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4700000002

第2章 天赋人生

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一个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树立在北宋首都开封瑞礼门外一块有几个人高、一人多宽的巨碑被响雷一击为二。第二天,朝堂上惊恐万状,宋徽宗用颤抖的声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宰相蔡京、童贯噤若寒蝉,不出一声。这块碑是宋徽宗亲手誊写刻石的。碑由皇帝亲笔书写,可见碑的意义重大。

那么这块碑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立,又是怎么立起来,怎么会被击碎的?

元祐党人碑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从海南岛受命回来的苏轼,在常州去世。第二年政局又发生了变化。担任右相的蔡京上书,把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309人列为奸党,由宋徽宗亲笔御书,并下令在全国各地刻石立碑,并且规定这309个奸党的后代永远不得为官,已经做官的必须罢免。今后皇家子女亦不得与此名单上诸人的后代通婚,已经订婚的要立即取消。他们要把元祐党人世世代代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使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说,他们要把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并使他们千年受辱。

可是时隔不久,碑就被雷击碎。蔡京、童贯之流闻讯,仍疯狂地叫嚣: 碑可断,碑上人的名字永远磨不掉!但皇帝闻讯,认为是苍天示警,心中恐惧了。他不断自言自语: 雷劈碑,不知吉凶如何?

终于,在朝野的一片恐惧声中,皇帝下旨将全国各地的元祐党人碑全部拆毁。

这309人的黑名单上有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还有范仲淹的儿子范仁纯。而列在黑名单上第一位的就是苏轼。

有趣的是,接下来的100年中,上了碑的人的子孙,都以碑上有自己的祖辈父辈的名字为荣。

而事实上,这些碑上的名字之中,有的并不配享有这种荣耀,因为当时立碑的小人出于私利,把不是元祐党人的仇家的名字也擅自列入。所以,这个309人的黑名单上其实也是鱼龙混杂,好坏兼而有之。

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使苏轼身后的名字越来越响。原先政府严禁印行流传苏轼的诗文、手迹,勒令民间销毁,而此刻苏轼的手迹、诗文却突然身价百倍、千倍,禁得愈严的,传得愈多愈快。这也许正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随着皇帝给苏轼平反,一顶又一顶的桂冠又戴到了苏轼的头上,什么太师、文忠公,皇帝也开始收集苏轼的书画诗文。据说,宋孝宗读苏轼文章时热泪盈眶。

有一个记载说,有人甚至用五万钱购买苏轼为人题匾的三个字。有一个叫梁师成的太监,用三十万买下颍州桥上苏轼写的碑,拓了一千张拓片,然后便把碑推到河里隐藏起来,以高价出卖拓片,大发其财。

当时,北方金朝入侵中原也以苏轼的书法、字画为战利品,与徽钦二帝一起用车运到塞外。

苏轼的弟弟苏辙做外交官出使西夏时,人人都问他哥哥怎样?“谁将家谱流域外,何为逢人问大苏。”谁把我们的家谱拿到外国去的,以至于到了外国,逢人就问苏轼怎么样了。

九百多年来,苏轼诗文书法几乎成为读书人家必藏的珍宝、必学的范本。研究苏轼的人、著作、文章不计其数,历代文人以苏轼为榜样。苏轼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更值得夸耀的是,2000年,法国举行了世界名人评选活动,评选世界千年英雄人物,评出12个世界伟人。我们的苏轼名列其中。

那么,苏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苏轼素描

我们先看一幅李公麟为苏轼画的像。苏轼,人长得比较高,大概有一米八左右,有人叫他“长公”。他弟弟个子也高,但是偏瘦,苏轼高而结实、健康。当时有人写诗称苏氏兄弟“颀然仲与叔”,颀然是形容高高的样子。仲是老二,叔是老三,苏轼原先还有一个哥哥。

苏轼脸形较长。传说中的苏小妹与他开玩笑,说他“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他有一双修眉,不浓。

苏轼脸上胡子不多,属于三缕清须一类,他的学生秦观与他开玩笑: 君子多乎哉。苏轼马上回敬: 小人樊须也。这都是《论语》中的句子,都是谐音。多乎哉,即多胡子。君子多胡子,那么胡子少的苏轼便是小人了。所以,苏轼回敬他,小人才是大胡子呢!樊须原本是孔子的学生,“樊”音同 “繁”,繁须,就是大胡子。可见秦观是个大胡子。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调笑,关系是十分随便的。

苏轼穿着也喜欢与众不同,他自己设计了一种帽子,后来人称子瞻帽,高统,像现在的大厨师戴的。

穿衣倒很随便。下放劳动时期,就更是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有时打赤脚,有时穿木屐。据说,当地老百姓看了都哈哈大笑,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事者还曾为他画了一幅《蓑笠木屐图》,很滑稽的。

他整天乐呵呵的。

苏轼到了老年,越来越慈祥,更有沧桑感,更美了。

公元1037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在四川眉山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叫縠纱行的街坊,传出了一个男婴嘹亮的啼哭声。人们纷传苏家又添了大胖孙子。传说这一天,眉山周围的草木突然失去了往日郁郁葱葱的光彩,凋谢了。当时,人们觉得莫名其妙,多少年后,等到这个人中了进士乃至这个人去世后,眉山的草木突然又繁茂起来了,人们纷纷议论,说那是因为眉山山川之精华钟于这孩子一身。

这孩子,就是苏轼。当时他还不叫苏东坡,“东坡”是苏轼44岁那年被贬黄州时自己起的号。三年以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儿子。在东坡12岁、弟弟9岁那年,父亲苏洵给他们兄弟俩取了名: 哥哥名苏轼,字子瞻;弟弟名“苏辙”,字子由。这名字是他父亲煞费苦心给他们取的。苏洵即有名的苏老泉。《三字经》里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诗书。”后来他们父子三人,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苏。在唐宋八大家里,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个。在八大家六个宋代名额中,他们家占了一半之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苏老泉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名二子说》,对两个儿子的名字进行过解释。父亲非常了解儿子们不同的个性特点。“轼”是车子前的扶手,是车子上的装饰物,父亲发现大儿子性格外向,处处好表现自己,希望他能有所掩饰,不要太外露,留给世人一个美好的形象;“子瞻”,则是要他能站得高,看得远,洞察万物,不要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辙”是行车时在地上留下的车轮印子,小儿子性格内向,往往不起眼,起名辙,一方面是对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顺应自然,万事由天;“子由”的“由”的意思也正是如此。

关于苏轼的成才,除天分特高之外,我以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当时社会风气重视文化。宋朝对文人是非常看重的。文人的待遇很高。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亲自写了《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当时还有人编了《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另外一个原因是家庭的氛围。苏轼、苏辙出身于一个“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书香门第。祖父苏序是个读书人,但不热衷功名,也不去参加科考。他是个乐善好施、十分豪爽正直的人,不管穷人富人,都一样看待,他常常把家里的米换成谷子,这样可以存放多年,他修了个很大的贮粮库,足足可放三五千石,到了荒年就开仓散谷。为了帮助别人,他愿意倾其所有,乡里人没有不夸他的。爷爷的个性,后来对苏轼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序有三个儿子: 苏澹、苏涣、苏洵。大儿子早逝,二儿子中了进士。

苏洵少年时代不愿照科举的要求苦读,喜欢看杂书,喜欢在外游学,结识名士高人,了解社会,贪恋河山风光。很奇怪,祖父苏序却对他很放心,别人劝他管管孩子,他总是说,这孩子将来会用功,会出息的。

当苏洵的两个儿子出生后,苏洵也许是感到责任重大,开始闭门苦读了。

苏轼8岁进当时地方上办的一所乡塾读书,学校设在眉山天庆观中,老师是个道士,姓张,叫张易简,由他一个人教,在一百个左右的学生中,苏轼总是名列前茅。他在那里读了三年。不久,当地又请来一位叫刘巨的知名学者任教。

可是,有一件偶然的事,居然让这位刘老师说出这样的话: 我没水平教你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刘老师作了一首《鹭鸶诗》,非常得意,便在课堂上朗诵,当他念到最后一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时,小苏轼忍不住插嘴了,说:“老师,你的诗写得好是好,只是最后一句好像没有归宿,鹭鸶飞起来了,又怎么样呢?”

老师问:“那么,你说怎么样?”

“不如改为‘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这件事,弄得老师很尴尬。但又不得不佩服这孩子的灵气和才气。他叹口气说: 看来,我不能做你的老师啦。

苏轼的母亲程氏,是个大家闺秀,也是读书人家,比苏家门第还要高。程氏是个很贤惠的人,知书达理。有一次,她教小苏轼《汉书·范滂传》,范滂是汉朝的一个名臣,因为坚持说真话,与奸臣斗,被陷害。当范滂与母诀别时,对母亲说:“我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希望您不要难过。弟弟很孝顺,会供养你的,我现在为了正义去死没什么遗憾的。”范滂母亲听了说:“你现在为百姓而死,与那些忠臣齐名,死了有什么遗憾!既想要美名,又想要长寿,怎么可能呢?”

紧接着范滂的母亲说了一句很深刻但是又很难懂的话: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这话什么意思?这是范滂的母亲在发怨言: 如果我要教育你如何做坏事,可是坏事是不能教你做的!如果我叫你做好事,可是做好事却得到如此下场,(这岂不是做了害你的“坏事”!)我才不做这种“坏事”呢。

当时听到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小苏轼读到此深深地被感动了,问母亲,如果我是范滂,母亲你愿不愿意?母亲回答说: 你能为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这件事对苏轼印象很深,也使他母亲很高兴,对别人说:“吾有子矣!”

苏轼10岁那年,父亲苏洵游学回来,就开始亲自教他兄弟俩了,父亲对他们十分严厉,大概因为自己没有中举,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苏轼到老年时在海南岛,曾做过一个梦。梦见父亲在叫他背书。他一口气把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都背了下来。

五十年前读的书,还能在梦中背出来,可见当时教学对他影响有多深有多大。

他醒来作《夜梦诗》:“父师检责惊走书,坐起犹如挂钩鱼。”可见苏洵教子之严。

当时,父亲还出了个题目: 《夏侯太初论》。要苏轼作文。夏侯太初,名玄。三国魏时人,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被司马昭所杀。苏轼在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趸。”就是说,一个人再大胆,如果没有定力,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不知所措。要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实在是不容易的。

当时父亲大为惊讶,预料到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自己。

后来苏轼把这些句子写入《黠鼠赋》等文章中。那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说一只小老鼠,怎么通过装死,欺骗了苏轼和他的书童,最后获救的故事。他的结论是,不要认为只有“人”才是最聪明的,不要认为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这篇少年时代的文章隐约透露出他已经有了众生平等的观念。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插一句,从苏轼成功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学习,最好趁小时候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背诵古代的名篇名作,在背诵过程中,把读音、词汇、语法、语言、典故,直至思想内容都记住,都储存在脑子中了,将来会有大用。这不但能传承前人的文化,而且是做思维体操的好方法。

这个方法和犹太人学母语的方法不谋而合,犹太人主张儿童要下“生吞之功”,“不懂不要紧,先吞下去就是了,将来有了社会经历,慢慢会懂的。这些记住的东西,将来一开窍,将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背诵是我国学习母语、提高记忆力、积累文化知识最简捷的方法,过去笼统地称之为死记硬背,是不对的。“死去才能活来”,这是一种童子功,现在“死”记的东西,将来会“活”起来的,将一辈子受用无穷。如果现在就想“活”,空想创新,而不注重打基础,那么将来就是腹中空空如也。

苏轼后来在总结儿童时代背诵的好处时,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实,懂与不懂是相对的,孩子也能理解很多道理。

伯父苏涣对苏轼兄弟的影响也不小。东坡12岁那年,祖父去世,伯父回家奔丧,苏轼兄弟第一次见到了在外做官的伯父。伯父也很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说,自己并不很聪明,但很刻苦。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不完成,不停止。你们才不及人,能学我那样,也能成功。

这话深深地刻在两个孩子的心中。

苏轼曾写诗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昔居家断还往,著述不暇窥园葵。为了学习,几乎与外界断了往来。窥园是董仲舒的典故“三年不窥园”,三年不向园子看一眼。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从小就立志,写文章要像司马相如。

四川这个地方很特别,虽然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较少战事,比较太平,似乎与外界联系不容易,但就是有很多文人学士涌入。特别是唐玄宗避难时,大批文人涌入四川,给四川带来当时超一流的最有水平的文人。比如李白、杜甫都曾在那儿生活过很长时间。在这之前,司马相如是四川人,扬雄也是四川人。

而且,四川人爱好议论国事。

还有一件事对少年的苏轼影响很大。

苏轼小时候就听大人谈范仲淹、欧阳修等庆历改革的文章。他问老师,范仲淹、欧阳修是什么人?老师说,小孩子不懂。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人,我不懂;如果他们是凡人,我有什么不懂的。老师见他心气很高,就与他细细地解释庆历改革的情况,苏轼深深地佩服这些人,从此立下志向,要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惜待到他进京时,范仲淹已经去世了。

小小的苏轼就在这样丰富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加上他的特殊天赋,一片光明的前景在他眼前展现。

看来,人的成长离不开三个条件: 天赋、教育和努力、环境。小苏轼完全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那么,苏轼是不是像他老乡李白那样没有去参加科举呢?是不是像在四川呆了好多年的杜甫,屡试不中要靠别人推荐呢?

同类推荐
  • 天空的美人鱼

    天空的美人鱼

    本书是作家萧萍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叮当叮当》、《老妖和他的光明哥》、《那时夏天那时的潇》、《天空的美人鱼》、《小米丁》、《小西:A面和B面》、《长辫子蝴蝶结》、《微儿羊》以及《杨眯眯和安乐街》等故事。
  • 兽王·银龙印记

    兽王·银龙印记

    卡尔与恶魔犬小领主之间的战争如期而至。一番混战后,兰虎准备趁乱退出战场,穿过来时的召唤法阵返回沙丘之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墨菲特却在此时突然出现,并且意外地交给他一块恶魔之土,兑现了之前立下的誓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握手言和,完成了誓言的墨菲特顿时翻脸,刀兵相向,带着自己强横的恶魔犬骑兵包围了兰虎……墨菲特的恶魔血脉在深渊世界中尽数觉醒,实力大增。虽然兰虎也有极大的进步,但是即便与隼狼合体后,也不敢说能够战胜此时的墨菲特。兰虎陷入苦战,墨菲特又先后两次变身,兰虎命悬一线,只好摸出了银龙印记……
  • 闪电寓言

    闪电寓言

    本书内容涉及了动、植物世界有内涵的故事,有关金钱、社会百相、农村、儿童的寓言,还有历史上、海外异域的事例,尤其是有关荧屏的部分,闪烁着生活本身自然天成的色彩。
  • 流浪的城市(现代新童话丛书)

    流浪的城市(现代新童话丛书)

    安德鲁在作业本上乱画,画上的怪兽们活了,还能帮他写作业;只要对着收愁罐咳嗽,就能把忧愁驱走;小仙女米瑞得了怪病,只有蝴蝶翅膀上的粉末才能医治,鲜花引来了万千蝴蝶围着米瑞翩翩起舞;拥有神奇帽子的魔法师帮助木民谷的居民实现许多神奇的愿望;而苏菲的巫师宝宝则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宠物,在陪伴苏菲的同时,又常常给她制造麻烦。长久以来,人们对童话的认识还停留在安徒生和格林那时,殊不知童话也随着时代在进步。故事夸张有趣,文笔生动优美,这是古今中外童话的共同点。本丛书中的童话往往以人物为先,设计出丰满独特的人物性格,再依着性格去展开故事。
  •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蒲松龄、曹雪芹、沈从文、姚雪垠、歌德、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55位古今中外作家的成长历程。
热门推荐
  • 轻歌曼舞,绝世歌姬

    轻歌曼舞,绝世歌姬

    女主苏浅月幼时被父亲逼迫着学习舞蹈武技。父亲死后,苏浅月因舞结交了好友—佳晔,也因此进入了娱乐圈。正当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为了救朋友,她意外死亡并穿越到了王朝的一家青楼里。开始了她的青楼生活。
  • 青春一曲逍谣

    青春一曲逍谣

    周诗瑶是武兴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暗恋着老师吴政。 一次海边救人的事迹将她和校草杨逍的生活轨迹逐渐联系在一起。接着,不怀好意的人开始攻击她和她身边的人。室友被陷害。暗恋被揭穿。吴政被失业。 周诗瑶的青春碎了一地。在她与这些苟且顽强的抗衡中,收获了与杨逍的爱情。同时,明白了新闻人探寻真相的意义。
  •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本书以浙商的传承开篇,梳理了明清、民国至今的浙江主要商帮的发展脉络,从早起兴盛的龙游商帮、湖州商帮和宁波商帮到今天遍地开花的“浙江模式”,着力勾勒浙商的性格特征,叙写他们的商道传承。书中选取老一代浙商和当今新浙商风头正劲的代表人物,以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为商之道为依托,书写浙商延续不衰的财富神话,体现他们的创富智慧和家国情怀。此外,本书还努力通过新浙商的第二代、第三代的继承和发展,揭示浙商未来的稳固前行之路和突破创新的发展前景。
  • 血族Eternity:命运之夜

    血族Eternity:命运之夜

    简介:她,是血族十三氏族中的Ventrue族的族长,掌握着强大的权利。虽然她站的很高,但,却有着他人承受不了的孤独。她,也希望偶尔能放下一切,自由的生活。但是,即使抛弃了族长的身份,命运也不肯放过她,反而给她加上了一条枷锁。一次疏忽,她逃到了人类的世界,却被封印了血族的本质......
  • 两个我的生存法则

    两个我的生存法则

    穿越异界,搭配原主人浪起来的风骚故事,初步有(斗破,斗罗,火影)世界
  • 玄武之宗

    玄武之宗

    体术师念术师剑术师灵术师,普通、精英、传奇、史诗、调灵师、炼器师、炼丹师青涩少年走入绚灿的灵能文明世界,我想些一本除了打怪升级装逼之外,还有点内涵有些烧脑的书,希望能签约吧!因为我是个书虫,我明白书虫能看下去的书是什么样的,我想些本那样的书。第一本练手的不提,第二本节奏太快心太急写了三百章太监不提,第三本不错,升级打怪装逼都不缺,叫《摩诃的序曲》,可惜太烧脑了,能看懂的我佩服,只有五十章,这本书没被签约我就没写了。第四本就是现在的了,坚持一下吧,说不定哪天就签约了呢!毕竟从书虫角度来说比签约的要好些!
  • 逼婚老公不要强我

    逼婚老公不要强我

    这是逼婚,绝对的逼婚!她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接了教授介绍的私人心理医生实习工作而已,怎么就成了签下结婚证,还被人软禁了呢?她可不能让这披着医生白袍的渣男好过,看她翻身斗恶人,把他“季炎胜”变成“鸡眼生”!
  • 玄侠江湖

    玄侠江湖

    一个从小便幻想着悬名剑的侠儿,意外走上了一条修真之路。凡人乞仙求天道,而他却只要他的江湖。一把桃木剑,一个紫金葫芦,有人悠悠饮下一口酒。“天道是上天的道,那江湖是不是我手中的一碗酒?”
  • 异空旅人

    异空旅人

    一个市井痞子,无意中得到一个神器——异空旅行仪器。旅行仪内还携带着广阔的空间,可以随意穿梭不同的星球,不同的位面,甚至是位面的过去时空。利用独一无二的神器,凭着在不同异空贸易走私,成就凡人无法企及的宏图霸业,随着本心,游戏人间,天地逍遥。
  • 皇帝群雄召唤

    皇帝群雄召唤

    作为拼命三郎的秦王赵政,得到秦始皇嬴政模板和召唤各种武将机会,但是自己感慨良多:为什么我召唤来的东西不太对呢?身高一米六的年轻嗜杀正太白起。立志要组织最强空军爱说家乡话的岳飞。每天都要死好几回,但就是死不掉的韩信。……这剧本是不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