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7100000013

第13章 近代文人的生存意识与生活方式(3)

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逐渐重视商业和商人子弟,特许在商埠设立商籍,分配一定名额录取寄寓该地的商人子弟。明代常州富商薛琛之子薛英学而有成,科举及第,官至四川检察佥事。薛琛也因子贵而授封京秩。商人们自己没能读书,但有条件有实力送子女读书,所以纷纷延师课子,参加科考,聊补自己失去读书应试机会的遗憾。明朝嘉靖年间吴县商人薛轼“少聪异,尝读举子书,因家累不果卒业,甫弱冠即以贸迁游淮徐间……尝自啐曰:‘吾既不得为儒者,当为善人’”,他把儿子送去学习,为县学生。正如有学者说的:“商人及其子弟的应试做官既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又是商人地位提高的结果。”

商人地位提高了,不仅士人愿意和他交往,而且许多士人向商人流动,即所谓“辍儒之贾”或“弃儒从商”。明朝士子孙春阳“万历中应童子试不售,遂弃举子业为贸迁之术,始来吴门,开一小铺”。山西商人锡铭幼学举子业,亦不售,怀着“丈夫苟不能立功名于世,抑岂为汗粒之偶不能树基业于家哉?”的抱负,弃儒从商,成为蒲州大家。鄞县人屠继序十七岁即补诸生,刻意治进士业,但屡试不中,想以读书自娱,而家又贫,只好“设书肆市中”;浙江某县徐北溟,补县学生,家酷贫,无以自给,乃赴扬州贩书度日。读书人没有其他本事,卖书就成了他们谋生下海的首选。据日本学者重田德《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统计,仅安徽婺源一县清代的弃儒从商者不下四五十人。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商潮的冲击下,重商思潮才得到广泛而迅速地发展起来,文人经商办企业的更多了。

首先,重商观念逐渐确立。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大量白银外流,重商主义逐渐被国人接受。在《申报》上有言论说:“一国独立则重在农,群雄逐鹿则重在商”,“宇宙之能致富者,工商之事也”,“商固富强之机而国民命脉所系也”,“西国明此而致富,中国昧此而至贫”。有人认为商战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西国“重商”“护商”,而我国“贱商”“抑商”。“西国以商税为岁入之大宗,故视工商为国家之命脉,各埠均设商会”,“官为护持”,“商人得恃无恐,贸易盛而国势日强”;“中国则不然,目商为市侩,薄工艺为细民,平日抑勒百端,有事视为鱼肉,故其势涣散而不能自立,更何能与洋商颉颃”。这些议论表达了一种“商本”“重商”的观念符合时代的需要,所以,清政府也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在朝廷设立商部,各大都市设立商会,管理工商事务。商业地位的提高和商业税收的大增,受到社会的关注。《申报》说:“税务之收,必将数倍于钱漕矣”。

其次,传统义利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颠倒。李贽大胆鼓吹“私欲”,提出“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势利之心,亦吾人秉赋之自然”。李贽这些观念,在晚清结下了果实,传统的“义利”观被近代功利观取代。商品经济的诱惑,竞争机制的压力,使只懂得笔舌之耕的士大夫们的生活出现了危机,这些一向以“尚义”、“乐道”为清高的人们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得不放下昔日的臭架子,带着对传统儒学说教的怀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的观念向“利”倾斜。有人把新的功利观附会到古人身上,说什么“古之谋国者未尝讳言利,且必先兴乎利而后道德仁义可得而施”,就是说治理国家,统治人民,一般是先养后教,即先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后才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也只有“利”才能使其实行,仁义道德之推行,并不能以空言取效。可以说,“当今之天下实为千古未有之利场,当今之人心亦遂为千古未有之利窟”。正如邓子琴所言:“至西方学说输入,若天演竞争,若人己兼利诸说,均为功利家张目。于是明目张胆,毋庸讳言,此民国以来最大之变端也。”并称这种现象为“功利置重”。

近代功利价值观取代封建伦理价值观,从前官与商、士与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有在官而兼营商业者,有弃官而改营商业者,他们降尊纡贵,为古董商,为酒楼、茶肆、旅馆、饭店、车行老板。甚至连状元张謇都下海经商了。许多举贡、生员步其后尘,弃儒经商。封建文人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说:“今年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甚至有既游庠序,竟弃儒而经商者。”当地“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而那些工商界人士不仅与士大夫平起平坐,还成为官僚的座上宾。正因为“商之勤勉胜士,商之活动胜士,商之言行相近胜士,商之取财胜士”,一些人“所去士而投身商者为此也”。士大夫耻于与商人往来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至光绪朝,士大夫习闻泰西之重商,官商始有往来,与为戚友”,甚至出现“商与官近至以官商连称,通常专保护商民,殆渐以打破从来之习惯,而以商居四民之首”。当时思想家郑观应说:“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这完全把以前的观念改变过来了。

(三)文人办报

近代有很多文人在上海办报(小报),以此维持生计,或者营利,甚至以此作为终身职业。这是文人地位发生变化的体现。

1.文人小报往往资本少、规模小、运转差

晚清办小报的门槛比较低,通常情况下小报馆资本只需两三百元,甚至更少。有时,“拿出十几块钱便能办出一张小报”。一般小报馆没有自己的发行部,发行委托给了报贩子,也没有自己的印刷机,报纸委托给印刷厂。办小报不需要太多的人员,有两三个就可以了。李伯元在谈办《游戏报》的感受时说:“溯本报创行于今岁夏五,内外之事,仆以一身任其艰……夫稠缪之密,擘画之繁,皆鄙人份内事,诚不足为外人道。”后来,他“以‘铺底’售之商人,又别办《海上繁华报》《世界繁华报》”。自己身兼作者、编辑、发行三职。他将《游戏报》所有家什卖掉,换取资金后又创办新的小报。孙玉声也是在业余时间创办《笑林报》的。这种个人办报的状况,到了20世纪20、30年代更为普遍。平襟亚的《开心报》、张静庐的《小上海》、蔡钓徒的《快活报》……。可见,个人创办一份小报成为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几个人出资合办小报,在近代上海也很普遍。创刊于民国元年的小报《飞艇报》,发起者为李铁公,参与者有陈宝宝、詹禹门,报纸出版后,风行一时。吴大慈、严文生两人合办了《小新闻》。《小日报》在当时是别树一帜的。主办人之一姚苏凤“认为一个人单干,没有力量,后来邀江红蕉、黄转陶、范烟桥、包天笑参加,与查士端、黄光益合为七股,议定每个股东,除分摊资金以外,尚须每日写稿两篇,作为基本稿,编辑由大家负责”。这话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文人创办小报的心理和形式。这种由数人共同承担资金以及撰稿、编辑责任的办报模式在当时也是十分流行的。

因为资金的关系,一般小报馆规模都很小,内部组织也简单明了。“办小报的,主办人大多须有才学,至少能够自编自写。小报篇幅一般是四开四版,内容不多,创办人靠着人情拉稿,或雇一个助手,一个校对,一个茶房就可以应付了。广告也是靠自己的关系拉来。”《游戏报》创办以后,李伯元在报纸编辑方面,“一身独任其艰”,一年以后,才赏识欧阳巨源的才华并请他成为助手协编《游戏报》,其报馆人员加上校对和账房等也只有三五人。

很多小报馆址就设在主办人自己家中,办公环境恶劣。例如,李伯元创办《游戏报》,规模比较大,甚至有自己的印刷机,报馆设在上海西藏北路亿鑫里一幢几间屋的中式楼房里,编写、印报、食宿都在一起。楼下印刷机声音很大,只隔一层板壁,所以睡觉也不怎么安宁。《上海顾问》比较详细客观地描述了这些小报馆的情况,“大都和家庭同处,通厢房有,亭子间也有,甚有设在灶披间内的”,“倘能挂一块洋铅牌,在交通便利之处,除写字台一张,椅几数张,略有写字间规模,已很难得”。

2.文人小报的生存境况非常困难

第一,小报发行往往受报贩中介控制。上海小报规模小,“小型报都不能自己发行,只得交给总报贩经销,于是,受到重重剥削”。报贩中介有自己的团体组织,势力大,控制着报纸发行市场。报馆若稍不如其意,就要聚众行凶,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屈服于他们的势力和发行网络。报人包天笑说:“新开报馆,先要与他们(报贩)讲条件,或者请一次客。”所以一些小报主人说,办小报的难题,除去人才和经济两项以外,还有印刷所和派报人的因素,而这两点之关键所在就是派报人(报贩)的作用。“派报人的手段广阔,固然有利于报纸的推销,但是有许多未能如数付款,或竟狡赖延欠。”以致小报馆资金周转不灵而停刊。因此,有小报愤愤不平:“上海各报之命脉……半在报贩”。

第二,租报制度影响了销量。“各报摊随意租给人家看,每份取费一元,或五角,末了退回报馆,报馆方面每天要负担这许多供给他们租给人看的报,没有一文钱的收入……”报摊小贩也说:“有时读者向我们租看小报,我们收回后仍得退给报馆收回批价。”这种租报方式固然扩大了读者面,但严重影响了小报的实际发行量,因而也制约着小报的发展。

第三,小报之间的恶意竞争。晚清小报处于初创时期,大部分创办小报的多为传统士大夫文人,多属“玩票”性质,还没出现不择手段的挤压和同行之间的交恶现象。但是民初,各小报奉行“骂倒了人家,自己可以出世”的原则,“小报是……你骂我,我骂你,你挑我的眼,我挑你的眼……总是说本报所载,方是确息,别报所载不确,闹得热闹,张张报都不能免”。《龙报》创办人蔡钓徒直言不讳地说:“我办《龙报》之先,有二句口号,是拳打《晶报》倒,脚踢《福尔摩斯》翻……”包天笑任主笔的《晶报》是“小报之王”,吴微雨的《福尔摩斯》名气也非常大。

第四,动辄被查,牵扯官司。上海小报敢言大报之不敢言,敢登大报之不敢登,这是它们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正因为什么都敢言敢登,往往遭到租界处罚和司法诉讼的也多,其结果是经常受到处罚。小报文人感慨道:“上海的小报,最使编小报的人感难,是措辞二字,往往一句平淡无奇的文句,在他人看来,似乎指着人说话,说不定从此闹出事故来。”“办小报之难,真可说是难于上青天了,若使你要办一张崭露头角的报纸,当然要登激烈的稿件,但是隔了几天,包你吃律师信传票,甚至会打报馆拘编辑。”《龙报》创办人对此深有感触:“办小报而能支持三年,别的不敢自诩,单是寿命上,却可谓差强人意,堪以自慰,这三年里本报支持于风雨飘摇之中……兴了几次文字狱,被捉将官里去,饱尝那铁窗风味。”《阳秋报》就是因为在报上敲诈不成而被捕房罚洋而最终被封的;《国华报》因捏造花界新闻,而为捕房罚洋五十元。《晶报》因刊登李涵秋的小说《爱克司光》中有“以翁媳之私形容国家大事”而被罚洋三十元。《光报》因登载“肥胡趣谈”一文“文辞猥亵,有违律嫌疑”而收到传票。后因怕吃官司,《光报》被迫停刊。《烟视报》销路颇旺,后因为刊文,“颇多毁坏法当局名誉之语”而被判赔偿名誉损失费二万元,“遂不得不停版矣”。由此可见,小报馆的生存之艰难。

第五,收效低微,难以运行。报纸的收入主要靠收广告费和卖报费。报人都明白“报馆之唯一收入,全恃广告为活命之源”,“故报纸之广告,实为报纸之命脉”。然而小报社会影响小,一般商人对此兴趣不大。所以,小报兜揽广告,要比大报广告难上十倍。新出小报,更是“决难兜到一张广告”。胡雄飞是一个揽广告能手,他创办的《福尔摩斯》报的广告,比任何一家小报的广告都多。但为了拉广告,他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一次得到“美大公司”广告的同时,公司又附带让其代写一万只信封,胡雄飞只好答应。为了这一笔广告费,他不得不“邀约几位朋友,镇日镇夜的赶写,足足写了四天工夫,还没有写完”。小报广告业的萧条由此可见。

按照成本核算,小报如果没有广告收入,那么“办一张小报,除出了能够销到七八千张以上的报纸”才可以维持。要达到这样的销量,大部分小报是难于上青天。《上海顾问》介绍了当时小报的发行情况,“能销三千份以上的,只二三家,一千五百份以上的,已很少见,普通都在千份以内”。怎么办呢?要保证小报馆的正常运营,只得提高报价。“小报只有大报纸张之半;大报每份都有数张,小报则每份仅有一张”,“往往仅有半张的纸,却能与大报数张的纸的价目并驾齐驱”。同大报相比较,小报价格高出大报几倍,这种状况对于小报发行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此外,小报撰写与编辑质量整体不高,等等,也影响着小报的发展。

由于以上诸多内外部原因,近代上海小报的生存环境恶劣和发展制约因素可想而知。从营业上看,小报的亏本是普遍的现象。

同类推荐
  • 菊花禅

    菊花禅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或叙述与胭脂口红有关的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或对某种草木的描述与解读中,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旅途随笔

    旅途随笔

    巴金说:“《旅途随笔》是我的第二本游记,它记录了我一九三三年南方旅行的见闻,也写了我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南方”是指香港、广东、福建等地,通过巴金的笔,追随他的行程,我们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鸟的天堂》《朋友》等名篇,即出自本书。本书于1934年8月由生活书店初版,现根据《巴金全集》本排印。
  • 戴望舒精品诗选集

    戴望舒精品诗选集

    戴望舒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等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西方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等人间情怀的流露,兼具东西方诗的神韵。本诗集收集了他的《雨巷》《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流浪人的夜歌》等精华作品及翻译的外国名家的系列诗集等。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想打架

    我真不想打架

    地球爆炸,普通人张文无家可归,携流浪者系统流转诸天,一路颠沛流离,艰难前行。张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只想活下去”
  • 循环之封锁

    循环之封锁

    北堂幸创业失败,欠下巨款,被无良公司抓去还债。带上直播间直播做任务,通过赚人气还债,啥时候能结束?
  • 随念随念

    随念随念

    许多事,终归还是随了心中所念若是后悔了,也用不着怨别人……
  • 缘法修仙

    缘法修仙

    灵魂穿越异界,附身幼乞.机缘神秘珠,修行路途遥。
  • 伏魔僵尸录

    伏魔僵尸录

    一灾难,带给他一生的异数与劫难。遇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曹爽是否能面对这一切呢?故事开始了。。。。
  • 原来秋风知我心

    原来秋风知我心

    这本小说主要写男主女主虐而甜的故事,女主林在在在一天早晨去刘姨家上网课补习,而后初见男主陆奕远之后又相遇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宿命青春

    宿命青春

    宿命拿走了我原本有的资本,斩断了我原本没有的幻想,但是你却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在我看来,你是宿命给予我的唯一的礼物,可是为什么我无助的时候有你,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你,带给我欢笑的也有你,而你却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选择了放手?我是郎诗妍,也许我们的相遇,只是一段悲伤的开始,这悲伤就像小溪,逐渐汇入了深不见底的大海,是永恒的存在。
  • 燕然已勒

    燕然已勒

    镇国公阳盛阴衰是京师出了名的,一连三个嫡子后好不容易出了个嫡女,一家子还没来得了高兴,就被小丫头的命星给吓坏了!这是要护国还是造反?管他的,宠宠宠!!!可是这不走寻常路的镇国公府大小姐燕然,就是喜欢宠别人,宠小弟,宠表侄子,宠干儿子,宠大嫂二嫂三嫂……看着身旁吃醋的国师大人,燕然捂着嘴,奶昔昔撒娇道:“我错了国师大人,咱们不咬人,好不好?”国师大人:“……”
  • 恶魔三少拽上公主殿下

    恶魔三少拽上公主殿下

    归国而来的三位千金小公主,进入圣樱皇家贵族学院体验校园生活。开学第一天就杠上腹黑恶魔本质的校园四少。从此开启一段鸡飞狗跳的同桌生涯………那一次,她误入他的禁地,迷失在他的心里。那一次,她闯入他的眼眸,也入了他的心。是你先迷失我的眼,还是我先俘虏你的心?他们最终能否相携而归?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