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24

第24章 与罗振玉的学术交往(3)

1919年春末,罗振玉携眷由日本返国,暂寓上海,与王国维复度相聚。是年5月,罗振玉第三女罗孝纯与王国维长子王潜明在上海结婚。从此,罗振玉与王国维成了亲家,罗、王二氏二十年之学术交往与情谊,可谓又进了一大步。这一年的10月11日至12日,王国维患脚气病,罗振玉遂邀他前往天津休养。期间,罗氏复介绍陕西总督与王国维相识,正是此人在三年后推荐王氏走进清官,成为逊帝溥仪之南书房行走。另外,经罗振玉之介绍,王国维受聘为乌程蒋汝藻(孟)纂修《密韵楼藏书录》、《密云楼藏书志》、《传书堂记》等。王氏由此便利条件而阅读海内善本和孤本,亦大为方便了他之学术研究。几个月前,王国维还为罗振玉修改送丁衡甫挽联。丁氏为江苏山阳人,清末官至山西巡抚,系罗振玉之内从兄。“联中‘不二十载’拟易为‘廿载中’,‘曾几何时’拟易为‘数年来’,因‘曾几何时’四字与‘斯民畴复帱’五字不甚相贯也。”(《王国维全集·书信》第284页)1921年6月,罗振玉第三子罗君楚在上海患病,王国维非常关心,尝给王潜明写信详细谈病情。直至10月,年仅26岁的罗君楚病故。王国维十分悲痛,便写下《罗君楚传》一文,对君楚之为人与学术均作了详细之描述。王国维写道:“余初见君楚时,君楚方六、七岁,盖亲见其自幼而少、而长、而劬学、而著书。君楚为学,有异闻必以语余,余亦时以所得告之。余作《西胡考》,君楚为余征内典中故事。君楚所释《华严经》刻本,今于其殁后数月始得考定,为元初杭州所刊河西字《大藏经》之一,恨不得以语君楚。然则余亦安得复有闻于君楚耶?将突厥、回鹘、修利诸史料不能及今世而理董耶?即异日有继君楚之业者,如君楚之高才力学,又岂易得也。君楚没,海内知参事及君楚者,无不痛惜,嘉兴沈乙庵先生与余言君楚,辄涕泗不能禁。然则君楚之死,其为学术之不幸,何如也?”(《观堂集林》外二种下册,第707页)王国维复拟为罗君楚编印遗著,还拟将罗君楚编译之巴黎、伦敦两种敦煌书目印入蒋汝藻所刊丛书之中,并为之撰写序言。半年后,王国维复撰写了《罗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铭》,与此前之《罗君楚传》一并收入《观堂集林》。

1923年5月,经升允推荐王国维接逊帝溥仪之谕旨,动身前往北京就任南书房行走。1924年8月,罗振玉亦入值南斋。一时间,他们二人皆成为“皇帝”身边之近臣。进宫后,罗振玉奉命检查内府古器,他要求王国维与他一起检查,故他们又一次在一起,进行密切之合作。在这一特殊之环境里,王国维与罗振玉的人格表征明显不同。王国维书卷气很浓,完全是学人气质;罗振玉更热衷于政治,完全是政客面貌。罗振玉当时家在天津,每至京,即寓王国维家。罗振玉经常往来京津两地,不常去宫里,他还要求王国维把他不在宫中时所发生之事告诉他,并且陷人深深的派系斗争之中。王国维对宫中派系斗争十分厌恶,尝写信告诉过罗氏,表达了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愿。但此种情绪并没有影响王氏对逊帝溥仪之忠诚。与此相反,罗振玉却深深地陷入了宫廷之派系斗争中,而且愈陷愈深,最终成为这个派系斗争中之重要角色。特别是1925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逼出官以后,罗振玉同郑孝胥、陈宝琛等人,为了各自不同之目的和利益,发生了激烈之争斗,罗氏乐此不疲,并且表现活跃,上蹿下跳,显得非常有活动能量。关于罗振玉,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详细之描述,不妨录以备考: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候,宫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贴贴,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欠罗振玉的情,而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罗、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可以不提了,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过的代价。(《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年3月版,第201页)

王国维青年时期受过罗振玉之帮助是事实,但并不存在王氏为了报答罗氏而将自己的著作献给罗振玉的问题,而罗振玉之学术著作里渗透着王氏之心血倒亦是事实。关于此一点,笔者尝在写王国维的其他几篇文章中有所述及,此处不赘。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还描述道,罗振玉到官里来之时候,约五十出头,中高个儿,戴一副金丝近视镜,留着一小绺山羊胡子,脑后垂着辫子。由于升允之推荐,亦由于他的考古学之名义,溥仪接受了陈宝琛之建议,留作南书房行走。溥仪说罗振玉在复辟活动方面之名气比他在学术上的名气大,更受到溥仪注意。此时之王国维十分清醒,他在1925年3月,就给好友蒋汝藻写信,表示准备离开这一龌龊之地。王国维反复表示还是要以教书为业,充分显示了他之学人本色。不同的是,罗振玉仍在“恶浊”环境中。此时,王国维与罗振玉已明显表现出了不和谐之矛盾。这种不和谐之矛盾在他们近三十年之友情间首次凸现了出来,使他们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就在这一年4月,王国维全家迁居清华园,专任国学研究院导师。8月,王国维赴天津为罗振玉庆祝六十大寿,并献贺诗二首:“卅载云龙会合常,半年濡响更难忘。昏灯履道坊中雨,赢马慈恩院外霜。事去死生无上策,智穷江汉有回肠,毗蓝风里山河碎,痛定为君举一觞。”“事到艰危誓致身,云雷屯处见经伦。庭墙雀立难存楚,关塞鸡鸣已脱秦。独赞致尊成勇决,可知高庙有威神。百年知遇君无负,惭愧同为侍从臣。”(《王国维文集)第588-589页)王国维在诗中认为,知遇之恩,当永远难忘;但惭愧的是与罗振玉同为南书房行走,王氏却不能同去天津陪伴圣上。这“惭愧”一词,颇富深意。从此面解,乃是自责;从彼面解,可能含有另外之意。一方面对圣上有所不满故不能像罗氏那样随其左右;另一方面便是对罗振玉不满,罗主张溥仪出洋,故愿意跟去天津,欲极力促成,此与王氏意思相左。只因双方相交既深且久,故反而不好明讲。相互抵牾,只在心中。王国维之人格独立,不为人拘,恰如他之学术独立。读这两首贺诗,亦足能窥其一斑。

七、断交与“遗折”

1926年9月,王国维长子王潜明在上海病逝,享年28岁。王潜明为王国维第一位夫人莫氏所生,深得王国维的喜爱。王国维亲赴上海,直到丧事处理完毕,乃离沪北返。由于家庭琐细及误会,罗振玉与王国维发生矛盾,他们的交往至此破裂。1926年10月至12月,王国维与罗振玉互致书信,谈儿女细故,终因发生误会导致两人数十年之通信至此而绝。一直到1927年2月25日,溥仪在天津张园做寿时,王国维与罗振玉那天皆前往拜寿。两人相视而过,没有接言,似已情断义绝。(参见拙文《王国维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辉煌》一文)

对于王国维与罗振玉晚年失和一事,陈鸿祥先生作《王国维年谱》有一独特看法。陈先生认为,王、罗失和是出于一种误会,此说较为可信。陈先生认为:王潜明不幸病亡,罗振玉可怜爱女,而迁怒于王氏夫妇,罗曼华亦确有不满舅姑之处。但此种迁怒与不满,决不是因为所谓钱关系,亦与别人的其他揣测无关。

5月,国内政局发生激烈动荡,王国维急促不安。冯玉祥之部队直逼北京,王国维怕自己的名字已经上了冯玉祥之黑名单,遂留下遗书一份,于1927年6月2日上午,来到颐和园昆明湖畔,扑通一声,自沉而死。一位中国学术史上之绝代天才,就这样结束了自己。遗书上之主要内容,只有十六个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6月7日,罗振玉据情“上奏”溥仪,并代递了一封“遗折”。关于这封“遗折”,溥仪所记:

王国维死后,社会上曾有一种国学大师殉清的传说,这其实是罗振玉做出的文章,而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篇文章的合作者。过程是这样:罗振玉给张园送来了一份密封的所谓王国维的“遗折”,我看了这篇充满了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的文字,大受感动,和师傅们商议了一下,发了一道“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堪恻悯……加恩谥于忠悫,派贝子溥价即日前往奠缀,赏给陀罗经被并洋二千元……”罗振玉于是一面广邀中日名流、学者,在日租界日本花园里为“忠悫公”设灵公祭,宣传王国维的“完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一面更在一篇祭文里宣称他相信自己将和死者“九泉相见,谅亦匪谣”。其实那个表现着“孤忠耿耿”的遗折,却是假的,它的编造者正是要和死者“九泉相见”的罗振玉。(《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年3月版,第202页)

溥仪自道他尝为罗振玉所写的祭文而“迷惑”,但罗振玉极力要使人相信的是,王国维之死是“殉清”。据后来的学者说,原来“遗折”是罗振玉命其第四子罗福葆仿王国维的笔迹写下的,他对此并不隐讳,其外孙刘蕙孙回忆说:“1929年我在旅顺,雪堂先生对我说起他和静安的友谊,最后说:‘他最后觉得对我不起,欲以一死报知己。我也觉得那件事不免粗暴,对他不起。但死者不能复生,只好为他弄个谥法。遗折是我替做的。’”(《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关于罗振玉代递“遗折”目的,学界不少人皆有猜疑,但此事在深悉内情之其嫡孙罗继祖看来则毫不奇怪,他在《跋〈观堂书札〉》一文中尝谓:“祖父和王先生效忠清朝的信念至死不渝,这一点是共同的,并不为家嫌隙而有所动摇。所以祖父一看到王先生临终遗嘱而痛感愧对死友,在王先生一死明志,并没有‘希冀饰终恩泽’的动机,而祖父却迫不及待地代递遗折。溥仪说遗折写得很工整,不是王国维的手笔,这话倒是说对了。祖父对于王先生身后,特别是遗书的编纂刊行,不超过一年,遗书四集赫然在案,是尽了心力的。”(《读书》1982年第8期)几年后,罗继祖复在一部回忆其祖父之书中写道:“祖父一接到投湖消息,又看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十六字的遗嘱,才痛感只有不忘久要,而自己反不能捐弃小嫌,万分愧对,急急忙忙代作了一份遗折呈给溥仪,这份遗折虽未留稿,内容可以估计到,一定是希望溥仪毋忘在莒,近贤远佞。在祖父认为死者的心事他是明白的,代递遗折,尽后死之责,心安理得,所以丝毫没有想到会有人责备他‘欺君’。”(《庭闻忆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8—99页)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又写道:

而且王国维因他的推荐得以接近“天颜”,也要算做欠他的情份,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继而以要休退他的女儿(罗的儿媳妇)为要挟,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见该书第201页)。这其实就是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所说的“委琐龌龊”之传说。罗振玉之“逼债”说,恐怕亦是言过其实。即便是罗振玉真的逼债,王国维亦不会为那一点钱而投湖自尽。自陈寅恪在1927年6月写了《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后,罗振玉大加恭维:“大作忠悫挽词。辞理并茂,为哀挽诸作之冠,足与观堂集中颐和园词、蜀道难诸篇比美;忠悫以后,学术所寄,端在吾公矣。”(高阳《笺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高阳说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84页)罗振玉之赞词是出于衷心感激。因为是陈寅恪在无形中帮了他的忙;此并非陈寅恪有所爱于罗振玉,而是为了要解释王国维之死,陈寅恪在挽词中使用了多处曲笔,暗示死因之复杂。关于王国维之死,直到胡适之晚年,还保留着印象。1961年9月20日,胡适在与胡颂平的谈话中才谈到了这一印象。胡适在谈到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死的关系,说北伐及大革命向北京挺进时,梁启超的情绪影响了王国维。他说:“那时他(按:指梁)很怕,他曾计划出逃。他的门人故旧多少人,他是可以不怕的。王国维的死,是看了任公的惊惶才自杀的。王国维以为任公可以逃得了;而他没有这么多的门生故旧,逃哪里去呢。所以自杀了。任公先生就因心里害怕的关系,又因身体不好,心境就不同了。”(《胡适周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45页)不管怎么说,王国维之死,最紧张的人当是罗振玉,为此,罗振玉亦下了一番功夫。诸如设灵公祭,代“遗折”,编文集等,不一而足。在整理王氏遗著期间,罗振玉在王国维家中找到《论政学疏》草稿,遂将公之于世。罗氏还编印发行了《王忠悫公哀挽录》一书,高度赞扬与评价王国维之学术成就。王氏赴水远行之后,罗氏主动承担后死之责,为亡友料理后事,应使王氏在九泉之下感到有所安慰。总之,王国维与罗振玉两位国学大师的学术与人生交往是真诚的,朴实的,是富有深刻内容的。两人近三十年之交往与合作,导致形成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罗王之学”,我相信,将会永远造福于后世学人。

同类推荐
  • 日近西山云霞飞

    日近西山云霞飞

    十五年前,我被史铁生期待未来写作态的话语感动,期盼这些到来。他在一则随笔中写道:所以我希望“职业作家”是暂时现象。我希望未来的写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原不必弄那么多技巧,几十亿种自由坦荡的声音是无论什么技巧也无法比拟的真实、深刻、新鲜。我希望写作是一块梦境般自由的时间,有限的技巧在那儿死去,无限的心思从那儿流露,无限的欣赏角度在那儿生产。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江山多娇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江山多娇

    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从钓鱼台的春昼写到江南的冬景,再到济南的秋天;从黄昏的观前街写到英国的康桥,再到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从阳关雪写到柳侯祠、道士塔..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尖游历各方美景,感受别样风情,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

    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并非独人类所独有。自然界的万事,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姿态,都有自己的灵魂。灵,于我的感知里,是寻常的世俗的温暖。三九隆冬,在乡野,我曾发现瑟缩的枯草丛中,隐约着斑斑点点的生意,在庭院向阳的角落,印着花花嗒嗒的羞羞怯怯的嫩绿,早春是悄悄地尾冬而来的吗?我从这丁点的春意之中,似乎体味到了春的含义。本书主要讲述了,有关草木虫鱼、乡村风物、民俗风情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解读,书中或草木或风景或鸟兽都刻画的细致入微,把它们的灵魂用文字勾勒出来跃然于纸上。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2005-2010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2005-2010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热门推荐
  • 来世再见——我与TF的百年之约

    来世再见——我与TF的百年之约

    本文讲述的是世界“不败女神”韩雪依与TFBOYS-易烊千玺的坎坷爱情故事......
  • 再次成为宝贝

    再次成为宝贝

    再次成为宝贝重来一世,顾筱要好好爱那个年少的段煜上一世顾筱傻傻的辜负了他这一世顾筱知道了这个把所有心事都藏在心里的男孩对她的爱顾筱“来,宝贝亲一个”段煜脸红羞涩-段煜“媳妇,亲一个”顾筱“走开,没看到小凛都哭了吗”身在暗处的段煜,顾筱是他唯一的光
  • 东方仙门

    东方仙门

    东方仙门以墨、苏、温三家为首,以修炼、除邪、誅妖为己任,而作为仙门笑柄的苏涣再意外死后穿越成为了墨家的小师弟墨凝渊。渐渐苏醒的前世意识是否会影响墨凝渊的一生?妖难道只能被尽而誅之?
  • 圣樱学院之一吻定终生

    圣樱学院之一吻定终生

    苏雨晨,一个活泼可爱的高中女生,性格: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敢爱敢恨,一直向往着有一天童话书里那小白脸一样的王子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是,不想自己的未婚夫居然是一个黑道人物,直接头有点晕晕的感觉,先不说她要嫌弃有一个黑道未婚夫,她那未婚夫先嫌弃她逃婚了……
  • 回到原点,你是否还爱我

    回到原点,你是否还爱我

    都说男人最绝情,为什么让我赶上三个痴情的。这让我如何做决定。敏儿无奈地说道“你们行行好放过我。”“不行。”这回你们三到团结。女主角黑线。惹不起,我躲得起。一年后的一天一个高大的身影强势的靠近把敏儿挤在了角落。“有事吗?”敏儿做贼心虚地说道“你以为你换了个模样,我就不认识你了。”“哈哈,好巧。”敏儿尴尬的笑。“不巧,我在找你。”说罢霸道的吻了下去。......“如果让我知道你对她不好,我会把敏儿夺回来的。”“不要给我机会,否则我不会再把敏儿让给你。”“死了这心吧。”看那气氛很是紧张。“啪...拿钱,拿钱。我赢了。”女主角看着斗地主的三个男的。脸色越来越黑。见过情敌成为哥们吗?我到见识了。
  • 误惹妖孽魔王

    误惹妖孽魔王

    谁的穿越有她倒霉?刚来灵界的第一天殷紫月就不小心弄坏了魔王大人的宝物,随后她就成为了整个魔族追捕的目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斗智斗勇,最后她还是倒霉的落到了魔王大人的手里,谁能告诉她传闻中高贵冷艳的魔王大人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副痞子的样子?什么,神族让她去继承天神的位置?还要她代表正义灭了邪恶的魔王大人?不不,她只是一个路人甲而已,绝对不是什么天神的继承人,跟前任天神大人长得像又不是她的错,再说了,魔王大人的强大之处可不是她一个小小的人类能对付了得……
  • 异界之游戏人生

    异界之游戏人生

    星空虚影点醒一生凡梦,不得已,他远赴寰宇,历游诸星。虽漂泊而不凄惶,处异界而不望乡。人生游戏,游戏人生,孰为赢家,自见分晓。
  • 赤霄圣令

    赤霄圣令

    盛世苍茫,乱世苍凉;杀伐的乱世里生命无比脆弱,灰暗的天空中光辉微不足道。朝野,王侯将相各方割据征战连连。山野,强盗纵横肆虐百姓民不聊生。江湖,各派自持名门铸就群雄逐鹿。天道无常人道善变,唯赤霄圣令永恒。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曾言:“赤霄圣令可开启‘龙渊天宫’,得‘龙渊天宫’者:文可超越吾,物可敌十霸王,势可比盛世大汉,乃至超凡入圣!”东汉末年,一段江湖情长……
  • 万物论刀剑

    万物论刀剑

    此书为巜刀剑》系列一书中看不懂的地方做出详细的回答,会与刀剑系列一同更新←有空
  • 江湖路之逍遥行

    江湖路之逍遥行

    一个少年手持三尺青锋怀揣着梦想踏上了江湖路一个镖局世家的孩子,偶然中拜入了武当本想潇潇洒洒的做个游侠可是现实却偏偏逼他做了大侠这是一个少年的奋斗史,里面有热血,潇洒,欢笑也有悲伤和痛苦本书慢热,请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