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意识到,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机会是有的。
按照行业内的说法,建设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至少需要200名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但上哪儿去找这200人呢?这时TCL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基本队伍:贺成明在建设TCL液晶模组项目时,已经聚集了30多人的团队,可在当中抽调部分人员。更重要的是,来自原台湾奇美的陈立宜带了一批台湾专业技术骨干在中国正准备和TCL合作开发新一代的液晶模组产品——他是在得知TCL决心投资液晶面板项目时决心加盟的。
贺成明、陈立宜和团队一起做了一份详细的自主创新建设8.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总投资245亿,建一个月产10万张玻璃基板的工厂,折合年产液晶彩电面板1 500万片。该方案提交给深圳市新任的代市长王荣和常务副市长许勤,经过几轮认真讨论研究和不断修改完善方案,深圳市批准了华星光电项目。2009年11月15号,华星光电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开始设计筹建,尽快招聘到完整的项目团队是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上天眷顾了TCL。
就在华星光电开始组建的11月,郭台铭的群创科技宣布与台湾的另外一家面板企业——奇美电子换股合并,群创科技更名为新奇美电子。此举意味着,台湾面板界奇美、友达、群创三足鼎立的状况将被新奇美和友达两家独大局面所取代。但这一次台湾的产业整合却给了华星光电项目招聘人员的机会:两家大企业合并,就会多出一些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不好安排,华星光电趁机在短时间内招聘了近百名台湾专业工程师。
就在引进台湾近百人技术团队刚刚敲定之际,贺成明接到一个韩国方面打来的电话,曾经出任过LG显示业务(LGD)副社长的金植表示愿意加入华星光电。
金植在LG液晶业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了LG从3代线到7.5代线的所有重要液晶生产线规划建设。他曾经是贺成明任职LG飞利浦时的上司,与贺成明很熟悉,也因此认识了李东生。金植加盟也带来了拥有十几位成员的韩国专业团队;贺成明又在国内几家液晶面板企业招聘了一些人,这样,建厂的班子就齐备了。
贺成明坦言,将这些人聚在一起需要时机和运气,而此时液晶面板行业的整合为其提供了这样的好运气。“将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关键要看你这里能不能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如果你的项目很大,但没有前景,企业老板也没有远大追求,你给别人再多的钱,人家也不会来帮你。”
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人才大搜集”,华星光电核心技术团队集体亮相深圳。在由200人组成的第一梯队中,境外人员170人左右,国内30人,均是在液晶面板行业打拼多年的业界资深人士。华星光电还聘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著名院校校长在内的9名业界顶尖专家担任公司高级顾问。
2010年1月15日,华星光电项目动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联袂出席,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领导也到场支持。李东生面对各界的期待,深感责任重大,但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组建技术和管理团队的同时,李东生着手解决资金问题。
液晶面板是一个“三高项目”: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华星光电所需投资为惊人的245亿元,这是中国家电业迄今最大的单一投资项目之一,也是深圳市最大的工业制造类项目。
华星光电成立,初始注册资金为10亿元,TCL集团和深圳市政府属下的深超科技各出5亿元,并各占50%的股份,TCL集团的这部分资金暂时来自自有资金。
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华星光电的注册资本金在2010年1月底前增至20亿元,2010 年3月底前,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资至30 亿元。到2010年6月底前,华星光电的资本金增加到100亿元,双方各按股权比例增资。
按照出资比例,双方本应各占50%的股权,但之后调整为55%对45%,TCL占大股。董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TCL派3人,深圳政府派2人。根据一系列的协议,TCL方面需在2010年7月前,到位总共55亿元资本金。TCL集团决定用定向增发股权的方式筹集50亿元的项目资金;李东生用自己承诺参与增发认购2.5亿元的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决心。
2010年7月7日,TCL集团发布公告,李东生质押其持有的TCL集团股份,以筹集资金参与TCL集团的定向增发。
在定向增发启动之后,遭遇国内股市大幅下调,原定意向认购的几个投资机构临时变卦,李东生和团队紧急动员各方资源支持增发,最终募集到45亿元的资金。
在各方的努力下,华星8.5代液晶面板线100亿的资本金如期到位。
随着100亿资本金的敲定,在TCL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杜娟和她的团队努力下,项目的银团贷款也顺利落实。 TCL集团一直有良好的银企关系,而银团在进行了深度调研后,也对华星光电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华星光电共获得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数家银行发放的12.8亿美元银团贷款。根据协议,深圳政府还提供了50多亿元建设融资。至此,245亿元投资全部落实。
从2009年8月夏普“悔婚”,到2010年5月核心团队亮相、7月定向增发资金到位,前后仅仅一年时间,TCL以让人吃惊的速度完成了一个高达245亿元的投资布局,其效率在业界引起很大的轰动。
人汇财聚,产业渗透,TCL稳稳地站在了一个新的竞争高地之上。
打通液晶产业链
深圳福田,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65万平方米的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推进,它成为TCL的新希望。
2010年12月28日,主体厂房提前封顶,比之前计划的提前了1个月。
2011年5月1日,华星光电完成设备搬入。
6月23日上午,作为华星光电的配套设施,日本旭硝子公司的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个项目投资额为220亿日元,将形成一条月产12万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的精密研磨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将是中国市场上最大尺寸的8.5代 TFT-LCD玻璃。
9月1日,液晶面板进入试产。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说:“华星光电一直以‘深圳速度’向完成项目主体目标迈进。”
更多让人惊喜的创新发生在技术领域,由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复合团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星光电成立了若干个重点技术攻关小组,并和TFT-LCD同业公司、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通过小型试验线从事新的液晶制程技术、材料技术等的研发,整合该技术领域研究和上下游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实力的单位,将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速TFT-LCD领域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同时,在开发、验证专有技术方面,华星光电还成立了4个特别实验室:基础研究室、产品开发试验室、联合实验室及产品试做合作项目实验室,相继完成了42英寸直下式LED电视模组研发并成功进行HVA技术(华星公司特有的VA专利技术)的首次测试。华星光电自主开发的HVA产品成功通过生产线验证,这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的HVA生产技术未来在第8.5代线上可以迅速投入使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华星申请的发明专利多达300多项,形成了知识积淀以及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
根据既定的项目规划,到2012年12月,华星光电的8.5代生产线达到满产后,产能为月加工玻璃基板10万张,可年产26英寸至32英寸、37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约1 500万块。
与国内其他的液晶面板投资企业,如京东方、上广电等不同,华星光电的背后,有着雄厚的终端支持。TCL是全球第7大电视机厂商,液晶电视全球份额排名第7,每年总计销售液晶电视近千万台,这样的市场规模将会保证华星光电无须过分担心其产品的对外销售。
为了应对市场供求的大幅波动,李东生还走出了非常高妙的一着。
2011年4月21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华星光电的股权结构出现变动,深超科技拟将其持有的华星光电15%的股权转让给三星电子。股权转让完成后,TCL集团、深超科技与三星电子则分别持有华星光电55%、30%、15%的股权。
与此同时,TCL出资1亿美元参股三星苏州液晶面板项目10%股份,三星占60%的股份,苏州开发区占30%。
这是一份双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领域交叉持股的协议。
TCL与三星的合作渊源已久。三星是TCL彩电液晶面板的最大供应商,而TCL也是三星面板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客户。2010年,TCL采购了47亿元的三星液晶面板,占三星面板在中国市场出货量的一半以上。
华星光电的启动,让两家公司在一个新的高度和平台上,实现了利益的分享与风险的共担,也因此,中国彩电企业第一次摆脱了在产业中下游仰人鼻息的局面。研究机构因此评论说:“通过华星光电,TCL集团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彩电产业链的企业,从此,中国彩电企业彻底摆脱过往电视成本受制于上游厂家的局面,从产业链上游层面掌控了电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
李东生再一次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在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基础部件领域实现战略突破,TCL在彩电和平板显示产业领域成为首家有能力挑战国际巨头的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