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0500000020

第20章 成大事要有“黄金搭档”(3)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围长沙。当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奉命调京,由张亮基继任,张鉴于湖南局势严峻,责任非同小可,便广搜人才以备顾问,并协助处理军政事务。胡林翼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将乡中有真才实学的人士列名推荐,在推荐信中对左宗棠特别称赞:“左子季高则深知其才品超冠等伦,曾三次荐呈。此人廉介刚方,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访问之余,定蒙赏鉴。即使所谋有成,必不受赏,更无论世俗之利欲矣。”张亮基一到常德,就赶紧派人到湘阴东山白水洞,请左出山。左复信辞谢,没有答允。胡林翼写信劝他出山,这才使左宗棠决定应聘出山一试。

左宗棠这时已经41岁,他在围城中晋见了张亮基巡抚,两人握手言欢,一见如故。张随即将全部军事委托给这位新来的“参谋长”。从此,左的各种建议不仅都能被张采纳,并立刻付诸实施,其知识和才能也得以施展,有了用武之地,一生功名也便由此开始。

由于当时左宗棠已是张亮基的得力幕僚,并且在抵御太平军、镇压征义堂起义中显露出超群的才能,因而曾国藩很快就与之结识,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是曾、左结识之始,也是二人亲密关系的开端。同时,曾国藩的权力、左宗棠的才能,更加深了他们彼此间合作的需要。二人互相依靠和支持,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关于这点,在他们当时各自的私人书札中曾多有记述。如左宗棠是年与其婿陶桄的信中写道:“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次年初,曾国藩在致胡林翼书中亦写道:“(腊月)二十一日驰赴省垣,日与张石卿中丞(张亮基)、江岷樵(江忠源)、左季高(左宗棠)三君子感慨深谈,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于万一。盖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亦无日不屡称台端鸿才伟抱,足以救今日之滔滔。而恨不得会合,以并纾桑梓兵后之余虑。”

在这段时间里,曾、左互往信函颇多,在对时局的判断上达成了许多共识。由于左宗棠在巡抚幕中,因此曾国藩不断把自己所办之事请左宗棠拿主意。曾国藩认为人才对地方建设十分重要,因此,也经常向左推荐一些人。因此,曾、左之间可谓合作无间,相得益彰。

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是曾国藩一生中几次艰难受挫的时光之一,他非常希望左宗棠能加入他的阵营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他在信中,甚至把左引为“骨肉至交”,热切期盼其能来助:

惟弟智虑短浅,独立难搘,欲乞左右,野服黄冠,翩然过我,专讲练勇一事,此外,概不关白于先生之前。先生欲聋两耳,任先生自聋焉,吾不得而治之也。先生欲盲两目,任先生自盲焉,吾不得而凿之也。先生若果惠然不弃,则请携老筠(郭嵩焘)俱来田镇一走。姓字已编入逃勇籍中,此中阅历,应较深确,弟另有书致之。所怀千端,纸不能悉。冀或者枉驾,痛切面陈,乃能倾泻耳。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左宗棠这时并没有加入曾国藩的阵营。但是,此次左宗棠虽未入幕,但对曾国藩取得湘潭之胜利起到了重要的谋划作用。因而曾国藩在写给清廷的奏折中多次举荐左宗棠“才略冠时”,“自湖南用兵以来,出虚发谋,皆其赞画,现又经营船炮,接济大军,应请以知府归部尽先选用”。咸丰五年(1855年)又上奏称赞左宗棠“维护水师,保卫两湖,大有裨益”。

可以说,在与太平军的对抗过程中,左宗棠在出谋划策上给曾国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尽管日后曾国藩和左宗棠意见相左,不再往来,但在成就曾国藩事业的道路上,左宗棠确实有过非常大的功劳。因此,尽管后来左宗棠曾向皇上告过曾氏兄弟的密,差点使曾氏兄弟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但曾国藩还是原谅了他。

3.“黄金搭档”之李鸿章: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接班人培养的成功。这一方面保证了后来人不会掘自己的“坟墓”;另一方面也使其制定的政策有了一定的连续性。

曾国藩去世后,他的影响力却远没有结束。主宰晚清大政的李鸿章“薪尽火传”,内政外交,一脉相承,以至于清末学者夏震武这样评价:“合肥(李鸿章)、南皮(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曾国藩),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

曾国藩的识人功夫是极其高强的。他一见李鸿章,就以“国器”相许。其后不断栽培、磨砺,使李鸿章大受教益。但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之前,门庭狭小,加之二人在李元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从而使李鸿章离开了祁门曾国藩的幕府,返回了南昌哥哥家中。

李鸿章滞留南昌期间,曾给丁未同年沈葆桢去信询问福建情况,有意去闽任道员之缺。沈葆桢回信劝阻:“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才耳!”另一位丁未同年郭嵩焘也致函李鸿章,力言“此时崛起草芭,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仍劝令投曾公”。李鸿章“读之怦然有动于心”。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十八日,曾国藩乘机写信给李鸿章,情辞恳切地请他回营相助。曾国藩敦促李鸿章出山,意在为自己罗致建功立业的助手。李鸿章环顾左右,也确信当今可资“因依”而“赖以立功名”者只有曾国藩,因此捐弃前嫌,重新投身曾幕。

李鸿章第二次入幕曾府,曾国藩对其“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吴汝纶撰《李鸿章江苏建祠事略》中说:“曾国藩前后幕僚,多知名之士,其能争议是非者,李鸿章一人而已。”虽不全是事实,但李“认真”的品格确为老师所欣赏。

李鸿章进曾国藩幕府等于进一个高级研修班。在军事上,他得以独当一面地招练骑兵、组建淮扬水师,复习他以前自学的步兵战术,故出幕时对三大主要兵种的大部队指挥已相当娴熟。

同治元年(1862年)上海官员惊奇地发现,李鸿章亲自动手绘图,改建了上海水师战船、战艇式样,十分在行。以前,李鸿章能浪战而不耐战,不善防守;在曾国藩身边,他学到了深沟高垒的“站墙子”防御之术,学到了保饷道、粮道而无后顾之忧的坚守之法。李鸿章曾说:“我以为湘军有异术,今天晓得,不是别的,只不过听到长毛来站在墙子前罢了。”正是这站在坚厚墙壁前的防守战术,使当年淮军在关键的虹桥之战、北新泾之战中未被太平军击败。

李鸿章在曾国藩身边变得成熟起来,从政事到立身处世均有长足进步。从李的身上常常可以看到曾的影子:曾早就使用洋炮,李来沪后更爱洋枪洋炮;曾上马杀敌,下马讲学,幕府中供养“三圣七贤”10位名儒,李来沪后也仿效他,并与上海势力中的商绅打成一片;曾处理军政大事虽征询幕友,然决断善断一由己意,李更青出于蓝,来沪后不容他人与自己平起平坐。李终其有生之年感谢曾的“积年训植”,他曾向部将刘秉璋述曾之恩:“我跟从的师辈多了,没有一位像这老翁善教的。他随时随地随事都有所指示。”李成名后朝野舆论也说他“果毅坚贞,克绍曾门衣钵”;他自己则说:别的弟子多不愿遵从师门成法,但“鸿章笃守”。无疑,李保持谨守师法的形象对自己最有利;而曾国藩授心传于李,也有其明哲保身的深意。

曾国藩实际上是清军的前线总司令,且握有苏、浙、皖、赣四省军政大权。不过谁都知道,朝廷已经在忌其兵权过重,尽管表面上圣宠甚隆,骨子里君臣都为后事发愁。因此,曾急需一位不会掘自己祖坟的传人,他最怕清廷内部矛盾激化成灾,殃及自家。曾国藩曾有一条座右铭,后为李鸿章所发扬光大:“禹墨为体,庄老为用。”既吃苦实干,又无欲无为。表面上看很消极,其更深的含义是以实力对抗压力。曾有过写一本《挺经》的想法,书虽未出,李已深谙内中之味。

待曾国藩通过各种方法,将李鸿章磨砺成大才之后,又将自己的底牌交出,支持李鸿章组建淮军。李果真不负师门重托,很快便成为上海滩的最大赢家。李一生的基础也在此间夯实。

曾国藩在政治上的老成,在于他承认现实,即不促使矛盾激化,使之尽可能符合自己的预期目标。

曾国藩预感到与上海势力结合后的李与淮军将比湘军强大,而湘军将难容于朝廷,功高盖主后解甲归田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李与淮军无形中会对自己有保护作用,会对朝廷的处置功臣起到牵制作用。所以,当天京被湘军攻陷,湘军随即大量遣散时,曾便密函“谆嘱”李切切不可撤淮军。而李鸿章和淮军在日后也确实起到了曾国藩当初预想的作用。可以说,李鸿章是曾国藩最忠实的接班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同类推荐
  • 王富仁先生追思录

    王富仁先生追思录

    王富仁是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及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对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富仁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弟子亲友撰写了大量追悼文字,散见于各大报刊。这一本集子,就是这些重要文字的汇编,其中有关于王富仁先生生平事迹的追述,也有对其思想片段的感受,内容丰富,对于总结王富仁先生的精神遗产,总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宝贵学术传统都极有帮助。
  •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 梅艳芳菲

    梅艳芳菲

    小说以歌坛巨星、一代天后方妍梅强忍晚期癌症的病痛,给歌迷奉献最好的也是最后一次的演唱会为引子,讲述了她历经磨难,终于成为一代天后的故事。小说通过表现阿梅一生演艺事业的酸甜苦辣,也折射香港演艺圈至为辉煌的二十年风雨变迁。
  • 建汉首功:萧何

    建汉首功:萧何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萧何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西汉建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萧何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热门推荐
  • 女配修仙劫

    女配修仙劫

    人生本坎坷,仙路亦多磨。首要目标:避免被炮灰;终极目标:问鼎大道、得道成仙。苍茫世间,浩瀚天地,她执剑而立,以身问道……
  • 南方的圈2015

    南方的圈2015

    28岁的肖鞅只想跳进南方的圈,当个弄潮儿,不,是想浪一浪……不断的偶遇让他浪得飞起。可是隐秘的背面世界,如影随形。是沉沦还是突破,一切从2015开始……
  • 高武枪魂

    高武枪魂

    李景在这个危险的世界已经奋战了三年,虽然是肉身穿越,甚至当时还有不少人目睹了他的突然出现,但是没有人有在意他这个普通人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一个高武的世界,但世界的真实远不止如此。异兽侵袭着人类的土地,压榨着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他所能做的,只有跟随无数先辈继续战斗下去。本书目标是写一个轻松又不失剧情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品鉴。
  • 王俊凯不要抛弃我

    王俊凯不要抛弃我

    剧情不算太虐心,大家可以放心!曾经的我们难道在也回不去了吗,当初的你为什么要一声不吭的就走...
  • 溱溱传奇

    溱溱传奇

    北齐与中原南国素来有和亲传统,而据传言北齐刚登基的皇帝长得臃肿猥琐,脸上还生有毒疮,中原南国的皇帝膝下仅有一女,生得花容月貌,民间称仙娥下凡,名为臻臻。中原皇帝不忍掌上明珠嫁给北齐的丑皇帝,便“狸猫换公主”,将民间商贾之女秦溱溱送上和亲之路,而秦溱溱的真实身份是南国都城“宜春院”老板之女。秦溱溱在和亲路上与真假北齐皇帝发生了一系列有趣、斗智斗勇之事,她还在北齐做起了一番大生意,富甲一方。大婚之夜,她讶然发现,自己的夫君竟是和亲路上自己意欲包养的小白脸。北齐皇帝玄今:“听闻爱妃想红杏出墙,意欲包养小白脸?”秦溱溱掀起红纱:“你是来抢亲的?”玄今:“洞房花烛夜,最是良辰美景时。”
  • 凯源玺之不可错过的缘分

    凯源玺之不可错过的缘分

    主要写了,当高冷女孩遇到王源会咋样勒,当热情女孩遇到千玺会咋样勒,当........额......(大哥的我就不写了→_→,好吧我承认→_→我想不出来了,此小说纯属瞎编乱造。。。)三个女孩和tfboys的..........(敬请受看下一集)我就不透剧情了?_>`
  • 神辅刘三刀

    神辅刘三刀

    刘枫穿越了!这种只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狗血情节竟然出现在了一个钢铁直男身上。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别人穿越都可以保留姓名。凭啥我就叫刘三刀!
  • 平凡的五行大陆修仙记

    平凡的五行大陆修仙记

    一个世界,五行为尊,一个少年,修仙路平凡而又精彩
  • 豪门帝宠:惹火首席CEO

    豪门帝宠:惹火首席CEO

    她是国民影后,一次醉酒,她不小心骂了那个神一般的男人,被逼做他的专属佣人,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年合约到期,她转身就走,他封锁全国。“女人给我生个孩子就放你走。”她二话不说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再次离开,“妈咪,我还想要个妹妹……”小萌宝卖萌恳求。(男女主身心健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