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56300000149

第149章 一五七,反目成仇

女人敏锐的感觉是上天赐予的珍宝,不独姚琉璃如此,凤阳郡夫人林氏亦是如此。而且就象姚琉璃一心一意要回护自己的相公那样,林氏也是一心一意地顾惜着自己的相公。所以这两位朝廷贵妇的争执就变得不可避免,而且一旦开始了唇枪舌剑的交锋,两位命妇之间就大有不把话说透,不把理辩明就不能善罢干休的劲头。

寿春郡夫人倪氏因为底气不足,所以神情态度言语都很知道收敛,只是不管她怎样的温言软语,笑意盈人,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凤阳郡夫人林氏看成是狡辩与抵赖。

明明就是太保张大人的错,偏偏还死不肯认帐!寿春郡夫人的那张笑脸因此说不出的可憎可厌。她这么盛装打扮地进宫朝贺,居然一点也不害臊?她配来朝贺么?她和她家的老爷都应该呆在家里好好反省!

这还仅仅是林夫人浮在表面的一层恼怒,如果再往深里挖掘,林夫人对姚琉璃则一直是心存不屑甚或是怨恨。这自然还要从当初两人一同受皇命诰封时说起。

林氏觉得若是做吴王的正妃,自己似乎有些当不起,但是受封国夫人,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只是万没料到,敕命中却将她和张太保的妾侍倪氏相提并论。林氏因此很不服气。她可是以黄花闺女的处子之身被纳入唐家,花轿,吹打,喜筵,样样礼数无缺,且过门不久,就给唐家生了儿子;而她姚琉璃,是个什么出身底细?先前曾侍奉方氏,后来再侍奉张氏,以残花败柳之躯充席荐枕,既无名节可言,更不知羞耻二字,所以就连受皇封诰命都还得改姓换名以掩人耳目。

跟这样的人一同受封郡夫人,林夫人的心里相当抵触,因为这不但不能成为一份荣耀,反而是一种无时能忘的耻辱。林夫人之所以对姚琉璃疏远冷淡,根由就在这里。而今天姚琉璃的当面申辩,益发引出了林夫人心里埋藏的鄙视,她不加掩饰地将它们都表现了出来。

这都是寿春郡夫人自己不要脸面,既然如此,那她更没必要替她留几分面子。再说这面子虽说都是别人给的,但也总归是靠自己争取而来。

两位夫人之间的吵嚷就这样一直吵到了圣母娘娘的慈驾前,这显然大大破坏了唐太妃的好心情。

唐太妃向来不喜欢林氏,且从不把她视为自己的嫂子,因此在她们争论不休的这件事上,她的想法是帮理而不帮亲。只是张太保的这个过失实在叫人无法原谅,而寿春郡夫人倪氏在这件事上的纠缠不清更让圣母娘娘心生不快。

只是还没等太妃娘娘有所表示,脸色阴沉的吴国太夫人这就皱着眉头教训起来:都是堂堂的朝廷命妇,怎么也学市井的女人这么鸡争鸭斗!太保大人的过失,朝廷自会加以追究,用得着你们在后宫里这么吵嚷?

吴国太夫人的话好似一盆兜头而下的冷水,姚琉璃一时说不出话来,但是看到凤阳郡夫人那洋洋自得的脸,姚琉璃又忍不住地要在圣母娘娘和太夫人面前辩解剖白。

这些话说来艰难,等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宫里的贵人哀告求恳,可惜吴国太夫人全然听不进去,她先是泼了一瓢凉水,继之又给了一记闷棍。

“寿春郡夫人说够了不曾?当此举国欢庆之际,这些让人扫兴的话都给我打住不说了罢。”

姚琉璃讪讪住嘴,说实在的她难掩伤心,她有些丧魂落魄。她明白她的相公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劫难。虽然她正试图挽救,但事实上希望渺茫得很。

宫里对此似乎早有定见,不论她分辩还是不分辩,对太保大人的追究终将是不可避免。

所以这接下来的筵席,姚琉璃如坐针毡般的难受,她前思后想,就等着这赐宴散时,趁着拜辞圣母娘娘的机会,再做最后一次的努力。

圣母娘娘是个容易心软的人,当她看到寿春郡夫人神情不安,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想着开口宽慰她两句,但是她母亲吴国太夫人以眼神制止了她。

“寿春郡夫人可以谢恩了。”面无表情的吴国太夫人拿腔拿调的说话,其所谓“谢恩”云云,乃是宫里惯常所用的逐客之语。

无可奈何的姚琉璃因此只得行了大礼拜别离宫。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吴国太夫人显然就是唐家的镇宅之宝。

当她冷眼看着寿春郡夫人落寞地离去,她觉得自己这么做无可厚非,她现在得替自己的儿子女儿敲打这些犯有过错的臣子。荆湘的大捷朝廷不能取得全胜,这样一件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所以不归罪于太保又能归罪于谁?

寿春郡夫人也是知道太保大人罪责难逃,因此千方百计地要替自家的相公讨饶求情,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娘娘却万万不可加以理会。

朝廷对人对事,自有一套律令法度,娘娘岂能顾私情而枉国法。太保有罪是他自己罔负国恩,如何议处,相国自会权衡,并不需要娘娘操心过问。

吴国太夫人唠唠叨叨,她有许多话要关照女儿唐太妃。在她看来,自己这个既懦弱又迷糊的娘娘实在让人不能放心。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也因此才逼得吴国太夫人当仁不让地做起圣母娘娘的主来。她岂是为了别的,她只是为了更好地坐镇把关。

吴国太夫人历事既久,自然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想想外孙的大位和唐家的权势都来得如此不易,所以自己哪怕是豁出性命,也要好好地加以守护。因此尽管唐觉之赢得了大捷,吴国太夫人仍然不敢放松警戒。

宫中府中,内廷外朝,是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处处都潜藏着危机,而只要一个不小心它们就会形成气候,所以越是天下无事的太平年景,吴国太夫人就越是用她那利如鹰隼的目光时刻盯紧盯牢这些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蛛丝马迹。为此她全神贯注,凡事都留心留神,时日一久,慢慢地这遇事总要打探惦量,琢磨推敲,就成了一种不易改变的习惯。

太保、武安侯张成义眼下很不幸地成为被吴国太夫人盯紧盯牢的人物。

吴国太夫人对张成义这个人本来既没有成见,更不怀有恶感。某种程度上,吴国太夫人甚至还很感激张太保。当初禁军兵变围宫的时候,唐觉之受命安抚,这要不是身为南营参军的张成义出来首倡与促成,又亲临唐府把自己请出来掠阵,太上皇岂肯这么乖乖退位,而唐家又哪会有今天这般的威风排场。

因此象张太保这样一个有功有劳之人实在不该纳入太夫人那锐如鹰隼的视线当中。只是吴国太夫人现在盯人已经盯成了习惯。而任何一个人只要被她盯得久了,或多或少地都要现出一点原形。

更何况吴国太夫人盯人,自有其十足的理由:这人总是会随着情势而变,普天之下,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更是大有人在,若不能时常盯紧盯牢,就难保不会生出变故。所以盯人既是防患于未燃,也是为了督责他们谨守本分,小心做事。

至于太保大人究竟何时被吴国太夫人盯上的呢?张成义本人对此或许一无所知,但在吴国太夫人心里却有着明明白白地一册账本,那上面丁是丁、卯是卯的罗列着太保大人的种种过失和不是。

首先是议封庄王。当初是谁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分明就是居心叵测!太保大人的确不愧“小诸葛”的外号,当真聪明得紧,人前人后,两面三刀,上下讨喜,左右逢源,预先便安排好了自家的退路出路,却把旁人都当成了傻子呆子。

吴国太夫人想起这件事,气就不打一处来。张庶人留下的这个贱种,有人养,没人教,长大了十有八九是个祸害,一日不把他除掉,便一日不能让人放心,只是这贱种如今被陈太后接到了长庆宫抚养,自己就是想下手,一时也找不着机会。

除了在议封庄王的事上,让吴国太夫人生出许多看法,张太保与京师权贵的交结,也被太夫人看作是别有用心之举。结交京师权门,自然是为了遂其私心,太保既然有了私心,那么其与唐家便不再是一条心了。

吴国太夫人手头有许多林重阳递呈来的线报:张太保交游广阔,上至亲贵公卿,下及军中僚佐,常作宴饮欢会之举,四顾无人之时,则往往倾心交谈,形迹诡异,似有不轨之谋……

除此之外,太保培植私人,自征僚属,弄权误国,不一而足。逆臣张敬白即为其举荐;浮浪子陆怀亦为其所荐……

这些呈文与密报事实上都在吴国太夫人的意料之中,这些倒还在其次,并不足以让她心生警惕。

真正让吴国太夫人忧心忡忡,并且为之寝食不安的,乃是如今不再被人提起的谶诗纬言。当初这些谶诗纬言甫一传入耳中,吴国太夫人的反应岂只是吃惊,简直就是石破天惊,让人心胆欲裂。

口天吴、弓长张,哪一句不是意有所指?其目的就是想变天,就是想掀翻眼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基于这些考量,所以她才大发雷霆,要揖捕司限期追查破案。

可惜林重阳办事毛糙,把好好的一桩惊天逆案办出了个大纰漏来。虽然张敬白最终伏法认诛,被朝廷明正典刑,但是吴国太夫人心里清楚,张敬白不过是个枉送性命的替死鬼。

张敬白人微言轻,根基浅薄,充其量只是个行事孟浪的过河卒子,便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作此大逆之言。宫里在明知他是冤枉的情况下,却还要拿他开刀问斩,一来是想杀一警百,以阻塞众口,二来,也是借他的姓氏来应验谶诗中的长弓二字。

然而谶诗流行,究非国家社稷之福,其中这些耸人听闻的诗句,也着实让人生出猜疑恐怖之心。吴国太夫人虽不信邪,但对于这些神秘莫测的谶纬之言到底还是怀有几分畏忌。凡事只怕万一,所以为了家族子孙计,她得设法根除这些可能存在的万一。

长夜难寐,吴国太夫人就学那坊间的测字先生,把谶诗一句句拆解下来加以参详,经其慧眼所见,谶诗中所有诗句似乎都有相对应的人和事,所以一但参详领会了其中的奥妙,谶诗中原先不可解的天机,豁然就在心里面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斩草除根,破解此不祥,舍此别无良法……”吴国太夫人心里隐然形成了这样的决断。只是这事尚需和儿子唐觉之商量。

假如太保张成义有可能成为危害社稷、妨碍大局的人,那么现在就必须毫不手软地将他连根拨除。

只是吴国太夫人知道唐觉之和张成义之间曾经如鱼得水,相洽相合的关系,所以她正在考虑如何说服自己的儿子去下这个不得已的狠手。

闭门思过的太保张成义不是不知道自己正成为吴王身边霄小们的箭靶子,只是这件事可大可小,即使是所谓的朝廷议处,说穿了不过取决于吴王对待自己的态度,但是仅凭他推戴吴王、拥立少帝的勋劳,想来吴王也不会不放自己一马。

身在京中的张成义现在烦心苦恼的是自己远离了吴王,远离了吴王,自然就摸不清吴王的想法,更不知道吴王的喜怒,所以就不能针对吴王的想法做一些补偏救弊的妙事。

何况根据姚琉璃进宫的际遇来判断,宫里的娘娘和太夫人等人对自己似乎也隐含了若干的不满。姚琉璃对此虽然不曾多说什么,但是从她旁敲侧击的劝告里,张成义已经听出许多弦外之音。

反复考量权衡的太保大人,决心以退为进,先行试探一下唐相国的态度。他提笔给相国写下一封书信。信中首先追述自己多年来追随相爷,建功立业的种种过往,其次述及自己忝列三公,满门荣耀,此皆拜相爷所赐,最后才论及自己虽竭诚竭能,然力有不逮,以致铸成大错,思之愧悔无颜,情愿免官闲居,以赎前愆。

区区几页薄纸,能否打动相国,在封缄寄发之际,张太保心中依然忐忑,唯今之计,似乎只有飞身至相国军账,顿足捶胸,痛哭流涕,坦露心扉,痛承己过,以此换取唐相国的怜悯回护。

眼下唯一能令张成义稍稍安心的,乃是太师陆正己。张太保畏罪谢客,听候议处,宫里便以陆太师权摄政事。交接之时,陆太师耳语张太保:当为之设法,必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言而有信的陆太师果然没有落井下石,象朝中那些“风闻议事”的御史和谏议们这次居然没有交章弹劾,谴其罪责,这不能不说是陆太师暗中予以怛护的结果。

替相国大人处理文书的谋士最先看到了太保大人的书信,当下均会心微笑:张成义自知罪无可恕,故而写信向相爷乞命。可惜人情可顾,国法难逃,罢职闲居就算是便宜他了。

不过太保与相国往来的书信,谋士们不敢隐匿不报,所以就择其要处语与相国,其间自是提醒相爷,如于国法人情中求得两便,则不妨允其所请,许其归第闲居。如此即顾了人情又不枉国法,太保亦能借此安心。

志向远大的唐相国现在没那闲功夫来理会张成义的劳什子书信,他对身边谋士们的提议不置可否,不作论断。

相国这样做,其实是早有定见,虽说太保张成义的确是耽误了他的军国大事,但是念及他鞍前马后辛苦效力的份上,相国还是准备放过他——放过他这回,换得他的感恩图报!则自己这份爱惜回护之情,张成义不会不牢记心间。当然所有这些赏功罚罪的事最终都要留待返京还朝时再作细论。眼下倒不妨让他避罪居家,暂且过上几天心神不宁的日子。

话说唐相国近来的心情非常不错,荆湘大捷朝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而龟缩在成都的长安伪主,在他看来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唐觉之现在想的是,怎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靖逆这个大对头?所以在当前这个扫荡残寇,澄清宇内的节骨眼上,他得稳住阵脚,耐下性子,深谋远虑,以为朝廷争取更大的胜利。因此他暂时并不急于返回京师接受皇帝所赐予的种种殊荣——这其中最特别的当属礼加九锡。

殊恩荣耀该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来的,唐相国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关心,因为京中自有一帮热心人在替他张罗操办。

相国现在需要专心致志地对付巴蜀,为此他特意将中军行营由夏口迁到了宜陵,麾下的几路大军此时也都屯驻于夔门之下,只等相国的一声令下。此外奉相国教令,各地调集的能工巧匠正日以继夜地赶造舟楫楼船,征招来的舟师渔子也都陆陆续续地编入行伍……种种迹象都在显示江南的朝廷将要一鼓作气征讨巴蜀的决心。

一直首鼠两端,难作决断的方大用瞪大眼睛终于看清了形势。果然形势比人强,自己再不能白白错过时机,方大用于是应时而变,他由先前的骑墙观望主动变身为凡事积极配合相国。

他把先前分驻樊城的兵马重又调回洛上,稍事修整,便组织起手下的兵马强行攻打潼关,想趁着靖逆新败,人心不稳,一举冲关,拿下长安。

只是麾下将士屡攻不克,只能望关而叹,而关中为之震怖,则自不待言。

不消说这样的结果令方大用十分失望。潼关的易守难攻,使得关中的膏腴之地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而且潼关屡攻不下,敌人倚托雄关,分毫未损,自己却是损兵折将消耗不少。这若是跟唐觉之取得的大捷比,简直要丢尽颜面,而人总是要脸面的,不然等将来论功行赏之时,又何以去为自己多争几分利益?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如今既然武道不昌,那么不妨改行文道,只要能够达成目的,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无可奈何的方大用只能另谋他法,当下冥思枯想,居然便想出妙计。遥想自己当年,反戈一击,弃暗投明,赢得得如今的无限风光。眼下不正可以拿来现身说法,使人效仿追随。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自己当以此攻心之举,坐收攻城之效……

方大用将这个计谋速速报与相国知道,唐觉之闻之大喜,当即首肯。

踌躇满志的唐相国现在的心情已不仅仅是非常不错,而简直就是亢奋异常。如果方大用的计谋能够成功,正所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举。自己坐守军帐,静候佳音,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铲除伪逆,使巴蜀三秦尽归我所有。果若如此,则生前生后,一世英名,大抵全仗此锦囊妙计。

唐觉之由是大夸方大用“老成谋国,叠出奇计!”,账中的一干智囊谋士听到此话,心里酸溜溜的很不受用。私底下一个个的却都有些泄气,象这样的雕虫小技别人能够想到,怎么偏偏自己就不曾想到!

聚而论道,总能让人悟出一点道理:方大用这个贰臣到底是贰臣,且一旦做过了贰臣,便巴不得天下人人人都跟着做贰臣,如此方可泯然于一众贰臣之中,而无愧于天地良心。

同类推荐
  • 神级国画大师

    神级国画大师

    穿越大棠当画师,去过风一样的生活;超级绘画黄金手,画出万千世界。点石成金,画地为牢,雕梁画栋,诗情画意。孟汉卿说:画虎画皮难画骨。韩风笑说:老子不仅能画骨,画心也不是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国画大师韩风笑所作。
  • 贞观富贵闲农

    贞观富贵闲农

    无心穿越,却被穿越,萌娃正太,投入贫寒人家。有意富贵,难得富贵,奸绅恶吏,搅起重重波折。智斗地主,巧惩贪官,显我千般智计。现代教学,后世军队,耀我大唐国威。虽三尺布衣,一介贫农,然知书有礼,进退有矩,在田野则百姓之福,入庙堂则天下之幸。不恃才而傲物,不盛气而凌人,怀大唐之百姓,忠圣朝之律法。上谓之曰:乃贤人也。浩对之曰:但为一闲农耳。
  • 三国沈星传

    三国沈星传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把政,天灾不断,现代男子莫名奇妙来到了乱世三国......
  • 萧王

    萧王

    "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人生若得如此,夫复何求!两汉之间,新朝末年,刘秀,王莽,绿林军.赤眉军,铜马军,王昌,公孙述,隗嚣,刘永,张步等等,各派势力此起彼伏,大家为的都是一争天下.且看谁能真正傲视群雄.
  • 麒麟主上

    麒麟主上

    唐朝覆灭,华夏民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其中杨吴是中华江南最有实力的藩镇。但是吴国朝政不稳,吴国大将军徐温逐渐独揽大权。不久徐温病逝,他的养子徐知诰独揽朝政,最后建立唐史称南唐。他为让自己的身份更加有威严就改名字为李昪并称自已是唐朝皇氏后裔。
热门推荐
  • 看似阴天似雨天

    看似阴天似雨天

    我第一眼见季楚涵就喜欢上了他,可造化弄人,我们最终无法在一起,直到遇见你…曾拥有一段时光照亮了我整个童年我拼尽所有的力量将你留下可终究还是爱而不得
  • 天空放晴了

    天空放晴了

    “这样吧就这样吧,你喜欢谁和我没有关系,我喜欢你就够了”--林清
  • 历乱

    历乱

    当新生的西方文明和古老的东方文明对撞;当‘君权天授’遭到质疑;当他带着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回到积弱的祖国……变法革新已然开始,于是,古老的东方大陆枯骨遍野,血流成河。他站在万千枯骨上宣布:一切试图阻挡历史巨轮转动者,都是吾功劳簿上之战功。
  • 兵法之道

    兵法之道

    失去了心爱的人,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当一切的行为准则都以兵法为基础的时候,这个人,是睿智的绝代军师,还是冷酷的杀人机器?在生存与茫然之间,体悟兵法的本源……
  • 倾城毒医九小姐

    倾城毒医九小姐

    她是21世纪中医世家的混世小魔女。一手竹叶青,一手帝王蝎,没事嘴里还叫叼根银针,不吓死人也力求吓坏人。没想到,一朝穿越,却沦为慕容世家人人可欺的废材小胖妞!待涅槃重生,容貌倾城,毒名扬天下时,谁还敢小看!异世师尊,隐世高手,绝对的腹黑狡诈,却被这小丫头吃的死死的······
  • 朱颜不改人间常留

    朱颜不改人间常留

    初读王国维先生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并不大觉得时间易逝,直到某天面临诀别的时候,大家才想,原来分离,只是一瞬的事。离别朋友,离别亲人,离别叛逆,离别……
  • 混元仙朝

    混元仙朝

    薛九穿越成废柴太子,获得了一个仙朝系统。
  • TFboys虐恋

    TFboys虐恋

    文体分为两大篇:凯源篇和千玺篇。这是忆溪的第二部作品,大家多多支持!请勿转载。
  • 向日葵的温柔

    向日葵的温柔

    那个喜欢在黑夜里寻找存在的女孩,她曾孤独过,也曾被虚伪骗过,她失去了所有,得到了懦弱,却找到了温柔,是那片向日葵带给她的的温柔,或许是她最美的三年.....
  • 一生一世画云颜

    一生一世画云颜

    “颜丫头,待你回到瑶宫,我便娶你可好?”这句话是唯一能触动到画颜心中的柔软处。她离家寻宫了,他暗中相随;她陷入危境了,他出手相助;她中毒失明了,他一本宠溺的对她说:“颜丫头,让我一生一世做你的眼睛如何?”慢慢的,她便忘了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