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83200000020

第20章 扑面而来的世界(1)

1

“选了理科?”

“对。开学我就是堂堂正正的高二理科生一只。”

“握手!我就是光明正大的高三文科生一只。”

艾叶回过身,半开玩笑地握了我一把。高三——毕竟还是个富有震慑力的名词。我意识到自己的眼光并不长远。此时此刻,我不愿面对这个话题。

她似乎察觉了什么:“不想提这个?”

我拼命点头。隐隐的不安像野草一样在心头不断地生长出来。

“我也不想。但该来的总会来。”

“你会怎么做?”

“在这种时候,我们无法逃避。我们必须面对。”

周日清晨的车站。公交车接连不断地驶来,停下,开启车门,任不多的几个人涌进涌出,好似背负着一个有关流动与循环的重大使命。车门闭拢,它们缓缓启动,恋恋不舍地离去。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时候我曾对公交车司机这一职业有过许多猜测。在我看来,它的恐怖之处在于循环:同一线路,每日每月,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一个封闭的循环,像行星漂浮在椭圆形的太空轨道上。如果没有调动,没有路线更改,他或她将永远这样运行下去,日复一日。若这工作始终由一个人承担,岂不是太可怕了?

相对于西西弗的神话,这种工作在现实中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机械性、封闭、循环、永无止境。银色的夜的阴影里,冥河之水从脚下滚滚而过,伸手去抓,却是空无一物。

有关流水线的最初设想,大概就是此时诞生的。

对,我没有忘记,流水线。上世纪的商业奇才福特发明了它,小赫胥黎又在《美丽新世界》中把它的出现作为新纪元的开端。多伟大的发明啊。总有一天,流水线将替代人性。我们同情西西弗斯或公交车司机时,隐约看见的却是自己的影子。在永恒的循环面前,个体渺小得像一片树叶。

我继续我的等待。街上的车辆像炮弹一样呼啸而过,带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气喘吁吁的匆忙。天色明亮起来。太阳慵懒地俯视着刚刚睡醒的城市。街心升起一股腾腾的雾,混合着汽油味儿、尘土味儿,人群中冷漠疏离的味道,随着阳光扩散到每一处喧闹或黯淡的角落。生活在城市,你必须习惯被污染的空气、空洞的眼神、机器全力运转时的隆隆噪音。世界旋转,人流汹涌,城市一如往常,在固有的轨道上运行,如同一台庞大的永不停息的机器。

人的思想,也可以穿越白昼和黑夜,无休无止地运行下去吗?

不可能的。我对自己说,我们都将有消逝的一天。留下的即使有什么,也不过是落叶上的几滴晨露,很快蒸发去了。凝成琥珀的只有少数人充满智慧的言辞,伴随着后人不知所谓的颂歌。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看见拥塞的车流,听见喇叭声愤怒的呐喊。我本应感到烦躁,像别人一样大喊大叫,然后走开。可是我并不觉得什么。我早已习惯了这一切。

一辆印有洗发水广告的公交车缓缓驶入车站。我看见艾叶从后门跳下来,那样洒脱、敏捷,轻盈得像一场太空漫步。她一身纯白,有如银镜中闪出的优美的映像,浑身闪耀着令人喜悦的光芒。第一次发觉白色是如此耀眼的颜色。

她迅速地朝这边瞥了一眼,朝我走来,举起五指朝我晃了晃。

“不认识了?”

“你像个外星人。一个天外来客,来到这个全新的世界。”

“喂,你不会是说我长得像ET吧?”

典型的冷笑话式开场白。我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慌乱,即使是在她面前,原本平静的目光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我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她却像什么都没觉察似的,笑了笑。

“走吧,去书店吧。”

那家书店地处老城区,一个称得上文化中心区的地段,安静的街道,树荫茂密的公园,几处保存尚属完好的古迹。周边曾是城市最古老的居民区之一,如今多已破落,原有的居民纷纷搬离,院落开成了一家家零散的取而代之的一家家商铺,无所不有,以音像店和书店为多。这一家年代早,也算是小有名气。

“咱们想到一起去了。”

我坐在后一排。说话时她转过身来。

“那里吗?的确,很长时间没去过了。”

家到老城区有将近一小时的车程。五六年级时,我常自己乘车去书店——这一路公交是空调车,当时要四块钱,看起来贵,现在想来已是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了。那时交通尚不那么拥堵,两侧的居民区显得安逸宁静,任由车子慢悠悠地在道路间穿梭。沿途有不少工程,修桥铺路,大兴土木,车辆需多次绕行,连停靠站都一再更改。种种麻烦之于我却成了乐趣,只为路可以长一点,漫无边际思考的时间可以多一点。

那时候我总是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观看城市。看她的街道、人群、古旧的建筑,悄无声息的巨变;看她暮春时花朵凋谢的哀伤,秋日天空清明如水的庄重;看她喧闹的白日与幽深莫测的夜。速度赋予城市以诗意。仅仅是从车窗望出去的那些瞬间,车一开动,风景就变了模样。那些楼宇、那些光、那些灰白天空中漂浮的云彩,顿时染上了异样风情的色调。老式柴油发动机给予人的乐趣,并不亚于一辆崭新的蓝博基尼——懂车的人很多,这个却鲜有人懂,可见是我一家之言的谬论。

艾叶不禁笑起来:“你呀,像一直都没长大似的。”

“我看你才是。”

“开学我就高三了。”

“好可怕,简直像立遗嘱。”我试图开个玩笑,却轻松不起来。

“算了吧。一年后你也要过这一关。”

我习惯性地朝窗外瞥了一眼。一栋玻璃外墙的大厦在余光里熠熠生辉,上面有看不清的四个字,某某名人题写。这个我当然知道。

“你没考虑过志愿?”

“现在没有。怎么,你才高一,就抱定非某某学校不考的伟大志向了?”

“倒不至于。不过我想N大不错。”

“废话!”

“别的暂且不提,”我存心挑逗她,慢悠悠地说,“至少有一点好处:他们有自己的音乐剧社,混场演出的机会还是有的。”

“你打算加入他们的团伙?”

“是啊!”我笑出声来,“瞧我这点出息!考大学就为了这个!”

“不错了。起码你有这样的想法,算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吧。”

“什么才算是‘正确的道路’呢……”

在我的行事法则中,不知“正确”为何物,“合理”则另当别论。正如某位老师讲题时所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合理答案却很多。可惜的是,人们往往只追求那惟一的伟大光荣的正确,却对其他合理的可能性选择嗤之以鼻。

“艾叶,”我直视着她,一字一顿地说,“你觉得,我属于循规蹈矩的一类还是愤世嫉俗的一类呢?”

“外表是前者,内心世界是后者。”

“何以见得?”

“怎么解释好呢?外表看去,你所追求的东西与别人并无不同,名次啊、分数啊一类的也都看重。但你看重这些指标,不是为了名声、面子、家长的脾气或所谓的前途。愤世嫉俗也是需要资本的。离经叛道的草根人物不会得到承认,而名人身上叛逆的污点却成了个性的光辉。如我所知,你并不热爱过度的名利和虚荣。你向这个世界要求的惟有自己的位置,一个不显眼而合理的位置,可以坐在高处看风景。”

石破天惊的回音。

我伸出手去,搭上她的肩膀,感受着她微妙波动的体温。一切溢美之词都是徒劳的。“她理解我。”心里反复回响着这一个声音,只有这一点是确实的,无需任何神迹一样的认证。活在她的目光里,继续持有这可贵的被照亮的自由,我几乎想不出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期待了。看着吧,将来整个世界都要改变,而我想要坚持的东西却依然存在,这真的可能吗?如果我的坚持不再与现实的道路吻合,冲突到来的时候,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

“可是……”我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说,“那些被遗忘的小人物怎么办?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却得不到宽恕,不是太可怜了吗?”

“生活从来都缺少同情。”

我望着她的侧脸。那熟悉的、由温柔中生出的冷峻慢慢呈现,像闪电一样直指人心。

“记得你小时候被人欺负的经历,子渊?那是因为你弱小,不合群,没有依靠。但后来你变得强大了。世俗的标准是一座靠山,没有人敢当面挑战它。”

“所以你明白我表面的顺服意味着什么。”

“对世俗的conformity,——这个词比‘顺服’更恰当,”她疲倦地笑笑,“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针而已。你能做到,你有站到高处的实力。而我……大概是另一回事了。”

“为什么?你不是比我更明了这些道理吗?”

“道理与现实是两回事。我不一样,缺乏对这个体制充分适应的能力。而且马上就要高三了。你看,我来不及了。”

她抬起脸,眼神里有我不熟悉的悲哀神情。那一刻她的心境似乎有点紊乱。闪烁的眼神、颤抖的肩、犹疑不定的神态,这一切让我心乱如麻,不知所措。为了什么呢?迫在眉睫的、压力重重的一年?可怕的不是压力,而是虚无,失去信仰和自我之后一无所有的虚无。虚无可以腐蚀所有的意志,它的能量仅次于时间。

自我是什么?我凝视她的眼睛,那么近又那么遥远,她的眼神就是一切。有关失去她的不安感遥遥席卷了我,那不祥的阴影……不,我不能离开她的目光,那一片被照亮的自由的土地。只有这样的友谊能让人相互支持着走下去。失去她的理解,我该怎样在这荒谬的世界里生活下去?

“不要说这种话!”我忍不住大声说,不管别人是否听见,“你不是比我坚强得多吗?一年而已,坚持一下吧,相信我。”

“我明白。”

我轻轻蒙住她的眼睛。有湿凉的触感,却不像是眼泪。移开手指时,她轻叹了一口气,语调那么轻,像是要拂去空气中的尘埃。那只是一瞬间的感情流露,在我听来却异常凄凉。片刻之后,她恢复了常态。隐忍的表象背后,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折磨着她,也折磨着我。

我只知道我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她。

2

雨季之后古城的好天气一日接着一日。一早醒来,站在院子里,头上是四四方方的蓝天,远处雪山的轮廓在透明的空气里清晰可辨。这天气最适合懒人。我披着街边十五块钱买来的披肩,坐在秋千椅上,开始看从罗伊那儿弄来的《西西弗的神话》。

细碎的光影从枝叶间中漏下,在书页上铺开一层金黄打底的雪花图案。当我心不在焉地跳读时,光线也随之跳跃,类似于一种神秘的仪式。这种时刻我总是放下警惕,忽略了时间的存在。它悄悄流了过去,碾过人的意识,所有赤裸裸的记忆,如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驾着坦克,长驱直入的践踏,不经意间掠去上千人的生命……

而记忆也是一样。尤其是那些富于生命的片段。

“这才是它的可怕之处。”那天在书店里,艾叶说。

“可怕?”

我回过头。她手里正拿着两卷本的希腊神话,最经典的斯威布版。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一年,只有一年而已。”我指的是高三。

“不,是两年。可惜我们不在同一届。”

“你倒是可以向命运女神中的某一位打探下原因。”

她没有理会我的玩笑,低下头,细长的手指漫不经心地划过书页,似乎她早已读过,甚至比我更加烂熟于心。多奇怪啊,我第一次得出这样的结论,仿佛我们很久之前就相识了。

“子渊,你听说过迷宫的故事?”

迷宫,自然指的是米诺斯迷宫。

米洛斯迷宫的故事大致如下:雅典战败之后,每年向米洛斯王国进贡童男童女各七名,作为迷宫中牛怪的活人祭品。雅典英雄忒修斯自告奋勇前往,意欲除掉牛怪。偶然中,他得到了国王大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帮助,后者给了他一只毛线团,用于进入迷宫之后找回来路。他接受了她的嘱托和含着泪水的爱情,进入迷宫,成功地杀死牛怪,顺利脱身,免去了雅典儿女累世遭受的戕害。依照传统,一个圆满的故事应该到此为止:英雄伟业,儿女情长,该有的要素都有了。可希腊人偏偏痛恨大团圆的结局:我们的男主角竟忘记了。

当女孩痴心地等待心上人得胜归来时,他却挂帆而去,径直驶回了自己的祖国。她在岛上等了整整三年,直到心灰意冷、陷入绝望。然而她并没有像狄多一样,为了埃涅阿斯的负心跳海而死。依照神谕指示,她后来成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妻子。

后世有许多人根据神谕为忒修斯的行为辩解,说他是在梦中受到了神的警告,不得已放弃相爱的情人。而在我看来,根据忒修斯晚年入地狱为朋友劫掠冥后(后果是被拘禁,永受苦刑)的行径,他压根儿就不是畏惧神明、缺乏胆量的谨慎之辈。惟一的解释是,那个女人之于他,仅仅是一团毛线的价值而已。紧要关头固然可以救命,无用的时候,则不妨一脚踢开。

“迷宫坐落于米诺斯王统治的克里特岛,是雅典最著名的建筑师代达罗斯的杰作。建筑迷宫的首要目的是关押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罗斯。由于战败,雅典人必须按照神谕向克里特献祭,每隔七年献上七男七女,进入迷宫,作为怪物的食物。”

听她一板一眼地读着注释,我忍不住插嘴:“对那个怪物的身世,你没有兴趣?”

“身世?”

“据记载,米诺陶罗斯是王后与白牛交欢后的产物。”

“喂,这可违反了生殖隔离的规律哟!亏你还是理科生!”

“神话怎能用生物学解释……亏你还是文科生!”

我们相视一笑。初见时那种冷冽的少年英气再次浮现在她的面孔上。我迷恋而又恐慌地看着,知道这一切不会重演。

“说正题吧。迷宫……是什么意思呢?”

“米诺斯建造迷宫,初衷其实是为王后遮丑。这说明人有创造丑恶的本性,人人都可能是丑恶之源。但我们终究要想办法掩盖它。”

“这倒是个新奇的设想。”我评论道。

“只是我的理解罢了。”

她把视线投向书架顶层。我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那里空无一物,惟有思绪像瀑布一样,从高处的岩石上层层跌落。

“‘掩盖’只是表面含义。按照更大众的说法,迷宫是对多种可能性的隐喻。”她接着说。

“多种可能性?”

“对。被困于迷宫时,惟一的目标是走出去。而你所能做的只有尝试。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尝试每一条道路,直至筋疲力尽,在绝望和沉默中倒下。迷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永远给你希望,却不让你看到真正的成果。你以为你找到了正确的路,实际上却不是——哪怕只有一墙之隔。很多时候人们就这样与光明的终点擦肩而过。到了后来,你甚至忘记了你本来的目标:你连走出迷宫这一意愿都无法确认了。这是人性嬗变的开始。”

我点点头:“的确如此。”

“迷宫的奥秘,无穷无尽的分岔,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面临无穷多个选择,无穷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你也只有一种选择。仅此一点,扼杀了我们对生活的多少希望!”

她放下书,带着释然决然的神情站在我面前,传递过来的话语像一柄冰封的剑,它刺穿我的血脉,点点滴滴的寒流渗入其中。我站着,听见血液流动、心跳加速的声音。一瞬间的沉寂。

“是的,”我无力地承认,“不仅是现代人的问题。”

“这样的困境从古到今一直存在。没有人能改变这一事实。或许是人类共有的处境吧。”

“那我们呢?为何不谈谈你自己?”

我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书店的偏僻一角,读者寥寥,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我们。

“都是一样的,小女孩。”艾叶将书放回架上,拍拍手,若无其事地继续,“你以为选文理科、选专业、选大学——这一系列的选择权,真的在我们手里吗?或许有上百上千条岔路,但你的选择受到多少人的左右!一切号称‘建议’的东西其实都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进而重塑了我们眼中的世界。”

“这简直就像……”

“比如说你学理。肯定是你家长或什么人说过,学理更有前途、专业更广;而你的思维方式也更适合。”

我脸红了:“我得承认你说的那种情况的确存在。”

同类推荐
  • 伪幸福

    伪幸福

    这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温亚军的长篇力作。伪幸福主要讲述了:不管男人女人,心里有了秘密,就像要枯死的花,忽然间有了水和养分,于是又被滋润,有了生气和活力,慢慢还会有花骨朵,有了花的最后盛开。文笔很细腻,写出了都市人生活的无耐和农村人生活的简朴。
  •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一个年轻的房客,两人约定一年后在彼得堡的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主人公“幻想家”被姑娘的深情深深打动,接连四个晚上陪伴她在河边等候,直到房客出现。
  • 刘殿学微型小说

    刘殿学微型小说

    是刘殿学在新疆时期的一些作品,选自1995年左右发表在各家刊物的集子,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获奖作品,读起来颇有似曾相识的真实感,他有本事挖掘出这些主题。
  • 青春是一首跑调的歌儿

    青春是一首跑调的歌儿

    他们共同成长,都有过不切实际的梦想,然而,此刻的他们正处于后青春时代……他们是小男人,他们犯着和明星一样的错,却得不到明星那样轰轰烈烈的“关注”,他们徘徊在不同的“自己”之间,默默地犯错,默默地改正,默默地经历着属于他们的现实……这是他们的青春,也是几乎所有人的后青春时代。
  •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必须强调,本书绝非试图为纳粹行为和党卫军暴行进行辩解,其本质仍是对既成事实的谴责与批判。多诺霍先生将几种典型的观点与心理状态,浓缩在少数几个人物身上,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立场不同的小人物,身处历史洪流当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至于国际象棋,与其说是全文线索,倒不如认为是类似解脱和超越的符号:它本身保有逻辑思考的纯粹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女总裁的贴身神医

    美女总裁的贴身神医

    小医生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美女总裁,从此飞黄腾达,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开心故事
  • 十面埋伏:本王不悔

    十面埋伏:本王不悔

    穿越到初唐,太子,秦王,齐王。因为知道历史的走势,靠近秦王本是最佳选择,没想到这个历史上仇名卓著的齐王李元吉,死缠烂打。你这个好色之徒,我的心是秦王的,有了唐太宗的庇佑你能耐我何?怎么又跟江湖扯上关系,一下子又要去丝绸之路。李元吉你还不是一般能作死?居然有这些历史书上不曾有秘密身份,你还有啥能耐,都使出来啊?心脏病?这就晕了!不,不,别死,你还能参加玄武门之变不……
  • 女博士和外交官

    女博士和外交官

    “”什么时候毕业呀?”“还在上学呀?”“有没有男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其实,我也许想错了,不是博士是减分项,是读到博士的女生的年龄也是减分项,这是加和效应产生的减分项。每日被相亲的女博士乐文意外结识了年轻的外交官尚兴,两人擦出火花,纠葛不断,最后修成正果。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我信了。无狗血、无虐恋,正常小甜文。
  • 心语的作品

    心语的作品

    你取走了我的心,我的心里不是味。你不会留置一下,我的心就被扔弃。我的心再生,你取走的是我的心,那么现在跳动的是什么?你硬生生地走了,走的那么洒脱。她被你捧在手心,她笑着你的一切。满意着你的一切,你又在渺我一眼,想想丢弃了的心。朋友问你,你拿我来炫耀,朋友说我是你的什么,那我是什么?你嘻嘻地看着天空,指着那月亮说,那个女孩还没结婚呢。是么,会不会呢,这个问号给我,我来解释,这是伤心的感觉,我不再会有了。我的心又有力量跳动了,以前已经被你扔了,我还捡么?
  • 浮屠仙路

    浮屠仙路

    林寻自小被送到岭南道院习武,幻想着以后成为一名武道高手出人头地的他,却由于一枚偶然得来的舍利子打开了一条通往长生逍遥的修仙之路
  • 九万年的璇玑

    九万年的璇玑

    她,是九重天的公主,她拥有半魔半神的血统,天帝视于她生命还要重要,她受天界众人宠爱,但仍逃不过自己的命运,她,欣喜时万物为她倾倒开放簇簇花朵,狂怒时万花刁零,她是幸福的,拥有帝神于战神的爱,他,毅然是痛苦的,痛苦的是她感觉不到痛苦,不知情欲,错过、冷落、背叛、起起伏伏.....在上一代的悲剧中寥若,却又开出新的生机芙蕖花。
  • 曾经不成熟的我们

    曾经不成熟的我们

    性格阳光的男主角文浩由于喜欢上美女大学生进行一系列追求之后遭到同学们的不理解和别人的陷害,随着家里传来的噩耗最终逼迫休学,刚上社会的他受到各种挫折和压力,靠着坚持奋斗和个人毅力最终事业成功收获爱情。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