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27

第27章 传香忏悔(1)

1.自性如何生起

【原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释讲】

这段经文很简练,可说已道出佛法的根本核心。

我们常有一种感觉,经虽讲很多,但要“会听”。所谓千说万说,横说竖说,要能听出佛法究竟在说什么,它一定不离那个核心、原则,而你必须抓得住其核心。

这个地方就在于为我们揭示那个核心。一般人以为似乎有永远讲不完的“经”,然而实际上,“经”再怎么讲,都只是谈一个核心——自性如何生起。自性会生起的人,才有办法谈如何让自性发挥妙用,自性没有办法展现出来,便无法发挥妙用。所以讲经、听经不外乎是要让自性生起来、展现出来。至于展现以后,如何运用,那是熟练的部分,是一种心量跟境界的展开。

绝大部分的人,在自性还没生起前,要依善知识教的原因就在这里。然而,对于善知识的指导,若只是执著于迷惑颠倒、执著于名相,那没有用。你可能懂得众多佛法概论、佛教知识、仪轨、常识等,十八般武艺都通了,但自性的部分却是抓不住,仍旧无法了生脱死。六祖他老人家在此很慈悲地教导我们如何让自性生起。

【活学活用】

大师见到广、韶来自四方的士庶们,集合到山中要来听法,于是升座,为大家说法。“士”是读书人,“庶”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

“来!善知识!”这句有点类似世尊说的“善来比丘”,但因为我们都还不是佛,所以不能称“善来比丘”。“来!善知识!”这其实是一个很亲昵的称呼,但现代人读这文章,可能多半已经感觉不到。

“此事须从自性中起”,大家既然都到山中来了,便应知“从自性中生起”,佛法即从此处谈起。就如各位既已来到这里,那我们要从自性中讲起,这便是一个核心。

有时人家说我自性谈得太多了。佛法不谈自性,那还谈什么?就如同画家、音乐家,若不讲心灵的境界,遑论其他?艺术工作者的重心就在于心灵的展现,假如一位艺术家开口闭口总是跟你谈“什么样的歌比较卖座”,或是谈“哪种画比较叫座”,你一定觉得他市侩气很重,而那个艺术家也必然没价值。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讲究如何展现心灵的境界?用什么手法能够正确、敏锐地将人性的特点表达出来?这些才是艺术家的本色。

今天进入佛门,重点就是修行,亦即如何让我们的自性展露出来,一定是从这地方开始。故而同修在一起论道也要“从自性中起”,从自性中开始,离开自性,那都是胡说,与佛法不相应。

一般人看事情总有自己的眼光,修行人也有修行人的看法,就从自性中看。因此可以发现,为何古大德经常一语惊人?因为在同样的情境里,人人都谈风花雪月、讲世问俗,唯独他从自性中起,所以能够展现光彩,那便是佛法。我们可以由此一原则来肯定自己。

日常生活中,除了讲经、听经做功课之外,你是否注意到“从自性中出发”?我们常说:“此是普贤境,此是普贤行。”这个普贤境与普贤行即是提醒你回归到自性来——从自性中看出去,都是普贤境界,我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尽皆是普贤行。若非从自性中出发,这块地仍是这块地,这个行为依旧是这个行为,皆属凡夫境界、凡夫行为,而非普贤大行、普贤境界,这当中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从自性出发。

所谓“三句不离本行”,惠能除了招呼语之外,这地方开口第一句便直接契入,很简洁、精练。“此事须从自性中起”,这个“此事”就是一个既定的命题,不然我们会疑惑“是哪件事啊”?他告诉大众,来到这里的这件事情就是“从自性中起”。既然身为一个修道人,那进入道场就要知晓从自性中起。

“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随时随地想着如何净化自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自己修自己行,自己要能掌握得住。古代平民知识程度较低,又谦虚,得处处问人,不太能体会这句话。现在我们都能独立,知识水准已大为提高,尤其拜资讯发达之赐,佛法资料相当容易取得,我们自己要能够判断,自己修自己行,走出那条路。

当然,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是依于善知识或经典的指导而修,但最后一定得靠自己去掌握。“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我们必须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怀,自己度,自己约束、规范,唯有靠本身才能解脱。修行不能完全依靠他人,不能老是依样画葫芦,而应听了一个原则与方向后,自己去尝试:

修行犹如游泳,一定得下水实际操练,否则即使将游泳手册背得滚瓜烂熟,也是旱鸭子一只,难道你还要把手册带到水里研读吗?那样的人,我们只能说他很认真。游泳手册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需要水中的实际经验,我们难免会喝上几口水,但这是必然的经验。不管别人怎么教,当你在水中时,定然会有自己的感受。游的时候,手是什么姿势,脚是什么姿势。你必须亲身尝试,然后再回头看手册,那个感受和经验便幡然不同,这叫“自修自行,自度自戒”。

唯有亲自去感受,那时要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假如你自己都不清楚,老是问别人:“你看我这样游对不对?”那你永远学不会。初步会了以后,再进一步谈姿势的优美,那些都能自己去感受,完全靠自己,无法假手于他人。“感受”就是如此,不光是“知道”,否则就如读游泳手册一般,方法步骤或许很清楚,但却苦无入手处,一下水便茫茫然:“怎么游泳手册教的都没用?”

感受的部分是综合体,知道的部分则属分解动作。手册上可能教导手如何划动,如何抬头换气等,然而一旦实际下水,所有动作却都顾此失彼,难以整体协调,那时的感受自是大不相同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完全靠自己的经验,此即“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修行时也一样,你进到佛门,假如光听而不修行,那就无异于只读游泳手册而不下水。游泳技术谈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却是旱鸭子一个,下了水只会喊救命。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现在既然是从远处四面八方来此一会,大家都有缘。当然很多初学的人可能不太相信,会觉得:“我只是第一次来听听看,哪有什么缘?说不定下堂课就不来了。”那不是没有缘,而是仅有一面之缘。

金山活佛是近百年来的人,像济公那样颇具神通,所以很受信徒喜爱,总想留他在家里住,床铺弄好好地让他睡,但他始终在床下睡,甚至站着往生。他在缅甸时,由于天气很热,脚上又长疮,所以每天都要冲凉。有一天他不冲,信徒劝道:“师父来冲个凉吧!冲一冲比较舒服。”他却道:“不冲啦,冲了就不回来了。”“不要紧,只到浴室冲一冲,怎么不回来?”结果他一进浴室,久久未出。信徒在外面等了老半天,颇觉奇怪,便破门而入,发现他站着往生了。

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者,跟信徒相处时,从来不说自己住哪里,因为居无定所,是真正的云游僧。假如他要到某信徒家里,这信徒三天前就知道了,于是便把这群弟子集合起来,三天后师父果真回来了。与金山活佛相聚这一会,有些人因为无缘便遇不到了,来者多皆是有缘人。能否有机会一起相处,端看那个缘。我们今天这样讲,便有这样的缘;换一个形态讲,便有另一个形态的缘,缘绝对不一样。

佛成佛时,有三种庄严:第一正报庄严,第二依报庄严,第三是有情众生庄严。佛成佛时,菩萨海会啊!凡夫以肉眼观之,只见他一人坐在菩提树下,法身大士来看就不一样了,尽虚空尽是大菩萨、法身大士海会围绕。佛成佛讲的第一句话:“大家都跟我宿世有缘。”宿世有什么缘啊?就是大家如此共修的缘。

所以同修道友在一起,要经常互勉。谈论佛法后,更应彼此赞叹:“讲得好!将来成道,首先要度我。”不要忘了先跟他预约,一旦他降伏魔军而得道,你也会到达,这都是宿世善友。今天他与你谈佛论法,你却老是同他争论,来日他成佛之时,你就不知所终了。

六祖成就之时,与他宿世有缘的弟子信众也集合过来,每一次不见得都会一样。以另一种眼光来看,有人一进来当即坐下,有人进来略略探望便出去了,有的只站在门口听,也不进来。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所结的缘深浅不一。假如进来听得大欢喜,那更是不一样了,那就不是旁坐聆听而已,等那成就一产生,你根本就已随侍一旁。倘若你这时真有受益,内心开始进行一种转变,以法眼看此法门法界时,就不仅仅是这样坐着,那时是法身境界,与佛同坐的海会,所以此种因缘不能以肉眼看待。

有时候我们觉得吵架并不是真正吵架,而是彼此间的一种教化,有时是示现给人看,有时是互相砥砺成就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有所感受,这是一种缘。这种缘很不好说明,可举的例子太多了,例如夫妻很恩爱,我们会希望两人可以提升为法侣,因为永浴爱河没有用,难道你要如诗里所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记得宣化上人在《开示录》里提到连理枝,即两棵树纠缠在一起,宣化上人说它们前辈子是一对夫妻,果真如此,那我看最好还是不要。

有一只猫要吃一只老鼠,而那只老鼠看着那只猫,一副任你摆布样子,原来前辈子两个是夫妻,发愿生生世世永浴爱河,结果猫把老鼠吃下去,真的永远在一起了,对不对?换个角度转过来,当这老鼠变成老鹰,猫可能变成麻雀了,因为彼此很喜欢在一起,于是老鹰将麻雀抓来吞下去。所谓生生世世在一起,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是不要的好。那是一种愿力,但永浴爱河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不要这种缘,应该是同为法侣的缘。如何结法侣之缘?那就是这辈子大家如何成为真正的同参道友。

“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惠能说,大家就自己跪着吧!我先为各位传香,再授忏悔。“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戒、定、慧、解脱,一般大概都知道,而“解脱知见”则是对解脱的认识。因为我们尚未解脱,不知解脱为何,所以对解脱必须有所认识。

解脱知见,字面上解释为“对解脱的认识”即可,但解脱是什么?怎样才叫解脱?如今修行人对此定义往往有些偏差,都定义得太玄了。怎么偏差呢?有的定义得太世俗化,譬如有个人病了,突然间做一个梦如何如何……醒来便把肚子里的黑东西都吐出来,病即痊愈,于是说道:“喔!终于解脱了。”解脱病魔当然算是一种解脱。还有一种,觉得事业上经常遭受种种压力,想不出该如何处理,最后突然有个转机,不管是结束了或渡过难关,反正他心上的石头终于放下,这也是一种解脱。有的是夫妻俩吵了好久,终于决定离婚,两人也都获得解脱了。但这些解脱皆属世俗化,不是真解脱。

修行人的解脱不受三界六道轮回的拘束,能够自在地乘愿再来,或者自在地离开这个世界。如此一来,在解脱上有时便会解释得太玄。在此我们作个简单的基本定义——解脱,就是对于人生观有正确的认识,过一个真实正确的人生。问题在于,你对于这个“正确的认识”要如何下定义?假如用世间法,当然又落入世间法的解释;倘若按照佛法的基本解释:能够免除种种贪瞋痴,能够了解因缘法,懂得因果律而证得性空,此即解脱。除此之外,不必再作其他太严格的定义,否则,你对解脱的意义就会愈感模糊。我们必须从这个地方去认识“解脱知见”,才能走上解脱的最终目标。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照传统的说法,应是戒、定、慧、解脱知见、解脱,这里为何既已“解脱”,后面还要强调“解脱知见”?这情况犹如“苦集灭道”的排法,按中国传统的观念,应为苦、集、道、灭——知苦的来源,然后用方法运作,最后把“苦、集”消灭掉。佛法则讲苦、集、灭、道——要先灭“苦、集”,然后再讲灭的方法(道)。同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是先讲解脱的目标,再告诉你解脱的认识、方法,两者的语言模式相同。

“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自性五分法身”与方才讲的“五分法身”有点不同。“五分法身”,一如刚才所提的游泳手册,分解动作拆解得很清楚,而“自性五分法身”是单讲一个东西。自性里面包含什么,大家能否体会到?是包含解脱、解脱知见、戒定慧吗?这只是透过语言文字不得不作的表达,但实际上无可言传。自性当中,没有包含什么,非得说的话,只有一个,即是本来面目、本来的样子。换言之,若非得把“自性”代换成另一个名词,那就是“本来的样子”,亦即生命的原貌,我们所接触这个世界、这个世间的本来样子。

你说:“本来样子有何了不起?我们所见所闻尽是本来样子啊!”但我可以肯定,你的所见所闻绝非本来的样子,因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如摄影一般,摄影以后,经六、七、八意识转一圈出来,成为一种影像,是虚幻的,这样的法称“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的样子不是捕捉影像,而是真实地与其融合为一、浑然一体。

我们有没有进入本来的样子、了解到何谓本然的面目?也就是说,你看这个东西,不用幻境,不用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概念、意识来解释,因为用这都只能捕捉到影像而已。能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便即停留在那六尘境界上?能如此,便进入了那个状况,然后再训练如何交融在一起。

这个大地的一切境界,都是我们自性中所展现的,故应该能与自性交融才对,可是我们完全迷惑颠倒过来,好像它们全都是外在的,感受不到它由自性中展现。所以“自性五分法身”就是指自性中本来清净无染的境界,与先前提的“五分法身”的名相定义有不同。

“……次授无相忏悔。”忏悔,已经谈了很多,有理忏、事忏、通忏、别忏,这里的“无相忏悔”则偏向所谓的理忏,但理又不能执著。从哪个地方看呢?“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此则是名真忏悔。”罪性本来是空的,乃由心所造出来,心识若消灭,罪也就没了,这叫真正的忏悔。这里面没有什么罪,故称“无相忏悔”;“无相”,已然超越了。

你说:“既然这样忏悔,心亡罪灭两俱空,那么我白天造业,晚上忏悔就好了。”那不一样喔!你只在文字上打转,并无真正感受,你骗上帝可以,但骗不了自己的因果。它是“心亡”在前,心要先灭亡,罪性才会消灭,心不亡,罪就不空了。换言之,这是一种修行,要修到心空,心空以后不仅罪空,福也空。弄清楚喔!

【智慧金言】

心空,罪空,福也空,一切皆空,这时四大、五蕴皆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指一切都空了,罪只是个相,心是体,体相皆空,那三千世界亦皆空,此即“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境界很高,并非一般境界。这地方提醒我们,必须如此忏悔。

同类推荐
  • 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

    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

    孩子,我不可能永远做你生命航线的船长,陪伴你经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虽然你希望这样。每个人都有双脚,上帝之所以创造它们,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不依赖别人,用自己的双脚走路。
  • 顺势者昌

    顺势者昌

    本书共分为顺势而为,主宰人生;顺势而谋,寻机而动;顺势造势,事半功培;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顺势东风,万事成功五大部分。为读者解秘成功的圣经,帮助读者打造成功的坦途。
  •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致富,这是因为成功与致富意味和代表着众多美好的事物。成功能使你获得别人的赞美,赢得社会的认同;成功还能为你身边所有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致富则会给你带来个人的发展;致富还可以让你免于许多烦恼、恐惧、挫折和失败,使你找回自信,重塑自我。
  •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

    快,快,快!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当我们被忙忙碌碌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时,是否内心会问过自己:忙碌是为了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幸福、感受快乐?在本书中你就会找到答案——做寻常人,养平常心。平平淡淡就是生活的真意,顺其自然,率性地神圣,就能感悟到生活给予我们的美好。
  • 天生我才必有财

    天生我才必有财

    本书讲述了“才”与“财”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真正的“才”绝不是知识的代名词。而是健康、目标、好心态、机遇、行动、谋略、竞争和合作等词汇汇合而成的,也只有这样的“才”才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真正的财富,也只有这样的“大才”,才能有“大才”。
热门推荐
  • 火影之战国事

    火影之战国事

    战国时候的一些事(纯属虚构,基本上和原著不符)
  • 天庭最强临时工

    天庭最强临时工

    意外死亡,被天庭招聘为临时工,成为天庭最下层的劳动者。来往于天庭和人间,穿梭时间和空间。神兽现世,灵气复苏,飞仙不再是一个梦!长生算什么,要修仙就修几个量劫,与天地同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象空间

    假象空间

    夏天的余热还未散尽,房间内却已经多了丝丝凉意。程单坐姿端正,并且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眼前拼命挣扎的男人。随及红唇轻启:“约翰,我劝你把DREAM有关脑部幻象的数据交给我。”声音低沉而魅惑。约翰死死地盯住这个看似美丽无害的女人,他没有想到研究所最后会毁于这个女人手里。“你觉得我会妥协?”他大口喘息着。F型药剂药剂的作用就是让人窒息,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一般都会将他们知道的说出来。“你也太小瞧我了,程单。不过是F型药剂而已……”程单站起身,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区区F型药剂,有点意志力的人都能扛过去。”她打手势示意外面的工作人员进来。“我没打算从你这问到什么”程单将录音笔掰成两段。“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什么?”在约翰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程单面无表情地拍了其中一个工作人员的肩膀。“杀了他。”约翰看着程单逐渐远离的背影,大喊:“不!你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小的高跟鞋声以及枪声。“砰!”
  • Boy Scouts in Mexico

    Boy Scouts in Mexic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从默示录开始的旅程

    从默示录开始的旅程

    一次次奇妙的旅程,也是自己心灵成长的历程。
  • 我的男友青莲居士

    我的男友青莲居士

    三唯空间,诸天平行,也就是说今天和明天是一个平行世界,今天和昨天是一个平行世界,今天和大唐的每一天是个平行世界,盘古开天地和阿拉大神创世是个平行世界,阿拉大神创世和耶苏华上帝创世是一个平行世界,只不过最后三个世界连接起来了,叫做大世界!毛爷爷我拿你写的诗打败了李白!许黛玉望着熟睡的李白,对他做了个鬼脸:“李白,写诗我不行,背诗你不行!"
  • 绝世好女婿

    绝世好女婿

    全球首富之子,背井离乡,一朝落魄。入赘王家,受尽冷眼嘲讽。一日重归,继承长林国际。当王灵雪被天下耻笑之时,林齐挺身而出。从今日起,我要让天下对你俯首称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解梦翻身计划

    解梦翻身计划

    无知少年,偶然得到一本古书,《周公解梦》!看少年如何玩转梦境,在梦境中寻找你的一番奇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