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15300000020

第20章 蒙昧时期复兴的繁荣(532—622)(10)

其他诗人

女悲悼诗人韩莎(575-664/44)

除了上面提到的诗人外,蒙昧时期还有许多诗人,他们大部分出自拉比尔部落、盖斯部落和泰米姆部落。其中有泰阿柏特·舍兰,他是盖斯部落的流浪诗人;和他同时的有泰米姆部落诗人阿勒盖迈·法赫勒,其诗集于1867年在莱比锡出版,后又在贝鲁特出版;还有大穆拉格什和小穆拉格什;还有希贾兹的奥斯部落诗人赛茂埃勒·本·阿迪亚,其诗集于1909年在贝鲁特出版;还有穆泰拉米斯,他是巴林人,塔拉法的舅舅,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矜夸和讽刺;穆萨盖布·阿卜迪,他是拉比尔部落人,与阿慕尔·本·杏德国王过往甚密,并写诗赞颂他;欧尔沃·本·乌尔德,阿柏斯部落的流浪诗人,其诗集于1864年在格京根附德译本出版,随后又在贝鲁特出版;阿迪·本·宰德,他是希拉王国宫廷诗人;伍麦叶·本·艾比·绥勒特,他是塔依夫地区的盖斯部落人,极为虔诚,具有出世思想,身穿粗毛皮衣修行;哈泰姆·塔依,纳季德人,以慷慨出名,以至有成语说:“像哈泰姆·塔依那样慷慨”,他是诗人,也很勇敢,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矜夸、歌颂慷慨大度,其诗集于1872年在伦敦出版,以后又在贝鲁特出版。

但所有这些诗人中最著名的是韩莎和侯特埃。

恩姆·阿慕尔·突玛德尔,绰号韩莎,是姆德里族女诗人,约于575年出生于一个有权势的富裕家庭。她结过两次婚。第一次与阿卜德·欧扎结婚,生一子名欧默尔,以艾布·舍吉拉之名为人所知;第二次与米尔达斯·苏勒米结婚,生数子,都以骑士精神和诗歌著名。

韩莎的两个兄弟穆阿威叶和萨赫尔都是苏莱姆部落的骑士,后来都阵亡身死。韩莎极为悲痛,心碎欲裂,因此哭瞎双眼。她特别为萨赫尔抛洒满眶热泪,因为他生前具有阿拉伯的崇高品质:勇敢、高尚、忠诚、志向远大,对她表现出诚挚的姐弟之爱,对她体贴和大度。

韩莎活了很长时间,正赶上伊斯兰时期,她和儿子们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当穆斯林和波斯人之间的战争爆发后,她鼓励儿子们奔赴沙场,参加于638年进行的格迪西亚之战。当她听到儿子们战死疆场的消息后,欢呼道:“赞颂真主,它以他们之死给我增添了荣誉,我祈愿真主让我在天堂与他们相聚。”她约于664年去世,活了大约89岁。

韩莎有一部诗集,全是对她兄弟、特别是对萨赫尔的悲悼。1888年在贝鲁特出版。耶稣教神父路易斯·舍胡对诗集十分重视,在全文印行后,又于1895年印行了简明教学本,名为《韩莎诗注之友》。

韩莎是个内心受到很深创伤的女性。她之所以对遭到的灾祸心痛欲裂,是和她对兄弟深挚的爱,她过去对他的依靠,对他那极其可贵的品质的崇高估价是分不开的,这些品质对她整个身心发生了极大影响。他的两个兄弟,特别是萨赫尔之死,使她的伤心泪汇成了无底河,使她从心底里吟唱出挚爱、痛苦的感情之歌。

伤痛之情是韩莎诗歌的基础和源泉,而它又通过内容、想象和语言表达出来。诗中饱含着激情,她痛哭不知限度,号叫而无终极,对死者的追忆更使之有增无减,这追忆占有了韩莎的整个脑际,任何事情都使她想起萨赫尔:太阳升起,她想起萨赫尔的出击;太阳西沉,她又想起萨赫尔的好客。这种感情根深蒂固,它几乎摧垮了女诗人,如果不是周围也有许多人在悲悼她兄弟的话,她甚至会自杀。这种感情是对敌人的宣战,是女性的温柔和大丈夫气概融为一体的感情,这种融合也表现在当她提到兄弟的战斗精神和在战场上的表现时。她是一个阿拉伯妇女,对战场并不陌生,也不置身于正当的英雄气概和激情之外。总之,韩莎的感情是动人心弦的,完全发自肺腑:

韩莎的诗中,感情支配着思想,使思想具有从诗人被焚烧的心中迸发出的活力。她把全部才能用在悲悼上,而不写别的内容。尽管他也鼓动部落为她复仇,但这不过是几声哀痛欲绝的呼喊,并不脱离悲悼的范围。其次,这种感情使韩莎的思想散乱而不集中,诗中的语句似乎迸跳而出,这是她痛苦思想状况的反映,是她悲伤激愤之心的呻吟,也是她对萨赫尔可贵品质的赞叹和惋惜。她的感情限制了思想的深化,因为感情的语言不是哲理、也不是分析,只不过是呼喊、哀叹、惊惧及其他。因此,她的思想显得重复,悲惋之声也只是那几个很少变化的音调,有时也不免使人厌烦。

尽管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韩莎诗中想象的驰骋,但却因其过分夸张而使思想内容变得突出,从而突出了被描绘的景物。韩莎诗中的夸张尽管有时过分,但却可以接受,因为它乞灵于哀痛,乞灵于掩盖了一切瑕疵的对所爱不能更替的真挚手足之情。她的夸张甚至也表现在语言上,她过多使用夸张之词和表现力很强的借喻和隐喻,让自己的感情在其间沸腾,在赞赏。挚爱的旋律中将萨赫尔的品质尽情托出。

感情色彩构成了韩莎诗歌的风格。她在诗中多与双目对谈,让它尽情抛洒热泪;她也多与失去的兄弟倾谈,他的身影一直在她眼前回旋,她与它窃窃私语,数说他在和平和战争时期的美德,使人感到他具备了一个阿拉伯人必备的勇敢、高尚、助人、廉洁、智慧等品质。韩莎的语言柔和流畅,因为它是激动的、毫不矫揉造作的、充满感情的语言。总之,韩莎的诗是感情诗,它叙述、它悲泣、它哀婉、它要求复仇。

赞颂和讽刺诗人侯特埃(?—579/59)

哲勒沃尔·本·奥斯,绰号侯特埃,是姆德里族阿柏斯部落人,系一名叫杜腊的女奴所生。因为宗谱混乱。他归属的家族不清。他要求加入同父异母兄弟之列,但未获准,于是他便对他们进行攻击。他后来归属于一个父妾娘家朱赫尔部落的家族,在那里也不受欢迎,于是他也对他们进行攻击,此后离开了他们。

后来,侯特埃的生活就在持续不断的流浪中度过,从一个部落辗转到另一个部落,从一个家族改变为另一个家族。他内心追求荣耀和崇高境界的动力减弱了,廉耻之心也泯灭了,变得不惜一切地用诗歌追求实际利益。他颂扬馈赠者,攻击拒绝施舍者。

他生活的坎坷和奋斗的失败,似乎削弱了他内心对人们的热爱和同情。他的诗大部分是讽刺诗,以致在蒙昧时期后期他成了一个使人畏惧和疏远、令人反感的人。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早已变成了一个贪婪、堕落、动辄进行报复的人,他身上除了热情洋溢的诗歌才能外,几乎没剩下什么人类感情,岁月的流逝使他的诗歌更加辛辣,甚至伤害了最亲近的人。他攻击亲人,攻击他的恩人,也攻击他自己。

侯特埃曾与恩姆·穆勒凯结婚。众所周知,他对妻子和孩子们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柔情,这就证明,他的某些劣行只不过是他面对的艰难环境所造成的。侯特埃在穆罕默德在世后期信奉了伊斯兰教,但他的信仰并非出自内心。他一直在败坏着宗教的名声,态度反复无常,既没有放弃使他获得利益的讽刺,也没有停止伤害人们。所以他时而尝到获得金钱的甜头,时而遭到被监禁的惩处。侯特埃约死于679年。传说当他临死时,嘱咐将他放到驴背上,因为高贵者不能在床上死去。

侯特埃有一部诗集,其中有一些被传诗人篡改。1890年在君士坦丁堡第一次印行,后于1893年在莱比锡,1905年又在埃及出版。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赞颂、讽刺、矜夸、爱情等。

诗歌是侯特埃的唯一资本和谋生手段。他持诗才奔走各地,投靠有利可图的人,赞颂慷慨大度的施舍者,用讽刺诗作武器攻击使他失望的人。哈里发欧默尔·本·赫塔布曾因他讽刺的尖刻而囚禁过他,他在向哈里发求情时毫不掩饰地陈述了自己需要用诗歌谋利。

侯特埃擅长写颂诗,他在诗中写尽了能获得被颂者赏赐的内容。当他写颂诗时,就显得比较高尚。他的颂诗时而温婉动人地讨好,时而又感情热烈奔放,如果他得到了好处的话,就写像他在赞颂舍玛斯家族那样的诗。

侯特埃生性喜好嘲讽,也喜欢和人们的观点不一。他认为人们认为好的东西不好,这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人们认为它好;他认为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好,这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人们否定它。由于这一原因,他的观点有时反复无常,他非难从前他自己认可的美德,又颂扬以往他自己摈弃的丑行,他完全凭一时的兴趣和爱好对事物进行判断。另外,他对金钱的急切需要,也促使他对人们进行嘲讽、攻击,以便获得生活来源。人们都害怕他,给他钱以避免他的伤害。据说哈里发欧默尔·本·赫塔布曾用三千迪尔汗作代价要他停止攻击穆斯林,并警告他:“你要小心,不要攻击人们!”他回答道:“那我的一家将要饿死了,因为那是我的生活来源呀!”

侯特埃的讽刺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谋利和复仇,像对惹布尔干的讽刺;一类是满足内心需要和发泄怨恨,像他对自己,对亲人,对宾客所说的一些话。侯特埃在讽刺诗中避免使用粗鄙骂詈的话,他的语言是干净的,恰恰相反,他本人的行为却是不干净的。他使用嘲讽这个武器,抨击人们的社会品行,指斥他们的吝啬和怯懦,责备他们意志的薄弱和缺乏远大理想,同时却推崇他们的敌手。他的讽刺诗中包含着怨诉,怨诉中又有谴责和教诲,尽管他的讽刺诗并不粗鄙,然而却准确辛辣,切中要害,这是因为他具有明察弱点、擅作嘲讽诗的才能。

侯特埃属奥斯派,他的诗歌具有奥斯派的一切特征。他重视诗歌创作,对诗句反复推敲,直到各方面都完美无缺,严谨工整了才把它传播出去。他虽然把诗歌作为谋生手段,但并不忽视它是一门艺术,因而对它精雕细镂,仔细琢磨。他十分欣赏祖海尔的创作风格并刻意仿效他。他的诗歌内容虽然很少革新,但还是有某些新鲜成分,这就是结构严谨,刻画细致,这使他的诗歌避免了平庸化。他多借助于直观的描绘,倾向于能使思想具体化,并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现实主义方法。

同类推荐
  • 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样花开为底迟

    本书名是引自林黛玉的一句诗“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红楼梦中人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峰旻借这句诗,其实是时时提醒自己:面对喧嚣的尘世,她愿人淡如菊,以清高亮节自守,懂世故而不弄世故,做一个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女子。
  • 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1辑)

    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1辑)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比较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研究综述与图书评论等。全书收录的文章主要包括:韦纳斯的《史诗风格的地域文化书写——论刘保昌新著〈楚武王〉》,赵国泰的《别求新声造佳著——沈光明〈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研究笔记》,何云波的《接受、影响与融通——彭燕郊诗歌访谈录之一》,邹建军、陈清芳《长篇小说〈瞳话〉的哲学意蕴》等。
  • 随意的溪流

    随意的溪流

    如梭的岁月,在这口井的井口留下了深陷的痕迹。那木头上竟被井绳锯磨出一道道凹槽,仔细想一想,就感觉有些惊心动魄。你想啊,一方是柔软的绳子,一方是坚硬的木头,双方却在漫长的过程中互为对手。坚硬的木头磨损了柔软的绳子,而柔软的绳子通样也磨损了坚硬的木头。那么,究竟是谁厉害呢,说来说去建是时间这个东西厉害。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级最强医王

    神级最强医王

    医者,救人于危难之中,悬壶济世,普度众生!
  • 归时可好

    归时可好

    前世的羁绊,今生的遇见,纵然世界抛弃了你,但是有我守护,有我在背后守护你。
  • 梨花依旧秋月白

    梨花依旧秋月白

    林零望着周身的血污,堆积如山的尸体,忍不住哽咽起来,我的师父,那样一个谪仙一般的人,怎么可以...怎么可以死在这种阴冷的地方,他最怕黑了。师父,等着我,我一定会找到你的。
  • 离劳资远点啊喂

    离劳资远点啊喂

    孟苘跟沙雕男主谈恋爱的日常...和高冷(划掉)姐妹沙雕的日常....1V1,双洁
  • 野人改造计划

    野人改造计划

    不一样的远古,不一样的原著民,但是一定有金手指,略苏的剧情流文,画风应该不会太小白!支持阅览,希望您可以喜爱。
  • 歌畔晨曦:花神双星拯救天下

    歌畔晨曦:花神双星拯救天下

    她名陌雪灵,在拉蓓里大陆从出生就拥有极大杀伤力,令身边的人不敢靠近过她,也遭受旁人的妒忌和陷害,从而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自从遇见了他后,一起走上拯救天下的道路
  • 花瓶大翻身

    花瓶大翻身

    许未是友爱医院之宝,俊逸斯文又医术高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太难相处啦~~身为心脏专科医生,他严肃古板,不与人交际,人人都嫌他冷漠,只有秦晴受得了!她是他最称职的助理,面对他的魅力无敌还能保持清醒,乐于帮得罪人的他收拾善后,打好关系。
  • 我成了神界最后一棵通天树

    我成了神界最后一棵通天树

    苏冬醒来后发觉自己变成了一颗种子小姑娘说他是通天树要肩负起修补这个破碎神界的伟大使命但他只是一棵普通灵树幸好他有系统升级“神界就由我来拯救吧!”
  • 斗罗大陆之魂

    斗罗大陆之魂

    这是一块神奇的大陆,每个人在六岁是会进行武魂觉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武魂,其中极少一部分的人武魂可以修炼,形成了一个职业,叫做魂师,是大陆最高贵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