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900000018

第18章 韩愈:适者生存的大赢家(1)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河内河阳然人。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官居高位,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同时也是古代道统观念的确立者。其文气势壮盛,辞锋骏利,语言练达,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

作为一个文人,如果能做到韩愈那样,既生活过得滋润,又在政治上大展手脚,实在是此人生只应天上有啊。韩愈三岁的时候,他老爸韩仲卿就驾鹤西去了。跟包拯一样,他是被叔父韩会及嫂嫂抚养成人的。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境遇的人,似乎注定长大后能掀起惊涛骇浪。

说韩愈就得说到李白。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很会挣钱的人,且挣了不少死人的钱。李白就不用说了,前面的章节我讲到过。现在只说韩愈,据说韩愈后来经常梦见李白,这估计是这哥们在玩炒作的伎俩,因为李白是诗仙,名气大得吓死人啊!其实,李白死后6年,韩愈才从娘胎里出来呢。他为何对李白如此念念不忘,连做梦都要梦见他,难道是因为李白挣了他老爸的钱?其实,讲这些无非是想说,韩愈这个人真的不简单。那么,韩愈是如何做到既享受生活又实现理想的呢?这,还得从他19岁只身一人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说起。

唐德宗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韩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很牛叉的人物,是时候到京城一举扬名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韩愈从小读书很刻苦,且聪慧,如果这样都不能成功,那天底下就该没成功这回事了,至少韩愈应该这么想的。对此,韩愈写了一首牛皮冲天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赠徐州族侄》)。

韩愈说他十八九岁就已经壮志在胸了,这次考试是势在必得。那么,如此自信又牛叉的韩愈这次考试通过了吗?不但没有,反而考得非常差。估计此时韩愈是气得七窍生烟,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以至于韩愈不得不写诗以表当时的沮丧心情,“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县斋有怀》)。

考试失败的韩愈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这出题的命官怎么这么差劲啊!你们怎么忍心这样难倒一个十八九岁就壮志在胸的读书人?这可好,韩愈在长安连一个去的地方都没有,正所谓“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出门》)。我们可以想象韩愈当时的那种茫然与无措,好在他年轻气盛,不会轻易拜倒在失败的脚下。到了贞元四年,即公元788年,韩愈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次又失败了。韩愈气得不行,连眼泪都流出来了,伤心啊!这考试怎么这样难呢?韩愈为什么流泪,一方面是心情的失落,另一方面,身上的盘缠没有了,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急哭了。后来韩愈回忆说:“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

韩愈说他这次真沦落到山穷水尽、身无分文了,考试这个大祸害把他拖得几乎活不下去了。可见,这个科举考试是多么的害人,可不是穷人玩得起的。其实,不光韩愈如此,白居易当年也是一样,白居易到长安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个叫顾况的诗人,这个人喜欢调侃和取笑别人,他嘲笑说白居易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我靠,这顾况太损了,他说长安的消费高啊!你白居易想要活下来太不容易了。但事实是,白居易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

那么,韩愈呢?文中开头我说过,韩愈是一个很能挣钱的人。没有钱怎么办?想办法去弄呗!韩愈这小子可不管那些书生们的假装清高,为了活命,韩愈想了一个怪招。这一天,韩愈听说马燧要出行。马燧是谁呢?此人很厉害,他是唐朝的一员名将,自幼好读兵书,神勇而多智略,人称北平王。韩愈远远的见马燧骑马过来,赶紧前去拦下。韩愈为什么如此大胆敢拦马燧下马呢?原来,韩愈的一个堂兄曾经是马燧的下属,在与马燧征讨吐鲁番的时候战死了。因为有这样一层关系,马燧念及旧情,非常同情韩愈,就把他带到府里供吃供住,还让两个儿子跟着他一起读书。

你看,韩愈比杜甫当年在长安过得风光多了。杜甫是没人帮,跟着有钱人的车屁股后面跑,吃人家的剩菜剩饭,韩愈却有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经过一番充足的准备,韩愈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又名落孙山。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韩愈自身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不是韩愈的才学不够,可能是录取的人少。每年的名额只有那么点儿,遇到有后台的,那哪里有他的一瓢羹啊!其实,在晚唐,有很多儒生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中。比如,一个叫刘得仁的诗人,他考到死都没考上。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刘得仁就是一个草包,相反,刘得仁还挺有才华,著有《新唐书艺文志》一书,并流传于世。所以说,韩愈考了三次都没考上,这并不代表什么。

直到唐德宗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韩愈才考上了。我们不禁要问,这一次怎么就考上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名气的积累,一个是名人的推荐。韩愈这一次是两者都占齐了。先说名气,韩愈经过前三次的考试,算是一根“老油条”了,多少有点名气。再说名人推荐,这次考试有一个考官是韩愈的叔父韩会的朋友,此人便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散文家梁肃。介于这层铁打的关系,再加上韩愈的文章写得也不错,梁肃就积极地向上面推荐韩愈。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很欣赏韩愈,他就是当时的翰林学士郑余庆。

有这样两个名家的推荐,那主考官陆贽自然格外厚爱。陆贽不但是主考官,还是当朝宰相,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想,如果这样韩愈都考不上的话,那只能说是一个草包了。

韩愈考中进士这一年,刚好25岁。然而,考中进士后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帆风顺?不是的,按照当时的制度,考上进士还要经过吏部的考核,通过后才能被授予官职。于是,韩愈赶紧时间和集中精力学习,迎接新的考试。但命运偏偏跟韩愈作对,他参加三次的吏部考试统统没通过。这三次考试的时间分别是唐德宗贞元九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和唐德宗贞元十一年。韩愈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可能想的最多的就是考试,还有就是不满。朋友崔立之劝他不要灰心,总能考上的。但韩愈的回答颇具火药味,他说你是真的不了解我,要不你为什么还要故意来气我呢?你为什么就不能把我看得高尚一些,我可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无能的文人。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看我,因为我多次都没考中,但是,这能怪我吗?你看那些人写的垃圾文章,他们居然考上了,我没什么想不通的。我是气愤与这样的人一起考试,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啊!

韩愈这哪是在跟朋友好好说,分明是在发泄不满。他不仅对朋友发泄不满,还对宰相发泄。于是,他给宰相写信。当然,第一次比较委婉。在《上宰相书》一文里,韩愈这样说道:“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里布卒无成。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滨于死而益固,得其所者争笑之,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悼本志之变化,中夜涕泗交颐。”

韩愈说自己都是快奔三的人了,考了四次才考上一个进士。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了,原本以为顺风顺水了,结果考了三次吏部,都没通过。如今连一个芝麻大的官都没捞到,不仅如此,我吃穿住行都成问题,成天只能喝喝西北风,游走在死亡的边缘。本想回老家去种田,又担心被人耻笑。一想到这些,我就想哭啊!连鼻涕都出来了,你说我可怜不?

韩愈先是这样大倒苦水,然后又说自己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只是因为层层选拔的科举制度而被落下了,最后对宰相说你就拉我一把,可怜可怜我吧!韩愈把这封信交上去了,以为总该有个回应吧!奇怪的是,信交上去后,没有一点消息。我靠,这还了得,我得给你来一封更惨的,看你回不回信。于是,过了十多天,韩愈又写了一封信,说:“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愈再拜。”(《后十九日复上书》)

这次韩愈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若是遭遇了水灾或者火灾,他呼救的时候,周围的人不管是不是他的亲人,甚至是他的仇人,只要是不想看到他死的人,都会伸出有力的双手加以援助。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情况紧急,要出人命啊!现在你眼前就有这样一个需要救助的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就可怜可怜我,救救我吧!为了进一步说服宰相帮助自己,韩愈是下足了功夫,他说齐国的宰相管仲心地善良,抓到强盗也不惩罚他们,反而把他们作为人才推荐给国君。晋国的大夫赵子文更是一个大好人,他一下子就推荐了70多个仓库管理员给国君,让他们做了官。我韩愈虽然出生低贱,但总比强盗、仓库管理员强吧!我也知道我说这话有些心急所致,但是,请你原谅,我是急糊涂了,我给你磕头了,你就可怜我一下吧!哪怕一下下我都会感激你祖宗十八代啊。

韩愈满怀信心地将信发了出去。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没一点回应。哇靠!这不是要人命嘛!我这次也不跟你客气,不哭诉可怜了,我要猛烈地批评你。过了二十多天,韩愈第三次写信给宰相,“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后二十九日复上书》)。

韩愈是真的急红眼了,愤怒不已地想我这样低声下气地苦苦哀求你,你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是木头人?我听说那个比你还牛叉的周公,人家为了能及时见到贤能人士,吃一顿饭竟然三次吐出口中的饭菜,三次洗澡连头发都来不及擦干,这是何等地礼贤下士啊!周公所处的时代,那可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在这样一个文明又富裕的国家,周公尚能如此重视人才,这就是后人对他倍加推崇的原因啊!看看现在,宰相你做到任人唯贤了吗?朝中就没有奸佞之臣了吗?天下已经太平了吗?现在的国家比周公时代更好吗?说实在的,我也不指望你像周公那样,但你作为宰相多少应该尽点职责吧!不应该不吭声啊!我好歹也是天子脚下一书生,我给你写了两封言辞恳切的信,你一概都不回。我是想着你可能忙,我想亲自去拜访你老人家,可你的门卫不让我进,你说我能怎么办?要是在周朝,我在周王那里求不到官做,还可以去诸侯国,去鲁国不行就去齐国,去齐国不行就去宋国,去宋国不行就去郑国,去郑国不行就去秦国,去秦国不行就去楚国,好歹有一个去的地方。但现在,四海之内都是我们大唐的,你说我能去哪里?言下之意,我是摊上你了,你别想甩掉我。

只是,真的让人感到奇怪,这韩愈是能说的、该说的都说遍了,宰相就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韩愈这下彻底没辙了,妈的,这帮宰相们估计不是瞎子,就是聋子,兴许既瞎又聋,我韩愈这样哭天抢地地呼喊,你们就是听不见。现在,能怎么办呢?是继续考下去,还是回乡下当农民,或者另谋出路?韩愈面临着人生重大的抉择。

2.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在长安的韩愈处在一片茫然中。遭受过多次考试失败的他,已经明显感觉到熬出头比登天还难,他想过回去,可家里的老小怎么办?都指望着他呢。况且,那三封信多半已经把宰相给得罪了,也没有继续考下去的可能,不仅如此,连他的朋友也早已经烦透他了。

但总得有一条出路吧!韩愈思来想去,还是咬牙决定不回去,因为回去实在是太丢人,倒不如先留在京城混混看。韩愈也学李白,到节度使的幕府中做幕僚。唐代的节度使都挺牛的,跟土皇帝差不多,乃一方之龙头老大。其实,韩愈选择做节度使的幕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高适依附哥舒翰,岑参依附高仙芝,杜甫依附严武一样。好在做幕僚的收入较高,当时许多著名人士,不愿当县尉、参军的,纷纷进入了节度使、观察使的幕府,就是因为幕府的待遇高。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韩愈,这次终于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连他自己都说,他当幕僚的时候,每月的收入,比以往多了将近一百倍。

那么,韩愈都做过哪些节度使的幕僚呢?韩愈先后在汴州、徐州两个地方的节度使手下干过,做的什么官呢?幕府掌书记,主要负责起草文书文告、祭祀、朝觐等事宜。这样的工作让人倍感枯燥与无聊。然而,尽管如此,年轻的韩愈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也不失为思想家的风范。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幕府的规章制度相当死板,且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一大筐。比如,有一条制度就很不人性化,它要求每年的九月到第二年的二月期间,每天早上必须来上班,而且,还必须上到晚上才能下班。自由惯了的韩愈自然是受不了这样的时间限制,这人哪有不耽搁的时候?要是换了别人,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忍住不言。但韩愈有话就说。

此时的韩愈正在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手下任职,经过一番思索,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这样说道:“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上张仆射书》)。

他说,我真的没法遵守这里的规章制度,如果勉强遵守,一定会憋疯的。再者,你之所以选择我到你这里上班,一定不是因为我能早出晚归。我身上如果有你看中的地方,那么,即便是我不早出晚归,我身上被你看中的东西依然存在,不是吗?韩愈这话说得句句在理。然后,韩愈又给出了解决方案。“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上张仆射书》)。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还是遵循正常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吧,如果休息不好,想要出成绩那是想得美。韩愈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将工作与休息的时间调控好。比如早上8点上班,中午11点下班。吃了午饭,还可以睡个午觉,下午3点又上班,6点下班。这不挺好嘛!如果能做到这样,不是很人性化吗?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管是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都不能永远用一把尺子的标准去衡量他的工作和能力。人们常说“量力而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做不到的不要强求,可以适当放宽一点。这样的话上级就不会怪罪下级,而下级也不会因此而埋怨上级,这多好啊!不然的话,今天你对我不满,明天我对你报复,这工作怎么可能做得好?如果你能听取我的建议,那天下的人都会说你真是管理有方,人情味十足。同时,他们也会说,韩愈是跟对人了,像韩愈这样的人都能够受到你的器重与礼遇,那就是为你死也愿意啊!

同类推荐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学折射历史,用人物辐射时代,用过去映照当下,评书而不拘泥于书,说史而不局限于史,对当代文坛、社会、民族有感有悟有话说,可见知识分子之气节与社会责任感。第二册《萧萧故垒》,针对《三国演义》41-80回的内容,一回两评,言之有物,见解新颖,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绣像三国志演义》(清初)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 野菊花:一个为尊严拼搏的女人

    野菊花:一个为尊严拼搏的女人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盆地这边

    盆地这边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近几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人生节点上发生的事件的切面为基点,描绘了一些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诗人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城市是件花衣裳

    城市是件花衣裳

    《城市是件花衣裳》是有中国“苏珊·桑塔格”之称的张小虹教授在“恋物”方面的思考精华。“恋物”是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文化思潮。在“恋物”的视界下,张爱玲、鲁迅、金庸等名家名作以新鲜而有趣的面目呈现于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云起仙途2

    云起仙途2

    一个无依无靠的小乞丐,靠什么,走上了那不归的仙途
  • 我和我最后的日子

    我和我最后的日子

    我们剩下的日子还有多少?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拔剑少年

    拔剑少年

    初出茅庐的江小木带着一柄剑鞘想要闯荡江湖,他年轻、俊秀、志远、武功高强,他想要出头,可作为一名剑客他得先找到自己的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杯中窥鬼

    杯中窥鬼

    空荡的宿舍里,流水的声音在滴答滴答的流淌着,门子吱吱吱的被风吹动的摇摆,别回头后面有只鬼。。。。。。
  • 紫与粉:我的极品闺蜜

    紫与粉:我的极品闺蜜

    为了逃避叔父追捕,上官紫玥来到艾尔莎贵族学院,在这里她结交了爱撒娇少女司徒菱并到后来发现她竟然是自己以前的网上闺蜜。到后来,与司徒菱各种冒险,捉鬼……上官紫玥:“冰菱,秀恩爱死的快。”司徒菱:“没事哒,我帮你找了一个!”上官紫玥:“死开!”……等等!以上只是冰菱自己幻想的而已!上官紫玥:“你把我写得那么笨,你丫故意的吧?”司徒菱:“嘻嘻,安啦安啦!”
  • 恶魔之吻:穿过你的骨髓我的爱

    恶魔之吻:穿过你的骨髓我的爱

    她,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女孩,长相顶多用秀气来形容,但她却有着无数女孩羡慕的命运,有三个男人深深为她一人而痴狂,一个是冷酷英俊的校园少女杀手——王浩宇,一个是商业奇才温文儒雅的美男子——吴灿辉,一个是纵横黑道的神秘老大——刘国仁,她到底该做何选择?当那个男人要离开时,她才发现她爱的其实是——他,正当她想将“丘比特之箭”射向那个“用生命爱她”的那个男人时,她的好姐妹却在此时告诉她,她怀了那个人的孩子,面对友情,善良的她选择了放弃爱情。她——难道是没有心的吗?她的心是洋葱做成的吗?剥了一层又一层,以为真的可以感动她,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居然没有一点点感动,伤心之余,他选择了离开。五年后,那个男人回国,却意外发现她居然有一个五岁的儿子。
  • 重生之情定此生

    重生之情定此生

    一场车祸让男主来到“阎王殿”却意外重生?男主觉定要在这个世界大方光彩。
  • 重生之成为自己

    重生之成为自己

    在于姝十三岁那年夏天,她迎来了新生。那年,她丢了块玉佩。后来啊,玉佩回来了,同样,她的心丢了。其实于姝一直都觉得,自己怕是不会动情了,可是为什么,那个人死了自己的心会那么疼呢?一块玉佩,一分恩情,一碗汤,一条红线。她和他,会再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