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700000053

第53章 探索一般均衡(5)

这样做的意义完全在于,使读者如同他一样深刻感受到那些他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现有答案的不足,希望他们更认真地考虑他以自己的方式所提出的替代答案。等到完成的时候,他的替代理论的范围已经扩大了,远远超过作为其商业周期错配理论重新表述这个微不足道的初衷。高居费希尔现在想要解释的典型事实清单榜首的是“无限增长”“持续不平等”以及“不断增长的专业化”。费希尔的野心现在不亚于要对经济增长的全部动力做出解释。

《探索一般均衡》最重要的观点是,在作为一般均衡的结果的世界里,对我们观察到的所有经济事实做出或多或少的解释是可能的。我们不需要任何有关价格刚性、外部性或者不完美市场的特殊假设。然而,我们确实需要一般均衡模型的非常一般的形式,比标准实际商业周期对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的具体要求所允许的更为一般。费希尔明确坚持至少在两个方面一般化标准模型:部门分解(sector disaggregation)和迂回生产(roundabout production)(以及消费)。

在他的理论中,为了满足高度差异化的最终偏好,有数以十亿计的部门使用高度专业化的投入生产高度差异化的产出。此外,任一时刻的产出流取决于一连串的投入,这些投入可以追溯至过去,甚至遥远的过去,投入潜在地持续服务于未来的产出生产,甚至可能服务于遥远未来的产出生产。同样,来自消费当前产出的最终效用流取决于过去的消费(效用函数是时间不可分的),而当前消费持续服务于未来的效用。

结果是,任一特定部门当前的产出(消费)流,通过跨部门和跨时期两个方面,与每一其他部门过去和未来的产出流相联系。从这个视角出发,经济增长看来是一个不断增加的部门差异化和不断增加的时期迂回过程,目力所及,无法清晰看到该过程的终点。经我们观察认为是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程所采取的形式。

经济学家如何对待这一切?当罗伯特·卢卡斯回复费希尔对自己一篇论文的评论草稿时,或许一直在代表同行讲话:“这不是对你(1993年)10月15日来信的答复。我认为特定的、可模拟的模型是件好事情,而且我也在从事提出这类模型的工作。你在做不同的事,我不干涉你下定义。所以,我们之间将不会有意见的交融。”但费希尔并不放弃:“我也喜欢(特定的模型),只要我们称它们为‘特例’,只要我们不设法使它们适合于数据的需要。”卢卡斯也没有放弃:“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特例’之外还有什么我们能用来使之适合于数据需要的?”费希尔最后说:“如同我认为你喜欢的那样,我喜欢让特例适合于典型事实,而不是适合于大量所谓的经济数字特征的需要。”

处于卢卡斯批判中心的是他的坚实信念:没有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如此一般,以至于它全然没有意义。这完全与费希尔的观念相左。由于它在实践上与任何事实集合相一致,所以几乎不能说它解释了任一特定集合。实际上,由于不可能用证据来证明模型不正确,它甚至根本不算一个理论。很明显,费希尔把这种方法论论点看作对自己观点的最严重的挑战,他在书中列出了他自己的替代性方法论的正当理由,煞费苦心地对抗。

对他来说,整个有用分析的起点是研究人员正设法解释的一些程式化的经验事实。这也是他这本书以23个他打算解释的事实清单开始的原因。“它们是我的观察,来自日常经验,来自读报纸和杂志,也来自对专业出版物的研究。”费希尔说,纵然其他种类的理论也有可能做出解释,但在理想情况下,我想用某种一般均衡理论对这些事实中的每一个做出解释,因为一般均衡理论通常意味着极少的获利机会。

对费希尔来说,对一个事实做出解释涉及一个特定的和简单的模型,它仅仅吸纳“最基本的经济过程”,它意味着揭示基础经济学,以便我们能理解事实意味着什么。解释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由之路,通常它是一个思考的问题,不是计量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事实,已经知道将提供最令人满意的解释的理论的大致类别。我们正在寻找的是特定的例子,它集中于解释特定的事实。

费希尔把该过程称为“探索一般均衡”,并拿它与他看到经济学家正在做的事情进行对比。显然,经济学家以一个简单模型开始,模型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他们知道如何求解,然后用数据检验模型,数据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它是可获得的。模型不可避免地被拒绝,随后开启一个增加复杂性和拼凑性的过程,直到模型或多或少适合数据为止。即使起点是一个一般均衡的特定例子,修补也很快导致理论出现偏离。这个过程使经济学家有工作干,使他们杂志的页面有内容可填,但它一贯增加了更多的噪声而非信息。

为帮助识别理论上的噪声,费希尔在书中开列了一个经济学家常见假设的清单,这些假设与一般均衡不符。这个名为“什么不重要”的清单有13条,包括固定要素、规模经济、外部性、非凸性,以及调整成本,每一个都是经济学家标准工具箱中的一个基本工具。这些与一个名为“什么重要”的平行清单形成对比。后一清单包含12个“关键特征”,这些特征完全与一般均衡相符,而且费希尔承诺在后面的章节中反复使用它们。将这两种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对照,费希尔似乎在说,看你能否发现我的方法更令人满意。

如他所想,他已经确立了方法的普遍实用性,也把书稿送往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等待出版,费希尔的下一步是为当时最热门的问题之一,即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经验,确立该方法的特定实用性。费希尔决意参加那场争论。他撰写了一篇论文,认为全部相关事实只不过是极其迅速但中性的技术变迁的结果,技术变迁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特定部门极其迅速的积累的形式。费希尔的计划似乎是运用这篇新论文,结合这本书,与经济学家再次论战。这大概意味着离开高盛—在患病前要求费希尔退休的不满言论已经出现了。

1995年3月,他的癌症复发了,这次已经没有可选的治疗方案,所以费希尔拒绝进一步治疗。1995年5月1日,他把论文“作为期权的利率”寄给《金融》杂志。“我希望这篇论文能够发表,尽管我或许没有时间根据审稿人的建议对论文做出任何修改了。”随后,5月3日,他把“均衡交易”(equilibrium exchanges)寄往《金融分析师》杂志。“除非奇迹发生,这是我最后一次投稿了。我与贵刊的联系由来已久,交往令人满意。继续努力。”就这样他处理好了手头的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他集中精力写出了“中性技术变迁”的草稿,论文似乎言之有理。他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篇论文。

之后,他将生命的最后一个月用于安排个人事务。他安排自己的临终关怀,挑选骨灰盒,给故交打电话。期间,他的老朋友(包括支撑他度过博士论文难关的雪莉)中的两个一直陪伴着他:冯·蒯因的《一些离奇的想法—一部不连贯的哲学辞典》,以及诺姆·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其性质、来源及使用》。他回想起1962~1963年间,当时,摆脱了蒂娜和哈佛的羁绊,他开始实施研究和交流战略,这两个战略使他一生的成就成为可能。随着大限临近,他停止进食,也拒绝静脉内营养,尽力加快不可避免结果的到来。他于1995年8月30日与世长辞。

费希尔去世后,他在高盛的秘书把他最后一篇论文和费希尔早在5月写的一封信寄给埃德·格莱泽,后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家,为费希尔著作的早期草稿提出过全面的评论。信中写道:亲爱的埃德:

这是我最后一篇论文。我没有完成参考文献部分,也不一定能够对它做进一步的完善了。

如果你认为有杂志会对它感兴趣,请投稿。如果你欣赏其主旨,想要共同署名,请自便。请不要感到有任何特别的负担。即使完成了参考文献,我仍认为主流期刊不会接受它。

支票用于支付投稿费。

你忠诚的,

费希尔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费希尔·布莱克与革命性金融思想

    费希尔·布莱克与革命性金融思想

    本书探索了费希尔·布莱克从哈佛大学到里特公司(ADL),从芝加哥大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接着又到高盛的智慧之旅。数年的潜心研究以及对布莱克的商业、学术伙伴以及家人朋友的访谈,作者佩里·梅林将这些研究和访谈最终提炼成了既具学术性而又不乏个人色彩的故事,讲述了这位低调的离经叛道者的非凡思想和独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中国经济周期探索50年

    中国经济周期探索50年

    本书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纵横50年,把握当时的条件评价各种学派的历史价值,把握今天的发展评说过去成就,全景化地介绍和评述了50年来在中国经济周期理论探索中的代表人物和学派观点。
  •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

    作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中国凭什么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令全球为之疯狂?这是表象还是实力?《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充满战略的眼光,结合东西方文明的智慧,深刻地揭示了当下中国存在的二十大问题。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对重新审视中国参与引领世界、中美高层对话及全球战略性合作有着直接的引导性作用。
热门推荐
  •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啦……“我站在阳光下,却已深陷污泥……”“我身处黑暗,仍想给你带来光明……”
  •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珵美有瑕不掩瑜,穆若清风而情深。他,意外穿越到大唐,之前的记忆全失,却凭借超乎常人的记忆力通过选拔进了国子监,可面对同窗刁难,他该如何见招拆招?还有室友李玉泽是不是女儿身?随着他的身世之谜揭开,被岁月尘封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寻身份,解秘密,找真相,除奸佞……大唐因他的存在而变得精彩纷呈,从而谱写了一曲曲热血青年们青春成长之歌。这是一段有诗、有酒、有故事的旅程。
  • 洪宪宫闱秘史演义下

    洪宪宫闱秘史演义下

    主要写了袁世凯的身世,如何发迹,窃夺国柄,直至病死的全过程,重点写洪宪后及诸妃、洪宪太子与公主及皇孙皇女等,以及帝制取消后袁世凯的宫闱艳史。
  • 永乐仙途

    永乐仙途

    获得前劫仙尊传承,今世的李玄走上了一条真正的长生之路…………
  • 刁悍妃子御强夫

    刁悍妃子御强夫

    她这皇后,到底犯了什么错,让他连掩饰都懒得掩饰,明晃晃的利用,背叛,践踏,甚至冷眼旁观她陷于死地而见死不救。可是,有时候,又好像,很爱她?哈哈哈,管你是精分没吃药,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今天你对哀家一不救二不救三不救,明天,本后对你一不理二不理三不理!问我怎么才能爱上你,你猜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空轨同人

    空轨同人

    空轨的同人。作者多名,我只是其中之一,作为代表将我们讨论后的情节发表~~~所以,如果看到有风格不一致,水平不一的情节,也不要大惊小怪哦~~~好了,懂得的入吧~~~
  • 山海或是林谷

    山海或是林谷

    陈婉均深知自己在白延斋的心里一直都不如林钦莹可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无药可救的喜欢上了他…
  • 网王:神的馈赠

    网王:神的馈赠

    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樱井一一则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创造一个奇迹!故事纯属虚构。【多年前旧作,文笔稚气,请勿较真】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女王独尊:王爷追妻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