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4700000008

第8章 栅栏后的声音 (3)

是美国历史上最奇特的黑人,向我们展示出生命的二元对立。他灵巧的骨骼超越了人类技巧和体能的极限,却和变异的皮肤发生尖锐冲突;他背负沉重的道德十字架,却成为演艺圈最伟大的慈善家;他的童年饱尝来自父亲的虐待,却要为新生代孩童编织乌托邦的家园。这就是杰克逊全部痛苦和欢乐的源泉。他毕生都在致力于跟自己搏斗。他孤独地反抗着肉身的命运。

一位美国记者向我描述杰克逊死亡时的惨状。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停止呼吸,医生甚至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容貌完全走形,鼻子塌陷,脸紧缩成一团,犹如一个布满皱纹的老人。但越过那具失控的躯体,他的灵魂和音乐却获得了辉煌的永生。

两个月前在上海电视台做嘉宾时,我用精神分析法解剖了他的童年。以后从学生那里才知道,我的观点受到一些MJ(Michael Jackson)迷的批评。如果因电视表述不当而误伤了杰克逊,我愿在此文中诚挚地致歉。这完全不是我的初衷。我爱杰克逊,犹如我爱马丁。就通常的定义而言,我和唐蒙都是老牌“麦粉”,至少,我是杰克逊在中国的第一批拥趸。只有傻瓜才会跟自己喜爱的文化英雄叫板。

奥巴马是第三个进入我视界的美国黑人。他只手终结了美国没有黑人总统的白色历史(White history)。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金之梦想的政治象征,一枚民主、自由和平等信念结出的果实。奥巴马出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意味着黑人不仅获得了那些基本生存权利,也获得了公民授予的最高国家权力。

我对奥巴马的兴趣,不仅在于他的黑人血统,而且在于他的肯尼亚血统。坐在飞机上读报,才知道居然还有人针对奥巴马是否出生在肯尼亚而大做文章,因为这将摧毁他作为美国总统的法理依据。

那个著名的非洲小国,既是大型草原野生动物的故土,也是中国人最先抵达的非洲领地。早在六百年前,郑和的舰队在此登陆,带回了朝贡代表团以及长颈鹿之类的珍兽。在麻林地还留下了郑和船员的后代,他们的容貌和肤色跟当地人无异,但民俗却属于汉制——梳着粗大的长辫,坟墓砌得跟馒头似的,而这正是明代风俗的遗痕。就在附近的海滩上,依稀散落着明代的青花瓷片,它们在热带阳光下闪烁,犹如郑和之梦的碎片。但它们也是文明的种子,等待着复活的时刻。而这个黑非洲的梦想,却在遥远的美国获得明澈的回响。

从金到杰克逊到奥巴马,这条线索究竟意味着什么?三位黑皮肤男人,分别从宗教、音乐和政治的角度,描绘了美国种族战争的历史。谋杀、病逝和崛起,这是黑人运动的三种结局,勾勒出美国人权进化的曲折路线,但它最终还是成了普世价值胜利的一种象征。我甚至认为,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应当由金来主持,并在杰克逊的盛大歌舞中谢幕。只有这种跨时空的三位一体,才能充分表达黑色意志的力量。

今天我想对在座的朋友们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了一种黑色的榜样。我们要像金那样去书写和表达,像杰克逊那样去舞蹈和歌唱,像奥巴马那样去引领他的人民。尽管我们最终只能成为他们遥远的影子,但我们已经付出了生命的努力。

感谢你们的倾听和耐心。

原载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忧郁的批评:关于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

——在“北京文艺论坛”上的演讲

脚步在大地上行走,我需要一双流血的鞋子。

——余地《内心:幽暗的花园》

首先请允许我来谈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死亡,并为这种悲剧表达自己的痛惜——那就是文学批评家余虹的自杀。2007年12月6日,这个五十岁的男人从自家的楼上跃下,离弃了这个混乱的时代。无独有偶的是,早在1994年4月,我的朋友胡河清,从自家楼上向大地孤独地一跃,了断了自己年仅三十四岁的年轻生命。

从胡河清到余虹,两个死亡事件之间,相隔了十三多个年头,却拥有惊人的相似性:就其身份而言,他们都是博士、学院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就才能而言,他们是文学研究群体中少数有批评才能的人之一;就其方式而言,他们最终都采用了跳楼——一种义无反顾的弃世方式。这向着死亡的飞跃,就是批评家的最高选择。

在对死者表达哀悼的同时,人们总是在交头接耳地私议他们的死因,试图对其进行精神分析,探求形而下和形而上两种死因。例如,早在1994年,就有人组织通灵者对胡河清举行招魂仪式,企图借此寻找那个隐秘的死因。尽管结论有些令人意外,但我们仍然坚信,在事件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可以被形而上地讨论的原因。

是的,生者为什么忧郁?为什么跳楼?为什么要弃世而去?谁在阻止我们的进化和诗意的存在?沉闷的学院之墙究竟阻拦了什么?我们生命的限度、身体的限度、思想的限度,以及话语的限度,究竟被设定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我的思绪。死亡事件还产生了更激烈的问题——是文学批评家死了,还是文学批评死了?抑或是文学自身死了?无论如何,这是来自三个方向的严厉追问。

不妨让我从一个非医学的立场,探讨一下忧郁症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丧失内在的信念,也就是丧失内在超越的可能性。胡河清生前反复谈论的“无趣”,就是他对存在意义的终极判定,它消解了主体对存在的探究激情;第二,主体的外部对话机制发生严重障碍,或者说,孕生与守护主体的母体早已缺席,而“那个爱我的人”也悄然离去,由此产生了所谓“严重自闭”的症状;第三,主体失去原创的力量,或者说,产生了对自身阐释能力的深刻怀疑。这种怀疑起源于反思,却意外导向了自我戕害的结局。

回到文学批评的话题上来,我注意到它的困局,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学院批评丧失了内在灵魂,以及内在超越的可能性,继而成为行尸走肉。这种空心化的论调从对上帝的怀疑,到对文学自身的怀疑。这其实就是针对核心价值的信任危机。文学之驴的内在形态(叙事的母题、结构和语感等等),以及它所负载的诸多外在价值(爱的伦理和社会正义等等)的箱笼,都随着文学乌托邦的破灭而崩解。

学院批评陷入了自闭的危机。文学和学院严重对立,作家和批评家彼此鄙视和仇恨。在文学话语和批评话语之间,发生严重的语法错位,以致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语义。这种断裂迫使批评退守到学院内部,成为自言自语的学术体系,它不仅跟当下的文学经验无关,而且跟当下的中国日常生活经验脱节。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年批评家正在日益老去,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颂扬的“价值遗产”,而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衔链索,根本无法孕生新一代批评家。学院批评后继无人,晚景凄凉。无论从空间关系还是时间关系上,批评都已变成一座文化孤岛。

与文学垃圾化密切呼应的是,文学批评也大步跃入了垃圾化的命运。学院批评家失去原创力量,依赖于乏味的知识谱系,以及复制、粘贴和抄袭的互联网技巧,从事密集无效的知识生产,由此卷入了规模宏大的垃圾化进程。文本数量急剧增大,无非就是学术垃圾的高产。这就是所谓的“冗余知识”,它们堆积在学院的中心,犹如一座体积庞大的废墟。这种状况抽空了文学批评的自信,把它推入了病态的忧郁空间。

我要把学术探讨简化成最直接的生命表述。上述学院批评的三种弊端,跟忧郁症的三种症状密切同构。这是令人震惊的平行病理现象——文学批评,陷入了精神忧郁综合征的病痛,而我们所面对的,正是那种“忧郁的批评”。余虹之死是一个严厉的警告。我们只有从文学高楼上跳下去这一条出路吗?我们是否要等到文学批评死亡后才进行招魂?

精神病学向我们提供了两种治疗忧郁症的常用途径:药物疗法和光线疗法。基于药物疗法的逻辑,我们今天的自我诊断,可以开出各种“百忧解”式的学术药方,却不是真正的出路。在文学自身岌岌可危的状态下,西方学派和本土国学,都不能成为自我治疗的良药。我无限期待的、能够战胜忧郁而精神强大的新一代批评家至今杳无音讯。这百多种的忧郁,又有谁能解除?

只有光线疗法这唯一的道路,但问题恰恰在于,谁是这阳光?而阳光又究竟在什么地方?如果文学书写本身就是阳光,那么当文学家园已经倒塌之后,阳光又何以能够温暖我们的灵魂?而另外一种更加伟大的终极关怀,离文学批评是如此遥远,以致它的温热根本无法抵达此岸。一个更加深刻的疑虑在于,与胡河清的故事截然不同,余虹没有死于风雨交加的午夜,而是死于阳光灿烂的正午。那么,根据这种意外的经验,那正午的阳光,难道真的能够拯救文学批评的生命?

我不具备后现代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虽然那些少数的价值文本(文学作品)在召唤我们,但它们的数量太少,不足以构成我本人持续的激情。在某种意义上,作为批评的主体,作为十年来只写过三篇纯粹文学批评文章的我,也是文学忧郁症病人之一。我的忧伤,每天都在涌现。我恳求你们,请你们治疗我吧!

原载《文艺争鸣》2008年01期

独立电影批评的历史性缺席

——在“当代中国影视批评现状的批评”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我大学毕业论文的主题是电影,而且毕业以后还是对电影一往情深。但1986年那场风波,导致了我对电影的一种恐惧。这个恐惧,是一种很真实的状态,因为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当时上影厂有人放出话来,说是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我今天之所以还健在,是因为我当时还不是上影厂的人,组织管理系统有差异,没有办法处理我。仅此而已,真是侥幸,保存了一条小命。所以长期以来,我跟电影界有一种疏离,不想再涉足其间。我要预先说明,我不是一个合适的专业发言人。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倒是愿意谈一点儿个人的看法。

同类推荐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孤独大多数

    孤独大多数

    孤独,是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关于当下中国文化反思的结集,话题兼及文化、文学、电影、建筑、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
  • 棒喝中国

    棒喝中国

    满纸疯狂言,一颗赤子心。都说我偏激,且听话外音。关于王绍璠:蒙古族。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的倡导者,零项修炼的创始人。王先生师从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深得先生的心传,自20世纪80年代回国后,历年举办传统“禅七”及在北大、清华等院校举办系列中国文化讲座。王先生在传承千百年中国文化及禅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零项修炼”课程,该项修炼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禅七”,使现代学人都能够多、快、好、省地引爆激情、顿开智慧,令学人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眼,充实自性之美,进而传承中国及禅文化的精蕴,引领人类,和谐社会。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佩玉

    穿越之佩玉

    主人公拾儿在现代七夕的前一天穿越到兴平二年,遇到了蔡文姬。无奈发现自己竟然成为异性,瞬间被雷到了。在与蔡琰的相处中产生感情,又因为触发某灵介,两人再次穿越回现代,因此两人在现代的种种情愫以及现代社会与旁人的缠绵,悲歌断肠。想知道发生什么事吗?那就阅看吧,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哈。
  • 网游之绝情剑圣

    网游之绝情剑圣

    当往事化为尘埃,过去成为遗忘。流出的最后一滴泪,我将变为绝情。一个平凡的小子,偶然进入了网游。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属性最烂,他如何成为高手。闯皇宫,习绝世神功。若有人问:“不可能吧"回之一笑。绝情就是我。
  • 傲娇嫡女:腹黑皇叔追妻忙

    傲娇嫡女:腹黑皇叔追妻忙

    爱妃,你还要逃去哪里?天涯海角!本王保证做个二十四孝好夫君,娘子不要逃了好不好!皇叔,我的未婚夫君貌似是你的皇侄!逆世重生遇到真爱,是紧紧抓住,还是继续逃避?本书读者群384010067有什么问题可以来群里问我哦!
  • 蜀梼杌

    蜀梼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被男神治愈了

    我被男神治愈了

    【1v1爽甜暖】重生后,她魂穿沁城著名可怜虫乔沫儿,身病体弱不说,还有一家子想害死她的奇葩亲戚。前世叱咤风云的女魔头此刻只想找宿敌抱大腿,然鹅对方不买账。“身材一般不太配我。”“倒追来的没有挑战。”“作风太狠像个男人。”她大门一摔:“滚!老娘不伺候了!”结果口嫌体直的某人主动送上门。“地球是圆的,我滚回来了!”后来,她战渣滓、怼白莲、撩帝少,再次登顶人生巅峰~有人捧她为王,她:“嘻嘻,基本操作。”
  • 轩辕意

    轩辕意

    神话都只是故事吗?都是不存在的吗?或许,它的确存在过。
  • 九龙邪尊

    九龙邪尊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一生。诙谐、幽默、搞笑。且看他如何纵横异界!
  • 人鱼邂逅

    人鱼邂逅

    牛逼哄哄的女主池玖玖遇到软萌的奶狗慕寒,收留回家当弟弟养,最后发现他目的不纯…
  • 我在异界做店长

    我在异界做店长

    店长的日常:1.逗逗趣儿2.逗逗趣儿3.还是逗逗趣儿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破解人类未解之谜)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破解人类未解之谜)

    一场战争背后总会有着不同条约的出现,来为战争划上一个不算完美的句号。而在这众多战争里众多条约中又有哪些是影响世界,改变世界整个发展方向?《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从众多条约里为我们找出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100个,让历史的精华再展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