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600000006

第6章 舍生取义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孟子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其中最高的原则,就是一个“义”字。孟子讲“舍身取义”,在传统文化中,这个义字甚至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义”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有两个成语显示出一种特别伟大的精神,其一是“杀身成仁”,其二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句话是孔子说的,“舍身取义”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在孔子看来,一个志士仁人绝不会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而做伤害仁德的事情。他所能选择的只有为了仁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杀身成仁。生命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了,为什么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呢?为什么在一种特定的时刻里,在我们的生命和仁德之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实现仁德而放弃生命?这些问题在孔子看来是信仰问题,不需要加以论证。但是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道德基础问题,却是必须论证的。这个论证的任务由孟子完成了。

孟子有一段我们都很熟悉的话,但是,大家也许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章句上》)

我喜欢鱼,也喜欢熊掌,但是只能选一个,该选什么呢?注意他讲出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比较容易得到的鱼,一个是比较难得、比较珍贵的熊掌。假如两者之间只能取一,很简单,我们肯定会取难得的熊掌,放弃比较常见的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个道理很简单,一般人都能够理解。有了这么一个比喻作前提后,孟子下面引出他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当然是珍贵的,我很珍惜,但是,义也是我加以珍惜的东西。在这两者不可得兼的时候怎么办?孟子几乎是斩钉截铁地给了我们一个结论,“舍身而取义者也”,放弃生命,珍惜义。

儒家认为,一个讲仁爱、守信义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才能称得上一个仁人志士。然而,在社会中,确实存在这背信弃义的事情,也存在着只顾及个人利益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所提倡的“义”呢?孟子毕竟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他所讲求的义字当下过时了吗?

他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假如我们在道德上设定,对于人来说,最大的欲望和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就是生存,假设除了活下去,再没有任何东西更重要了,后果很容易想到,那就是凡是可以保全自己生命的,我们将不择手段。同样,假设在人所厌恶、惧怕的东西里面,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了,那么结论也很简单,凡是可以避免死亡,我们也是可以不择手段。这两个“凡是”的结果,就是一个结论,当我们选择不择手段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堕落。为贪生,我们可能无恶不作,当怕死,我们也可能无恶不作。人类如果陷入这种境地,必将堕落而无止境。所以孟子用这两个假设,得出一个结论:

生而有不用也,死而可以不辟也。

能够生存下去,但是坚强地放弃生存;可以避免死亡,但是勇敢地面对死亡,为什么?因为有一种东西比生更值得我们珍惜,有一种东西比死更让我们惧怕。

这一篇短文,孟子要建立一种“舍身取义”的文化信仰,在这一点上他做得非常成功。为了人类的崇高,为了人类的自尊,为了人类有一个真正道德体面的生活,人类必须建立一个道德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呢?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择手段,都不能无恶不作,都应该有所不为。所以,就必须假设,有一种东西比生更重要,那就是“义”,有一种东西比死更可怕,那就是“不义”。

孟子的这段文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体系最核心深处的一段文字,它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有关自我尊严的文字。在我看来,古今中外,无与伦比。

儒家讲了许多浅显的道理,然而这些道理却是做人的最深刻的智慧。这一个义字看似普通,守信义、讲义气、有意义、遵循正义,这些都包含了一个“义”字。那么义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呢?

孟子还说过这样的话: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就是天下有秩序的时候,我们就按着道去做,但是天下无道的时候,就用我们的生命去践行道,为道献身。能够有这样有尊严的思想、能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的人,一定是志士仁人,绝不是营营苟苟的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了孟子一个问题:

问:“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老师,您有什么优点呀?孟子说我有两个优点: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什么叫“知言”呢?就是我了解天下的言论,各家各派的观点,并且能够判断好坏。第二个优点,我很善于养育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觉得很奇怪,就问,你讲的浩然之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孟子告诉他,这种浩然之气包含的基本元素有两个,一是义,二是道。道就是天地正道,义是我们自身行为的准则,简单说,就是正气和勇气。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这样代代相传的正气,以及维护这种正气的勇气。我们靠着这样的正气和勇气,繁衍生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了自身的得失而去过分争取的,叫做追名逐利,为了别人、为了国家,而去努力拼搏的,叫做遵循道义。一个人首先为别人着想,才能获得尊重,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然而这一个简简单单的“义”字,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称之为“义”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率部抗元,兵败被俘。被俘之后,他写了一首诗《过零丁洋》。这里面有两句千古名言,大家非常熟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种写照。从文天祥这两句诗里,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文天祥被俘之后,南宋不久就灭亡了,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世祖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下令将文天祥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关了十几天以后,狱卒才给他松了绑在双手上的绳索,又过了半月,才把他的木枷打开。

文天祥在监狱里整整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经收到他女儿柳娘的来信。信里告诉文天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朝的宫中做奴隶,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文天祥一看信就明白,这肯定是元朝廷的暗示:你只要投降,一家人就可以团聚,妻子、女儿就可以摆脱这种囚徒生活。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但是不愿意因为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民族气节。他后来给他的妹妹写的信中说: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我收到了女儿的信,痛割肝肠。谁无妻儿骨肉之情啊?但今日事到这里,请注意文天祥用的这四个字——“于义当死”,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只有死才能够实现义。投降换取苟且偷生,那是不义的。既然于义当死,我就从容赴死。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在社会中,也许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舍弃生命,才能够实现这个“义”字,然而孟子的说法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一个义字很珍贵。那么为什么“义”会如此重要?文天祥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叫《正气歌》。《正气歌》的前面有一个序,序里面讲到了文天祥此时此刻的精神力量来源,是来源于孟子。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八尺为寻,大约合今天1。6米),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

计有:

1、水气——雨潦四集,浮动床几

2、土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

3、日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4、火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

5、米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

6、人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

7、秽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文天祥《正气歌序》)

我被囚禁在一个小土牢里,宽八尺,深四寻,一个小窗子又低又小,所以光线非常昏暗。在这一间小牢房里面,有七种气。第一、水气,牢房很潮湿。第二、土气,土地散发出一种臭味。第三、日气,太阳照射非常热。第四、火气,房檐下有人做饭的烟火气。第五、米气,牢房边仓库里腐烂的粮食的臭气。第六、人气,囚牢里囚犯们不洗澡的臭味。第七、秽气,腐烂的尸体、腐臭的老鼠等散发的臭味。文天祥说,一般人面对这么多伤生之气,很少不长疮不生病的,但我这样一个身体瘦弱的人,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了,竟然身体健康,没有生病,是什么东西让我的身体如此强壮,又是什么东西帮我抵挡这七种臭气的侵袭呢?文天祥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我内心里面有浩然之气,我有这一种气,就可以抵挡七种气,“吾何患焉!”

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刑场。临刑前,万人观睹,文天祥殊为从容,对吏卒说:“吾事已毕,心无怍矣。”文天祥又问监斩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于是,他南向拜而死。在他遗体所着的衣服中,人们发现了他写在衣带上的几句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就是天地之间的正气,就是中国人胸中的正气!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在这一篇文章里面,鲁迅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是谁,是什么样的精神,培养了中国的脊梁呢?就是孔子的“杀身成仁”,就是孟子的“舍身取义”。有了正气,当然就有了勇气。这也是“见义勇为”这个词的重要内涵。

孟子是中国文化中阳刚精神的重要源头。孟子曾通过曾子转述孔子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的见解,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假如反躬自问是我理亏,那我面对的不管是老、弱、病、残,我都不会欺负他。但是反躬自问理不亏的时候,“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讲得太有志气了,纵使千万,我也勇往直前,也敢于向你挑战。不怕强权,不惧暴力,因为我有义。天地间最大的力量,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唯义所在。由孔子开始,经过曾子到子襄,再传给孟子,勇气代代相传。

孟子从人性的善,培养出一股浩然之气,气之所在,义之所在;义之所在,有天地的正,还有我们的勇。具有这样的正义和正气,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非的生平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作品。是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与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全书现存五十五篇、共计十余万字。按照内容划分,现存的文章可以划分为十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本书精选了《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的经典篇目,按照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的格式对该著作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秉持“信、达、雅”的标准,对这部先秦时期的法家集大成之杰作进行了注解。
  • 传世藏书-孔子家语

    传世藏书-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 晋祠文物丛谭

    晋祠文物丛谭

    本书主要介绍了晋祠文物,内容包括晋祠古建筑和文物考略、晋祠圣母殿的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我国古建筑物上的斗拱等。
  •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谋略和辩论宝典,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跃然纸上,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热门推荐
  • 五行手册

    五行手册

    意外的发现了神级秘籍,还发现了美女妹妹!!!!
  • 守护甜心之绝对王牌

    守护甜心之绝对王牌

    她看似温柔,却十分凶狠。美貌如花,可是残暴如虎。“知不知道?天堂和地狱只有一线之隔!”爱情是什么,亲情又是什么!当她再次和守护者相遇时,却邪魅一笑:“守护者!几年不见你们还是这么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莫望雪

    莫望雪

    ,是一个好命的女人,在人生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三个良人,许她一段最是人间好年华。此人尴尬挠挠头,瞥眼望了一眼天空,呃……或许是吧……她,也是一个最为苦命的女人,同时正当好年纪便背负上深重的苦难,沉痛的情劫。年幼时失家,年少时失去最亲的良人,年华正好时失去最爱她的良人,算是真正丢掉这生最难解的一剂情毒。此人眼望着败落的宫院,无言叹了叹气,背手离去。身为邪宫之主,受江湖口诛笔伐刀剑来诛。灭宫,失亲,逼上复仇深渊,最终来,不过是上一辈人的大阴谋,大玩笑而已。于此,眼媚一抖,只想表示摊手,赠一句:“这都什么玩意儿,弄啥嘞?”
  • 成南

    成南

    生活可能会误导我们,但不会欺骗我们。我们的故事,也许也是你们的故事
  • 如果命运可以重来

    如果命运可以重来

    也许,可能,大概,这就是命吧,注定好了的事,再怎么改,也不会有更改。就像我注定要赖着你
  • 斗灵图

    斗灵图

    有些游戏不要乱玩,万一在现实世界实现了呢?
  • 宁先生的三百封情书

    宁先生的三百封情书

    五年前宁先生用三百封情书打动了冯青清,五年后又将冯青清宠上天,让冯青清想不到任何理由拒绝他,那就坦然接受!(甜宠文)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婚离了可以再婚,可是那些信那些情书是冯青清的底线,绝不可以丢!“你在烧什么!”“当然是你的那些信,不要忘了你已经结婚五年了!”“求你了,这些信你早就知道的!而且这五年我从未碰过,求你!”信纸发出的火光让冯青清不顾一切的冲上去,企图用手拿出火中残留的碎片,却也终究是不能挽回,就像她的青春!冯青清以为自己唯一的快乐也就要随之而去了,可是她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她的幸福才刚刚开始。“我能不能抱抱你”这是冯青清第一次见到宁清远要说的话!三十岁的冯青清如此轻浮。“当然可以,但我有条件”对方嘴角上扬,那淡淡的笑容让冯青清离不开眼,更是忘记了一切,只想得到那温暖的微笑。“什么条件都可以!”冯青清在说话的同时已近迫不及待的紧紧抱住面前的男人,这感觉真好!我们之间才刚刚开始,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 那年我们的青春都在谈恋爱

    那年我们的青春都在谈恋爱

    路上和一个笨蛋撞车,我的法拉利啊,哼,喜欢恶作剧的丫头遇上恶魔邪少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最让人吐血的是竟然和他同居,5555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啊
  • 当书穿女主碰上书穿女配

    当书穿女主碰上书穿女配

    影后苏瑾她穿书啦!而且穿的还是女配穿书文!试问,同样是穿书,女人何必为难女人,苏瑾表示——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美女子,顺便飚一下演技,拿个影后当当,再拐个温柔男配回家,谁曾想,各路大佬对我芳心暗许......某男:嗯?个个都对你芳心暗许?看来你很高兴啊。某瑾:哥,我错了,不,爸爸,求放过某男:呵呵,晚了......某瑾:......