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之助重新回到松下电器公司的最高决策岗位之时,公司已经跌到了破产的边缘,融通资金全部用光,经营几乎陷于瘫痪,员工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欠缴税款居日本第一位,员工人数已不足2000人。
就在全公司一筹莫展之际,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1950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涌入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爆发了。
日本与朝鲜一水相隔,自然成了美军的后方基地和军需补给的“仓库”。短时间内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购军需品和日用品,这如同一针强心剂,使奄奄一息的日本经济焕发了生机,并迅速出现了繁荣景象。当时日本全国库存积压产品总值达l000亿~1500亿日元,此时全部销售一空。
松下电器也是如此,不仅库存得以脱手,而且公司运营有了显著改善。战前,公司的月销额只有几千万元,而现在却接到美军千亿元的订单。订货品种从干电池到通讯应有尽有,其中不乏4年前受到限制的军需制品。
幸之助的命运真是不错。他的成功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历史也总是为他的发展和壮大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当年,松下电器制作所刚刚挂牌营业,适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打得火热,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为日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松下幸之助适得其时,不仅在商海中站住了脚,而且小有发展,既积累了资金,也积累了经验。
20年代末的世界性大萧条自然也给松下电器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随后而来的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又给他创造了发财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松下电器带来了滚滚而来的金钱,这也就难怪幸之助要竭尽全力支援这场战争了。
1945年日本战败,险些使松下电器遭受灭顶之灾,但几年之后的朝鲜战争又给松下电器带来新的生机。
幸之助的发迹史,总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松下电器也正是历史的产物。幸之助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在公司的一次高级职员会议上,他踌躇满志地说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至今,大家心怀忧虑,忍辱负重,现在时机已经来临,从此不再受任何限制,我们可以自由活动,去做想要做的事情。”
朝鲜战争使松下电器起死回生,二战后公司积累的赤字很快弥平,欠下的巨额债务得以清偿,盈余迅速增长,企业利润稳步上升。
松下电器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辉煌。当然,这一次的辉煌是以朝鲜战争为起点的。幸之助在一次讲话中明确地说:“我们的公司是在33年前创办的,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算起,是第二期之开幕。”你瞧,松下电器的“第二期开幕”与朝鲜战争的爆发几乎同时,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当然,“第二期”的松下幸之助同“第一期”大不相同。在经历了战争期间的头脑发热和战败后的遭受打击和挫折,年近六旬的幸之助显得更加成熟了。
松下电器公司的员工们都发现,复出后的幸之助改变了做人的态度。在战前,他由于事业的一帆风顺,不免生出“目空一切”的心理,而战后的幸之助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在与人说话时,他总是满口谦虚,总是自己责备自己;与员工晤谈时,他也常表白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孰不知,这一切都是幸之助自我反省的结果。
对于松下公司在二战期间所走过的弯路,幸之助总结道:“当时虽然有一半是为国捐躯都在所不惜,何况只是受命制造飞机和战船,岂能轻易推托;另一半嘛,的确是多少有些‘我不做就没人能做’的骄矜心理”。“人生的失败,往往起因于那种炫耀自己的心态。”
把做战争帮凶的原因仅仅归结于骄傲,这是很说不过去的;但是对于重振松下电器公司的往日雄风来说,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却是大有益处的。
幸之助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要重建我们的事业……我衷心盼望的是,恢复当年办小作坊时的热情及对人对事的谦虚态度。一个人常常具有谦虚的心情,才能够吸收新知识,然后自然会有进步。”
二战之后,松下电器开始走向新的辉煌,而最初的起点就是幸之助所说的“谦虚”。把“谦虚”纳入经营之道,确实是十分英明的。
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即使是像幸之助这样的睿智之人。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走出人生的误区。正是因为如此,才为他晚年的再度辉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