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34

第34章 不古不今之学(3)

陈寅恪之论析十分清晰可辨。其实唐代之府兵制既建立在均田制之上,兵农合一洵为不辩之事实,如《新唐书》“兵制”中就说过:“初府兵元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一出,事能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二十五史》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版,第4271页)有关府兵制的破坏问题,陈寅恪认为除“自身本已逐渐衰腐”外,“武氏更加以破坏,遂致分崩堕落不可救止”(第235页)。因武氏而崇尚进士科,逐步破坏了关陇集团,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将相大臣不再出于同一系统,导致文武分途之现象。其结果就是陈寅恪所说的“宰相不能不由翰林学士中选出,边镇大帅之职舍蕃将莫能胜任,而将相文武蕃汉进用之途,遂分歧不可复合”(第235页)。唐代初年之内重外轻之局,至玄宗一朝摇身一变为内轻外重之局。因此,府兵制之废,与将相分途实有因果之关系。在唐玄宗时期,从表面看确为极盛之世,然其动荡不安之因子却早已种下,只待时机成熟即一触即发,并使一代盛世迅即转为衰败。

综上所述,我们对陈寅恪所谓的“不古不今”之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管怎么说,陈寅恪的研究已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尽管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人们依然承认陈寅恪的观点极富启发性,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英国学者浦立本读了陈寅恪之书受到很多启发,撰成博士论文《安禄山叛乱之背景》,后修改成书公开出版。浦氏于书前正文中对陈寅恪推崇备至,誉为唐史研究第一人。浦立本后来成为很有名气的欧美汉学家。英国剑桥大学中文教授崔瑞德写道:“陈(寅恪)的分析经过巧妙的发挥和提高,已成了浦立本研究玄宗执政最后几年唐代政治史这一最重要的著作的基础,此书的每一章节都很得益于陈的研究成果,虽然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的观点受到了挑战。”(《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版,第12页)可见,陈寅恪的学术影响是广泛的、长久的、深远的。

六、种族与文化两大核心思想

同时,中外学界也注意到,陈寅恪提出的种族与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两大核心思想,也是对中国历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陈寅恪就是从种族与文化入手,考证分析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状况的复杂变化。他认为,在唐代疆域之内,实际存在着两类地区,一类为汉文化影响占统治之地区,一类为胡化地区。胡化区域不仅在军事、政治、财政等方面与中央政权无隶属关系,而且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文化影响。陈寅恪说:“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第210页)陈寅恪指出,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故一些在科举及仕途方面的不得志者,不得已只有走河朔一条路。陈寅恪还根据史料,认为胡化区域之居民也可分为两类,一为其人之种族本为胡类;一为虽是汉族,却因久居河朔,胡化日深,已与胡人无异。前者属于种族,后者属于文化。故唐代之藩镇问题,实际上是种族与文化之关系问题。但陈寅恪在分析此二者之关系时,始终认为二者相比,则文化影响大于种族。他尝以北朝历史中胡汉权利之争与地域之争为例,予以了详细之论证与分析。最后他指出:“总而言之,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第79页)“有教无类”,这是陈寅恪概括种族与文化关系的核心概念,颇为精当。在漫漫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华夏诸多民族犹如这长河中之朵朵浪花,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最终融为一体,使彼此不可能分离。汉民族与诸多少数民族就像这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共同为华夏文化之形成与演变做出了贡献;文化之影响又往往超越种族界限,此乃历史的关键点所在;统一的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之影响之区分正如历史长河中大的波浪与小小浪花一样。大中华文化是自古以来逐渐形成的对各民族皆有制约作用的、在全中国范围内基本一致之文化思想,对此,各民族虽然接受程度不同,却皆有基本之认同感。至于各民族文化对于各个具体之民族,则影响程度有着更大的差异,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此也有不同的接受要求,有些更加主动,有些则是在被动中逐渐完成。最终种族之差异逐渐淡化,而文化上之共同点逐渐上升为第一因素,有些则更上升为大中华文化的新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陈寅恪的“有教无类”是分析中古历史复杂演变之纲领,只要有了此一纲领,这一时代演变之轨迹也就清晰可辨了。

中华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视家庭的文化体系,而中国社会是一个以伦理道德为支撑之社会,故即使对于那些不重视或敌视家庭观念之外来之文化,亦能对其实行改造,迫使其适应。前者如佛教,后者如基督教,这些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本质上多有冲突,其发展常常被迫中断,影响十分有限。社会越是动荡,家庭观念越为突出,最终以家庭为单位逐渐形成一个大家族群体———社会群体,以在社会动荡中捍卫本家族之利益;最后可能形成更大的社会集团,成为捍卫种族利益之种族群体。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婚姻关系和家世渊源往往承担了维系群体关系的重大作用,中国民间常见之认义父、干妈、干爹之类,即为此意。如陈寅恪引《旧唐书》卷六九《侯张薛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张亮传:(贞观)二十年,有陕人常德玄告其事,并言亮有义儿五百人。太宗谓侍臣日:“亮有义儿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

陈寅恪对此评曰:“足知当时畜养义子之风气尚不盛,但后来河北藩镇及五代将帅则受胡化,故多畜义子,盖部落遗制也。”(《读书札记一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9月版,第107页)所以,在社会动荡时期,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集团利益之需要,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理念,往往非轻视即抛弃,倘有宣扬,也是利用和需要而已。处于这种情况,维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往往就落实到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积累的名门大族肩上,这也是由于中国缺乏独立之宗教力量之结果。对此一点,陈寅恪进行了详细之考证与辨析,他认为把握这一点,是理解中古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线索。陈寅恪尝以东汉末年之儒家大族为例,论证了这一历史文化之重要特征:“东汉末年政紊世乱,此种家族往往怀抱一种政治理想,以救时弊,虽一时不必期诸实行,而终望其理想得以达到。”(《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第143页)陈寅恪深入地论述到:汉族中的此种名门望族,除家世之外,尚需要有影响之文化代表,才能具备与胡人联合之资格。而且,在两晋时期,统治者虽以儒家大族为主体,但也有一部分投机之寒族,此两类不同集团之混合,其各自优点难以相互影响,其丑陋之一面倒易于传染,此为西晋一朝灭亡之原因。陈寅恪此论可谓深刻之至;能在文化上指出其互相影响并进行论证者,陈寅恪实为第一人也。

陈寅恪还认为,唐代之强盛不仅与其统治者的策略有关,亦与当时一些少数民族之衰败有关。不能过分夸大唐统治者之作用。他指出:

唐代武功可称为吾民族空前盛业,然详究其所以与某甲外族竞争,卒至胜利之原因,实不仅由于吾民族自具之精神及物力,亦某甲外族本身之腐朽衰弱有以招致中国武力攻取之道,而为之先道者也。(第322页)

然则隋末唐初之际,亚洲大部民族之主人是突厥,而非华夏也。但唐太宗仅于十年之后,能以屈辱破残之中国一举而覆灭突厥者,固由唐室君臣之发奋自强,遂得臻此,实亦突厥本身之腐败及回纥之兴起二端有以致之也。(第323页)

不单纯以帝王之功业判断一个时代之文化发展水平,亦不对帝王所谓文治武功给予不切实际之评价,这同样是陈寅恪的深刻之处。汉唐盛世,历来为人乐道,但对导致其走上昌盛之路之文化准备,则少有人研究,这些方面,正是陈寅恪可以大有用武之地之领域。陈寅恪尝对他的好友吴宓说:“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于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有欧洲骑士文学之盛况。而唐代文学特富想像,亦由于此云云。”(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75页)陈寅恪认为,历代五朝之崛起,出于西北者居多,最杰出者为汉唐,“惟默察当今大势,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倾其全力经营西北,则可以无疑。”(《寒柳堂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163页)陈寅恪一反汉族文化中心论之说。指出中华文化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结晶,即使在通常人们认为是纯粹之汉族文化中,亦能发现其他民族文化之成分。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中国无论何代,即当坚持闭关政策之时,而实际终难免不与其他民族接触,李唐一代其与外族和平及战争互相接触之频烦,尤甚于以前诸朝,故其所受外族影响之深且钜,自不待言。”(第347页)为了考证唐代汉族与域内外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实际情况,陈寅恪撰写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专著,还发表了一批论文,详细考证事实,追根溯源,其结论令中外学界信服。在考证胡汉两种文化的交融方面,陈寅恪特别指出汉文化中的胡文化因素,这与他指出汉文化中的佛教因素是一致的,皆是对汉文化精华乃至元典的一种消解,其意义是深远的,此处不赘。就思想学术而言,陈寅恪认为,中国本土之道教其发展与变革,洵与佛教有着直接之关系。他指出:

吾国道教虽其初原为本土之产物,而其后逐渐接受模袭外来输入之学说技术,变易演进,遂成为一庞大复杂之混合体,此治吾国宗教史者所习知者也。综观二千年来道教之发展史,每一次之改革,必受一种外来学说之激刺,而所受外来之学说,要以佛教为主。(《崔浩与寇谦之》,载《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第126页)

就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深入的分析和严密之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皆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由此可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之成分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亦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本身即是中华文化之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此文化之发展、演变与高峰,即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亦并非拒绝吸收外来文化,如屈原之《离骚》,陈寅恪即指出其含有道教思想。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著书立说,是分大于合;而至中古时期,儒、释、道三家虽成鼎足之势,但各学派之间以及各民族文化之间交流日盛,是合大于分,最终走向高峰。

陈寅恪指出,当佛教传入中土时,由于中国文化已发展至相当程度,因此,佛教只有被改造后才能适应中国社会之特性。因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故佛教若真要寻求立足之地,就必须与儒家思想达成一致,通过融会贯通,证明二者有相通相同乃至可以互补。陈寅恪认为,对于外来文化不外有两种引进方式,即直接引进与间接引进。陈寅恪在读《僧传》时,对它们各自的优劣进行了分析:

间接传播文化,有利亦有害:利者,如植物移植,因易环境之故,转可发挥其特性而为本土所不能者,如基督教移植欧洲,与希腊哲学接触,而成欧洲中世纪之神学、哲学及文艺是也。其害,则展转间接,致失原来精意,如吾国自日本、美国贩运文化中之不良部分,皆其近例。然其所以致此不良之果者,皆在不能直接研究其文化本原。研究本原首在通达其言语,中亚语言与天竺同源,虽方言小异而大致可解,如近世意语之于拉丁。(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86页)

陈寅恪之观点极为鲜明:对外来文化之引进,关键在于确定该文化是否对本民族文化有益,倘若此则必须直接研究其文化本原,而通达其语言是前提。至于引进方式,则直接间接均无妨,问题在于以往之引进往往把不良部分误作精华,以致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至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加工改造而得以成功流传之例子,人们常常会想到禅宗。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指出隋唐制度源出三处,即北魏、北齐,梁、陈,西和魏周。其中北魏、北齐一源中因杂有河西之支派,故其受西域文明影响甚大,致使隋唐两朝时一些艺人及工匠多为胡族血统;特别是在建筑方面,其营建构造既体现华夏礼制又展示并借助了西域工艺。此点,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的“礼仪”一章及“附都城建筑”部分论述得相当周密。此不赘引。

综上所述,陈寅恪于众人经见之史料中,于极细微处下功夫,逐步引发,化平常为神奇,勾画出了有关唐代历史、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制度史等,这样一部博大思精的学术史轮廓。应该说,在二十世纪百年中国学术史上,试图叩响中古史大门的学人比比皆是,但在此领域能如陈寅恪深入其堂奥者恐寥寥无几矣。陈寅恪之分析是相当精辟的,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开辟了崭新之道路,对唐代政治史之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类推荐
  •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本书摘取三百余首古诗词中花草诗篇,结合花卉名字的由来,以雅致飘逸的笔调,记录了花草在诗词中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它们情感交织的典故。重拾对大自然的向往,体悟花与四季之美。
  • 银河铁道之夜

    银河铁道之夜

    《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的安徒生”宫泽贤治的作品经典作品集,精选1篇日本人人皆知的“不成为诗的诗”《不畏风雨》,以及《银河铁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黄色西红柿》《鹿舞起源》《猫的事务所》《夜鹰之星》《水仙月四日》《山梨》《双子星》《要求多多的餐厅》《渡过雪原》《风又三郎》《奥茨贝尔与大象》《雁童子》《古斯柯·布多力传记》等15篇脍炙人口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八年四易其稿,直至生命终结前仍在加工润色,被称为“永远没有完结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银河节的晚上,贫苦少年乔万尼在山丘上睡着了,梦中他和好友一起搭上了开往天国的银河铁道列车,开启了瑰丽浪漫的银河之旅。宫泽贤治建构了一个奇妙多姿的童话世界,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对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的反思,对生命对宇宙的关注,以及对幸福对理想的追求,等等。宫泽贤治身处大地、心向银河的意志,以及终生为着全人类的幸福而执着踏实奋斗的精神,通过其篇篇文字传达出来。读来无不感喟:生而为人,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宫泽贤治的童话又不只是童话,它不仅是童趣的故事,更是“永远不结束”“永远在生长”的童话。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能在每一次阅读中读出其中深意。
  • 体面的普通人

    体面的普通人

    这世界谁不是双手双脚一颗心的普通人。活出希望,就是体面。体面这两个字,从来都与物质无关,而是接受平凡的坦诚,以及面对波折的坚韧。【只要还有明天】因为穷,小小的美雪被父母卖掉。十几岁挺着大肚子,丈夫却死在战场。以为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却被骗去远方做慰安妇。九死一生逃了回来,在乱葬岗找到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怀中儿子的身体早已冰凉……这是一个让人觉得甚至连死都不能消除痛苦的漫长人生,可是这个她却以八十多的高龄站在我面前。【寻找佐伊】最具有人文情怀的故事。一个快要病逝的老太太,为什么从日本奔赴中国,只为寻找一个叫做“佐伊”的大象……
  • 王青文集

    王青文集

    此书是一本集诗歌、魔幻小说、乡土小说、中篇小说集的作品合集。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魔幻小说《贝秋与小青鸟》的主角是一个十四岁的具有灵气的善良的小女孩,她是女娲娘娘的后人,文章讲述了她从现代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以及生活中一系列奇特的冒险经历。乡土小说《村华云》的女主角灵儿是一个出生在土改时期的乡村女人,文章主要描写了她内心的细腻与坚韧的女性精神。中篇小说集有三篇,分别是《春风春雨春又晴》、《河魂》、《新画皮》。
  • 露水的世

    露水的世

    这是一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作者忠实记载了他从两岁到九岁的一段时光,将幼时情景和明治风俗,娓娓道来,文字朴素,但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天真温暖的回忆。书中所写大多是温馨的事,幼时即使有诸多不愉快,也在暖色的滤镜下,多了柔性的调子。父亲带我去看的活人形展览,隔了四十年回忆起来依然清晰。古屋氏叔父的腌菜店,英夫哥的风筝,一个人在山野里呆过的时光,在温泉沐浴时偶然遇到的艺妓雪白的裸体......这些都被记忆完整地保存,隔了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往事如昨。故乡、渔村、蚕豆田,系成了文泉子心中一根扯不断的线。那里是他记忆中的童年,在那个有着带木槿的篱笆,有着古旧瓦屋顶的大门,有带着凌霄花的老樟树的小城寓所,那个有着绢姑、阿幸、多代……也有着雏人形、酒颠童子、鱼鲊……的童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他的生命里穿行,又渐渐淡去。通过“我”的眼睛,把市井描绘得热闹又别具温情,质朴中道尽纷繁众生百态。这是主人公纯真温暖的童年。平中见喜,淡定舒缓。洋灯、昆布、单衣,这是透在骨子里的温润。流淌在血液里的诗意,变得和老房子一样浑身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引人向往本书虽然描写儿童生活,但它不是儿童文学,是写给大人看的。如同中国的《城南旧事》,它也不是儿童自己来写自己,而是一个成年人回望童年时留下的一点回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文章传达出的趣味是一种经过历练、经过省察的趣味,如果说这里面也有童趣的话,那它也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童趣。
热门推荐
  • 天魔为命万古为尊

    天魔为命万古为尊

    古往今来,2大地界4大魔都3大天域,战争不断,天灭与魔星双方交战死伤惨重,大战过后,群雄并起,究竟谁能一平天下乱,谁能一统9天,天灭与魔星将继续对抗到底,还是放弃执念与偏见,一同踏千山万水,历练成长,找寻万古之力,打败各方天之骄子,俯视天下群雄,他们能否平定万年来的不断战争,他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传奇故事。
  • 无限超能者

    无限超能者

    即使在这个人人都有能力的世界里,咱也不用太拔尖嘛。
  • 一世繁花相伴

    一世繁花相伴

    A市有一条老街名叫繁花里,这里也曾繁荣,也曾衰退落魄,后来繁花里成了A市的新商圈,繁华似锦。某日,晔庭广场的老板谄媚地问:娘子,租金可否不递增了?某老板娘子:为何?某老板:为夫想赚点私房钱······某老板娘子:那就涨10个百分点好了!某老板:娘子,我觉得按8年前的合约按年递增就好了,呵呵······某老板娘子:最近很穷,儿子要上武术班、音乐班、补习班······某老板:这个我来交就好!不用娘子费心~~某老板娘子:你还有私房钱!
  • 我的粉T男友

    我的粉T男友

    何瑆辞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一年的不辞而别竟然成了他与唐时彻底失去联系的根源……再次遇见她时,她的身边已经有了适合她的人,他比他更懂得如何逗她开心,比他更会保护她,比他更适合相伴她一生………他想以朋友身份守护心爱之人,最后却连这个身份也失去了……曾经,多想携你揽星河,蓦然回首,你已满眼星河…………
  • 流连异界,缘分长流

    流连异界,缘分长流

    《清心决》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尘垢不沾,俗相不染虚空宁宓,混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份与物忘,同乎浑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悠心无挂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 我的娘子是鬼仙

    我的娘子是鬼仙

    本是现代已死之人,却意外进入了时空乱流!以灵魂状态经历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爆笑故事!片段一:“好饿啊!”刘语璇捂住自己的肚子,悲催的说到!为什么都变成鬼了还会饿肚子啊!“这是那个混蛋偷吃了我的贡品?”土地庙中白胡子老头红着脸怒气冲冲的咆哮!“不可能啊!你一个鬼怎么可能进入得了我的地方,还偷吃了我的贡品??”面对土地爷的质问,刘语璇摸了摸鼻尖尴尬的一笑,其实她也想知道啊!“该死的,你是谁?”温泉池中一个绝美如天人,妖娆如妖神的男子黑着脸看着刘语璇!刘语璇迅速的飘到舒镜渊的面前伸出自己的狼爪一把捏住他胸前的两个红豆豆:“帅哥,你有男朋友没有?”舒镜渊黑着脸看着面前不似正常人的刘语璇一时无言!
  • 贞观不良帅

    贞观不良帅

    一觉醒来,莫名其妙成为了李唐十六岁的浪荡子怎么破?方雏儿得知情况后积极投入,没有显赫出生我就拼个出生也没什么大不了。玄武门不良帅惊退东宫六率,河北叛乱一骑定乾坤......长安不良帅,一个小人物一步步崛起之路......
  • 20岁,我所理解的生活

    20岁,我所理解的生活

    你还记得自己20岁时的样子吗?那段未来充满无限种可能的时光。你怀念刚刚逝去的高中,你遇见想用余生去保护的人,你望着北京的夜空感到深深的绝望。你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你纠结错过的种种过往。可惜呀。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这里有35个故事,我整理好那个年纪能写出的最走心的文字,每一篇都曾是我最喜欢的。给那段时光做一段总结。给20岁的我,也给20岁的你。
  • 残奴

    残奴

    [花雨授权]她与她美艳无双,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一个万里追情郎,却被视为作风豪放大胆;一个如笼中鸟一无是处,被心上人视为敝屣。当容颜变残颜时,他可还记得过往中有个她?
  • 玄穹修途

    玄穹修途

    被女友惨甩的凌空宇,伤痛之下出国旅旅游去散散心,未曾想到,经过百慕大三角海域时,飞机失事,一切都消失不见;除了他。因为他是所有宇宙中独一无二的造化圣体,同时拥有着造化圣魂的人。因缘际会之下,他来到了一个名为玄宇大陆的地方,从此展开了他绚丽无比的传奇修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