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19

第19章 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辉煌(1)

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史新证》

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是王国维一生最后的日子。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他潜心学术,日昃忘食;在担任文史哲领域多学科的授课导师之余,撰写了数种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古史新证》。此乃王国维一生治学经验之总结,亦是王国维一生学术事业的最后辉煌。

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十年前影印出版的《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自《古史新证》至《西吴徐氏印谱序》凡二十九篇,首篇,《古史新证》共分五章,是一部完整的新式史学论著,与其他务篇写作形式不同,可视为独立的一篇。《古史新证》是专为给学生授课而撰写的,在这部讲义中篇幅最长。这部论著是王国维辛亥东渡日本开始研究国学以来的一部综述性的论文,是其以经史小学为基础,研究殷虚甲骨文字之新发现,以阐明新史学的创立及其研究古代历史的新方法,是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据北京大学已故名教授季镇淮先生回忆说,这部讲义他在西南联大新校舍图书馆的柜台上见过,可能即是裘锡圭先生所考证出来的来薰阁旧书店的影印本。对于这部讲义,甲骨学家陈梦家先生在解放后出版的《殷虚卜辞综述》中尝有所论及。兹不具引。此篇以后之二十八篇,无显明系统,体倒不一,内容亦非一致。殆后来讲课随时补发之单篇讲义,较多为西周铜器铭文释文与考释,亦有文物考古和周秦间古文字研究论文。其著作时间,亦先后不一。其中《史籀篇疏证序》、《说文今叙篆文合以古籀说》、《毛公鼎铭考释》、《桐乡徐氏印谱序》、《散氏盘考释》、《毛公鼎铭考释》、《盂鼎铭考释》、《克鼎铭考释》,以及《释乐次》、《记现存历代尺度》等见于《观堂集林》及《观堂别集》。其他各篇均不见于《观堂集林》及《观堂别集》,或《王国维遗书》其他部分。《毛公鼎铭考释》有前言,复作序,乃王氏特别看重之一篇,作于1916年,则系旧作。其他四篇论著,无著作时日,亦当作于此时前后。目录中有《莽量释文》、《小盂鼎释文》、《兮甲盘释文》、《虢季子白盘释文》等十六篇无“考释”,殆是以白文讲授,尚未写定成文。唯《克鼎铭考释》早写定,故与其他四篇“考释”同发。《释文》诸篇,《观堂集林》及《观堂别集》未收,《王国维遗书》其他各部亦未收。《古史新证》一篇亦如诸《释文》,《王国维遗书》各部俱未收,唯见于杂志及单行本。据说,《古史新证》这部讲义,是季镇淮先生在家中书柜里翻书时偶然发现的,季先生说他亦记不清此书是怎样得来的。1952年院系调整后,季镇淮从清华大学新西园移居北京大学中关园。有一天,许维通骏斋先生(已故)夫人带信让季镇淮到她家去选一些所需要的书,还说要处理许先生的遗书。季镇淮先生前去选取共五部书,其中大概即有这部讲义。季镇淮将书自许家拿回后,只《日知录》、《容斋随笔》二书常查阅,其他书俱很少用,这册讲义一次亦未用过。后来发现后,告知清华大学校史室孙敦恒先生,时孙先生正编著《王国维年谱新编》,对此讲义颇感兴趣,即携书去城内出版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为可以出版,但出版社无钱。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先生得知此事,即决定出版此讲义,请专家裘锡圭先生加以整理并撰写了分析精当之《前言》,后影印出版。该讲义199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得到北美中国制造公司总裁、白求恩国际集团副主席、著名诗人、哲学学者、教授、加拿大籍华人汤潮先生的全力支持。否则,还很难出版。王国维先生若活至今日,知悉他的这部讲义因为经费缺乏而难以出版,他不知作何感想。这是题外话。该讲义为王国维研究甲骨文的结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裘锡圭先生撰写了长达万言的《前言》,逐篇介绍,校正其错讹,列成一表,为后学阅读提供了非常有力之帮助。

《古史新证》是专为讲课而撰写的,在第一章《总论》中,王国维对当时学界过分怀疑古代典籍之思潮予以批评,并提出了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证“纸上之材料”的著名“二重证据法”。王国维写道: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38-39页)

那么,什么是“纸上之材料”呢?王国维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先后,列出他认为可靠或有价值的材料共十种。即(一)《尚书》,(二)《诗经》,(三)《易经》,(四)《五帝德》及《帝系姓》(此二篇同在《大戴礼》),(五)《春秋》,(六)《左氏传》、《国语》,(七)《世本》,(八)《竹书纪年》,(九)《战国策》及周秦诸子,(十)《史记》。所谓“地下之材料”,王国维认为“仅有二种”,(一)甲骨文字:殷时物自盘庚迁殷后迄帝乙时。(二)金文,主要指殷周两代。

在《古史新证》的第四章之后,王国维复据第三章与第四章“商诸臣”之内容,写了一段发人深思之案语。王国维写道:

右商之先公先王及先正见于卜辞者,大率如此,而名字之不见于古书者不与焉。由此观之,则《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而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而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又虽谬悠缘饰之书,如《山海经》、《楚辞·天问》;成于后世之书,如《晏子春秋》、《墨子》、《吕氏春秋》;晚出之书如《竹书纪年》,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分之确实性。然则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第42页)

王国维的此段论述与上引“总论”的话是紧密相联且相互呼应的。王国维的这些学术见解与他的学术实践,对我国20世纪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和有益的影响。

王国维去世后,《古史新证》这部讲义尝登载在《国学月报》二卷八、九、十号合刊《王静安先生专号》(1927年10月)和《燕大月报》七卷一、二期合刊(1930年2月)上,但是《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和《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却未收此文。1935年北京来薰阁旧书店曾影印出版《古史新证》的王氏手稿本,由于印数不多现在已很难找到。台湾的文华出版社1968年出版的《王观堂先生全集》和大通书局1976年出版的《王国维先生全集》皆收入了《古史新证》,可是在大陆地区亦不易看到。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世纪90年代影印出版了王氏讲义《古史新证》以后,才使这一学术名著在大陆普遍得以流行。

二、沉甸甸的著述

王国维讲完《古史新证》一课后,从1926年初开始撰著《克鼎铭考释》及《盂鼎铭考释》,并着手修订《毛公鼎》考释和《散氏盘考释》,以授诸生,其他宗周诸重器,亦多写为释文,用为演讲材料。为准备讲义,王国维致函日本友人神田喜一郎,请其代购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一书,并告其近日学术研究情况。信说:“那珂博士《成吉思汗实录》一书,不知何处出版,现在书肆想尚有新印本出售,拟请代购二部。如能由代金引换邮便,令书肆迳寄北京,最为便捷。如无新印本,则请随时留意购一旧本见寄,并示价值。种费清神,至为感谢。弟近作《鞑靼考》一书,证明唐五代之鞑靼于辽金史为阻卜阻,并言元人所以讳言鞑靼之故,三四月后可以印出,当呈教也。”(《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6页)王氏治学之精勤,由此亦可见一斑矣。此间,王国维完成了《元圣武亲征录校注》、《西游记注》,并写信给罗振玉说:“近来写定《西游记注》,已成上卷,其下卷较少,并《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笺证》一月之中或能写成,即与《亲征录校注》同付排印,此一年内成绩也。”又说:“前令媛来禀,有四月中赴沪之说,不知随公同行否?沪上见诸老及同人,乞为致意。公到彼后,当知维三年来书问甚疏之故也。维本欲赴津,因近日无假,又闻须早车方便,是以中止。若公行在即,则须俟公赴津矣。”(《王国维全集·书信》,第428-429页)王国维初拟将《元圣武亲征录》、《长春真人西游记》二校注,合《耶律文正公年谱》及《蒙古源流校注》汇集刊印。继以文正公行事未详处尚多,而《蒙古源流》一书又无佳本可校,且蒙文原本,仓卒间亦无从尽通其义意,乃将《蒙鞑备录》及《黑鞑事略》二书之校勘眉注,录为笺证各一卷,合《西游记校注》二卷,《亲征录校注》一卷,并刊之,并附鞑靼考一卷,《辽金时蒙古考》一卷于后,名为《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后附赵万里跋文,于1926年夏,由清华国学研究院以活字版印刷发行,为院刊丛书之一种。对此,王国维尝致函神喜一郎说:

近日将敞撰《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长春真人西游记注》二卷、《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笺证》各一卷,并《鞑靼考》、《辽金时蒙古考》诸种,共为小丛书,付诸排印。大约两月中可成,印成即行奉呈教正。《鞑靼考》又登入《清华杂志》,兹先将杂志抽印本送上四册,祈惠存为何。(《王国维全集·书信》第430页)

王国维之学人品性即是如此,在生活方面他可以不讲究,不求人,甚至到了穷旧潦倒之地步,他也不肯向友人张口;你不问他,他是决不会轻易开口,谈起话来总是“雅尚质朴,毫无华饰”(徐中舒语),但做学问方恰恰相反。碰到难问题他若解决不了,即直接说“我不知道”。为学术研究可四处寻觅资料,为一部《成吉思汗实录》可向日本友人神田喜一郎求助,请求代购;并将研究进度随时写信告知友人,以便达到学术交流之目的。是的,真正之学术研究是离不开书籍,难怪王国维一进清华园,首先考虑的是书;感谢国学研究院将购书之权利交给了他,他四处奔命,购得了难得之经典。的确,王氏之学问,无日无时不进,盖全得力于图书,然王氏自家却藏书不多,做学问多赖于藏书家。如他与蒋盂之相识相交即缘于藏书。“辛亥后,余居日本,始闻人言,今日江左藏书有三大家,则刘翰怡京卿,张石铭观察与居士也。丙辰之春,余归海上,始识居士,居士亢爽有胆,重友朋,其嗜书盖性也。余有意乎其为人,遂与定交,由是得尽览其书。”(《观堂遗墨》卷上)蒋孟密韵楼之藏书,王国维皆一一检阅,提其要而编其目,对王氏学问之进境贡献极大。如门人姚名达所说:“成学固不易。静安先生所以有如此成就,固由其才识过人,亦由其凭藉弥厚。辛亥以前无论矣,辛亥以后至丙辰,则上虞罗氏之书籍、碑版、金石、甲骨任其观摩也。丙辰以后至壬戌,则英伦哈同、吴兴蒋氏、刘氏之书籍听其研究也。癸亥、甲子,则清官之古本、彝器由其检阅也。乙丑以后至丁卯,则清华学校之图书其选择也。计其目见而心习焉,实至可惊。人咸以精到许先生,几不知其渊博尤为有数。返观身后所遗藏书,则寥寥万卷,无以异人,古物尤不数数觏。后之学者,可以省矣。”(引自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479页)姚氏所言可谓极为切要矣。

三、以学术为生命

同类推荐
  •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等。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本书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本书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
  • 青春韵语--心花从这里开始灿烂

    青春韵语--心花从这里开始灿烂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己人生的经历、对解惑之师、学海灯塔、良师益友三个板块。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在故事中与风雅诗意重逢,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辑录了上古传说、历史文化名人轶事等,让小读者在了解和掌握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外,体会诗词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悠悠情思。其中不仅有文学层面的鉴赏分析,还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诗人自身的命运起伏、喜怒哀乐……
  • 犹太人与词语(奥兹作品)

    犹太人与词语(奥兹作品)

    《犹太人与词语》是故事,也是学术探讨,是父女间爱的对话,亦是充满勇气的代际争论。小说家阿摩司·奥兹和历史学家范妮亚携手漫步历史,娓娓讲述“书的名族”犹太人的文本和历史传承。让我们一起倾听那些永恒名字、争论、文本背后的故事,一起见证犹太人的秘密。
热门推荐
  • 盘古风云

    盘古风云

    天生体质孱弱的仁剑,在被未婚妻退婚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周游世界的不归路。
  • 随身一颗混沌珠

    随身一颗混沌珠

    叶天,一名三流院校毕业的三无青年,无意之中得到了开天以来混沌神珠,从此走上了浪的飞起的不归之路........书友群:580332585
  • 猎魔焰

    猎魔焰

    这是一部草根成长史,他来自穷乡僻壤,做过马夫,当过工读生,做过小兵。他与魔兽斗,与人斗,与命运斗,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武者,哪怕是当一个小小的里长,此生无憾!
  • 救下天降大佬后我慌了

    救下天降大佬后我慌了

    慕宛乔穿书了,成为了明远侯府的庶女,一个即将被搞死的炮灰女配。小命堪忧,死路在前。她当机立断,背起小包袱,直接溜到远离京城的南江县,开启了潇洒的富婆生活。几个月后。她看着眼前这个相貌平平,原书里边连个名字都没有出现过的男人,陷入了沉思。……既然都是炮灰,那么,成个亲应该问题不大吧?富婆乔乔眼睛一亮,说干就干,小手一挥,直接八抬大轿将男人娶进了门。然后……成功引狼入室,苟活计划全面崩盘。好惨一女的。
  •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非正常穿越者

    非正常穿越者

    作为一个以非正常方式穿越的穿越者,郑炎一没有金手指,二没有绝高的天赋,但他唯一可以少担心的是自己的穿越到底是不是存在着什么阴谋。作者是萌新一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朱由榔,南明最后一任皇帝,被吴三桂绞杀在缅甸。周仁远,现代宅男一个,无意之中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朱由榔。为了生存下去,看他怎样为了注定的命运不断挣扎,他能否改写历史?王婉婷,一名现代护士,穿越成为了县令千金,这两人是否会在明朝相遇?两人会走到一起吗?
  • 奇国记之啸傲神魔

    奇国记之啸傲神魔

    一无所有的孤儿紫傲,被六祖收养,后与六祖失散,游历七国,笑诸国之奇异,傲神魔之平凡,游历世间,再回大唐,已成逍遥神仙~~~
  • 末世之宅女

    末世之宅女

    上辈子苏芮凭借《雷灵诀》当上了曙光基地第一军团的军团长,在一次丧尸围城中与敌人们同归于尽。。。。。。且看这辈子苏芮如何改写她的历史,曙光基地又会如何?PS:1女主责任心重、护短,有点冷血自私2此文无男主3此文主线是女主修仙,所以前期会有较多的末世前生活的内容,女主最后破碎虚空修炼成仙,到仙界开始新的旅程4此文是纯粹的YY文,有些内容很阴暗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