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2900000012

第12章 会意、义界与取象—表词(3)

另一方面,汉字的取象过程则反映了形象思维的一面。运用于一定语境中的词,代表着使用者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代表了一定的意义。这是客观世界对人的感官刺激的结果,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人脑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意义如果对于接受者来说是全新的信息——即陌生的信息——的话,要使接受者理解,就要通过使用者和接受者共有的知识背景中的相关信息加以传递。其中一个重要的传递方式就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概念的组合来表述,这就是“义界”。“义界”尚属语言层面的现象,如果要将它转化为书写符号——会意字,由于文字介质本身的特点,还需要对义界的信息作出进一步处理。这包括造字取象过程中对信息的取舍、取象完成后对字素空间布局的安排等。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对词义认知过程中各种信息对大脑刺激的强度,所以我们将造字“取象”的过程看作数据驱动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

大脑对汉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就是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和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交互作用的信息加工模式。

义界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影响

3.4.1如前所述,义界是以多个概念意义的组合来表示单个概念的意义。这多个用来作为释词的概念与单个被释词的概念是紧密相关的。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与某一概念发生关系的,一般有两类概念:一类是与这个概念相类似的同质概念,它们之间具有聚合关系;另一类是与这个概念不相类似但和它具有组合关系的异质概念。义界就是以与被释词具有纵向同质聚合关系和横向异质组合关系的概念网络交叉而形成的。聚合关系说明其质,指出其意义类别;组合关系则为质提供一定的语境,或对质进行修饰、限制,或对质进行说明、描写。例如:

苗,艸生于田者。(《说文·艸部》)

按:在以上义界中,与被释名词“苗”相关的有两个概念,“艸”和“生于田者”。其中“艸”是“苗”的上位概念,与“苗”是同质的聚合关系。《说文·艸部》:“艸,百芔也。”说明“苗”是属于百卉之一的草本植物范畴。而“生于田者”则从空间位置上对苗的生长地点加以限制,它不是野地里生长的杂草,而是人工种植的农作物。“生于田者”与“苗”具有组合关系。

琥,發兵瑞玉,爲虎文。(《说文·玉部》)

按:义界中的“玉”指出“琥”的本质是一种玉制品,然后分别从用途(“发兵”)、性质(“瑞”)和形状(“为虎文”)三个方面对其加以描述。

轚,車轄相擊也。(《说文·車部》)

按:动词“轚”与“相击”是同质聚合概念。而其施事“车辖”则与“击”具有组合关系,以之限制“轚”这一行为的发动者。

祫,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周禮》曰:“三歲一祫。”(《说文·示部》)

按:对“祫”的义界中,动词“祭”是其上位概念,与“祫”是同质聚合关系。《说文·示部》表示祭祀的动词有很多,“祡”、“禷”、“祰”、“禬”、“禖”等皆是,“祫”与它们有何区别呢?那就要加以限定,“大合”表祭祀的方式,“先祖亲疏远近”表祭祀的对象,引《周礼》“三岁一祫”补充说明祭祀的频次,这些异质概念与“祭”具有组合关系。

娶,取婦也。(《说文·女部》)

按:“娶”的本质是“取”,由外部夺取,这反映了上古社会抢夺婚的习俗,由外部落、外氏族抢夺女子成婚,使其变成本族的成员,此为“娶”的同质聚合概念。异质概念“妇”则为“取”的对象,与“娶”具有组合关系。

牛,很不從引也。(《说文·牛部》)

按:《说文·彳部》:“很,不聽从也。”“不听从”针对牛来说即“不从引”,“”与“很”、“不从引”为形容词性的同质聚合概念。牛的犟脾气是有名的,是表现“很”的典型事物,这一性状对先民大脑产生强烈刺激,因而“牛”被引入作为“”的主体。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老部》)

按:“孝”的本质特点是“善事父母”,因此它们是同质聚合概念。“……者”表示“孝”所修饰的对象“子”、“女”,它们与“孝”有组合关系。

歰,不滑也。(《说文·止部》)

按:“歰”与“滑”是反义关系,它们共同处于一个反义义场中,也具有聚合关系。否定副词“不”修饰“滑”,指出这种反义关系。

3.4.2由上可以看出,不同词性的词具有不同的义界模式。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义界中一般都有与被释词同质的聚合概念作为义界的核心部分参与释义,如“苗”中的“艸”、“琥”中的“玉”、“轚”中的“擊”、“祫”中的“祭”、“”中的“很”、“歰”中的“滑”等;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则体现在对不同词性的词的义界中与核心释词组合的概念具有各不相同的组合方式。例如:

对于被释名词“苗”来说,与其核心释词“艸”相组合的“生于田者”是“艸”的限定成分。“艸”是“苗”的属概念,“生于田者”是表示种差的概念。整个义界是由“属+种差”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同样的,被释名词“琥”的属概念为“玉”,其种差不止一个,“发兵”、“瑞”、“为虎文”分别从三个角度说明其种差,其义界同样为“属+种差”的名词性短语。

动词的义界则是另外一类组合方式。在“轚”的义界中,与核心释词“相击”组合的是其施事“车辖”;在“娶”的义界中,与核心释词“取”组合的是其受事“妇”;而在“祫”的义界中,除了点明核心释词“祭”的受事“先祖亲疏远近”外,还以“大合”、“三岁一”与之组合说明“祭”的方式和频次。可见,对动词的义界,与核心释义动词相组合的,是围绕着述语动词这一核心出现的施事、受事、方式、工具等成分。这与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是相一致的。

对形容词的义界,与核心释义形容词组合的成分,一般是性状的体现者。在“”的义界中,与“”的同质概念“很”、“不从引”组合的,是此性状的体现者“牛”;在“孝”的义界中,与其同质概念“善事父母”组合的,虽也是“孝”的体现者“……者”,然而这个“……者”是以“善事父母”的被限定成分的面目出现的,这反映了形容词“孝”可作名词的定语成分。也有与副词组合来义界的。如在对“歰”的义界中,与其同质的反义概念“滑”组合在一起的,是否定副词“不”,这表现出谓词性形容词可以被副词所修饰。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词性的被释词具有不同的义界模式,这是由它们所具有的各异的语义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组合关系,而不同的组合关系又造成了各义界成分不同的语法属性。

3.4.3认知心理学认为,语意编码是长时记忆中占支配地位的编码方式。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将认知的基模(schema)定义为“对于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组织”方式,它对语意的记忆和提取具有选择和重构的作用。参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190页。我们认为,将被释词的同质聚合概念和异质组合概念结合起来的义界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认知基模,它通过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相关信息的有效组织,以达到对新的语意信息长时记忆的目的。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义界中采用被释词的同质聚合概念,绝大多数就是释义者在心理词库中选择与被释词具有同质聚合关系的基本层次范畴概念来说明被释的非基本层次范畴概念。也有少数被释词本身属于基本层次范畴概念,如果要对它进行义界,就要采用心理词库聚合关系中的另一个基本层次范畴概念作为核心释词。如对非基本层次范畴概念“祫”进行义界采用基本层次范畴概念“祭”作核心释词;当对“祭”义界时,又采用另一基本层次范畴概念“示”作核心释词。其中,表名词和动词的概念,释词与被释词之间基本上是正向同质关系,如“艸—苗”、“玉—琥”、“擊—轚”、“祭—祫”等;表形容词的概念,大多也是正向同质关系(如“—很”),少数是反向同质关系(如“歰—滑”)。这一方面与被释词的词性特点有关,绝大多数名词、动词没有反义概念,部分形容词有反义概念;另一方面也与释义思维的倾向性有关,正向思维总是更为顺畅,难度相对较小;反向思维经历了一个内部曲折,难度相对较大。一般来说,采用反向概念释义的,大多是释义者的心理词库中缺少基本层次范畴的正向同质概念,不得不迂回采用反向的否定来释义。

也有一些被释词缺乏基本层次范畴的同质概念,义界中就采用其他类型基本层次范畴概念的组合作为核心释词来描写被释概念。如“孝”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在心理词库中缺少基本层次范畴的同质概念,释义者就以“善事父母”这样的概念组合来加以描写。

在思维的概念网络中,提到某一概念时,除了产生纵向的聚合关系的联想外,也会同时激活横向组合关系的联结。这是因为聚合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替代关系,它可以部分解决被释词“是什么”的问题;而组合关系则可以创造一种语境,解决被释词“怎么用”的问题。认知心理学家图尔文(Tulving)和汤姆森(Thomson)曾提出一个编码特征假说(encodingspeciticityhypothesis),指出信息的有效提取,依赖于提取时的环境与编码时的环境的相似程度,程度越高记忆就越容易。这种现象被称为情境关联记忆(statedependentmemory)。参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212页。进行语意编码时加入组合关系概念,正是在编码的环节创造一种语境,以便解码时产生情境关联的联想。例如在对“琥”的义界中,聚合关系“玉”指出了其本质是一种玉,但这比较笼统,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玉呢?《说文》就通过其组合关系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说明:“发兵”表明它是用于军事目的的;“瑞”表示它是吉祥之物;“为虎文”则说明了它的形状。释义者在编码时从这三个角度营造了“琥”这一词汇存在的语境,这就使得解码者能够循境以求义,比较方便地认知被释词的语义信息。

一般来说,义界中表示被释词聚合关系的同质概念,大体是对被释词进行范畴化的操作,是一种归类的性质,更多地体现了人类思维的逻辑共性,因而更具普遍意义;而组合关系则偏重于感性经验的描述,更多地反映了思维的民族性和文化的独特性。比如同样是表示“婢”的意思,《说文》以“女之卑者也”来表示,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则以山区来的女孩来编码。其聚合概念皆为上位范畴“女”,而其组合概念则大不相同,汉民族直接从婢的社会地位入手,楔形文字则由婢的来源着墨,反映了编码者不同的感性经验以及由此映射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

3.4.4义界是会意字取象表词的中介,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是在对所表之词义界的基础上,萃取部分义界词组合而成的,因而它势必要受到义界方式的决定性影响。比如对于表名词的会意字,一般会在“属+种差”的范围内取象;对表动词的会意字,则会在核心释义动词与动作的参与者(含施事与受事)以及动作发生的情境中选取构形字素;对表形容词的会意字,则会在核心释义形容词与性状的体现者中取象表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意字所取之象在很多时候与所表之词的意义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它仅起到一个导引思维的作用。如“相”从“木”,但所“相”之物并不一定是“木”,“木”仅仅代表“相”的对象;同理,“戒”以双手持戈表示警戒,但那只是一个典型场景,实际上,警戒并不总需要双手持戈。这就是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的“形局义通”现象,一般是“形”(即我们说的“取象”的“象”)受到局限,造字意图比所表之词义范围(以逻辑学术语说,就是“外延”)狭窄。那么,这是否与会意字取象造字脱胎于对词义的义界相矛盾呢?我们认为不矛盾。因为生活中对词义的义界并不总追求逻辑的严密,一般只求达意而已。解释“相”义,只说“你眼睛看着那木就是相”;解释“戒”义,只须说“双手拿着戈去警戒”。到造字取象时,择取了前面表示方式的“”和“戈”,而“省略”了同质概念“警”。这些“形局义通”的会意字就是脱胎于那些只求达意、不求严密的义界而来的。至于这样的义界何以能达意,那同认知思维的典型性有关,这里就不展开了。

不过,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过程不是机械地受制于义界模式,而是有一个在义界模式的基础上再度加工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构形字素的固化、义素的凸显以及字素空间布局的象似性上。

从语言中的义界表词到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表词方式有一个由相对自由走向固化的过程。例如对“琥”的义界:

琥,發兵瑞玉,爲虎文。(《说文·玉部》)

琥,以玉爲虎之形。(《字汇·玉部》)

二书均指出“琥”是一种玉制品,然而《说文》分别从“琥”的用途、性质和形状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字汇》则仅从形状方面来做说明,可见义界的形式是相对自由的。但进入会意字取象表词程序后,所取构形字素就变得相对稳定了,如“琥”选取“虎”与“玉”二字素来构形,一般不得随意增减。

会意字的取象是对义界的萃取,有萃取则必有缺省。所取者相对于缺省者来说是一种凸显,从认知上来说,凸显者就是认知的焦点。如“琥”选择意素“玉”与“虎”构形,这就反映了在造字者的思维中,表现“琥”的同质概念的“玉”和描写其形状的“虎”是其意义的焦点,因而被作为会意字的构形要素加以凸显;相对来说,表示用途的“发兵”和性质的“瑞”在地位上相对次要而被缺省了。

影响会意字字素空间位置布局的因素比较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认知思维的象似性。这不仅包含“杲”、“杳”、“棘”、“棗”这样对字素现实物象位置关系进行模拟的空间象似性上,而且反映在字素数量与概念数量相对应的数量象似性上,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作展开。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恐怕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 历代名臣

    历代名臣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万法箓

    万法箓

    问天一出生就被别人所算计,等到自己有足够实力自保时,发现自己所在之地不过是大陆冰山一角,唯有不断变强。两部奇功揭开了大陆千年来不可告人的秘密,是随波逐流还是愤起抵抗,且看问天如何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靖妖司

    靖妖司

    开元五年,新帝移驾东都洛阳!同年三月,日本遣使远渡赴唐!不知何时开始,洛阳境内平白生出诸多诡谲事件!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法规小事例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法规小事例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海贼王之魔刀

    海贼王之魔刀

    一个失去部分记忆带着一把黑刀在海贼王世界醒来的故事。海贼世界里,叶正坐在虚空王座上看着天空。天空突然碎裂了一块,露出幽黑的洞。突然从里面伸出一只手将旁边的空间撕碎,露出一张脸。那个撕碎空间的人发出低沉的声音“终于找到你了!”
  • 回到清朝找老公

    回到清朝找老公

    从小老人们就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所以人要认命,在命运面前不要做无畏的挣扎。原本我已经信了命运了,按部就班的活了25年,在顺利拿到单位录取通知的那一天,命运和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穿越这种和我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扯上关系。好吧!既然?“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么传奇的事情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也不能浪费不是?就让我这平凡的人玩转清朝吧。
  • 劫回缘之废材九阡邪

    劫回缘之废材九阡邪

    九阡邪,二十一世纪不轻易崭露头角,行居幕后的避事主义者;敌友成棋,擅于智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唯利无节操的现实主义者;薄淡随性,狡诈如狐,精明而懒散的冷血暗黑系实力至上主义者。一觉醒来,魂在异世,莫名穿越成了没权没势,没爹没妈,一无所有的天生痴娃九阡邪。一入九洲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天下九洲,废邪当道,左肩龟,右肩鼠,性诡多变,扮猪吃虎。九洲大陆,数天才灵者一望无尽,处处皆是拼爹拼妈拼权势,风华尽展,锋芒毕现。某邪藏头避尾一心装废,默默无闻,坐壁吃瓜,自闲其乐。明枪暗箭欺上头,废邪流银针掠手,送魂下狱走。天才强者踩上头,废邪柳叶刀过喉,送君鬼门关里自驾游。九洲为棋,星罗为局,且论三唯主义者默默无闻,观棋不语,坐壁观上九洲变——静静悄拨,动棋不意,覆手掀翻九洲天,携手美男幕后逍遥修灵修仙……
  • 上古传奇:阴阳师之今世缘

    上古传奇:阴阳师之今世缘

    她是市区内身份神秘的阴阳师,有着冷漠的外表和死寂的眼眸。他是大学的学生会长,冷酷犀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上古仙人,紫发紫眸,堪称一绝世美男。一段纠缠于前世今生的命运在这个科技的发达的现代将上演这样的离奇,阴阳师带你走进一段奇幻的世界!
  • 等你十年

    等你十年

    在一个夏季的晚上她们分手了,他和她都是那么的舍不得,可是又是那么的无奈,在两年后他遇到了那个等他五年的她,他渐渐地改变了··········
  • 魔尊嗜宠倾城妃

    魔尊嗜宠倾城妃

    前世,信错了人,让整个白家都为自己的失误陪葬。她发誓,如果再重来一次,她定让那些人不得好死!再重生一世,她决定再也不做那个懦弱的废柴小姐,觉醒天赋,契约神兽,炼制丹药。当众人看清她的实力时,她已被人拥入怀中。她问他,“如果整个天下的人都不相信我,你会怎么做”他安之若素地淡淡地回道,“那就算为你负了整个天下又如何!”眼里却是只在她面前才流露出的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