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9200000035

第35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近来,发展中小企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回想不久前上上下下都大谈特谈建立大集团,一批企业更规划要进入全国500 强甚至世界500 强,而且确实也组建了一些大集团。引起风向的这种变化,大概有三个原因:

(1)近来就业的问题严重,下岗、失业者如何再就业?鼓励自谋出路,创办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一条出路。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少,技术要求低,能容纳大量的人就业。

(2)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中,有的国家(如韩国)的大型集团或被刮得摇摇欲坠或被刮得枝折叶落,而有的国家或地区(如我国的台湾)的中小企业则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的适应性。这使人们对中小企业刮目相看。

(3)美国经济连续七八年走势强劲,得益于一大批高科技的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成为发展高科技的主力军,推动着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中小企业不再是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有些原来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世界性的大企业。

重视发展中小企业自然不是否定大企业的作用。其实大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在大企业周围总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与其协作,为其服务。在各个国家,中小企业总是占企业的绝大多数,即使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例如德国占99.6%,意大利占93%,美国小企业占99.7%(各国划分的标准不同)。根据全国普查资料,1994 年,在我国乡和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02%。以前有过一种理论,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资本越来越积聚和集中,最后会形成全社会一个大托拉斯,垄断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垄断是发生过的,也存在着,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但在经济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草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市场竞争中,许多中小企业消失了,同时又有许多中小企业冒出来了。中小企业自有其为大企业所不及的长处,以及不能被大企业替代的地方。在美国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研究(1979 年),每1 美元的研究和发展(R&;amp;D)费用取得创新数,小型企业为中型企业的4 倍,为大型企业的24 倍,小企业的创新占全部创新的55%,每个雇员平均的创新小企业为大企业的两倍。据1993 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调查,美国高科技企业中94%是雇员少于500 人的企业,73%是雇员少于20 人的企业(按美国的划分标准,少于5 人为微型企业,5~19 人为小型企业,20~499 人为中型企业。上述美国数字引自美国贝尔登·丹尼尔教授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与德国召开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研讨会准备的资料,1999 年5 月4~7 日)。对我国来说,需要发展一些大企业,但更应注重发展中小企业,无论从增加就业、繁荣经济、发展高科技,改善人民生活等等方面来说这都是完全必要的。

大中小企业是就企业的规模来划分的。划分的标准各国不同,这里不涉及。虽然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以及其他一些共同特点,但它们彼此的差别也是极大的。在讨论发展中小企业时,除了要解决它们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外,还需要解决不同类别中小企业的不同问题,即使是共同问题,对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解决的办法也是有差别的。在我们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也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

从企业的融资角度看,中小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另一类是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前一类企业多半是业主制企业(其中的个体经济甚至不能称为企业)或小型的合伙企业,一般地说所需资本金少,靠企业主自身财力或向亲朋好友借贷就可以满足需要,只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后可能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后一类企业多半是企业规模仍属中小企业的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在创业时以及企业在日后的运行和发展时所需资本金和周转性的流动资金较多,单靠企业的发起者、创办者自身的财力不足以承受,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这后一类中小企业从创办企业的风险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小类是风险较小的企业,另一小类是风险大的企业,这后一小类企业大多是高科技企业,因为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投入生产、开拓市场有巨大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两小类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有不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指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的那些企业而言的。目前人们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没有区分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是不恰当的。实际上,除了不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的那部分中小企业外,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以及在融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很不一样的。

需要从金融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未考虑从国外金融市场融资)和融资方式有两个:

(1)从银行或证券市场的渠道以债权的方式融资。

(2)从证券市场或其他非银行的渠道以股权的方式融资。

这两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大企业也利用,但中小企业在利用中要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下面分别来说。

先谈从银行以债权方式融资。银行本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美国,37%的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其余资金的供给者是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非金融机构。1996 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总额中,给小企业的贷款占20.3%(资料来源同上)。在德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有三个渠道,即银行、卖方信贷、融资租赁,而长期融资几乎都靠银行贷款(见德国斯太因教授为上述会议准备的资料)。在我国,银行一般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要求贷款的数额小,给中小企业贷款会大大增加银行的业务量和经营的成本,往往得不偿失;同时,中小企业难以向银行提出贷款的担保,银行对它们缺乏信任。特别是那些国有大银行不愿意找这种麻烦。这是中小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普遍遇到的困难。即使大银行愿意开展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为偿付贷款成本,它们的贷款利率也要比给大企业的贷款利率高(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可以高2 个百分点),这对中小企业来说自然加大了融资成本,同时,为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往往设置了繁杂苛刻的规定、限制和手续。这同样会加大其融资成本。另外,中小企业一般也不愿意让外人了解企业的情况,不愿接受银行要求的对其信用状况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把从国有大银行借款视为畏途。能不借就不借。

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在大银行中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部门。这固然是个可行办法。但除此以外,还应该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银行。例如德国有遍布全国的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支持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它们建立长期密切的关系。还有复兴银行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44%的中小企业把储蓄银行作为其主银行,储蓄银行是它们的主要贷款者,同时大约50%新创办的中小企业的资本金的筹集也是由其负责的(资料来源同上)。在我国,除四家大商业银行外,其他银行、特别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同时,我国还应创办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银行。在我国,还不准我国的民间企业进入金融部门,创办民间银行(民生银行是个特例)。但是,既然容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没有理由不让我国自己的民间资本创办民间银行。那些主要或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可以与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的长期的联系和信任关系。除提供贷款外,它们还可在市场信息、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密切了,信任关系建立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就方便了。而且,这些银行的经营成本也会比大银行低,它们为了与大银行竞争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便宜的服务。看来,为了从金融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的银行制度还需作大的改革。

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的担保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许多国家建立了各种担保制度。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很发达。那里有两种信用担保办法,一种是信用担保基金,通常由政府给以财务支持,以弥补借款者违约的损失,但这违背了欧盟的规定,所以这种担保办法没有发展起来;另一种是互助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为其成员担保,欧盟支持这种办法,所以发展得很快(见意大利阿贾尼教授为上述会议准备的资料)。美国的担保基金最初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以后政府逐渐全部退出来了,因为官办不如民办运作得好。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有些是由政府出资办的,有些是由政府参与出资办的。政府的财政资金起着主要的作用。国家经贸委已提出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想: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市场规范运作,其资金的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会员缴纳风险准备金和向社会募集;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担保机构,以省区为单位组建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以资信评估、反担保、强制再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以担保机构与债权人以及债务人与再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方式分散风险。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以政府拨款作为担保基金的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必要的。在有的地方可以试办互助担保基金。将来,政府应逐渐从担保基金中退出。

中小企业以债权的方式融资还可利用发行公司债券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公司债券不容易,必须有良好的资信。所以只有少数中小企业可以发行债券。

再说从证券市场或其他非银行的渠道以股权方式融资。

不同的中小企业有其适合的股权融资方式。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用私募的办法募集资本金。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中小企业无法进入。因此需要参考国外的经验,建立进入的门槛较低的第二板市场。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或筹备建立第二板市场。对在我国建立第二板市场的问题正广泛讨论中。对建立这样的市场的必要性没有大的分歧,至于建立这样的市场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近期是否有条件建立,还有分歧,需要研究。主管部门更多考虑其管理的问题,因为主板市场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尚未管好,再建立一个第二板市场可能更难管好。这种考虑自有其道理。但从加快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要求出发,还是应该尽可能早地建立这样的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需要有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第二板市场,一些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就有困难,其股权的交易和流通也成为了问题。如果没有流通的渠道,中小企业的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投资者又如何退出呢?如果无法退出,他们又怎么敢进入呢?看来,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快地发展中小企业。此外,我国已经或正在关闭所有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或类似的场外证券交易机构,这是否恰当,也值得考虑。必须指出,我国的证券市场应该是分层次的,除了现有的两个证券交易所外,还应建立区域性的证券市场,适应中小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以及柜台交易。

中小企业中属于高科技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些特殊问题。一项科技研究项目从提出构想到成为投放市场的商品,要经历多年的时间。由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大、投入资金占用的时间长(一般为3~5 年),银行一般是不愿贷款也不敢贷款的,而且用贷款方式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对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太高。但高科技中小企业利用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来融资也有许多困难,因为这些企业的风险大,普通的投资者不敢冒风险,并无力承担风险。这类企业的最好的融资渠道是获得风险投资者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是这样一种投资活动,即将资金投入在技术上具有创新并有着巨大风险、但成功后能获取高回报的新企业,在企业成熟后退出投资,获得资本的增值,然后再投入另外的新创办的企业。风险投资者投资的目的不是长期持有企业股权以获得股息红利,而是帮助创办企业,在投资期内,帮助企业经营,促其发育成长,在企业成熟后退出,从股权出让中获得资本的增值。风险投资的这种投资方式最适合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由创办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融资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一些国家,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为了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我国也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事业。这件事已经讨论不少了,并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从1985 年起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刚起步,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下面就几个问题谈一谈。

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问题。在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广阔,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此外也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投资。在早期,政府的投入曾是重要的来源,以后政府不再直接投入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狭窄。民间资本很弱小,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不许参与证券和企业的投资(最近允许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参与股票投资)。证券公司的规模小,尚无力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外国资本参与我国的风险投资也有限。目前大家指望政府的投入,但政府的财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出资进行风险投资,成效差,或者已经不做了,或者越来越少做了。我国由政府投资创办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失败,也是一个证明。为了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应该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应当允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将一部分资金从事风险投资,或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由后者进行风险投资,应当让有条件的证券公司成为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或者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共同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还应吸收外资和鼓励外国机构在我国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的人才问题。我国懂得风险投资、懂得科学技术、懂得企业经营的风险投资的高级专业人才异常缺乏,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送往国外)培养,给予激励;还应高薪聘请国外风险投资人才。

政府的扶持问题。发展风险投资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政府应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政府在立法执法方面就有许多工作要做,在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成果鉴定、在技术监督等方面政府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还应在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

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如上所述,风险投资在投入的企业成熟以后,就要退出,将投入的股权变现,以便获取资本的增值,并再投入新创办的企业。因此,是否具有顺利退出的渠道,对风险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退出的渠道就不会有风险投资。从国外的经验看,退出的渠道主要有:投入的企业的股票上市交易或在柜台交易、投入的企业被其他公司收购兼并、投资银行和其他战略投资者收购后再出售、企业的创办者回购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的股份、或者企业的管理者或职工购买风险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在这些退出渠道中,企业股票上市交易是最容易退出的渠道,投入的资本的增值也最大。在美国NAS-DAQ 是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从而也是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我国风险投资难以发展与缺乏退出渠道有很大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尽早建立我国的类似NAS DA Q 的第二板市场,这不仅是为了给中小企业开辟从证券市场融资的渠道,而且也为了给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开辟退出的渠道。主管部门认为,目前我国建立第二板市场尚不具备条件,可以让高科技企业在现有的两个证券市场上市,不受改组为上市公司的额度的限制。这对规模较大的高科技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自然有帮助,但仍未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的问题,因为这些企业规模小,达不到上市企业的规模标准,而且,这些企业一般在创业之初就需要融资,这时它们还没有盈利的业绩,而没有连续三年的盈利业绩是不能在这两个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的,从而是不能在这两个证券市场上融资的。国外的一些第二板市场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并无盈利业绩的规定。如果让尚无盈利记录的一些企业在现有主板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就会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反而不利于主板市场的发展。最好的办法还是另外建立第二板市场。目前应该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为建立第二板市场积极作准备,以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必须克服金融体制本身的障碍。按照现行的金融体制,商业银行不许对企业进行投资,这不仅阻断了商业银行直接向中小企业投资,而且也阻断了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这样的规定是处于防范商业银行的风险,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的考虑。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和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样的规定有其道理。在我国,还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许从事股票买卖,不许投资于企业,养老基金也是这样,其目的也是防范风险,维护投保者、养老基金参与者的风险。这样的规定也有其合理性。但这样的规定也会带来压制金融创新、障碍经济发展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障碍中小企业的更快发展,使它们不能从这些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资金,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其实,这类规定虽然可以防范一些风险的发生,但同时也会产生其他风险。例如,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只能购买国债、存入银行,不许投资于股票、不许投资于企业。在国债利率、银行利率低下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面临亏损的风险。允许这些金融机构投资于股票、投资于企业,自然会有风险,但这些的风险同样是可以防范的。即使是从事风险投资,投资成功与投资失败相比,成功的几率仍大大超过失败的几率,在国外,风险投资成功的项目大约占70%。重要的是这些金融机构在投资时应做好投资的论证、投资的组合与获得可靠的担保,并进行切实的监督。为了突破现行法律对金融机构在资金运用中无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需要对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必要的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正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可以在制定这个法时,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对现行法律中障碍中小企业融资的规定提出修改的意见。

1999 年5 月24 日

原载《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4 期

同类推荐
  • 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本书从一个求实中国学者的视角,以翔实的数据剖析21世纪中国在第二次起飞进程中的种种因素,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新制度再创新、城市化进程、新消费群、新经济增长点、新主导产业群以及潜在的增长优势,包括劳动力优势、后发和大国优势、非均衡增长优势、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同时指出中国在未来第二次经济起飞进程中潜在的隐忧、困境和危机,特别对庞大人口、贫富差距以及国际大环境等一些长期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问题做了详尽的描述和论证。本书为关心中国及其经济未来的广大读者,特别是投资中国的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面认识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镜像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之窗。
  • 超常增长:中国驾驭资本的奇迹

    超常增长:中国驾驭资本的奇迹

    1978—2016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24%,同发达国家一般年均增长3%—5%相比,约有4%—5%的超常增长,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超常增长在驾驭资本上有五个因素:一是国有经济管控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保证了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神州飞船空间技术、军工核电等战略产业的发展;二是改革了国有企业体制,把一大批企业集团力推股份制改造与公司上市;三是抓大放小,国退民进,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四是城市政府掌控城市资本和基础设施资本,在招商引资上引导外来资本,发展了城市经济;五是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本化”机制,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本。
  •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这本《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由刘忠生著:现代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和动脉,它的稳定与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金融灾难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而金融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本身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资本市场出现为标志,金融交易日益表现出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同时仍然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其却不断表现出泡沫膨胀和破裂的过程。
  • 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

    本书从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对外贸易、财政与税收,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城市化、工商企业、人口与就业、居民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体系共十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当代的中国经济。
  • 稳定型经济

    稳定型经济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那就是稳!在全球化竞争中,兔子和狼、羊和老虎共舞,由于各自实力不相当,不能奢求速战速决,只能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奥田广弘曾说过:“我们仍然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我们需要改变,但条件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在取得的良好利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必须把商品的质量看成是自己企业的生命,坚持保证自己商品优良的质量,让顾客认为自己花了钱值得。必须积极实施产品创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全部创新的结果,是企业创新的载体。
热门推荐
  • 教皇的蛊毒宠

    教皇的蛊毒宠

    [序章]他是流浪四海的养蛊人,身份不明,为了什么?没人知道,一个堕落的人,似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堕落,他加入了,人人惧怕的血魔教……
  • 末世的故事

    末世的故事

    末世的流雪再次回归。修灵力,布法阵,设结界,打丧尸。最后,成就自己的末世王国。这次的流雪将会变成怎样呢?敬请期待~
  • 鹂声因昼白

    鹂声因昼白

    每个人都有一个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往往都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秒杀的体无完肤。这一点蒋鹂5岁的时候就知道了,把她秒杀的体无完肤的就是邻居家的小白哥哥。他是她的小白哥哥,神一般的存在,他比她大了8岁。他也是她的老师,英俊潇洒的班主任。他也是她六年的暗恋对象,暗恋啊!多伤心的字眼。但腹黑小白早就设下了天罗地网等着那只叽叽喳喳的黄鹂鸟在他如同白昼来临一样的光芒下放声歌唱。鹂声因昼白,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与爱有关的日子。她的青春不刺激,但和很多人的青春相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The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has long been the resource contracting professionals have turned to for guidance on evaluating contractor performance and making award decisions in competitive acquisition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波野史

    天波野史

    这纹身不好,是曼陀罗花。有什么不好的。你是太保,你以前的身份是不是有欺诈。有。谁欺诈了你。
  • 温水煮沫沫

    温水煮沫沫

    前世吃了钱的亏,这辈子宋以沫决定一定不要再被钱掣肘,并且还上上辈子欠下的无数人情债。于是她很用心的攒钱。可每当手里有了钱时……宋以沫暗喜,准备买房实现当包租婆的愿望,可是很重要的人被钱所困,必须给!继续攒攒攒,窃喜愿望快实现,脚步还没迈开,有人需要,人命关天,必须给!继续攒攒攒,有人需要!继续攒攒攒,有人需要!……最终她手里的钱也只够过上宽松日子的,始终没能当上一直想当的包租婆。可是!她依旧成了超级富有的人!且名利家庭三收。俗称——人生赢家。
  • 都市逆袭之王

    都市逆袭之王

    【与众不同,火爆精品】仙帝重生都市,回到年少时代,从此强势崛起,吊打一切,踏上一条惊天逆袭之路;这是一个爽到爆的故事,先看几章,你一定会喜欢!……………………欢迎各位读者加群,群号:217080822
  • 清空向昼伏夜出

    清空向昼伏夜出

    一个神奇世界的神奇奋斗之路。见证故事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