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决心要吸收新的知识,幸之助决定走出国门。
这时的幸之助已经57岁了。他年轻时,因为贫困,没有力量走出去;后来艰苦创业,无暇旁顾,也不可能走出去;再后来是战争年代,当然不可能到敌国去;等到战后受到制裁,想走也走不成。
只有到了现在,幸之助总算有机会到国门之外去看一看了。
这是1951年的事。第一次出行,他选择了美国。
对美国的经营管理,他早就心驰神往,这次总算圆了他多年的一个梦。
幸之助在美国考察了三个月。他既领略了纽约的繁华,也目睹了福特汽车城的“装配线作业法”;既考察了美国的企业管理体系,也研究了美国人的工资制度。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收益还是看到了美国人对产品设计的重视。
幸之助是搞电器的,自然对美国的同行格外注意。美国的电器往往价格非常昂贵,然而拆开来看,里面的小机件并无特殊之处,使用寿命也不一定很长;但是其外形设计确实华丽,甚至颜色的搭配也有讲究,为使用者考虑得也很周到,使用起来方便简捷。
幸之助颇有领悟:“货卖一张皮,人家挣的就是设计的钱。”
他对同行的人说:“在日本,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产品设计的价值,但我一定要先在松下搞起来。”
对幸之助来说,美国之行能有这样一项收获,就已十分可贵了。
回到自己的公司,幸之助对下属们说:“我要创办一个‘产品设计部’。你们到各大学去看一看,瞧瞧有没有学产品设计的大学生,如果有,给我弄几个来。”
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回来了。他们在日本转了一大圈,在所有的工科大学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专业,惟有千叶大学有这么一门选修课,选修的人还很少。
幸之助如获至宝,赶忙亲自给千叶大学的校长打电话。虽然双方素昧平生,但幸之助的大名人家还是听说过的。
在电话里,幸之助给大学校长上了一堂“产品设计”课。
幸之助讲道:“我想把产品比做女人。身为女人,要有理想的素质,再加上理想的外貌,这才是人见人爱的美人。女人如此,产品亦然。仅仅是产品的质量好就能满足需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要加上实用的美。这是一种美的文化,也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
他举日本古代的茶道为例,说:“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不仅是能够盛水,还应具有满足人们感官需要的形态和颜色。谁也不愿花上1元钱买一只外观粗陋的茶杯,而是情愿花上1万元买一只能够满足感官需要的工艺品。喝茶如此,其他产品也是同样道理。”
他又把话题拉回到女人身上,说:“在全日本,或者说全世界,购物最多的恐怕是妇女。妇女对美有一种直觉的敏感。她们喜欢把各种同类商品拿来做比较,除了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比美。这一条往往被商家所忽视,而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说:要学会做女人的生意。因此他们的货物都十分注重外观设计,无论是珠宝首饰,还是服装鞋帽。”
最后,他总结说:“日本如果对产品设计没有相当的研究,是无法同外国产品竞争的。长此下去,不仅是我松下公司一家的损失,也将是全日本的损失。”
千叶大学的校长听明白了,便把那位讲“产品设计学”的教授介绍给幸之助。幸之助又同这位大学教授通了电话。
“教授先生”,幸之助说,“我知道您是热爱自己的专业的。我想请您到松下公司来培训我们的设计人员。请您千万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一个挪动一下位置的问题。在校的专职教授能到公司来参与产品设计工作和培训工作,这件事将在全日本造成良好的影响,实际上是向工商界和在校学生呼吁对产品设计的重视,这对您的专业的推广和普及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好吧,我来。”教授被感动了,接受了邀请。
就这样,松下电器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先行迈出了一步。这在日本工业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到来。
作为企业家的幸之助,一向奉行“拿来主义”,他在复出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走出国门,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办工业的。虽然他的松下电器带有典型的日本风格,但他并不拒绝别国的先进经验,这恰恰是他在电器行业里能够长领风骚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