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39600000027

第27章 编著手记

李海光 刘国才

我俩编著《湫水谣》,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艰辛是每个书籍编写者的家常便饭。采访、搜集、编写、校改的过程固然劳心费机,可是,成书时的快感,亦叫人心旷神怡。

《湫水谣》是吕梁著名伞头李瑶先生一生秧歌心血的结晶。出版之际,我们不仅为李先生的秧歌成就而高兴,更为临县土里土气的秧歌而庆幸,为秧歌这一民族艺术而骄傲。

李瑶先生是临县秧歌界的杰出代表。他十几岁挑伞出门,20岁就名震湫川。他一生把自己当做晚学后辈,顽强地在临县这块秧歌热土上辛勤耕作,用心血和汗水孜孜不倦地浇灌,像一位独具匠心的工艺美术师,用毕生的精力,精心雕琢着临县秧歌这一文化瑰宝。秧歌已被他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经过五十多个春夏秋冬的研磨,无数次喜怒哀乐的洗练,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信手拈来,无一不是“精品”。

在临县这块黄土地上,最值得人们骄傲的是伞头秧歌。临县秧歌是一种见景生情、以情入歌、现编现唱的文艺形式。要求表演者唱出来的秧歌,必须形体完整,一首四句,声韵双押,情景交融,表述准确。因此,临县秧歌的演唱难度是相当大的,非常人能以担当。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临县的伞头若走上七步还唱不出一首秧歌来,就不能算是一个好伞头。更何况身旁有惊心动魄的锣鼓在催促,周围有万千观众的注目企盼,在那样一种热烈激越的环境之中,伞头要镇定自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头脑中构思秧歌的词句,起承转合,选词用典,出奇斗彩……尽管如此,令人惊奇的是,在临县这块黄土地上,秧歌却能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名家辈出!好似大漠里生长的胡杨树,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难,总会顽强地传承下来。仅此一点,就值得社会学家深入地探讨研究一番。

唱秧歌是智者的游戏,是激情的涌动、灵感的迸发、情景的结晶、才华的显现。在人山人海的闹秧歌现场,伞头摇响“虎衬”,喧天的锣鼓声戛然而止,闹嚷的人群马上一片寂静,在众目睽睽之下,只有伞头一个人引吭高歌!在那样的情景中,观众心目中的伞头,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特别是著名伞头,周身如同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好似一位百万军中的将领,有“千营共一呼”的气魄!

临县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会孕育出文化品味极高的秧歌来呢?我们尝试着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临县秧歌是黄河文化最基原的表现形式。她的质朴、随意、率性而为、非程式化、无固定腔、以景寓情、借景抒情等创作手法,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奔腾不息的黄河,联想到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联想到休养生息在黄河两岸的黄河儿女。她们那种达观自如、热情奔放、自强不息、无拘无束的天性,不也正是临县秧歌所一贯表现的精神内核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黄河的陶冶,就没有临县秧歌。

临县是块古老的土地,其历史之遥远,可以上溯到中华文化的源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地处黄河中游的临县,不但受到黄河文化的长久浸润,而且也应该是黄河文化生根开花的重要地段。黄河岸畔,我们的祖先唱出来的第一支歌应该就是秧歌的雏形。在悠悠的历史进程中,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黄河文化派生出了不计其数的艺术形式,唯独临县秧歌,一直顽强地秉承了祖先的率真,固守着自己的质朴,不断地在历史的熔炉里煅炼提纯,进化到今天这般模样,为历史保留了一段久远的“原始”。这也许就是临县人痴迷秧歌的原因之一。

临县秧歌是临县的土特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临县接壤的离石、柳林、方山、兴县、中阳等地,对秧歌虽然推崇备至,但他们组织的秧歌队总是和临县秧歌队有所差异。临县的村村社社都有闹秧歌的传统习惯,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叫得响的好伞头。每年的正月,各村各社的秧歌队都要出门闹春。秧歌队之间争奇,伞头之间斗胜,激烈的对抗与竞争,无形之中使秧歌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伞头是秧歌队的灵魂,秧歌队一旦出彩归来,人们会像迎接英雄凯旋一样为伞头庆功。这种文化崇拜的理念,一直是一个不能解开的历史情结,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临县人的心中。在这样一种传统与现实凝固在一起的氛围中,出口成章的伞头,能不受人尊敬吗!他的社会地位能不高吗!有广大的受众,有成群的伞头,临县秧歌能不“火”吗!

一个好的伞头,每当到了人山人海的场合,全身就会热血沸腾,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辞妙句脱口而出。到了秧歌队收场,才会感到骨软筋酥。伞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演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秧歌。这些经典秧歌虽然有极强的生命力,被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口头传唱,但流传的范围有限,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走出吕梁山。究其原因,主要是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仍有二万五千里长征要走。更何况临县秧歌是临县群众方言的口头文学。近些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含辛茹苦,为把临县秧歌推广开来,身体力行,做了不懈的努力。

《湫水谣》收录的主要是著名伞头李瑶个人的秧歌作品,附录了李瑶先生的老伴渠英先生的部分秧歌。书中虽然只收集了区区五百多首秧歌,仅占其所唱秧歌的极少部分,挂一漏万,根本不能反映李先生五十多年秧歌生涯的全貌。然而,抚卷沉思,觉着有总胜于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仅从这点秧歌中,我们就能感觉到黄土高坡浓浓的乡土气息,体验到临县秧歌迷人的魅力所在。越是民族的,便越具有世界性。临县秧歌这朵土生土长的文化奇葩,该是走出“空谷幽兰,孤芳自赏”的闭关王国,到了“芙蓉”出水的时候了!

要让秧歌从“口头”走向“书面”,期间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劳动。出于对临县秧歌的关爱,对李瑶先生秧歌成就的崇拜,在搜集、整理、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不做简单的记录。在深刻领会原作思想的基础上,力争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对秧歌的词句进行谨小慎微的改进与加工。

二、注释方言土语。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临县秧歌灵气十足,也是临县秧歌不能冲出吕梁、覆盖山西、走向全国、漂洋过海的致命弱点。面对这一不可回避的尖锐矛盾,我们采用了多加注解的方法,力争使外乡人读懂临县秧歌,进而喜欢临县秧歌。

三、改进秧歌形体。临县秧歌形体整齐、节奏鲜明、声韵双押、一韵到底,多以七字、九字、十二字为一句。为了在纸面上体现临县秧歌的形体美、节奏美、韵律美,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功夫,对个别秧歌进行了精雕细刻,但绝不因形式美而伤及内容美。

四、交代秧歌的演唱背景。“功夫在诗外”,要准确把握李瑶秧歌作品的风格,必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为此,我们除了与李瑶先生进行直接沟通外,还对作者的子女、亲戚、歌友、故交、邻居等进行了采访,认真搜集他的生活细节,以便能更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千方百计弄清每首秧歌的创作背景,交代故事情节,使读者能走进秧歌创作的“现场”,理解秧歌的精神实质。

勘叹的是,我们不仅文字水平有限,而且秧歌欣赏能力不高,加之眼高手低,虽有编著一本好书的良好愿望,但仍留下不少缺憾于读者。书中方方面面的不足,只能“遗害”读者,让后来人“医治”了。比如在秧歌的称谓问题上,就有不同的意见,究竟是“秧歌”还是“阳歌”?一直没有个定论。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请出临县现代秧歌界的全才、怪才、鬼才杜云峰先生,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杜云峰先生虽已作古,但他所著的《伞头阳歌史话》一书,对“秧歌”的称谓,从源头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秧歌”应该是“阳歌”,依据充分。本书节选杜云峰先生的有关论述,以期正本清源。《湫水谣》仍然沿用“秧歌”一词,主要是为了顾及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对阳歌的称谓习惯。本文编者也认为“阳歌”一词完全符合临县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书编写完了,我们的思维却仍在转动:临县秧歌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演变,仍不失其本真,执著地据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孤傲”,真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韧劲!这种韧劲是从哪里来的?这不正和临县人的性格特征处在同一个律动上吗!黄河哺育了临县人,临县人培育了临县秧歌,经过了千百年的等待,千百年的积淀,千百年的企盼,千百年的酝酿,千百年的锤炼,临县遇到了千载难逢的腾飞机遇,临县秧歌也到了“不飞则已,飞则冲天,不鸣则已,鸣则惊人”的时候了!

歌曰:

平生炼就一颗丹,

胸装黄河吕梁山,

信口吐珠落玉盘,

湫水歌谣唱不完。

2008年春节

同类推荐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
  • 昨日住青山

    昨日住青山

    作者以一家名叫“猪栏酒吧”的乡村民宿为落脚点,开启一段从徽州出发的“复古”旅途。两年间见到过遁迹田园的诗人、边修行边写作的青城山女冠、希望开间民宿的女演员,还遇到了徐霞客登过的山、杜甫诗中的江、白居易为之折心的海棠花。因感怀这段经历的稀少难得,遂记下途中见闻与心境,以此表现即使身处当下这个欲望如烈焰燃烧的无根时代,我们仍能通过追求不同的人生体验,寻觅到隐匿于心中的那片清冽地,以及那颗对故土和自然的敬重心。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本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全书分唐以前和唐朝(上)两编,阐述中国白话文学产生的背景。
  • 李培俊纪念文集

    李培俊纪念文集

    《李培俊纪念文集》李培俊作品中的市井人物多源于生活真实,人物形象朴素。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柳宗元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柳宗元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漠野

    漠野

    他是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个网络小说作者,很少出门,出门便被车撞。灵魂穿越到未知世界,还没弄明白自己的身份,便遭遇生死追杀------
  • 那时汉朝2

    那时汉朝2

    第二部从刘邦登基当皇帝写起,到刘启平息七国之乱为止。此时期,汉朝初建,有两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威协着刘邦:匈奴和异姓王。于是,刘邦发动三十万大军征讨匈奴,竟然被困白登城。最后,陈平施计突围,刘邦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 忆的单恋

    忆的单恋

    很虐。故事真实,不喜勿喷。做好我自己。别从别人口中了解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骑纪元

    龙骑纪元

    龙族,一个匿迹于岁月长河中的强大物种。千百万年来,任凭人类踏遍大陆的任何角落,都找寻不到龙族的踪迹。它们仿佛一下子从世上凭空消失了,无声无息,已过千万载。有天,有个少年,对着湛蓝的天空大喊一句,“嘿!我瞧见神龙了!”龙族,终于逐渐从岁月长河的沉睡中醒来!龙骑,降临人间!……“你是神龙?”少年瞪着眼睛,望着面前的庞然大物,一脸嫌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五星体验

    超五星体验

    四个在斯尔敦酒店前台工作认识的女孩,程晨、何笑笑、孟旭璋、曹蕊琪,她们性格各异,但因为对彼此的欣赏而成为好朋友。在经历了生活给的重重考验之后也她们并未失散,她们在彼此的鼓励和支持下,最终收获了各自的幸福和爱情,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而美少女壮士之间真挚的友谊,是她们青春岁月里的超五星体验。
  • 邪魅王爷拐幼女

    邪魅王爷拐幼女

    80后,新女性,却杯具的遇上了小三的命运,一次糗大的跌落,穿越了,可是还是遇上了大叔级,可恶,混蛋的王爷。。。。。
  • 如果余生皆是你

    如果余生皆是你

    青梅X竹马,如果余生皆是你,那我的世界都会充满光彩
  • 流年而不忘

    流年而不忘

    【已停更】顾昱辰,a市神一般的存在,十九岁博士学位,二十一岁接手公司,手中拥有庞大的军事资源。林念念,林氏长女,母亲去世后独自出国凭着优秀的设计天赋一跃成世界上著名的珠宝设计师,回国后手撕出轨男友绿茶妹妹却没想到掉入了他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