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000000031

第31章 点亮自我的灯塔(4)

是的,生活就像一粥一饭那样平常。我们无须把生活抵押给未来,抵押给那些人为的目标。享受我们当下的生活,无论是吃一碗粥、喝一碗茶,都要尽心地进入粥与茶的滋味,尝到了这一粥一菜的真滋味,我们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佛家是反对人为设定目标,但成道成佛是不是一种目标呢?让我们听听关于大禅师马祖的故事。

有位哲学家来找马祖请教如何成道成佛,正坐在一尊大佛像旁的马祖说:“谈论这么庄严的事情,让我以正确的方式开始:你先向佛像鞠躬。”那个哲学家就鞠了躬,马祖狠狠踢了他一脚,踢在他屁股上。某件事发生了,那个哲学家为这荒唐的事开始发笑——他在这一瞬间悟到了什么。

他没有想到,这么一个伟人,一个成道的人,居然会做出这样的恶作剧,他从来不敢想像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憾。在这片刻,他的思想凝固了,他无法思考,这件事太出人意料了。

马祖这出其不意的一脚,像电击般触动了他头脑最深处的核心。在这片刻,所有的思想都停止了,所有的时间都停止了……他正在看那个佛像。就在这一瞬间,在这静心的一瞬间,他开始笑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人们常常问他:“你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你跟以前不一样了。”他总是这样回答:“某种奇怪的事发生了,自从马祖踢我的那一天到现在,我的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每当我再度向佛像鞠躬,我就会再度想起马祖,然后那次的踢又会再度存在。一下子,我的思想停止了,我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意思,他不用只言片字就教了我。”

只要你有成道成佛的目标,你就永远不会成道成佛,而当你忘掉成道成佛这个目标,沉浸在当下的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时,你就成佛成道了。在马祖看来,你无须去变成一个佛,因为你就是佛,只是你睡着了,需要有人来踢一脚,让你清醒过来,清醒的你就是佛。

这个故事是“活在当下”的最好注脚。“活在当下”,就是你被踢那一瞬间,就是你忘掉所谓你的目标而全身心地投入、体验一件事的时候。

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文章:《给匆忙走路的人》,深刻地揭示了“当下”的价值:

“一条溪水从它保姆的湖泊往下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的冲击的发光的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砂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的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流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些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煜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却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人们常把人生比作旅途,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你最好把它当作一个没有目的地的旅途,就像一次随心所欲的漫游,我们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和清风的凉爽,一边采摘玩味着路边的野花,体味着生命本身的快乐。

生活在此时此刻,就意味着放慢我们生活的脚步,去从容地欣赏过程之美。

现代人总是生活在下一刻,总是想省略掉过程直逼所谓目标,我们好象被什么猛兽追赶着,好像时刻害怕误了正点出发的火车。吃早餐时,我们在想着上午必须完成的工作,所以再美味的点心也味同瞬蜡;与朋友聚会时,我们又在为回去的路上堵车而担心。这样,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尽兴,都带着勉强和别扭,就像气管里卡了什么一样呼吸得不吸畅。只有我们抛开对过去或未来的幻想,在专注了此事此刻正做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脚下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此刻就是一个美好的瞬间。

有一则外国故事,说的是一个很穷的小伙子出去做工,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如果我现在能立刻变得富有该多好”——小伙子刚这样想,他就有了很多很多钱。这时候他又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如果他马上成为我的妻子该多好”,姑娘果然就做了他的妻子。“我有这么多钱,我不想再等了。我现在就希望有很多孩子可以继承我的产业。”这样,他也有了很多的孩子。

他在瞬间得到了他欲望中的一切,所有的过程都被省略了,而他的生命也同时被省略了,他已是个老头子了。他握着那把神奇的钥匙哭了起来:“求你让我变回原来的样子吧。

我还是想每天去做工,晚上瞒着她的父母偷偷幽会,牵着她的手在树林里散步。天哪,还是让这一切慢慢来吧。”

是的,让这一切慢慢来吧。当你不再去与时间赛跑的时候,你的眼睛才睁开了,你会发现美和乐是随处可见的,我们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四处寻觅;只要我们在追赶,只要我们生活在永无止境的贪欲中,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更高境界的人生。

生活在此时时刻,就意味着我们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而不是渴望我们所没有的,或者为我们失去的所遗憾。

我想,一个人的处境再糟,也不会糟过集中营的死囚吧。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已经失掉一切,即将失去生命,他们没有未来,当然也就与享受无缘了,与快乐无缘了。

然而,一个幸存者告诉我们,即使是死囚,也有苦中作乐的时候。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作为纳粹集中营死囚的幸存者,讲述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

一件极其琐碎的小事,也可以引发莫大的喜悦。弗兰克举了个例子:从奥斯维辛转往达荷城附近一个集中营的途中,他们一直担心火车要开往莫豪森营。接近多瑙河上的某座桥时,他们越发紧张起来。因为,据有经验的旅伴说,如果火车要开往莫豪森,一定会经过那座桥。后来,当大伙获悉火车“只不过”是开往达荷,并未经过那座桥,整个车厢立刻爆发出欢笑和歌舞的喧闹声。那种场面,非身历其境的人简直难以想像。

至于在两天三夜的旅途之后抵达荷城时,又有怎样的遭遇呢?在火车上,由于空间太窄,大多数人只好全程枯站,幸运的少数则轮流蹲在满是尿骚臭的稻草堆上。抵达时,从老俘虏那儿打听到的第一条好消息便是:这个小型集中营没有“炉子”,没有火葬场,也没有煤气!这意味着所有变成“末世”的人,不会直接被送到煤气间,而要等到所谓的“病患护送队”组成以后才被遣回奥斯维辛。这个令人惊奇的大好消息,使得大伙心情特佳。当下,他们欢笑作乐,管他紧接着又要忍受什么样的煎熬?

就连最微不足道的运气,他们也庆幸不已。只要在就寝前有时间捉虱子,他们就高兴得很。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乐趣,光着身子站在寒气逼人、天花板上结满冰柱的茅舍内,可不是闹着玩的。然而,“捉虱大典”中,只要没熄灯或空袭警报,就值得他们千恩万谢了。因为,这件事没办好,他们一整夜就休想睡个好觉。

与这些死囚比起来,我们最平淡的日子也是盛宴。我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受着温暖舒适的房间,一日三餐充足而美味,晚上还可以洗个热水澡,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我们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所以我们对这一切毫不珍惜甚至失去了感觉,如果我们换一种态度,把这一切拥有的东西当作生活的馈赠,当作造物主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就会萌生一种感恩的情感,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平凡的生活是那么幸福!

生活在此时此刻,意味着我们应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是欢乐和痛苦、幸运还是厄运。

人常说,幽默是一种智慧;我要说,幽默也是一种高贵,在遇到倒霉的事情发生时,厄运降临时,幽自己一默,你就会从痛苦和厄运中超脱出来,你就从精神上战胜了痛苦和厄运,你就成了高贵者。

契诃夫在一篇《给自杀者进一言》的小说中说,中头彩,获勋章,娶美妇,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都是过眼云烟,人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遇上不走运的事,只要想想:“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士尔巴谈稿费问题。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着幸福?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按照契诃夫小说的一贯思想,恐怕这是对他厌恶的“小市民”、“庸俗生活”的嘲讽,但如果剔除了其中的夸张和调侃成份,在我看来,他描述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一种很超脱的精神,非有大智者难得如此超脱,当然,大智者并不一定是大人物,往往倒是一些契诃夫所讨厌的“小人物”。

真正的超脱者能够从幽默的态度化痛苦为欢乐,他不是逃避痛苦而是直面痛苦、体验痛苦,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化解一切人生悲剧。

美国有位叫施瓦茨的社会学教授,在患了绝症之后以他的言和行给他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人生的课程。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透视着自己的肌体一部分一部分衰亡,不但没有精神崩溃,反而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次充分感受身体的机会。对别人的照顾,他开始觉得难为情,但他很快释然地接受了这一现实:

“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是很习以为常了。

“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

对于如此超脱的心灵,生活中还有什么能剥夺他的享受?

他真正做到了“享受每一天”。

对生活说“是”,对未来说“不”

人生可以成为艺术,还在于人的自我超越性。其他动物在物种上都已固定,没有发展和超越的自由了,唯有人,是一种尚未定型的动物,是造物主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他有着自我创造的无限空间和无穷可能性。

有人说过,人与人的差别远比人与猿的差别更大。这倒不是说的是财富、地位等外在的东西的差别,而是人的内在超越性的差别。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过着机械的本能的生活,有的人则活得有声有色、多彩多姿。有的人活了一百岁,还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生命;有的人像流星一样从天际一闪而过,却在那瞬间创造了生命的辉煌。用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来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

自我是什么?自我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东西,它本身并不具有完全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凝固的东西,把它当作我们生命的最终目标,并着意坚持这种生活方式,那时我们就像一个抓住路上的尘土而试图到达目的地的人一样,最终将会陷入失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自我的本性就是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它从来无意于抓住我们不放。我们如果把自我封闭起来,那就像小鸡把自己封闭在蛋壳里一样,永远不会长大。

自我就像一盏灯。当你刻意去固守它、保留它的时候,它就像一盏未点亮的灯,与周围的环境相隔绝,在毫无意义的黑暗状态中消失,永远显示不出它的意义;当你超越它本身并展现自己固有的意义时,它就像一盏点亮的灯,与远近的一切建立了联系,慷慨奉献出自己储存的能量和潜力,散发出更强烈的光,这光,就是自我的显现,也就是存在的意义。

我们前面说过,自然界只有人在固执地追问着生命的意义。所以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自杀者一般都是两种人,一种人认识到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日常生活是无意义的,徒然为此遭受痛苦是不值得的;另一种则是为了那些所谓赋予他们生活意义的理想和幻想而死,如相信爱情的人殉情,信教的人殉难等等。

他们都是为了这个“意义”而死。

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抽象的“生活意义”吗?这是人类探寻了成千上万年的问题,以后大概还得探寻下去,但答案将永远缺如。

为什么?因为生命的意义不是像童话里的“金钥匙”或宝葫芦一样,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等着人们去发现,而是人们自己在生命旅程中不断创造的。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有亿万个人,就有亿万种生命的意义,而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又有着不同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替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他的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

未来是不确定的,因而也是充满魅力的。生活不断地给人提出挑战,提出疑难让你去解决。因此,你不该去问你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你必须认清,你才是被追问的人。

你没有自由去选择你的生活情境,但你却有自由以你自己的方式对生活的追问作出你自己的回答。

就在这种答问中,你创造着你的自我,创造着你生命的意义。

创造生命的意义,这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惊世预言

    惊世预言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预言到后来成了现实,这就不由得让预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不得不有些怀疑:说出这些预言的人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超人能力。除了2010界末日的预言之外,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呢?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中西文化理解与中国主体观的兴盛:以清末出洋游学游历为实证个案

    中西文化理解与中国主体观的兴盛:以清末出洋游学游历为实证个案

    基于“大历史”和“大教育”的研究范式,构建“中西文化理解”的分析框架,提出“中国主体观”的研究理论模式——偏重以思维衡量标准,即注重考察明清之际到清末时期“中西文化理解”进程中存在的“中国主体”意识的阶段发展与深刻变化,从而深入探析明清之际以来中国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文化基础,探索其中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根源,进行文本的解读与历史的诠释,阐述内涵特征、递嬗过程与影响作用,由此深刻揭示中国近代化思维发展逻辑形态特征。
热门推荐
  • 深海之下A

    深海之下A

    作为上华的富二代,秦酒黎的前途本该一片光明;却在毕业季时因为一场荒唐的派对而锒铛入狱,为了躲罪的他却在种种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座位于深海之下的新兴都市...
  • 妖生为何如此艰难

    妖生为何如此艰难

    穿越了!到底是为什么?江祭黎很郁闷,她不抽烟不喝酒,就是一个好人?(来自作者的疑问@_@)你说穿越就穿越吧!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兔子?兔子这种动物完全没有什么杀伤力好吧?还有兔子喜欢的胡萝卜,我根本就不喜欢!不久之后,真香!女主脑回路清奇,请勿在喝水时看。
  • 武媚娘传奇番外

    武媚娘传奇番外

    很多人吐槽说武媚娘拍的烂透了,剧情没头没脑,进度太慢。可我觉得,它起码演出了武媚娘前期的个性和朦胧的爱情。尤其是当我看了李牧那一段时。觉得这么痴情的男人死了太可惜了。于是,我便为他们,在书中重造一个未来。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从沙盒开始的传说

    从沙盒开始的传说

    从被雷劈的那天开始,身体里多了……个沙盒世界。而现实中,却有那么个想搞灵气复苏的人,南宫翼发现刚好自己的菜园子还缺少个苦力,于是他就跟在小说里一样,让这人活不过80章,直接打回了原型,一切回归正常,他觉得可以开心种田了。没想到总有那么个煞笔,想整天在他的身体里搞事情。
  • 奥特之娘化的你们不要过来

    奥特之娘化的你们不要过来

    赛罗姬:哼!人家才不喜欢你呢!杰顿娘:我,会一直陪着你的欧布姬:千年之前我失去了你,现在我不会放手!哥莫拉娘:身为怪兽公主的我不予许你跑掉!系统:宿主……你是怎么惹了这么多的!?流阳:我怎么知道啊!
  •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

    陆天明是一陆家的少爷,放荡不羁,不学无术。佟月儿是陆家的仇人,她进陆家做丫鬟是为了报仇。
  • 王者荣耀之纵酒剑仙

    王者荣耀之纵酒剑仙

    王者大陆,群雄荟萃,诸子百家,楚汉风云,乱世三国,无数顶尖的灵魂在此碰撞。任你机关秘术纵横,任你魔种血脉传承,自一剑破之。东土长安,西域楼兰,一篇诗,一斗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剑仙之名,誓响彻大陆之巅!万道争锋,谁最后可称王者?大河之剑,天上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匠师录

    匠师录

    一个傲娇的系统。一个不知道在平行世界该做什么的青年。一个辈分是自己小姨的萝莉娃娃亲。一个腹黑的班长一个脑残的团委。这个故事里面应该没有杀伐果断。有的应该是温馨一笑和阵容不怎么庞大的后宫,本书是都市异能,有血族,有狼人。主角可能不会在里面争强斗狠。但可能在平行世界里面混娱乐圈,网文,竞技,开发游戏,虚拟现实。当武者和异能者的军火供给商。另外,本书除主角以外的重要角色,均是作者君现实的朋友。
  • 三百年后的火影忍者

    三百年后的火影忍者

    “买手办都快没钱了,老天给我安排个富婆吧!”李墨“安排!”老天爷“妈妈,怎么召唤了个这样的废物过来?”黑绝?“我也不知道,召唤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在呼喊,于是便把他给拉过来了!”辉夜姬自己也有些茫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