”他被她气得发抖。“我不配,你也不配!”她胸口一阵绞痛,手掐着身侧梁柱,死命咬住唇,“我赫连一对天发誓决不再爱你一丝一毫,否则肝脑涂地,不得善终。”他被气的久久没有说话。“皇后赫连氏一,恃宠生娇,骄纵成性,淑德败坏,打入冷宫,以示惩儆。”红尘绝恋,她但愿下辈子,生生世世再也不要遇到他……
  • 买单

    买单

    一个底层人的命运,常常让人啼笑皆非,就是有人帮助他,他也不知道,看不到,因为他始终在底层。
  • 我和主角不死不休

    我和主角不死不休

    秦毅被系统杀死后弄穿越,穿越之后系统让他当戒指中的戒灵?给这个变态主角当奴仆,夺丹药,当打手,秦毅受够了……秦毅永不为奴。为了挣脱一辈子给主角打工的命运,秦毅潜伏数月,终于找到了逃离的机会。可是主角不死,他永远不能脱离戒指,这是系统你逼我的!看我秦毅怎么用一千八百种手段弄死你的主角!!!
  • 诡算之夫人又戏精了

    诡算之夫人又戏精了

    戏梓:生在青龙山巅属性不祥,出生不祥,种族不祥。据说一手棋子,摆阵布法能让入阵之人皆成亡魂然而她依旧很穷······闻人祁:游走在尖刀之上既是公司坚定的剥削者更是那行踪诡谲的无冕之王所以他很富······一朝,两人皆踏入那诡异的时代碎片中时闻人祁眼中的戏梓是这样的:“什么?退钱?”睁大眼睛的戏梓冷嗤一声:“不退,已经用完了!”额、小财迷样······而戏梓眼中的闻人祁是这样的:今天“十万块”依旧在强调:“阿梓,我叫闻人祁!”闻人祁就闻人祁呗凡人一个。······只是后来望着暂时坐在轮椅上的闻人祁。戏梓素手一挥,半阖双眼!驱阴兵,遣鬼将!吾的阿祁岂是尔等敢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