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6100000033

第33章 情寄云天 (8)

前承询已得菩萨戒之人,转变余生,忘失本念而破重戒者,为失戒否?今检羯磨文,释云:无作戒体,一发之后(无作释义,见《梵纲经玄义》第三十五六页),为永佛种,纵令转生忘失,然既无退心犯重二缘,当知戒体仍在。文准此义而推之,应失戒也(或退菩提心,或犯重,有一即失戒)。宋以前律宗诸宗诸师之著述,未有只字言及持咒者,后世律学衰灭,而《毗尼日用》之书乃出。时人不察,竟以是为律学之纲维,何异执瓦砾为珠玉也!逮及我灵峰大师,穷研律学,深谙时弊,力斥用偈咒者为非律学,并谓正法渐衰,末运不振,实基于此。其说甚当。无如当时学者,皆昧于律学,固守旧见,仍复以讹传讹。乞于今日,此风不息,于是至可为痛心者也!灵峰之文,前曾呈奉仁者,乞为因弘略言其义。今值讲授《毗尼日用》之时,再检奉览。希与因弘详言之,俾他日不至随波逐流,为世俗知见所淆惑也。又沙弥戒法中一则,亦同此义,并以奉览。

乙丑闰四月二十二日 演音

前日获手书,迥环披诵,至为欣慰。承询我执之义,略述如下:

所谓我执者,即《圆觉》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也。《识论》卷一,言之甚详。请披寻《唯识心要》卷一第十七页至二十八页止。二十八页中灵峰述辞,至为精确,幸详味之。又依《大乘止观》中所云:“若断我执,须分别性中,止行成就。请检《大乘心观释要》卷五第五六七页阅之。而《占察义疏》卷六第十七十八页灵峰疏文,即依《大乘止观》会合。希彼此互参研寻,最易了解。此外,如《灵峰宗论》第二册中,亦常常言之。并望披览。

窃谓吾人办道,能伏我执,已甚不易,何况断除。故莲池大师云:“当今之世,未有能认初果者。夫初果,仅能断见惑,已不可得,遑论其它。”彻悟禅师云:“但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故竖出三界,甚难甚难。若持名念佛,横出三界,校之竖出者,不亦省力乎?蕅益大师亦云:“无始妄认有己,何尝实有己哉。或未顿悟,亦不必作意求悟。但专戒净戒,求生净土,功深力到,现前当来,必悟无己之体。悟无己,即见佛,即成佛矣。”又云:“倘不能真心信入,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了承当。只深信持戒念佛,自然蓦地信去。”由是观之,吾人专修净业者,不必如彼禅教中人,专恃己力,作意求破我执。若一心念佛,获证三昧,我执自尔消除。较彼禅教中人专恃己力竖出三界者,其难易,奚啻天渊耶!(若现身三昧未成,生品不高,当来见佛闻法时,见惑即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诚言如此,所宜深信)。但众生根器不一,有宜一门深入者,有应兼修他行者,所宜各自量度,未可妄效他人。随分随力,因病下药,庶乎其不差耳。余比来久疏教典,未暇一检寻详委奉答。姑即所见,略述如是。

数日前得本月初五日书,即复一片,邮寄西门,想不得达。顷乃获诵六月杪书,欣悉一一。所论甚是,至可感佩!大乘之人,须发菩提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依是自利利他,直至成佛,圆满菩提,乃可谓大乘人。至发心之后,处众处独,皆无不可。《天目中峰和尚语录》中,曾详言之,录其文如下:

“或问古人得旨之后,或孤峰独宿,或垂手入尘,或兼擅化权,或单提正令,或子筹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绝无闻,或声喧宇宙,或亲婴世难,或身染沈疴,虽同少室之门,而各蹈世间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达摩,直指之真实自心也。言乎异者,异于各禀三世之幻缘业也。以报观之,非乐寂而孤峰独宿也,非爱闹而入尘垂手也。擅化权而非涉异也,提正令而非专门也。虽弟子满门,非苟合也。虽形影相吊,非绝物也。其毕世无闻,非尚隐也。其声喧宇宙,非构显也。至若荣枯祸福,一本乎报缘。以金刚正眼视之,特不翅飞埃过目耳,安能动其爱憎取舍之念哉?所以龙门谓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演祖谓‘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苟不有至理鉴之,则不能无惑于世相之浮沉也。《毕严普贤行愿品》卷二十二善财童予,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童子童女乃广赞亲近善知识之利益。善财童子又问,云何能于诸善知识法之中,速得圆满,速得清净,得不退失?答:须持菩萨戒及别解脱戒。若圆满头陀功德,能使二戒悉得清净,不失善法。继乃广赞十二头陀之行。”

其圆满阿兰若一段,请仁者检阅之。夫位近等觉,尚须乐于独处,住阿兰若。何可谓山居办道者为小乘人?近来屡闻世人有此谬论,可痛慨也。至语小乘之人,决不说法利他者,亦非通论。小乘律本关(栋别之说)法有十条(栋别如法不如法)。又佛称弟子声闻众中,能教化有情令得圣果者,推迦留陀夷第一。律中具载彼度生之事有十三事,此外关于说法度生之事,小乘律中,屡屡见之(比丘每日须入城市乞食。施者如请说法,随缘教化)。兹不具引。小乘所以异于大乘者,在发心趣偏真之涅槃耳,岂有他哉!永嘉禅师谓上乘之人,行上而修中下,二乘何咎而欲不修,宁知见爱尚存,去上乘而甚远。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认于小学。”(以上摘录原文。在《永嘉集》第七章。又《万善同归集》亦引此文。)吾人既归信佛法,皆应发大乘心,而随分随力,专学大乘。或兼学三乘,皆无不可。不必执定己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也。

中峰和尚:元代著名僧人,自号“幻”。

致堵申甫

一九二六年阴历二月五日,杭州)

申甫居士丈室:

昨承枉谈,至用欣慰!装订《华严经》事,今详细思维,如不重切者,则装订之时亦甚困难。因此经共二十七册,原来刀切偏斜者,以前数册为甚,以后渐渐端正。至后数册,大致不差。故装订时,裁剪书面(即书皮子)及衬纸(每册前后之白纸),须逐册比量,甚为费事。又此书原来刀切偏斜之处,朽人曾详细审视,非是直线,乃是曲线。下方向上而曲,上方亦向上而曲。此等之处,如装订时,欲使书面及前后之衬纸一一与原书之形吻合,非用剪刀剪之不可。若以刀裁,即成直线,与原书之形未能合也。以是之故,此书若不重切,则装订之时,极为困难,且不易得美满之结果。

今思有二种办法:其一、为冒险重切;其二、则不重切,即将原书旧有之书皮翻转,裱贴黄纸一层,俟干时用剪刀依旧书皮之大小剪之(其曲线处仍其旧式),即以此装订(但册数之先后次序,不可紊乱。例如第一册之书皮,仍订入第一册等。因此书全部前后样式稍参差也)。至于前后衬入之白纸,则只可省去。因此白纸,若一一剪成曲线之形,极为不易,必致参差不齐也(若依第一种办法,冒险重切者,则仍每册前后衬白纸四页)。若冒险重切者,订书处如不能切,或向昭庆经房,请彼处切之如何(原书即系昭庆经房自切者)。诸乞仁者酌之。

再者,昨云签条黑边外留白纸约二分者,指另印夹宣纸之签条而言。若橘黄色之签,因外衬白纸,固不须太阔也。叨在旧友,又以装订经典为胜上之功德,故琐缕陈诸仁者,不厌繁细。诸希见谅至幸。新昌膀字,宜以佛经句为宜,乞商之。此未宣具。

胜臂疏 二月五日

致崔海翔

一九二五年阴历六月二十九日,温州)

海翔居士:

昨夕诵来书,惊悉旻飞居士谢世,不胜悲叹!临命终时,虽无显明生西之相,然神志清明,默念佛号,并梦见亡母及金银索,或已为极乐世界人矣。朽人于昨晚延请本寺僧众念阿弥陀佛“普佛”一堂。昨适为一七日,因缘遇合之巧,诚不可思议。明午“斋僧”。朽人自今日始诵《梵纲经·菩萨戒本》四十九日(日诵一卷),并于秋凉后,写小幅阿弥陀名号四十八页,邮致尊邑,分赠道侣。以是功德回向亡友旻飞,若未生西方者愿早往生,若已生者,愿增高位,聊以答复临终垂念之深情耳!令弟于弥留时,谆劝仁者学佛,实为最要之语。彼与仁者相处三十余年,亲爱之情,逾于寻常骨肉,故弥留时,谆谆以斯言相勖励,以作最后警策,真不啻一字一血。唯愿仁者痛念死别之赠,永久服膺而弗失。自今以后,笃信佛法,精进修持(虽商业多忙,亦可觅暇念佛,每日应有定课)。将来娑婆缘尽,往生西方,与母弟永为莲邦之净侣,何幸如之!仁者应于每日觅暇,为彼念佛,多少皆可。又须命彼妻子及诸眷每日尽力念佛,则亡者必获莫大之利益,如此即是真尽孝友之道。备述拙见,并奉慧览,殊未宣悉。

六月二十九日 昙昉疏答

催海翔:安徽芜湖商人。其弟催祥鸿系弘一大师之友。

普佛:一种佛教仪式,须动员全寺僧众共同念佛。

斋僧:丧家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在寺中以斋饭款待僧人。

一九二五年阴历八月九日,温州)

海翔居士慧鉴:

初六日获诵来书,俱悉一一。于昨日敬延本寺僧众念佛一日,并乞老和尚主法,随众念佛(老和尚为中兴本寺者,久不随众念佛,今特慈悲,允为主法,至可感激)。朽人亦列末座,并鸣洪钟及齐僧众(其原文为朽人手撰,别录奉览)。先回向法界众生者,因缘广大普遍之愿,则亡者所获之利益大矣。仁者治丧,一切办法极善。朽人前本拟撰法铭,今欲改撰志铭传文,题曰崔孝子传。专记其一生之孝行,以劝亲念佛,得生净土,为大孝之大孝,并列佛经及莲池大师法语为证(法语别录一则奉览)。至其它事迹,悉皆删略,专举其孝行一端,以为后世之模范。俟脱稿后,当写一幅,以备刻石,竖于纪念室中。佛号四十八页已写竟(附挂号,付邮奉上,希保存,有暇时,乞阅),并寄上《印光法师文钞》一部,希于暇时披览。于目录中,以朱圈记之。凡应先阅者,作套圈◎,以事务多忙之人为合宜。其次阅者作单○,其深文奥义或可以后阅者,则不记。乞披寻第一册中卷首之目录,即可一目了然。又《佛学撮要》、《净业指南》、《了凡四训》各一册,并乞检收。略复不具。

八月九日 昙昉疏答

附:原文一则、法语一则:

中华民国安徽省芜湖县弟子崔祥鹍,虔诚稽首十方三世三宝之前。今以亡弟祥鸿法名演默字旻飞,逝世将及七七之辰。敬舍资财,延请浙江省永嘉县庆福禅寺僧众,念佛诵阿弥陀佛名号一日,并鸣钟及齐僧众。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惟愿众生悉离苦趣,厚植善根,普发觉心,勤修净业,早生极乐,同证菩提。并愿亡弟祥鸿若未生西者,早生西方,若已生西方者,增高品位,速成佛道,广度众生。又愿弟子祥鹍业障消除,道念增长,现世永离众苦,临终决定生西,普与含录,齐成正觉。恭维三宝,证盟摄受。

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载出世间大孝二则。兹先录一则奉览: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未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致黄庆澜

一九二六年阴历五月,杭州)

涵翁老居士慧鉴:

去温之时,曾奉一书,计达尊览。三月初旬至杭州,暂居招贤寺。前承属书《行愿品偈》,今已写就,附邮奉上,乞检受。笔墨久荒,书写工楷,气既不贯,字体大小,亦未能一律。几经修饰描改,益复损其自然之致,如何如何!去年陈伯衡居士,石印拙书《八大人觉经》,曾呈法雨老人阅览。老人以为折本太长(与今写者相同),未便放置,以后再印宜改短云云。故今所写《行愿品偈》,未写冠首之科文,及后附之释经名题。如是仅存大字经文,再将上下空白纸处缩短,则可与金陵折本行愿品,长短相似。藏置书架之上,应无折损之虞矣。又前年书写之《净行品偈》,亦可将已写冠首之科文及后附之释经名题删去,则卷尾之跋语行式太长,未能合宜。今别写一页奉上,乞以补入。

以上所陈拙见,未审当否?希裁酌之。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19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百年佛缘:道场篇

    百年佛缘:道场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热门推荐
  • 教官我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教官我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他是我教官,高中时期的教官,原以为缘分很浅,只有10天的相处时间,没想到竟一起走过快四年了。有时候回忆起总是心里酸酸的,我和他的故事我多怕会走不下去,所以把它写下来,等我老了,给他看看也给自己看看,告诉自己曾有那么一个人,在最美的年华陪伴过自己。我愿意一直站在你的左手边,因为我知道,你敬军礼的右手,属于祖国。故事由我的真实经历改编,对话和事情发生的日期有些记不清楚,我重新整理组织过。谨以此文,献给曾对教官有过特殊感情的人。
  • 深度蜜爱

    深度蜜爱

    “你走开,不要啊!”“不要什么,不要让我走开?”邪恶的声音传入她的耳中。她伸手推着面前一丝都不挂的人,谁料想,那个男人把她一拉。她立刻落入了一个宽大的胸膛,带着一丝不屑的语气:“上一秒让我走开,下一秒就投怀送抱了?嗯?”她无语了……自从嫁个这个男人,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 巨星老公,轻点撩!

    巨星老公,轻点撩!

    “夏无忧!小爷我都被你看光光了,你得对人家负责!”他欺身上前,一双勾人的桃花眼闪呀闪。“负责?负什么责?!我是为了救你好吧!”她无奈地摊摊手。“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爷我只好以身相许咯!”“噗!这位男神,请自重!”她不过是随手从大街上捡了他,他却死乞白赖地跟着她缠着她非要把她娶回家!躲?躲不起!逃?逃不掉!索性她一路打怪升级,变身金牌大编剧,转过头来包养他!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293次初见

    293次初见

    原来,她脑海里那些黑影,全都是他。但很可惜,那292次,她都没有抬头看过一眼。直到······他自己一步一步走进了她眼里。
  • 诡异日记

    诡异日记

    她开始解她身上的白布,那布是一整块三四十公分的布条,她慢慢的从肩膀开始往下退绕,我更疑惑的看着她,心说你想干嘛,尽管你那么漂亮,是我喜欢的类型,可我是处男啊!我可什么都不懂,再说我鬼片看过太多,这种时候死的最惨的是被女鬼压在下面的那个!即便我也死了,大家都是鬼啊!鬼跟鬼也可以吗?于是我挣扎着想起来,但身体还是动不了,她继续退饶那块布,逐渐的她洁白的胸部完全的暴露在我的眼前,我真没见过女人的胸部,更不懂什么是性感,它白晰圆润,挺拔而又精致,我开始陶醉于她的酥胸,这种陶醉是一种感觉,未经世事的冲动,她的退绕在继续,但很快我的那种冲动被我所看到的场面给惊的荡然无存,她在不停的退绕中所逐渐暴露出来的是被彻底切割开的胸腔跟腹腔,整个胸部以下完全的被打开了,小腹跟肚皮的皮肉都一起被切除掉,里面的心、肝、脾、胃、肾、肠子、全部被掏空,她直到完全把白布全部退绕完然后抬起头用伤感的眼神看着我,那种眼神真的很伤感,我瞬间被这种眼神感染!
  • 开局就无敌的寂寞

    开局就无敌的寂寞

    一个“复苏”的传说,掀开一个黄金盛世的篇章。天地巨变,人间重现上古盛况,仙神降临,妖魔出世。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时代……(群号776911027)
  • 上仙,你的桃花掉了

    上仙,你的桃花掉了

    他是高高在上的上仙,而她不过是附在桃花树上的一抹幽魂。一次天劫,他救了她。她却爱上了他,如飞蛾扑火。他却亲手挖了她的心,做药引给别的女人吃下,将她伤得遍体鳞伤。这时,她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九死一生之后,她丧失了记忆。再也不记得那个纤尘不染的清冷男子,有的却是浮华山神女的后裔。“师傅,你说你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长得这般好看?”“师傅,你是不是想说我不知羞耻,居然爱上自己的师傅,是不是觉得有我这样的一个徒弟让你蒙羞了?”“师傅,我该相信你吗?”你若信我,这天下与我又何妨。有一种爱,一旦开始,至死方休。
  • 绝色冥妻

    绝色冥妻

    我在农村,参与了一场特殊的闹洞房事件,然后,我得到了一个绝美的鬼妻……活了二十多年,我才发现,原来我是个半阴半阳之体,为了跟我的老婆杨雪,永远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面对各方面的妖魔鬼怪,跟这些邪恶的势力,进行殊死斗争。
  • 重剑行走

    重剑行走

    起天骑月醉为仙,踏古饮血笑称魔。征途同在修灵路,足下谁无万魂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