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这时幸之助的经营思想已经开始形成。当时日本政府针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实行了“紧缩政策”,也就是收紧银根,减少开支,力图以这样的办法渡过危机。对此幸之助抱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要使国家经济发展,一定要“生产再生产、消费再消费”才行。面对萧条,实行“紧缩”,这对本来已经恶化的经济无疑于雪上加霜。
幸之助遇事总是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而且一旦见解形成,他便会身体力行。这次大萧条的到来,促使幸之助决定去买一辆汽车。
松下是一家私营小厂,它的主人松下幸之助一向提倡艰苦、节约,所以即使是老板,出入也只是骑自行车,小轿车被看作是遥远的奢侈品。当时,在全日本,拥有汽车的也只是寥寥可数的几家大公司。
可是,幸之助觉得要走出大萧条的阴影,就不能一味地“紧缩”,只有增加消费,才能促进生产,才能使企业恢复生机。在此观念的指引下,当有一家汽车公司的推销员登门推销时,他毅然买下一辆汽车。
幸之助终于有了自己的汽车。
他不光自己努力增加消费,还把自己的观点传播给朋友。他的一位友人本来打算建造一处新居,但是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这个念头。幸之助便对他说:“在如此不景气的时候,像你这样的有钱人就更应当盖房子。你盖了房子,可以提供给许多人工作的机会。如果有钱人都那么做,社会不就活起来了吗?再说,在不景气的时候盖房,造价也会很便宜,对你来说也是好事呀!”
在幸之助的鼓动下,他的那位朋友总算下了决心,把房子盖起来。
幸之助认为,不景气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不景气照样不期而来。但不景气并不全然的“坏”,也许倒是好事。他认为,在不景气的年代,可以去做许多以前没有做或来不及做的事情,比如技术培训、产品推销、设备检查等等。
幸之助还认为,经营上的长时间顺利,可能倒是很危险的,因为经营者容易沉醉于胜利之中,而看不到企业潜伏的危机。而不景气的到来,容易使人看到经营上的不足,可以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省,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受到锻炼。从这一点看,不景气可以说是企业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大可不必害怕不景气,相反,倒可以利用不景气使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幸之助遇事总会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往往入木三分,令人叹服,这与幸之助长期学习与实践,善于思索与总结经验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