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000000023

第23章 开掘生命的清泉(1)

二战期间,应征入伍后来成为日本最著名画家的东山魁夷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死神的阴影无时不在追逐着他,每当他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总是蓬勃旺盛的自然景物使他从失望中抬起头来,勇敢地面对生活。战争结束以后,贫困又使他陷入苦难的深渊。冬天,他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他紧密相连,这才使他凄苦的心感到充实满足,在他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真的向往。

我们有前面曾探讨过现代人如何受到机械思维的束缚,从而丧失了人特有的灵性和生命力,那么,人怎样找回自己丢失的灵性?怎样恢复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就成为艺术人生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有一个流行的答案: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的真实含意是什么?是古时的隐士一样回到山林中隐居吗?不然。

歌德有一句话说得好:见到自己的人在哪一个地方都能见到自然;见不到自然的人到哪里也见不到自然。

回归自然,其实就是认识自然的本性,并以真正人道的方式享受自然。

无论现代文明创造了多少人化自然,我们其实还是生活在大自然中,只不过我们的心被机械思维窒息了,我们的眼睛蒙上了现代文明过厚的尘垢,使得我们看不见我们身边变幻万千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到宇宙流动的无可超越的伟大和美,认识不到我们生命的源泉来自无限的自然。

擦去我们眼睛和心灵的污垢,重新拥抱自然母亲吧!这样我们才能摆脱机械产品对我们的压抑,解放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我们一方面深受自然的恩惠,另一方面我们有责任来管理造物主给我们的这份厚礼,因为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自我意识和生物。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一点,就必能在现代世界开创我们新的充满生命活力和浪漫情调的艺术人生。

在自然的大社区做人

对许多现代化人来说,自然似乎与我们很隔膜,离我们很远,很多城市人把自然仅仅理解为郊外的山川原野,供旅游的风景名胜地,这是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从而容不下我们身在其中的大自然。其实,自然并没有远离我们,而是我们受污染的内心极力排斥她。但不管我们的胸怀能不能容得了自然的一草一木,我们的人生却和大自然的脉动息息相关。

人对自然的认识,跨越了蒙昧、黑暗,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在人类的童年期,曾经历过一段人与自然和谐无间的黄金岁月。人类沉浸在一个水晶般的梦境中,用神话编织生活的花环。他们把自己溶解在大自然的芬芳中,从来没有想到去征服她、占有她。

随着人类渐渐长大,人类的自我意识随之膨胀,与自然的对立便愈来愈明显了。这就像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成为叛逆者一样。

中古时代的神学家就走向了这样的极端。他们认为自然是污浊的,是和人生势不两立的,自然是人生向上发展的障碍。一个人一与自然接触,就会受到自然的污染,成为物欲和肉欲的俘虏。当时意大利就有这样一位神学家,宁愿走遥远的路程,去访友问道,也不愿打开窗户,凭对海岸和远山自然的风景。他代表了一种逃避自然的倾向,把自然看作羁绊人生的恶魔,自然和人生是隔膜和孤立的。自然是外在的,人生是内在的,自然是物质的,人生是精神的,人生无求于自然,自然亦无补于人生,这样实际上使人生和自然都陷入虚无的境地。

中古人与自然敌对是为了逃避自然,工业文明以来的近现代人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把人从中世纪神的奴仆提升为自然的主人,从而把自然看作人生的工具或材料,自然之所以对人生有益,乃是因为它能为人生提供种种享受,人生必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

这种征服自然的自然观同样把人置于与自然对立的地位。

征服自然的雄心的确曾成为人类探索自然的强大动力,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但正像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这种自然观也同样导致了现代人的双重危机——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我们疯狂地向自然索取,我们把占有更多的物质完备当作人生的目标,从而使我们自己沦为物欲的奴仆,使我们的生命之花渐渐枯萎。

那么,我主张的艺术人生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我认为人与自然既不是一种敌对关系,也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合一的亲密关系。

之所以说人和自然是和谐的,乃是因为自然是人生的本原,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伟大的事实。人能够思索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和周围事物是一致的,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是因为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他的力量同宇宙的力量是和谐的。如果说自然、宇宙与我们两相孤立,那么我们又何以能同周围环境来交往?正如泰戈尔所言:“人对自然的抱怨是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大多数的需要。是的,不过他的努力不是徒劳的,他每天都在取得成功,这表明在人和宇宙之间有一种合理的联系,否则我们永远不能把任何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

近现代西方人之所以把人与自然看作对立的,乃是因为他们把自然局限于无生命的东西和兽类,他们把生命梯级上任何低级的东西都归类于自然,而把在上面留下理性和道德的完善痕迹的东西才归于人类的本性。

而我的艺术人生观则更倾向于印度哲学的态度,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和我们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我们不能把它们看作外在于我们的东西而视而不见,而要充分关注它们,和它们建立一种自觉的关系。大自然的万千物象,就像无数跳动的音符,构成了世界与人生的交响曲,你能说哪一个音符不重要吗?

之所以说合一,乃是因为人毕竟不同于动物、植物,他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意识到宇宙自然的存在,所以他不可能回到动物那种物我无分完全凭本能生存的混沌状态,他与宇宙的合一是分中之合,不但不是埋没自我,反而要在解除自然与人生的对立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用我国现代哲学家贺麟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将自然内在化,使自然在灵魂内放光明。使自然成为精神化的自然,人生成为自然化的人生,自然建筑在人生上,人生藏蕴在自然里。人成为最能了解自然的知己,人成为最能发挥自然义蕴的代言人和管理者。

人类的许多蠢事,都是因为摆不对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夸大了人自身的力量而贬低了自然的力量。西方现代文明就犯了这个错误。而在中国的古老艺术中,人类总是被置于大自然的前景中。在中国山水画中,人物都画得很渺小,而且都是聊聊数笔。在一幅叫“雪后观山”的画幅中,那个观望山中雪景的人被画得小到粗看竟寻不到的尺寸。但是,我们在他背后的山水中,却处处感受到他那种飘逸风雅的精神气质,闻到一种浓浓的人情味,人与景,情与境,就这样融合在一种难分难舍的诗意中。中国有句成语叫“出神入化”,恐怕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绝妙描绘吧!

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所以,当我们的灵魂和肉体受到人为的阻碍而极度地脱离自然界无穷无尽的生命时,当我们的私欲极度膨胀而使我们成为孤立的人而非自然之中的人时,我们就会陷入迷惘与困惑的泥沼中,并且我们割断了解释这种困难的源泉。我们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永远找不到走出迷惑的门径。我们的灵魂离开了支撑我们的坚实的大地,而踉跄地行走在人性的钢丝绳上,随时有跌落的危险,他不停地绷紧每一根肌肉和神经,艰难地保持着短暂的平衡。

不,人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正如印度伟大的哲人泰戈尔所言,人是必须认识自己生存的全部,认识人在无限中的地位。他必须知道人类不管如何努力在小小的蜂房里永远也酿不出蜜蜂,因为终年供给他生活的食物是在蜂房之外的自然的百花。人类必须知道当他断绝了与生气勃勃的纯洁的宇宙之间的联系,而为了食物和健康而求助于自身时,他就将自己推向疯狂,将自己撕成碎片,吃自己的肉。失去这整个自然的背景,人类的贫穷就丧失了单纯性的优点,而变得卑鄙和无耻了。人类的富足不再是宽宏大量而只是变为奢侈,人类的欲望不会有助于他的生命,不会固守在人生目的的界限之内,欲望成了目的的本身,使人类的生命燃起了欲火,并在熊熊的火光中玩琴取乐。……当人的意识只局限于他的人性的自我的周围时,他本性的更深的根基决不会找到永久的土壤,那时人类的精神就会濒临饥饿,并且以追求周围的刺激来代替健康的力量,到那时,人将会失去他内在的前景,并以他自己的尺度衡量他的伟大,而不是通过与无限的有力的联系;用他自己的运动判断他的行为,而不是用完美的宁静——存在于星空中的宁静,存在于永不停息的节奏的创造之舞中的宁静。

我们在前面探讨过的我们时代的种种病痛,无一不在证实泰戈尔的预见。

现代人的种种困惑与病痛,深深地植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又是从机械的世界观中演化出来的——如果大自然是无生命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它为所欲为,我们就可以去掠夺它、占有它。于是,我们的贪欲便像野火般蔓延开来,毁灭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也毁灭着我们内在的自然——我们人类自然的天性。

西方人对现代文明的危机感受最深,所以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正在萌生,这种世界观正合乎我们艺术人生的主张。它认为万物都是有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与自然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一种朋友般的自然联合体。采纳一种世界观,一种珍视自然的世界观,可以引导我们走出迷途。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东西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和自然合为一体,我们必须学着和大地和谐共处。

人类要摆脱困境,必须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比利把这看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工作就是重新定义人意味着什么,学会在自然的大社区中做人,创造新的“生态带”区域,因为以前地球从来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面临如此的困境,人类已经改变了它的本来面目,并把它推向绝境。除非参与这项伟大的工作,否则我们再也无法感受生命的欢乐和丰富多彩。

灵性的源泉

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东西比宗教信仰更普遍,触角伸得更长,体现着自然爱情、艺术和创造力的感受,它就是灵性。

灵性是一种瞬间的感动,它饱含着欢欣、幽默与生机,能够撕破我们文化习俗中虚伪的面纱,把你同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联结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生命的基本力量,这种力量把你同他人、动物以及无穷的天地自然联结在一起,构成神圣的生命循环;它给人以启迪,帮你认识真实的人生和世界;它给人以激励,激发你去探险,去发现,去开拓;它能给你注入永不衰竭的生活热情;它让你倾听发自你内心的声音,帮你找到你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之路。

这种灵性来自哪里?就来自无尽的大自然。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再和之而为声,同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东坡语)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物质资源,更是我们精神世界永不枯竭的源泉。大自然像一册永远读不完、读不腻,常读常新的大书,可以有无穷的读法,科学家从中寻找真知,哲学家从中感悟哲理,诗人从中吸取灵感,无数芸芸众生也从那里获得丰富的生活启迪。

我们更常说人要了解人生,而真正透彻地了解人生,必须深入自然的“无人之境”,到自然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我们看许多人终日在人群中穿梭来往,工于应酬,巧于词令,自以为最懂得人生,但一遇大事就沉不住气,或者得意忘形,或者悲观失望,他其实最肤浅,最经不起人生的考验,也最不了解人生的真谛。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把自己隔绝在自然之外,断绝了灵性的源泉。席勒有句诗说:“人生反而把人生掩蔽住了”。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即是说要了解一物,就在超越这物,你只有登高远望,才能一览众山小。世俗之日穿梭于繁忙的人流中,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相,这也是情理中的事。

我们常说“知彼知已”,“有比较才有鉴别”,那么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与自然的对照和比较来间接地了解人生。我国现代哲学家贺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人生的内容,反映在外界的自然,就好像人在夜间,不能看见日光,但是他可以借月光看见反射的日光。人类不能直接了解人生,人生的种种毕竟反映在自然上面,人类因此可以借自然以求间接了解人生。自然是人生一切的表现,是人类精神的象征。自然是人类内心宝藏的外在的记号。认识自然,便足以使人类回忆自己的内心,自己反省自己内心潜伏着的宝藏。人生一切的境界,在自然中间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象征。人性有刚柔之分,自然事物也有山之刚与水之柔。人生有优美壮美的性格,自然也有黄山之秀丽与泰山之奇峻。人的多样化的性格,都可用自然的山水花木来象征。清洁者爱莲,清高者爱菊,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在古今中外诗人的诗句中,这种对应更是俯拾皆是。

我们常常惊叹哲人的奇思妙想,然而,这些伟大的思想却往往是大自然不经意间的馈赠。

在我们刚刚走过20世纪,有一位里程碑般的诗人——德国思想家施韦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灭绝人性的战争、死亡和道德沦丧,施韦泽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危机。他认为,西方文明的衰落是困为迷信物质进步的现代人抛弃了伦理的理想。他坚信,只有追求伦理目标的人才能充分享受物质进步的成果,并能够超越随物质进步而来的危险。因此,有必要重新创立一种包含着真正伦理文化理想的世界观,即伦理的肯定世界和人生的世界观。

于是,施韦泽开始埋头于哲学史的长河中。他得出了结论,近代欧洲原本伦理的肯定世界和人生的世界观何以会变成非伦理的?乃是因为它并非真正建立在思想基础之上。他问自己,什么是好,普遍的善?有没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善的概念?如果有,它在哪里?它在何种程度上对我确是必然的?……

这是施韦泽一生中最精疲力竭的几周。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漏船中的人,靠这条船不可能驶向大海,从而必须造一条新的、更好的船,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同类推荐
  •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它集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炮灰改造书

    快穿之炮灰改造书

    木氏集团大小姐晨霜含冤而死,来到神秘空间。一个神秘黑袍人告诉她:“想要报仇,去完成和你一样不甘而死的人的委托。于是乎,她开始了漫漫改造之路。病娇王爷:“你放心,你想气死王妃,我陪你一起气!”温润谪仙:“你放心,你想杀的人,我都帮你埋尸!”邪魅教主:“你放心,你想悬壶济世,我陪你走过大千世界。”晨霜表示,为什么男主都越来越没有原则了,这要自己怎么虐渣。黑袍人表示,我家霜儿就算魂魄飘零,还是这么善良,这么可爱。系统君表示,关爱单身狗,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
  • 桑叶落晚声

    桑叶落晚声

    明明是青梅竹马,却因不是同一类人而相离,叶琛的执着,让桑晚终于肯面对现实。“我不是不喜欢你,而是我们不同,我不敢喜欢。”桑晚总是这样认为。这是一本青春小说,希望你能在书中找到你的勇敢,收获你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不同,希望在勇敢爱面前,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 霹雳同人书

    霹雳同人书

    霹雳布袋戏正剧向同人文,不腐but微微虐。
  • 末世魔王重临人间

    末世魔王重临人间

    一代善人,遭至亲背叛,葬身于九阶巅峰丧尸王之手,不料重生一世,立地成魔,杀尽前世卑鄙之人,走上魔王之路……欢迎大家来到末世,体味世间冷暖,了解社会的险恶与光明,此书有很大的人生指导作用,望细品。读者群528553132
  • 我的江湖有丧尸

    我的江湖有丧尸

    他们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但是他们可没说江湖还会爆发丧尸危机。虽然有点奇怪,但是林灼的确穿越到了一个正在爆发丧尸危机的江湖武林。看着眼前一招降龙十八掌打碎岩石的丧尸,林灼整个人都傻了。丧尸会武功,这谁顶得住啊?
  • 诸天超脱计划

    诸天超脱计划

    第2058号候选人林飞很慌他快死了跟任务没关系,命被轮回锁定怎么解?系统不是号称轮回分支的吗,那,另一个轮回是什么?不管是谁管事先把我放了啊?!为什么别人都是包分配,我却要自己找?诶?我系统怎么不见了!!ps:漫威,DC宇宙。武侠,修仙就,神话世界。神弃之地:中土,加勒比,末法时代的世界(如僵尸电影,科技走偏的蒸汽朋克)均有带入。现阶段主角实力不是很强,有看的旁友可以选择喜欢的世界,研究研究就给你安排上。
  • 灵隐文禅师语录

    灵隐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逆九天:重生之废柴逆天大小姐

    凤逆九天:重生之废柴逆天大小姐

    是谁,在黑夜中奏响华丽的乐曲,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罪恶的生命,姐妹的背叛又如何,异世重生又如何?!看她在异界之中展示最真实的自己,创造自己的传奇
  •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