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47600000003

第3章 第二讲 《逍遥游》(上)

首先,我们讲《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要分三章来讲,因为这篇《逍遥游》相当长,文章最为美妙,我若是跑马看花地讲过去,未免可惜。何况庄子本人的文采与他的哲学观念,最鲜明地体现在《逍遥游》和《齐物论》里面。因此,这篇《逍遥游》值得我们好生读。以我本人的经历来讲,我读初中时,国文老师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名叫王纯良,他就给我们选讲了《逍遥游》,那一年我十三岁。由于《逍遥游》这篇东西深深地影响了我,即使当时我不懂什么哲学与人生观,我也感悟到了《逍遥游》中所表现出来的奇特的想象力,特别是写大鹏鸟飞的这一段。十三岁那一年留下的影响和我后来喜爱文学都有关系,所以请大家把《庄子》看做一部文学著作,好生学习。

先看题目,《庄子?内篇》七篇题目很有讲究。第一,每篇题目都是三个字。第二,这三个字的结构,都是“×-××”结构。比如“齐—物论”,“齐”是一个词,“物论”是一个词;“养—生主”,“养”是一个词,“生主”是一个词;第三篇“德—充符”,又是这个结构,接着下来,“应—帝王”,全部是“×-××”结构。唯独“逍遥游”不是,是“逍遥—游”,是“××-×”结构。那么《内篇》七篇题目就不统一,因此我就怀疑,在当初,庄子写这篇的时候,题目不是“逍遥游”,而应是“游逍遥”。“逍遥”是一个词,“游”又是一个词。“游遥游”的意思是,生活在一种逍遥之境,这种境界在《庄子》书上,有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用我们的内心和精神所构成的一种乌托邦境界。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地方名叫逍遥,那只是我们的一种心态,我们的一种观念。

庄子把这一篇作为开头,和庄子本人的人生观有密切的关系。庄子是个悲观主义者,庄子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不可救药,是无可奈何的,一个智慧的聪明的人,在这样一个现实里,只有去追求他个人的内心生活。这就是庄子的基本观点。那么这不是说庄子很消极吗?对的,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跟儒家的“修齐治平”比较起来,庄子是教人后退,不是教人往前冲的。更不用说跟墨家比了,墨子完全是苦行主义者,一天到晚都在实践他的理想,都在干预生活。庄子恰好不是,从这个角度说,他是消极的。但是《庄子》整个著作,由于作者的眼光锐利,对于现实人情和统治者的手段都有极深刻的认识,因此文章具批判性,始终战斗,把各种虚伪的,枉费心机的,以及统治者的各种弊端,全都给说出来。从这个角度说,庄子也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理解庄子,应该从多方面去看,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真实的庄子。然后我们进入正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很奇怪,庄子为什么说一个地方叫北冥。北是北方啊,到了北方的顶点。冥是黑暗,你看冥字上面那个盖盖(冖)读mì,像器皿上面盖的布。下面是一个“日”,是太阳,那就意味着太阳被遮住了。“日”字下面是“六”,“六”就是“庐”,就是房子。“冥”字用这三个字构成,会意出黑暗的意思,黑暗一片叫做“冥”。那么庄子他怎么会知道,到了最北方,有一个地方叫做冥,意为黑暗?而且尤其奇怪的是他在后边还说到南冥。南冥也是黑暗,他从哪里知道的?我们现代人知道北极有半年是黑天,南极也有半年是黑天。庄子怎么会知道北极和南极各有半年是黑暗一片?我想对于古人,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他们。远古时代的人,他们可能到过北极和南极,见过那里各有半年是黑暗。我们中国这样一片辽阔的土地,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幅员这么广阔,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了,在中国这一片土地上,从北半球北温带越往北方走,冬天的夜晚越长。那么很自然,古人就能够顺理推断出,越往北方走冬夜越长,到了北方的顶点,一定是有半年黑天,所以取名叫北冥。显然这不是庄子的发现,是早在庄子以前,先民就有这种认识。这个想象就已经使人着迷,半年黑夜。

北冥那个地方有鱼,“其名为鲲”。“鲲”这个字,按照《说文解字》说的:“鲲,鱼子也。”鱼子就是鱼卵。显然庄子的这个“鲲”不是指这个,它是一条大鱼。我们从音韵学角度来推断,他说的“鲲”,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鲸”,俗呼鲸鱼。“鲸”用“京”发声,“鲲”用“昆”发声,只不过“鲲”读刚音,“鲸”读柔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样大的一种怪鱼,引发想象,就喜欢读下去。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鱼又变成鸟。已经说了,鲲就是鲸。那么鹏又是什么呢?“鹏”这个字用得最早的就是庄子。实际上这个“鹏”,就是华夏古今所传说的“凤”,由于feng这个f音和peng这个p的音在古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鹏就是凤,凤就是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只说背,整体之长可想而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个“怒”字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努力的“努”。古代没有“努”这个字,只有“奴”字,“奴”有努力之义。这里并不是指发脾气,是说这个鹏,鼓起翅,努力飞。它的翅膀在天空展开,就像悬挂着的云彩一样。“垂”就是悬挂,“垂天之云”就是挂在天上的云。

【是鸟也,】“是”在古文里不是“是非”的是,而是“这个”,就是“此”或“斯”。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运”就是旋,就是运转。繁体“運”字里边为什么是个“軍”字?这是由于古代的野战部队扎营都是绕一个圈,把他们的战车摆成一圈,士兵在圈子里边休息,所以“軍”也有圆的意思。沿着圆周运转,所以这个“運”里边是个“軍”字。这里是说海要旋转。奇怪,似乎庄子那个时代就有人知道有洋流的存在,冥海才会“運”,不然不会转。先秦诸子中没有一个关心海运不运,以及地球的北极在哪里,南极在哪里这样一些事情。特别是儒家不喜欢了解这样的事情。老子呢,全部讲的是哲学,孟子讲实干,倒是《庄子》涉及了一些大地科学。

“徙”就是迁徙。为什么北冥这个冥海一旋转了,大鹏鸟就要迁到南冥去呢?这很简单,北冥的海水都在旋转不停的话,就没有安静太平日子了,所以大鹏鸟不得不飞离而去。

我们要把“徙”字点明是很重要的,因为读《逍遥游》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错觉:这个大鹏鸟是如何自由,北冥旋转了就往南冥飞,何其逍遥。但是庄子说得很清楚,迁徙是不得已。由于北冥海在旋转,无法安定,无法过上正常生活,它只好搬家。这就暗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鸟,也是被动的,它没有绝对的自由,并不逍遥。

【南冥者,天池也。】你看他文章写到这一句“则将徙于南冥”,就把笔收回来,庄先生就来解释“南冥者,天池也”。他怕读的人不懂什么叫天池,解释道南冥就是天池。什么是天池?自然形成的就叫天,积水的一片地方就叫池。天池就是天然的海洋。不用说,北冥也是天池,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造的。这个天,指的不是天上。

【齐谐者,志怪者也。】写到“南冥者,天池也”,把笔放下,跳过,又去给你说其他的事情。有一本书,是齐国人著的,名叫《齐谐》。这个“谐”不是“和谐”的意思,“谐”是指一种有趣的言说。齐国有一本这样的书,记录了大鹏鸟的事情。庄子怕读者各位不信,说他瞎编些什么北冥、南冥,庄子说有书为证,《齐谐》这本书记载有此事。“志”者,记载也;“怪”,异事也。所以《聊斋》叫《聊斋志异》,志异亦即志怪。

历来研究《庄子》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齐谐》是一本书,理由就是南北朝时有一本《续齐谐》。第二种说法:齐国有一个人名谐,是人。两种说法都通。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注意这个“水击三千里”,不是“击水三千里”。庄周是宋国人,宋国在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古代的宋国继承了一个亡了的商朝。商朝亡了以后,商朝文化人到宋国去了。因此,宋国这个地方的语词结构就和周朝有所不同。“水击三千里”按照一般的写法应是“击水三千里”。庄子把它倒转,从这些地方或许能窥见远古的商文化。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要起飞,很不容易。不是说翅膀一展开就能飞,它要把大翅膀撑开,在北冥海里用力击水冲浪三千里,就是起飞的跑道都要三千里,然后才能够离开水面升空。这个想象力,我们说不清。升空以后,还要“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个“抟”字我们现在还在用,口语说“这个人去‘抟’那个人”,“抟”就是绕圈圈,逐步靠拢,那个人就被抟到你这边来了。这里也是,大鹏鸟要起飞,不是一飞就冲到天,它必须绕成一个螺旋,慢慢盘旋盘旋,这样才能升空,跟我们今天的波音飞机一样,不是呜的一下它就上去了,是从机场起飞后慢慢旋转以后才飞上去。我就很奇怪,庄子他又没上过天,怎样晓得必须要这样抟着才能上,而且抟着扶摇。“扶摇”是一个名词,不是动词,“扶”的古音读pu,古代传说东海那边有树叫扶桑。“扶摇”,读音puyao。“扶摇”是一种风,即龙卷风。Puyao二音拼起来,就是piao,字的写法就是“飙”。《尔雅》说“扶摇谓之飙”。很多人将“飙”写错了,三个“犬”写成三个“火”。大鹏鸟升空九万里,这九万里不是直线升上去的,而是慢慢旋转上去的。这种奇特的想象,很符合波音飞机升空,实在让人佩服。

【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鸟升空到九万里,从北冥飞到南冥去,即飞到南极海。怎样飞去的?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息”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庄子》原文掉了一个字,原文应该是“去以六月一息者也”。就是说,从北冥到南冥航程太远,飞六个月还得停落下来,休息一阵,然后再飞。另一种解释,“六月息”就是六月间的风。“息”就是我们呼的气,鼻子出的气叫“鼻息”,我们说仰人鼻息,呼的那个气又叫“气息”。六月间夏季有台风,“六月息”指夏季的台风。那么《庄子》的原文就是说,这只鹏升空到九万里以后,仍然不能自由飞到南极去。我们以为它很自由,十分羡慕,结果不是。“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就是用,它要依靠六月间的台风,要有台风,它才能够飞那么远,不然它就飞不去。以上两种解释都通。

以上引了齐国的一部书或者齐国一个叫谐的人的话。这很可能是庄先生给我们开玩笑,根本没有这个人也没有这么一部书,因为迄今为止,在先秦诸子著作里,尚未发现一部书叫《齐谐》。庄先生怕你们不信,引用别的说法作证,实际上是他编造的。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齐谐”的话引完,又回到正文来,读了这一句,心里不知道有多快活。但是读者不一定懂,初读我也没弄懂。我年轻时,老师给我们讲野马就是草原上的野马。几十年以后,我在读一本经书(《楞严经》)的时候,看到那上面写到“野马阳焰”,哈,恍然大悟,野马并不是指草原上的野马。夏天,如果是大平原,太阳把地面晒得非常热,贴着地面的空气被加热了以后,就会发生波动,我们远远望去,看到地平线上好像波浪一样,空气在动,视之如野马群奔。古人说的看见平原野马在那里跑,这样一种景象,开载重货车的司机会看到,只是他们没有读过《庄子》,不会晓得就是庄子说的野马。有些司机夏天路上开车,水泥路面烤得燥热,他在驾驶座上看见前面好像有水在动,开过去一看没有水。

他看到的有水在动就是空气在波动,那个就是“野马”,又叫“阳焰”,就是阳气形成的火焰。“野马也,尘埃也”,野马也好,尘埃也好,都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说的“生物”是说万物都有生命,“野马”、“阳焰”正是有生命的微粒在互相吹气。“野马”那样大的景观,尘埃那样小的景观,它们都在动。尘埃是在怎么动呢?我们很多人曾住过瓦房。瓦房上面要安一匹亮瓦。到了某个季节,太阳就从玻璃瓦上面把一个光柱照下来,照到我们室内。如果我们室内很黑的话,那么小娃儿就看见光柱里面那些尘埃,千千万万的尘埃,在光柱中间飞。如果我打个喷嚏,阿嚏,飞沫简直像千千万万降落伞在空中落。这种景观就是庄子说的尘埃。尘埃在那里飞,由于它们彼此在那里吹气,就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你看,我们又遇到这个“息”字了,“息”就是吹气,就是风。万物都因风而动,同大鹏鸟一样“有待”,都不逍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我们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那是真正的蔚蓝色吗?“正”就是真,我们看到天空蔚蓝色,就真正是蔚蓝色的吗?庄子提出怀疑,很伟大。我们看到天空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太阳光线进入大气以后,偏蓝的色彩发生漫射,因此天空呈显蓝色,实际上天空是没有任何颜色的。是庄子第一个提出这样的怀疑,认为蓝天不是天空真的有什么颜色。但是天空究竟是什么颜色他也说不清楚,他就是怀疑。“其正色邪?”这个“邪”字又作“耶”,相当于今之“呀”,用于疑问。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也许这一片苍苍的蓝色,是由于距离太远才形成的。庄子不相信天穹如盖子,认为天空无限远。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最使我们产生敬意的是这一句。庄周早就知道,所谓上下是相对的。我们抬头看见天空是蓝色的。如果我们到了外太空,再来看我们这里,同样要抬起头看,也看见一片蓝色。“其视下也”,就是他在那里看我们这里。“亦若是则已矣”,也同样是这样的法则吧。这个“则”不是虚词,而是指规律。就是说,由于距离远,我们看天空是抬起头看,天是蓝色的,这个是规则;在天空那里看我们,仍然跟我们看天空是一样的,也是抬起头,也是看见一片蓝色,是一个“则”,法则。先秦诸子没有哪一位讲过这样的道理。庄子他从哪里来的这些知识?他怎么会知道,到了遥远的太空,看我们地球,不是要低头看,而是要仰脸看,看我们这边,同样是一片蓝色,谁告诉他的?所以我怀疑他是外星人,呵呵。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什么叫“且夫”?就是回过头来我们再说,换个题目再说。他这里讲了一个常识,大船必须在深海里,因为水把船背负起来。如果水太浅薄,不够深厚,船就起不来。庄子用这个打比方。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再打一个比方,拿一个杯子,倒一点水在坳堂之上。“坳堂”是什么,这个“堂”不是客厅,这个“堂”是坑凼的“凼”,古代字少,这里借用。“坳”就是“凹”。凹下去的一个凼,就叫“坳堂”。“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就是把一杯水倒进凹凼里,“则芥为之舟”,就只能扯一根小草做船。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如果把水杯放到凹凼里面,它就“胶”了,“胶”,杯子着底,水托不起来了,就叫“胶”,胶着嘛。原因是什么?“水浅而舟大也”,水浅舟大嘛,所以浮不起来。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然后回过头来,同样的道理,风如果太薄了,也就是太小了,也没有力量把大鹏鸟的巨大翅膀抬起来。这一段解释了为什么大鹏鸟“去以六月息者也”,为什么需要六月间的台风,因为它的翅膀是这样大,没有台风它就要落下来。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所以升空了九万里之后,所有的风都在它翅膀下面。庄子以为就是这风把它抬起来的,其实助它起飞的呢,是上升气流,地球表面的上升气流把它抬起来的。总之,它“有待”于风,它不自由。

【而后乃今培风,】“培”是“”旁,是借用字,今天来写就应该写成“扌”旁,即“掊”。古代没有“掊”这个字,只好借用。那么风够厚了,大鹏鸟的翅膀就猛拍这个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以后,青天就在它的背上,这是很壮观的景象。“夭阏”就是中途夭折。一旦翅膀底下不来风,从北冥飞往南冥就要夭折,就要从高空落下来。但是现在九万里高有充分的把握,风也够厚,不至于半途熄火,就不会落下来了。

【而后乃今将图南。】这样它现在能够按原来的计划向南飞去。这个“图”就是计划。

以上无非再一次说,大鹏鸟是没有自由的,它飞起来以后,如果底下的风一旦不来了,它还得落下来。因此它一定要升高到九万里“而莫之夭阏者”,就是要不至于中途降落,这个时候它才向南飞去。

这里有“图南”两个字,前面又有一个“抟”字。宋代有陈抟老祖,姓陈,名抟,字图南。他取这个名字,显然是从《庄子?逍遥游》来的。这个陈抟老祖是个道家人物,他取名字从《庄子》书上找,那是顺理成章的。妙的是,图南二音可拼成抟。

【蜩与学鸠笑之曰:】“之”即它,指大鹏鸟。蜩与学鸠笑大鹏鸟。

【“我决起而飞,】这个蝉对斑鸠说:“我们能够突然一下飞起来,不像那个鹏,光是飞都很麻烦,水击三千里,哪里像我们这样方便。”“决起而飞”,要飞马上就能飞。“我”即我俩,指蝉和斑鸠它们两个。

【枪榆枋,】“榆”是榆树,这个我知道。“枋”是什么树,我查不出来,大概古代宋国不知道把哪一种树叫做枋。“枪”是动词。古代造这个“枪”字,指的是标枪,那个才是最早的枪。把标枪一下投过去,也叫“枪”,是把名词当做动词使用。就是说,我们要飞,就像标枪那样的,一射就上去了,一射就飞到榆树上或者枋树上,比大鹏鸟还自由呢。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时”就是有时,我们气力小了,一下飞不到那个树枝,“而控于地而已矣”。“控”就是控制,控制自己停下来落在地上。哪怕有时候我们飞不到,停下来不就完了,这也比大鹏鸟方便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就是“何以”二音拼成,有“何必”的意思,何必要飞九万里,还要飞到南方去?这是蝉对斑鸠说的。“之”是动词,不是虚词,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就叫“之”。比如说:今日午后,之市图书馆。“南为”的“为”是“做”的意思。把动词放到句子最后,这种句子结构是非常怪的。严格说来,应该是:“奚以为之九万里而南。”把这个动词“为”放到最后,大概是古代的语言习惯。这是蝉和斑鸠嘲笑大鹏鸟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和“之”一样,都是动词“去”。“莽苍”是什么呢?我们在平原上,望到天边地平线,一片平林,莽莽苍苍,那里就叫莽苍。“适莽苍者”说的是小鸟,蝉和斑鸠。它们要飞到莽苍那里去,可能不过一公里远,但是对它们来说这就远得很了。斑鸠要去那里觅食,肚子吃得胀鼓鼓的,那个“果”形容肚子鼓。吃饱了飞回来,肚子还是胀的。意思是说没有飞多远。

【适百里者宿舂粮。】说的是人,如果出门到百里以外去,就要“宿舂粮”。“宿”是头天夜晚,“舂”就是捣米,“粮”就是粮食。宋国地瘦人穷,旅人可能吃的是高粱米。要出门怎么办呢?那时候路上没有开饭馆的,出门就先要在头天晚上把高粱舂出来,筛了,粮食带在身上,这叫“宿舂粮”。意思是说,要到百里以外,先要准备好粮食。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如果还要走得远,到千里之外去,那就要“三月聚粮”。要准备三个月的口粮,不然就走不成,太远了。

【之二虫又何知。】这个“之”就是“此”,这两个虫,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呢?一个蝉、一个斑鸠,它们只能够飞到一公里外的莽莽苍苍之处去。如果要它们到百里以外、千里以外去,就超出它们的想象。世界大得很,一只蝉一只斑鸠,它们的世界只有方圆一公里,它们的全部知识都被圈定在这一公里以内。至于一公里外是什么,这两个虫,一无所知。

大家注意,刚才说的虫指蝉,这好懂。斑鸠怎么也叫做虫呢?原来中国古代把所有的生物都叫做虫。蛇、龙叫鳞虫,因为是带鳞甲的。凤、鸟叫羽虫,是长羽毛的。老虎、豹子叫毛虫,不是现在树上的毛毛虫。《水浒》里把老虎叫大虫。人叫裸虫,生下来是裸的。所有生物都叫虫。所以庄子把斑鸠也叫做虫。

就是这样的两个小虫,它们怎么会知道那些道理呢?人是有等级上下、范围大小、职能高低之分的,低层次的弄不清高层次的在干些啥子。至于你我,弄不清楚省委那边一天到晚在开啥子会,省委也不知道中央在开啥子会。怎么会知道,他们层次高。我们都是蝉和斑鸠,只晓得自己的一公里的世界。

【小知不及大知,】刚才已经把知识的等级分出来了。准此,所有存在的生命,都分小知、大知。蝉和斑鸠是小知,鹏就是大知了。人呢,知道得更多。人要看报,而鹏不看,鹏又是小知了。这就是小知和大知相对的区别。也不是说我们就高,外星人也许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些啥子事情。这样比,我们又是小知了。

【小年不及大年。】刚才说知识,现在又说年龄寿命。有些生物寿命短的就叫小年,寿命长的就叫大年。生物分各种阶梯等级,与寿命短的比是大年,与寿命长的比是小年,都是相对的。

【奚以知其然也?】就是“何以知其然也”。“奚”就是何。就是问你怎么晓得这其中的道理呢?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

【朝菌不知晦朔,】“朝菌”是夏天雨后,又出太阳,乡村竹林里啊,田边啊,长出来的野菌。朝菌的生命短得很,拿阴历来说,晦是每月下旬,朔是每月初一。“晦朔”就是从本月的下旬到下月的初一,这个距离是相当近的,至多七天,朝菌命太短了,前不知晦,后不知朔。

【蟪蛄不知春秋,】“蟪蛄”是蝉的一种,俗名金蝉,很小,夏天最热的时候出来,夏末死亡。蟪蛄永远不知道曾经有一个季节叫春天,因为它的生命一开始就是炎夏,它会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热,夏天还没完它就死了,因此它也永远不知道有秋天。金蝉不知道什么叫秋高气爽,你如果对它讲秋高气爽,它永远无法理解你在说啥,当然,它也不懂什么万紫千红。

【此小年也。】这些都是小年。

【楚之南有冥灵者,】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是中国最南方了,楚之南,就是很偏远的地方了。楚国之南,有一种树名叫“冥灵”。这是什么树,我也不知道,当做传说看吧。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种树长得慢,一千年才算一个春秋,才算它的一年。此树长寿得很,不像我们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年,它要一千年才算一年。美国有一棵红杉树已活了六千年。六千年对于冥灵来说只活了六年,所以长寿。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说远古时代,还有一种树叫大椿,巨大的椿树,更加长寿,八千岁才算一春,又过八千岁才算一秋,那岂不是要一万六千年才算它的一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刚才说树,现在转回来谈人,谈一个叫彭祖的人。“乃今”就是至今,“以久”是说以它寿命长久,“特闻”就是特别闻名。现在风行旅游,全国很多地方都想把招牌拉进来,这个说彭祖是我们这儿的,那个说彭祖是他们那儿的。彭祖,经考证,不是一个人,彭祖是一个部落。在商朝,这个部落是在后来的彭国,彭国又在彭城,彭城是在现在的江苏徐州,那个地方的部落,在商朝时已传了好多代。他们这个部落,每个首领都叫祖,后人说彭祖八百岁,是指首领一代一代加起来,有八百岁。到庄周的时代,彭祖已经是神仙传说了。

【众人比之,不亦悲乎!】把你我这些普通人拿去和神仙彭祖比的话,不是显得我们很短命、很可悲吗?

这一段再一次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等级层次之分,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互相是不了解的。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只有人生百年,人到七十就已经古来稀了。前除少年后除老,中间不剩几多年,况有忧伤与烦恼。我们的生命短得很。

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刚才不是说了,人分等级,蝉和斑鸠跟那个大鹏鸟更不是一个层次的,中间层次间隔太多,彼此无法了解。世界往高端和低端都是无限。我们所知有限,我们的生命这样短,只有几十年。人类的历史也很短,人类进化进入现代智人阶段,也不过才几十万年,几十万年之前还是猿人,都是无法跟茫茫无限的宇宙、悠悠无限的时间相比的。我们愈骄傲愈可悲。那些扬扬得意之徒读了庄子这些话,都会萌发自知之明,不会狂妄自大。如果说读了《庄子》有什么好处,也许这是一点好处,知道自己很小。

【故夫知效一官,】“故”,所以。“夫”,彼等,那些。所以那些知识刚好够做某一官职的人。

【行比一乡,】他的表现在他家乡很是突出。

【德合一君,】他的修养能够满足做一个小邦君主的需要。

【而征一国者,】能被聘到某一小国去服务。这几句是说这位老兄很有本事,他的知识够做个芝麻官,他的表现在乡里还不错,他的修养能够给一个主子服务,他可以到县城当个公务员,就那么大。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就这样一个小公务员,他也把他自己看得伟大得不得了,正如笑话大鹏的小鸟。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像这样一位扬扬自得的老兄,却不免被宋国的隐士荣启期笑话,说他见识渺小。

由此可见人有等级,低级的总被高级的嘲笑。那么荣隐士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来赞扬他,他也不当一回事,也不更勤勉。这个“劝”就是勤,所以从前的成都商业场叫劝业场。劝业就是勤业,好生努力经商就叫劝业。全世界都来赞扬他,他都不会因此更加勤快。你看鲁迅先生写的那个阿Q,阿Q在舂米,旁边的人说阿Q舂得好,阿Q就使劲舂,一下他就很勤快了。宋荣子这样的人,全世界都来赞美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己很伟大。他本不在意别人的表扬。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同样,哪怕全世界都来声讨他,他的情绪也不受影响。“沮”就是情绪受影响。他就是这样的人,不受层次等级的约束,超脱了这些,是真正自由的人。所有前面说的,从大鹏鸟起,至蝉为止,都生存在各种等级里,都有一定的见识把它们限制在里面,都不能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说句实在话,我们现代人大部分也做不到这点,人家只要对我们稍微表扬一下,我们就猛地努力工作,人家只要说我们不好,我们连晚饭可能都吃不下了。我们都是“小”人,都不自由。尤其“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那种境况实在太可怕了,我是做不到“不加沮”的。别说举世而非之,只要“文化大革命”一来,几个红卫兵把我揪出去,我一下就吓成一摊泥了:“我有罪,我有罪。”读了《庄子》,你就明白了你自己,不自由。

【定乎内外之分,】像荣启期这样的人,他完全分得清楚,什么是内,什么是外。内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外就是与你不相干的事情。有的人活在世上,始终没有弄清楚外和内,他自己的事情他不晓得,今天说这个人不好,明天说那个人不好,他就是不清楚自己的不好,他没有“定乎内外之分”。还有些人整天瞎操心,不是他的事情,他跑去忙,到处谈说别人的事情,哪一个又升了一级,现在已经是副厅级了,哪一个又如何到中央去了。你只是个小公务员,却把内心完全用到外面去了,没有悟到内外之分。你连自己门前的雪都没有扫干净,倒去说人家的瓦上有霜,这就叫不明白内外之分。

【辨乎荣辱之境,】像荣启期这样的人,他分辨得清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很多人就是不能够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光荣,什么是真正的耻辱。这样的人太多了,听了句表扬,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自己就晕了。

【斯已矣。】这就到顶点了。一个人把内外分辨清楚,把荣辱分辨清楚,就算到顶点了。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彼”指的是荣启期。“数数然”就是对所处的现实世界能看出很多明堂,一条两条三条,能谈出很多内幕来,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国家的政策方针啦,股票会不会涨啦,房屋的价格啦,他都能“数数然”谈很多。荣启期不这样。荣启期对于现实世界从未“数数然”,就是不想多打听,那些与他无关。他只关心改善自己的品德,改善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精神,使自己能够获得愉快。“数”,有一个意思,排得很密就叫“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个接一个,我们把它叫数目。它排得很密,所以叫数目。“数数然”就是密切关注的样子。

【虽然,犹有未树也。】纵然是像荣启期这样,还有事情他做不到。这个“树”是动词,树立起来的意思。“犹有未树”,还有做不到的事情。意思是像荣启期这样的人,仍然不逍遥。因为很可能,荣启期还未能做到无待,这样他就不逍遥了。至于哪方面还不够,庄子没有说。

【夫列子御风而行,】“夫”就是那个。“御”是驾驭。列子能够驾风飞行。

【泠然善也,】三点水的“泠”不是两点水的“冷”。“泠”,就是我们说的水清凌凌的意思。说列子在空中驾风飞行,肌肤能感觉到清凉的空气,觉得非常舒服。“善”,本意为羊肉美味,用在这里就是非常美好、非常安逸的意思。

【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飞行一次半个月。十天为一旬。列子飞半个月后再飞回来,能够在空中飞半个月之久。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说列子的为人很高尚。“致福”就是创造幸福。列子对于创造幸福这样的事情并不太关心。

【此虽免乎行,】对于列子说来,步行他已经免了。他可以不骑马不乘车,驾起风就在空中飞了,这不是很逍遥自由了吗?

【犹有所待者也。】但是他还有所待,就是还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凡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实现的事情,皆是有所待也。凡是有所待的事情,皆非真逍遥也。刚才我说了,像大鹏鸟那样飞也要有所待。要待风啊,风要够厚啊,这样飞到空中才能更高。如果不这样,就完全失去自由,不是真自由。列子不是真自由。第一,他只能飞半个月。第二,列子是御风而行,必须要驾驭风,一级二级风他就飞不起来。所以列子也不是真正的逍遥游。

怎样的才叫逍遥呢,留到后面说。

【若夫乘天地之正,】“若夫”就是“假如说”。有一种人,他所驾乘的是天地之间的正气。

【而御六气之辩,】六气,阴气、阳气等。说有一种人,能够乘天地之正气,又能够驾驭六气。

【以游无穷者,】他到了一个无限的境界里去游。【彼且恶乎待哉。】这个“恶”要读wù。这句话是问话,就是他那样的人,还有什么可待的?他就不需要风了,只需要天地的正气以及六种气,这些在大气里永远存在。这种人就是庄子说的神仙。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终极根据——意志自由,及其最高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 谁是你的霞光

    谁是你的霞光

    刘霞把自己的生活心得视为思想,把思想视为财富,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视为人生,把人生视为历史。有意无意中,刚出校门不久的刘霞完成了她的第一部思想随笔集,记录了她自己思想的历史。这是一束照亮人生的思想的霞光。我有缘读到这部思想着的书,因于我的一名学生。那天,我当年中师时期的一名学生送来这部《谁是你的霞光》,说作者是他的学生。我顿感神圣,给学生的学生写序,是一件多么庄重的事情,这庄严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完成任务。待到翻阅书稿之后,我又产生一股由衷的喜悦,刘霞的文笔有一股思想的锐气,青春的朝气,童心的稚气,经典的书卷之气。随笔的清新,人生的颖悟,和思想的胆略,感情的深厚汇聚一书,生气勃勃。
  • 毓老师说管子

    毓老师说管子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2000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整理而成。《管子》虽非管子所著,但可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孔子特别赞赏管子,以管子为儒家,《论语》中有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之德不同于匹夫匹妇的小诚小信,包含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实践有重要影响。毓老师认为《管子》,道约言要,晓合经义。毓老师讲《管子》,非讲管子学,而是要我们学习管子,着重在于学会怎么做事。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

    这本书带您和名家一起看大唐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唯一女皇的风采,也有韦后乱政、“甘露之变”、“安史之乱”的动乱,跟有唐朝史上的那些谜团及盛世文坛的艺术成就。
  • 重生之霸道世子妃

    重生之霸道世子妃

    身为一名身怀特异功能的国家特工,云沁水因被自己人出卖被敌人杀害,芳华早逝。穿越重生,在一个娘不在爹不爱的嫡出小姐身上。后妈?看来从古至今古今中外都不是个好东西。庶妹?你有必要将蛇蝎美人这个词演绎得如此栩栩如生吗?妄想她爆装备?你们都滚一边待着去吧!看一届特工穿越重生之后如何整治后院,让继母庶妹后悔来刷她。但这只妖孽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你是禁欲派的吗,那你丫的手往哪放啊!
  • 康桥遗梦:我的异国情缘

    康桥遗梦:我的异国情缘

    我不是萝莉,也不是女神,在美女云集的剑桥校园中,我就是颗不起眼的尘埃。我不是丑小鸭,也不想当白天鹅,可没想到有一天会吸引众“王子”们纷纷拜倒在我裙下。是走了狗屎运?有可能;还是天生就这么好命?看着不像。当纠结却又甜蜜的爱恋结束,当和王子走进婚姻殿堂以后,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不想哗众取宠,不想无病呻吟,不想为码字而码字。只是想,静静得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一份支持呗。
  • 三爷又哄媳妇去了

    三爷又哄媳妇去了

    众人皆知,G市第一豪门掌舵人盛三爷,为人矜贵狂傲、冷酷霸道、心狠手辣。殊不知,他的心里住着一位白月光多年。……有次,G市爆出一个震惊众人的大新闻,盛三爷居然结婚了?众人:“……”某日,盛太太看着台上的流量小生,手里捧着一把吉他边弹边唱,顿时两眼放光,夸赞道:“哇~这小哥哥真厉害,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吉他也弹的好,歌也唱的不错!”盛三爷一脸不屑:“切,这有什么厉害的?”又某日,助理看着自家三爷手里捧着一把吉他,一脸认真地看着曲谱,疑惑道:“三爷,您在干嘛呢?”某爷温柔道:“我媳妇儿喜欢既长得帅,又会弹吉他的男人。”顿时,助理哭笑不得:“……”【绝宠+高甜+念你多年,本文绝对不赖,欢迎喜欢的乖乖入坑哦(?-ω-`)】
  • 荒古萌剑流

    荒古萌剑流

    虚之缥缈称为荒,光之消逝谓为古。荒古时代的荒之大陆正处于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时期。看似凋敝,实则万族正在积极准备着,为了那件事情的到来。职业快递员李雷,带着一把极其不靠谱的时光之剑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荒之大陆。是无意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人一剑的荒古之旅就算正式拉开,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段怎样的神奇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芜

    仙芜

    芜,指草繁多而杂!仙芜,更是一个仙人多如草芥的时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这仙人多如草芥的时代,我要做些什么?!寰宇婆娑琉璃碑,浑天不见杀吾神!这是我的路,更是我的道!
  • 二十几岁学会用钱赚钱

    二十几岁学会用钱赚钱

    二十几岁是许多年轻人打拼的黄金时期,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学会理财,就会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就会比别人更早地实现各种生活目标。财寓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在前面等着你。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习理财吧!本书全面细致地讲述了理财理念、理财方法、理财计划等基本知识,涵盖了我们生活中主要的理财产品。事例典型,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阅读,并能帮助年轻人成为理财高手,真正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 浮华尘梦

    浮华尘梦

    浮沉阑珊惊鸿瞥,华影炽烈映霞斜,尘世流离寸肠念,梦魂携手泪成帘。名将独女,开挂人生,拥有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容颜,父疼,兄护,夫宠,女人一生所求的她都有,偏偏小姐不扮扮婢女,可当将她所有的运气都花光,就只能失去一切,坠入地狱。
  • 萌主妖仆

    萌主妖仆

    这是一个养成与被养成的故事……这是一个情商高与智商高之间的较量的故事……这是一个主人跟她仆人游荡大陆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