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8700000020

第20章 用行动政治打倒公文政治:居正“三本账簿”中兴大明(1)

“居正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家。他知道政务的办不通,不是机构的缺乏,所以他不主张增加政治机构。他也知道公文政治不能打倒公文政治,所以他不主张提出新的法令、章程,增加纸笔的浪费。他只要清清白白的一个交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这就是居正的政治系统。”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北宋王朝就像李密在《陈情表》中形容的那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后来,虽然章惇①在宋哲宗的支持下,于绍圣年间恢复了青苗、免役、市易等部分新法,但由于在具体措施上对兼并势力过于妥协退让,收效甚微,几近“回光返照”。

再后来,蔡京集团在宋徽宗的支持下打着“遵用熙丰之典”的名号,对教育制度、货币制度和盐茶专卖制度等进行了改革。然而,由于他们的改革只是为了更多地攫取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壮大自己的腰包,满足自己的私欲,故对于朝廷无异于雪上加霜。

北宋王朝,就在宋徽宗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的指挥下,步入了极度腐败、极度黑暗、极度荒诞的时期,陷入了“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的境地。最终,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被金军轻易地灭了。

北宋亡后,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成了“南渡之局”。这个政权尽管只是偏安一隅,但也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期间,虽有一两位图思进取的皇帝,如宋孝宗、宋理宗等,他们以恢复旧山河为目标,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被史家称道的“淳熙小康”和“端平更化”局面。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改革无法彻底进行,也无法坚持到底。当然,一些痼疾无法根除,南宋王朝也无法真正地强大起来,只能一步一步挣扎着走向死亡。

从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算起,至公元1368年元顺帝逃到应昌为止,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好九十年。这九十年间,元朝统治者自始至终只是在“掠夺”思想的主导下,干了四件给自己“挖坑掘墓”的事:一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灭了金国灭宋朝,打了日本攻南洋,等等,在穷兵黩武中损耗了很多精力;二是“终朝只恨聚无多”,想方设法地盘剥老百姓,聚敛财富以满足皇室和特殊阶级的穷奢极欲,不断地激化民族矛盾;三是统治集团内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上演宫廷斗争戏;四是把一国之民分为四等(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②为二等,汉人为三等,南人为四等),愚蠢地给自己制造敌人。

有一本书叫《帝国如风》,写的就是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的历史。至于这股风究竟是什么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赞它是英雄的风、好汉的风;也有人称之为暴力的风、杀戮的风。在笔者看来,它就像一股“龙卷风”,来得快,去得快,其势猛,其声厉,其留待后人思考的则更多……

历史总喜欢开玩笑,或让人啼笑皆非,或让人莫名尴尬。元顺帝这个人,名号取得好,叫“顺”,可偏偏运气不好,一生不“顺”。他当皇帝不久,就霉运不断。其时,由于元朝统治者盘剥太甚,加之自然灾害不断,整个中原大地已是民不聊生、遍地干柴。

从公元1348年起,先后有海盗出身的方国珍,起兵台州;贩布的徐寿辉,起兵蓟州;贩盐的张士诚,起兵高邮;算卦人的儿子郭子兴,起兵濠州;打渔的陈友谅、传教的刘福通、韩林儿等,也都扯起了造反大旗。这群人中,最厉害、最具雄才大略的要数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他在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使“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他首先想到的一招是恢复封建制,把自己的儿子和外孙封到全国各地当王,镇守一方,拱卫朝廷,以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无奈他的儿孙们不争气,在他死后不久,即发动了帝位争夺战,上演了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搞得“星光灿烂月难明”。最后,他的儿子朱棣打败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坐上了皇位,并将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尽管明成祖这个皇帝当得不错,文功武治,开创了中兴盛世,于天下、于百姓好处多多。但这一战,毕竟大大消耗了明皇室的元气,也开了个“同室操戈”的坏头。

朱元璋想到的第二招,就是加强对子孙的教育,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奈他的子孙们也很不争气,除少数几个比较像样外,如成祖朱棣、孝宗祐樘,大多数是书读得越多,人变得越蠢。在治国理政方面,远不如他这个文盲;而在寻欢作乐方面,则又远远超过他这个老祖宗。如英宗祁镇、宪宗见深、武宗厚照、世宗厚熜、穆宗载垕、神宗翊钧、光宗常洛、熹宗由校等,或沉迷玩乐,或沉迷修道,或沉迷玩宠物,或沉迷玩女人,或沉迷做木工,或沉迷做生意,等等,有的甚至成为怪癖,达到“变态”的地步。如此皇帝,江山焉能不乱?

朱元璋想到的第三招,就是废除宰相制度,防止权臣架空皇帝,防止宦官干预朝政。无奈他的子孙们太不争气,不是昏庸无度,就是懒得出奇,几乎是拱手把权力交给了权臣或太监,使“两防”变成了“两空”,“两空”变成了“两害”。

这第一害,就是权臣之害。朱元璋不设宰相的目的,就是要把天下大政都归属六部,由皇帝一人“总其成”。这种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好,但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皇帝必须英明能干和勤奋。可惜的是,这老朱后来的子孙,昏庸怠惰的多,朝政便不得不交给“内阁学士”打理。而这个内阁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却拥有比宰相更大的实权。

历史算是给朱元璋开了个大玩笑,不想放弃一点点小权,结果却阴差阳错地放弃了大权。在朱元璋的子孙里,政务上最疏怠荒废的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世宗前面十几年干得还可以,后面二十几年沉溺修道,大权由严嵩独揽。神宗更是荒唐,多年不上朝,所有奏章都“留中不发”。如此荒唐为政,纲纪焉能不废弛,国事焉能不糜烂。

第二害,就是宦官之害。朱元璋对宦官的危害认识是最深刻的,对他们作出的纪律规定也是所有朝代里最严酷的。但令人悲哀的是,明朝的宦官之祸,在所有朝代里也是最严重的。如英宗时的太监王振、武宗时的太监刘瑾、熹宗时的太监魏忠贤等,当时都是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的人物。魏忠贤还被封了九千岁,与皇帝相比仅差一千岁,可见其威权显赫到了何等地步。

因为有了上述“三不争气”的缘故,明朝自宣宗起,便奏响了衰亡之音。而这场音乐演奏会,在演到中下场,即明世宗寿终正寝时,已是“大弦噪噪如急雨”,整个时代已陷入低潮,出现了张居正在《论时政疏》中形容的“五大累”,也就是五大难题,即“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张居正就是在这种情势下,怀着“拯救时艰”的使命,走上改革舞台的。

张居正,公元1525年-公元1582年,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历代的改革,以模式而论,大体可分为三种:

其一,无中生有,暗夜举火。其改革措施具有原创性,属于完全的自主创新,有“前无古人”的味道。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子产变法以及隋文帝创设的科举考试制度等。

其二,鉴古知今,他山借石。其改革措施具有改良性,主要是在借鉴前人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推出的一些措施。如唐太宗改革、王安石变法等。

其三,旧瓶新酒,化朽为奇。如张居正变法,主要是把曾经有的但又没有认真落实的好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推进,使其重新发挥更大的新的效应,颇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

历来强国之途,主要靠两条:一是修明法制,二是整肃吏治。“吏治清,天下兴”,在张居正看来,要解决明朝当时的困难,扭转其江河日下的局面,必须抓住“吏治”这个牛鼻子。怎么抓呢?张居正捡起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个“旧瓶子”,即《考成法》。至于张居正为什么要捡起这个“旧瓶子”,并怎样往旧瓶里灌进“新酒”,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他在万历元年六月上的一篇奏疏。这篇奏疏,实质上就是他的改革宣言和纲要。

1.历史的宝贵经验

张居正在这篇奏疏中,主要引述了两个典故:一是上古时期作为中国三皇之一的尧的话,“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皋陶的话,“率作兴事”,“屡省乃成”。另外,结合自己对实行《考成法》重要性的认识,他阐述了一个观点:“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2.现实的紧迫需要

张居正在这篇奏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当时朝政存在的两个弊端,由此凸显出实施《考成法》的必要性。

第一个弊端是“虚”,总体表现为,“章奏繁多,各衙门题覆,殆无虚日。然敷奏虽勤,而实效盖鲜”。具体表现在“言官议建一法,朝廷曰‘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言官之责已矣,不必其法之果便否也”,“部臣议厘一弊,朝廷曰‘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部臣之责已矣,不必其弊之果厘否矣”。这两种具体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对当时存在的形式主义的生动描述,即无论是言官提的建议还是各部门发的文件,都只是“置邮而传之四方”,停留在纸上,没有人去落实。

第二个弊端是“拖”,突出的表现为:“某罪当提问矣,或碍于请托之私,概从延缓;某事当议处矣,或牵于可否之说,难于报闻”,“征发期会,动经岁月,催督嵇验,取具空文”,“虽屡奉明旨,不曰‘著实举行’,必曰‘该科记着’,顾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

3.祖宗的明确要求

张居正引用了《大明会典》中的三条来说明《考成法》“自是祖宗成宪”的问题。其中,第一条内容是,“凡六科每日收到各衙门题奏本状,奉圣旨者,各具奏目,送司礼监交收;又置文簿,陆续编号,开具本状,俱送监交收”。第二条内容是,“凡各衙门题奏过本状,俱附写文簿,后五日,各衙门俱发落日期,赴科注销,过期稍缓者,参奏”。第三条内容是,“凡在外司、府衙门,每年将完销过两京六科行移勘合,填写底簿,送各科收贮,以备查考”。

由此三条不难看出,明朝初期实行的《考成法》,其运行程序并不复杂:

(1)建账。主要是各衙门将自己承担的任务登记造册,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等,建立工作“账簿”。“账簿”中所列项目,同时抄送六科。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 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解读中国发展之书。过去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更重要的是走进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创新增长、信息增长的发动机。不仅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关注。到底中国为世界做了什么?未来将会做什么?
  • 应急管理案例选编

    应急管理案例选编

    本书采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应急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应急管理案例,并在每个案例之后都编写了评析评述和思考题。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做人越简单越好

    做人越简单越好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不伪饰自己:外圆内方,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苛求自己:做人有性格,做事有风格;不放弃自己:不可有傲气,不能无傲骨;不强迫自己:制定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不欺骗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等。
  • 龙冰传

    龙冰传

    轩辕一统九州,九龙台和玄冰阁作功不可没。但两者政见不和,争斗不断。历史滚滚向前,这两个神秘的组织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但争斗却从未停止。直到九星连珠,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青年男子突然闯入,搅动天下风起云涌,也揭开了重重迷雾下的惊天秘闻。
  • 暗恋的痛楚

    暗恋的痛楚

    他有喜欢的人了?好吧...要不激一下他?那个男生不错......为什么我每天都想他?我真的喜欢上他了???
  • 纪元之珠

    纪元之珠

    打造属于自己的基因,打造属于自己的巅峰!我要把基因挥洒万界,我要让基因任立巅峰!
  • 宇宙超级庄园

    宇宙超级庄园

    开新书《科技唐朝》,请大家去收藏支持啊,这本是感觉超好的一本,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下面点击直接进去。
  • 女性领导者的魅力管理

    女性领导者的魅力管理

    本书探讨了女性领导者如何在两性关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位置、如何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女性领导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究品位的时尚女人等等。
  • 兵芒毕露

    兵芒毕露

    这是一本让你捧腹大笑的书,这是一个冷兵器发展到巅峰的大陆。这是一条装逼者的路,这是一封嚣张者的墓。不管他长得多土多土,但是这条路,他走得很酷、很酷……【新书各种求!求票、求收藏!】【精品完本,绝不太监!已完本作品《绝世教皇》!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前来支持!】
  • 豪门总裁的灰姑娘

    豪门总裁的灰姑娘

    人倒霉的时候,喝水塞牙缝。男人根本就是她命中的克星!因为男人,她失去了一份份的工作,甚至还被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人赶出了家门。她发誓,不打倒那个恶劣的男人,她誓不为人!
  • 追忆那时的那场恋爱

    追忆那时的那场恋爱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那时的青春,想要好好去体悟一下爱人的感觉;那时的青春,想要认真体验一下爱的真谛;那时的青春,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停留在那个世界的我们,是如此充实,是如此踌躇满志,爱恨分明。那时的青春,那时的爱,已归去何方?今天的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才陡然明白,那时的青春,那时的爱。原来是如此率真,如此地让我留恋和追忆。
  • 毒医邪妃:废柴逆天六小姐

    毒医邪妃:废柴逆天六小姐

    她,曾经叱咤风云的王牌顶级杀手,却错爱他人,背叛致死,不料世事弄人,一朝穿越,穿成一个废柴小姐。主母刁难,姐妹陷害,惨遭退婚,她会就此屈居于别人之下?不,她不甘心!一睁眼,珍宝遍地丹药无数。再睁眼,统百族驭万兽已不再是无稽之谈。他,凌驾于万人之上的绝世天才,傲人天赋,清冷之颜,虏获了多少女子芳心,但他,孤傲冷血,不屑一顾,却偏偏独独宠爱于她,为她,天下只不过是他的一个玩物,君若要她死,他弑君,天若要她亡,他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