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300000026

第26章 串门杂忆(记黄宗江)(2)

他写过一篇赞扬青年摄影家吴刚(吴祖光、新凤霞之长子)的短文,看在其父其母的份儿上,黄捧场按说也是应该的,何况吴刚在拍摄戏蓝人物上还钻出了若干新道道儿呢?然而,黄没有单纯就摄影艺术发言,因为他有一次在吴祖光家里,亲眼看到吴刚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爬上四楼--黄忽有所悟,心想这个艺术界的”重体力劳动者“多可爱呀!要是有这么个女婿该有多好!黄甚至把这层意思和老朋友刘厚生的夫人”悄悄交换“,厚生的夫人也后悔”没早下手“。黄就把这一感慨,颇为含蓄地写进了文章,不料发表时,有关的字句却被删节了。全息投入,是他发言、写文章时的可贵习惯。

不久前,我受几位外地票友之托,约请首都中年京剧名伶在前门吃中饭。刚巧上午在一个座谈会上和黄相遇,我悄悄讲起中午有这么一回事儿,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他听了动情良久,又迟疑良久,最后摇摇头,说散了会赶去就晚了。我只好提前离席,赶赴那个饭庄,席中顺便讲到黄”因交通不方便可能不来了“。谁知话没落音,黄就汗淋淋地”挑帘“而进,席中之”角儿“一片欢呼--虽然此际黄”挑帘“没有摆出”亮相“架式,但他这位”’角儿‘中之’角儿‘’却是没有疑义的!黄落座乃讲,刚才要不是搭乘某某领导同志的轿车,今儿就看不见大伙了。继而主动报告:他已搬家--搬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新建单元楼。好固好矣,可就是远远离开“焦大故居”和“故居区”,远远离开门前小树以及树上的小鸟了。“我真舍不得呀,我门前的树虽不高,但弯弯斜斜得可有姿态了;树上的小鸟不但能唱歌--(此时忽然弯过头来,看了一眼邻座的孙毓敏,停顿片刻)她还会唱戏--唱的是苟派!”举座大笑。

黄搬家已经五六年了。最初我很不习惯,有时骑车路过那个垃圾筒环绕的小跨院,常有“人去楼空”之感。有时顺路来到荷花市场,奇怪荷花怎么不香了,什刹海的水面怎么也不亮了?好几位住在什刹海的老文化人,也在默默地想念宗江。他们告诉我“:宗江冬眠去了。待等明年春早,树枝儿上一见绿,他会立刻飞回到我们当中的。否则,开辟‘故居区’时就没他的份儿喽!”

可惜这话没能实现,这几位老文化人如今也先后“去”了,有的搬家离开了什刹海,有的则离开了人间。就连我,半年前也搬到北京的东南角。有时骑车回来,忽而发现垃圾筒没了踪影,要么就发现某处又新开了某个商店。什刹海一片新容。我骑车到荷花市场,对着那绿水默默叨念:祝所有的老居民一切平安,愿搬走的人有空儿也回来串个门儿,共同回忆一下我们的老街坊,回忆一下我们的青春年华。

俞振飞的两幅墨迹

我收藏了俞老的两件墨迹。虽然他并不以书法家名世,晚一辈的我,居然也没把它们当做“墨宝”看待。

80年代初期,当时我已经写了不少有关京剧的散碎文章,心中总有一种踟蹰之感: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想,自己不是演员,也不准备再当编剧,只打算以“品戏”了却此生,所写文字也应集中在“品戏”之上。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书房似也应有一幅“品戏斋”的匾额。请谁写呢?写者白应是梨园老人,更该是德高望重之人,当然,其书法也应有相当水准。我“满世界”寻找,终于把目光投向上海,凝聚在俞老身上。

记得1981、1982年某日,苟夫人张伟君忽然打电话找我。

到了苟宅一问,原来是俞老很快要到北京唱几场戏,不想住大宾馆,只愿住苟宅的南屋。张伟君当然高兴,可家里没人会做南方菜。找我,就是希望我能介绍一个南方厨子给她。我十分奇异:这事儿怎么会找上我?张伟君也奇异起来“:你跟俞老不是很熟的吗?”我说自己很景仰俞老,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拜识。张伟君笑了起来,拿出一张上海的《新民晚报》“,看,上边有你的文章,写的是我们家的事儿,是俞老前几天刚从上海寄过来的……”果然《,苟慧生教女成“龙”》,是我两周前寄过去的,不过我还没有接到上海寄来的报纸。看来这是“缘分”--在我还没认识俞老的时候,他倒先“认识”我(的文章)了。

大约过了半年,我和梅兰芳的子女去往江南,第一站到上海,第一个行动就是拜访俞老,请他谈谈有关梅的往事,因为我和梅的一位公子准备合写有关梅的电视剧。从这个角度和作者采访俞振飞(1984年)层次拜识俞老,我当然求之不得;作为俞老,自然也由衷高兴。

后来,虽然电视剧因故没拍,但俞老却记住了我。

有了这两重“缘分”,我于是转托俞之女弟子岳美缇,求她到俞老处替我转求。岳去了,并且“超额”完成了“任务”--除了求到一幅“品戏斋”的匾额,还要来一本俞老的著作《俞振飞艺术论集》,俞老用毛笔做了题署。真是喜出望外。我认真拜读了俞老文集,更把匾额高悬书房。匾额上的字,就仿佛是俞老的眼睛,每天都俯视着我做文章。我,也在写累了、写乏了,或者文思穷竭的时候,习惯仰头和俞老交换一下目光。也怪,每每这样做了之后,我就又充满了力气,增加了才思。借助这种默契,我在各地报刊开了不少“品戏斋”的专栏,并先后出版了《品戏斋夜话》、《品戏斋札记》和《品戏斋神游录》;更重要的,是关于京剧应该“品”什么和怎么“品”的思考,在慢慢深入和系统化……可以说,俞老题写的这块匾额,是我认真走向京剧学术研究的起点。

在这之后,我很偶然地得到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的赠书,他一寄就五六本之多。我最爱的是《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书可以从两边读,一边是中文,用毛笔精书影印,另一边是英文。两种文字之间,夹着32幅古代造园图。这本书采用了“大16开”,中文封面上的题签是俞老写的,极为严谨又十分潇洒。此书文字仅三五万字,贵就贵在简洁;有时高屋建瓴,有时细入毫发;诗、书、画、文四者有机结合,使得园林艺术盎然纸上;没有丝毫的说教,而是带领读者一道审美;此外,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我以为就是把“最古典”和“最现代”,融汇得天衣无缝。我爱极了,爱到发疯的程度,真希望有天自己也出它一本,那须是自己的“盖棺之作”。也要中英两种文字同刊,中文部分也用毛笔精书,两种文字间也夹着古代梨园绘画。书名就定为《戏品》二字(可以和古来《诗品》《、棋品》、《画品》相比照),中文封面也要请俞老亲笔题签……忽然,我又迟疑起来:自己的“盖棺之作”要等到哪一年?俞老当时就八十有六,他能否等得到--看来,必须及早动手。恰巧,这时我的《梅兰芳与二十世纪》出版了“,一事不烦二主”,于是又请岳美缇把拙作上呈俞老,并再求一幅墨迹。不久,岳就从上海寄我一包书,其中夹着一小张宣纸,打开一看,一幅竖写的“戏品”二字,果然于眼前熠熠发光。

现在《,品戏斋》匾额依然高悬于我的书房,依然不时和我交换着目光。这幅《戏品》您看不到,原作夹在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当中,或者说,它紧紧夹在我的心中。我时常想起自己和这两幅墨迹的“缘分”--一幅,是我投身京剧研究的起点;另一幅,将伴随着我走向著述和人生的终点。

同类推荐
  • 名著之旅——新文化之旅

    名著之旅——新文化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新文化类名著。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周立荣报告文学选

    周立荣报告文学选

    小卉曾经是一缕灿烂的阳光,以其荡人心魄的清纯和秀丽鲜亮过小城人的生活。那是去年初秋,当她被一个大款领着突然出现在小城街头的时候,一下子钉住了那么多人的脚步,拉直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很多的时候,她清秀的脸上笼罩着淡淡的忧伤,长而秀美的睫毛下,那双美丽的眼睛充满了泪水……
  • 乐意

    乐意

    《乐意》延续了王小柔所特有的“平民式幽默”,继续甩着闲话。关注的话题当然仍很百姓,很家常,如“咱们”里的“让钱烧的”阿绿买房记,再如“私事”中的冯冬笋真是被银行排着长队不多开窗口惹毛了,带着17万要求“都给我存成一块的”。
  • 大风歌:风之扬

    大风歌:风之扬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千丝扣

    千丝扣

    一次饶有兴致的江湖救急,一场随心而动的刻骨爱恋。她与他,是深情相拥,还是伤情而终?
  • 重生之外贸丽人理解至上

    重生之外贸丽人理解至上

    做外贸的李解重生了。在出口交易会上,有人询价:“三十年份的绛芝草多少美元一公斤?”李解:“......”
  • 资本时代2005

    资本时代2005

    重生了,这一世做个浴人,贪财好色,一生正气。
  • 重生引路人

    重生引路人

    【无限流】 何遇生前没能熬到退休吃养老金,重生一次,没想到还是继续干老本行。只是她发现无垠世界太大,任务位面太多,活是干不完的。退而求其次,她只希望这一次不要又死得太早。
  • 穿越红楼

    穿越红楼

    穿越时空,四大名著,情有独钟!给你看最好看的红楼梦!
  • 国民男神快嫁我

    国民男神快嫁我

    有谁说明一下,为什么这个胆小懦弱自私的男人,居然会是国民老公。传说中沐浴春风儒雅俊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男人会是她眼前的男人,天啊!为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雨天沫语

    雨天沫语

    她是一个私生女,自从娘死后,她就经常被家里人欺负,她终于忍不住了说:‘’从今天开始,所有欺负我的人你们都给我等着。我都会一点一点的还回的。‘’一男的插进来笑眯眯地说;‘我帮你吧。’'“你谁啊?”某男说:“我是你相公。’'在这段复仇之路上她遇上了自己的另一半。某天她发现自己不是私生女,是个公主。“天啊,要不要这么玩我啊”‘要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于默

    于默

    一见钟情的,是鬼使神差,不明不白;错身而过的,是不言不语,不闻不问;两情相悦的,是各怀鬼胎,不作不死;我们之间是如此近,却又感觉如此远,彼此都想成全彼此,却又误判彼此心思。最无奈是,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